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有必要吗
这是什么操作,住宅适老化改造当然有必要。
目前,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仍是居家养老。针对居家养老中容易遇到的摔倒、生活不便等难题,居家适老化改造应运而生。通过对老年人的居家环境进行适当改造,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各地相继推动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护条件,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一些地方也做出了有益探索。卧室、卫生间等老人所处的场所多加装扶手,浴室配备洗澡椅,地面铺设防滑垫,增装智能感应灯等等。
但这远远不够,后续还应加设便于移动瘫痪老人的设备和加装电梯等。
2. 住建部: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中国网地产讯 1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一是推进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推动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均衡配置、系统布局。二是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推动补足城市养老设施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活动场地不足的短板。三是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生活圈,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四是推动既有老住宅、老公建、老厂房的改造利用,推动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
以下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答记者问:
北京日报记者:
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请问住建部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 汪科:
谢谢你的提问。这些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城市转型更新发展的各方面,着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这里简单介绍相关的工作情况。
第一,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为抓手,指导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十三五”时期,我部联合相关部门命名表彰了146个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今年11月份,我部联合中国残联等12个部门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显提升,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百分之百,将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
第二,推进适老化改造方面。主要是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适老化改造相结合。2020年7月份,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强调要改造和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019年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2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各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近2万部,增设或改造提升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近3万个。此外,我部也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协作,会同卫生健康、教育等12个部门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5个部门,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住社区养老服务,探索“物业服务 养老服务”的新模式。联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门,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提高居家生活设施设备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第三,完善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制订发布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出强制性要求;修订发布了《无障碍设施规范》《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等国家标准,按照老年人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对老年人设施规划布局以及日照、通风、防寒、采光、防灾等技术指标作出详细的规定;发布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对既有住宅的出入口、楼梯、公共走道、加装电梯等公用部分的适老化改造,以及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作出规定。同时,指导北京、山东、浙江等地出台了一些地方标准,这些标准规范为居家适老化和社区适老化建设改造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一是推进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推动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均衡配置、系统布局。二是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推动补足城市养老设施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活动场地不足的短板。三是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生活圈,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四是推动既有老住宅、老公建、老厂房的改造利用,推动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
总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城乡建设相结合,让老年人城市生活、社区生活、居家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幸福。谢谢。
3. 适老化包括哪些
适老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居环境的适老化
在家居环境中,适老化主要涉及到改造和设计,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包括增设坡道、抓手和扶手以方便出入和支撑;改善室内采光和照明,减少眩光;优化家具布局,确保家具高度适中,方便老年人使用等。此外,还需考虑室内紧急救援系统的设置,如紧急按钮或呼叫装置等。
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街道等也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增设休息设施,如座椅和凉亭;改善步行环境,确保路面平整无障碍;增设无障碍通道和坡道等,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交活动。同时,公共设施的标识和指示牌也需要清晰易读,方便老年人获取信息。
三、智能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技术在适老化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家居系统可以远程控制家居设备,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和环