❶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
得糖尿病的原因来有很多源
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
精神神经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
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
自身免疫: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人血清中可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
化学物质和药物:
已经查明有几种化学物质能引发糖尿病。扑立灭灵(灭鼠药),能引发1型糖尿病。
❷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开始关注身体健康。而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慢性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糖等等。其中,老年人的比率最大。因为老年人的新陈代谢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退化。
第一,很多医者认为,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很大,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家里的长辈也患有糖尿病。有学者研究,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兄弟姐妹如果能活到八十岁,其中有百分之四十都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所以说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
现在患糖尿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导致的。不管是什么年纪,一定要坚持体育锻炼,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暴饮暴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摄入适合自己的食谱。老年人其实可以选择太极拳这项运动,既可以舒活筋骨,还可以让身体更加灵活,俗话说“筋长一寸,命长十年。”就是这个道理。
❸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机体组织老化,基础代谢率下降,胰腺随年龄增高而逐渐老化,胰腺的β回细胞功能降低答,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全身各器官衰老不协调。
生活质量提高,营养成分改善,老年肥胖者尤其腹部肥胖逐渐增多,肥大的脂肪细胞膜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受体相对减少,其与胰岛素结合的亲和力降低,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杭。体力活动减少,机体利用和消耗葡萄糖量减少,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耐量减弱。
❹ 中老年人经常吃糖,会得糖尿病吗
在看病时,经常有人问医生:经常吃糖会得糖尿病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关键在于版这个“糖”是指什么糖权,是多糖还是单糖与双糖。如果所说的“糖”是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多吃些是不会引起糖尿病的。有些学者提出,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能提高人群的糖耐量,反而是防范糖尿病发生的一道有益屏障。
但是,如果我们所说的“糖”是指糖果、白糖、红糖、冰糖等单糖与双糖,经常吃确实会引发糖尿病。西方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和其食用糖的消耗量明显高有关。研究表明,大量摄取单糖、双糖,一则可促使肥胖率增高而使糖尿病增多,二则将会使许多隐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转为显性,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这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
应该强调的是,老年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罹患糖尿病。有不少老年人本来就是隐性糖尿病或轻症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空腹时做血糖、尿糖检查也往往正常,若不查餐后血糖根本不知其患有糖尿病。此种情况下如果大量摄入单糖、双糖或输入葡萄糖,就会迅速演变为显性糖尿病,如再不注意,未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则会进一步演变成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所以老年人要尽量少吃糖和甜食。
❺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
中国是2型糖尿病大国,此类型糖尿病占据全部糖尿病人群的90-95%,目前主要的可能性是:1. β细胞的不断衰竭 2. 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1. β细胞的不断衰竭主要是长期摄入的大量高热量食物(高热量食物过度摄入是T2DM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机体升糖激素很多: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等,会 共同发挥作用,而不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在高强度的反复分泌胰岛素后出现功能的衰竭,甚至坏死,加上绝大多数病人在糖尿病前期基本没有发现这个病,使β细胞长期浸泡在高糖环境中,大量β细胞的衰竭及死亡导致该病称为无法治愈的慢性病。
2. 其次就是大量摄入脂肪及高热量食物,在机体降糖的同时,胰岛素的一个生理功能之一是储存脂肪,会使热量转换为人的脂肪储存在腹部上,甚至四肢等等。脂肪储存越多,机体就会为了避免摄入更多的热量及脂肪从而出现的一种生理性的抵抗,即胰岛素抵抗,会一定程度限制人的胃口,但是因长期饮食习惯的存在,抵抗到一定程度,彻底破坏了人体能够代偿的范围,从而引发了糖尿病。
所以,无论是β细胞衰竭还是胰岛素抵抗(2型DM在遗传性也有很大的可能,DM的出现应该是先天因素+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共同作用),出现糖尿病都是亚健康转变为慢性病的结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许多器官都在不断地衰老下去,而人体的90%的血糖需要在四肢的肌肉中代谢,但是老年人肌肉不断地老化以及萎缩,能利用的肌肉越来越少,身体机能负荷的血糖也就越来越高。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糖尿病的运动指南中加入每周至少2次的抗阻训练。肌肉相对于脂肪来说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纯手打,谢谢!
❻ 老年人天天吃糖会得糖尿病吗
首先说一下,糖尿病的成因跟吃糖没关系。并不是糖摄入量过高才引起血糖尿糖高,而是身体糖代谢功能出现了问题。通俗的将就是吃了糖以后不消化,直接就进入到血液和尿中去了。那么就是说,这样是不会得糖尿病的。可以放心。但是,从中医的角度讲,什么都要适度,过了就不会好。上面的网友说长此以往会引起其他疾病,这是有可能的。传统医学认为,药物(也包括食物,药食同源嘛。)都是以本身的性偏去纠正人体的偏。从而使之达到相对的动态的平衡。所以,中医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糖,平时做调味,就是食物。用来治病,就是药物。过多的摄入就不会好。中医上讲,糖是味甘的。归脾经。有养脾的作用。但是吃多了就会伤脾。我们都听过囫囵吞枣的故事吧。为什么人家说枣补脾啊?枣是甜的。但为什么不能多吃啊?不是说伤牙么。肾主骨啊。肾是属水的,脾是属土的。土盛了,则克水啊。脾是补了,但是克制了肾的功能,对牙就不好了。所以,中医是不强调一方面的。矛盾是互相的。既对立又统一。你强调一个方面当然不对啊。那不就是片面的了吗。你只看到一个方面,没有看到另一个方面,不就是孤立的看为题嘛。这个道理高中生学哲学的时候就讲啦。中医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相一致的。
从中医养生上来讲,不过就好。虽然说,老年人,吃了一辈子的高量糖了。身体适应了,为什么吃这么多啊?他身体里需要啊。就像有些人,喝酒很多,一辈子了,老了给戒了,一下子高血压出来了,心脏病也很严重。有的严重中风。可是原来都很好啊?有人说潜伏了。这不是胡说嘛。潜伏期是西医的理论。到现在西医也没论证过高血压有潜伏期啊。怎么得的他们都不知道呢,根本不知道成因。那怎么回事呢?这些人都是突然戒酒的。一下子一点酒都不喝了。然后就毛病出来了。我这不是鼓励喝酒啊。您想啊,他一辈子一直是跟酒为伴,就已经被他适应了。你突然给弄没了,身体能适应么?就像一直拄着拐杖,这回您突然不让用啦。他还能回走路么?
那么,就是照旧嘛?当然不是啊。前面讲的就是个度的问题啊,不要突然减量,要逐渐减少吃糖的量。等逐渐习惯了就适应了。就好啦。对身体就不会有不利的影响啦。经济还不是讲究软着陆嘛。
❼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
老年人全身代谢低,能量需要量小,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小,结果使葡萄糖耐量逐渐降低。随着人的衰老基础代谢率也逐渐降低,机体代谢葡萄糖能力和(或)葡萄糖在周围组织的利用都明显下降。
因此,老年人进食过多和运动不足容易发胖,肥胖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加重胰岛素抵抗,可使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致高血糖。从而使β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久而久之,可造成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代偿功能减退,最终发生2型糖尿病。
❽ 老年人得糖尿病要注意什么细节
有人认为老年人的寿命又不长了,不需要治疗了,甚至于血糖很高也不采取积极措施。这是不对的。这样不但会使慢性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加速发展,而且还可以引起严重的急性并发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招致死亡。
由于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糖尿病得以有效控制者可以长寿,有的可以活到85岁以上。而60岁进人老年期得病者也可以因控制较差而发生严重并发症早亡。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不应受年龄限制,应与中青年一样积极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且使其长期保持下去。
但要注意,对老年糖尿病人进行有效的控制时常有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对老年人危害较大,因此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既要做到较好的控制血糖,又要防止低血糖反应。我们的经验是采取宽松治疗方案,即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为标准。对较长时间饮食疗法后,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未降至12mmol/L以下,且加强体育疗法亦未能达到治疗效果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降糖药,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人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饮食疗法的原则是:
(1)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总热量卡可按每公斤体重30卡左右估计。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每天200—300克(主食4-6两)。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2)肥胖者每日总热量卡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达到理想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著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重可按下述公式:总热量卡—250卡+30分钟活动=逐渐降体重。
(3)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
(4)对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据血脂情况掌握,如胆固醇增高者应予低胆固醇饮食;对高甘油二脂者,应以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为主。
(5)对应用降糖药物者,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一次。
2.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
3.口服药物疗法
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两类: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老人禁用;近年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克糖利、糖肾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作用强,剂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有一定防止微血管病变等作用。
③糖肾平95%由胆道排出,应用于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者最适用。但优降糖50%由肾脏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应用时应密切观察。
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应,其代表药物为降糖灵、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地应用疗效还是不错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于降糖灵,作用也比降糖灵弱。
4.胰岛素疗法
(1)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但是临床约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需要用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指征如下:
①胰岛素依赖性的1型糖尿病人。
②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糖尿病人。
③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人。
④合并感染、创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应激情况时,即使原来口服降糖药有良好效果,也要暂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⑤饮食疗法不能控制,又不宜应用口服降糖药的Ⅱ型糖尿病人。
(2)应用胰岛素的方法:正常人每日分泌24—48个单位胰岛素,故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要低于此标准为宜,因为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只是相对或绝对不足。在严格饮食控制的条件下,一般尿糖(+)加用胰岛素4单位,血糖每高于正常50mg/dL(2.98mmol/L)增加胰岛素2-3个单位。如饮食控制的不好或未控制饮食,则胰岛素剂量应根据情况增加,短效与长效胰岛素之比为2:1,每日三次剂量分配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当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时,胰岛素剂量应偏小(按上述标准减去1/2-1/3),这样会安全些。若餐后血糖高,选用短效胰岛素每日3次或中效胰岛素每日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在早或晚加用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老年患者应注意夜间低血糖症。
(3)病情监测及控制标准: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及低血糖症。
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定。1994年亚太地区规定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及消除糖尿病症状。应当注意的是对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松一些为宜,我们多年来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为宜。因为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耐受低血糖。
(4)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
①饮食。当胰岛素B细胞功能极差时,即基本上已无胰岛素分泌,一旦饮食有了变化,血糖也随之明显变化。进食多,血糖就高;进食少,则发生低血糖。所以病人应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如发生饮食变化时,胰岛素(也包括口服降糖药)用量,用时应灵活掌握,既要做到控制高血糖,又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②活动。活动应定时、定量,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和进餐情况选择活动量和时间。如个别病人餐后1—2小时的血糖高,稍加胰岛素又在3—4小时发生低血糖。此时可在胰岛素不变的情况下,餐后1—2小时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即可使血糖正常。
③老年糖尿病人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大多自身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此时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稍大,则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因为老年人常有肾功能减退,胰岛素从肾脏排出和分解减少,胰岛素作用增强易发生低血糖。
5.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
血糖高于27.8mmol/L,常超过33.3mmol/L(600mg/dL),血浆渗透压≥320mosm/L,血钠>145mmol/L,进行性意识障碍伴严重脱水,酮体阴性或弱阳性,即可诊断。
(1)迅速补液:当血钠>145mmol/L,血浆渗透压≥320mosm/L(血浆渗透压估计公式:2(Na+K)+血糖mmol/L)时,输人生理盐水,补液量可先按体重10%—15%估汁,前4小时补人总量的1/2,其余在24小时输完,在总液体中应有400—800ml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有利于维持血压及防止脑水肿。
(2)小剂量胰岛素:短效胰岛素4—6u/h静点,当血糖降至14mmol/L时,可用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u:4g),在治疗过程中每2-4小时测血糖1次。如用大剂量胰岛素,使血糖及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则可使水迅速向细胞内转移,而导致脑水肿、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低血糖等。
(3)当患者4—6小时少尿或无尿时,应考虑到发生了肾功能不全,可给速尿。
(4)积极治疗诱发疾病、伴发疾病及并发症,特别是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1)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因为胰岛素不仅能增加葡萄糖利用,还能抑制游离脂肪的释放,抑制游离脂肪酸在肝内转变成酮体,所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关于胰岛素的应用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小剂量普通短效胰岛素4—6u/h肌注或静脉点滴具有与大剂量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低血糖、低血压、脑水肿、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胰岛素人液体治疗6小时,血糖水平仍不下降,则应考虑可能有胰岛素抵抗,可将每小时胰岛素剂量加倍,直到血糖降至13-14mmol/L,然后改用5%葡萄糖盐水或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治疗之。
(2)补充液体:由于高血糖、高酮体所引起的高渗透性利尿失水,及水摄人量少,加之呕吐、腹泻等所致的脱水,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消化道补水,当血糖降至13—14mmol/L时,可用5%葡萄糖液静脉输人,至于补液多少及补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心脏情况及年龄而定。在补液同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平衡。
(3)抗感染: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常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诱发,因此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7.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疗
此并发症比较少见,但当老年Ⅱ型糖尿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病、肾脏疾病或肺疾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组织缺氧状态下,出现呼吸深快、意识模糊、昏迷、血pH<7.35,血乳酸>5mmol/L、尿酮体阴性时,即可诊断。
(1)除去诱发因素:立即停用双胍类降糖药纠正器官功能,改善缺氧,积极抗感染。
(2)纠正酸中毒:输人5%碳酸氢钠250-500ml,输人量视血pH情况而定。同时应补充生理盐水纠正脱水。
(3)胰岛素治疗:血糖>17mmol/L,每2—4小时静点4-6u胰岛素;血糖<11mmol/L,在静脉滴人胰岛素同时输人5%葡萄糖液,防止低血糖。
(4)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在应用胰岛素情况下,注意补钾。
(5)血压下降时,给升压药,宜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对微循环和肾血流量影响小的药物。
❾ 为什么老人都容易得糖尿病
人体老化,胰及脏器功能减退
❿ 为什么现在的有些人,一过50岁很容易得糖尿病
我们知道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的几率就越来越高,许多老年人易得糖尿病,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老人,十个中也可能有过半的人患糖尿病,那为什么现在的有些人,一过50岁很容易得糖尿病呢?主要是因为人老了人体的胰岛功能衰退,血糖不能有力控制。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更应该爱护好自己的身体,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广场上中老年人跳广场舞来锻炼身体,反而年轻人才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但不论任何年龄段的人,健康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要自己落实到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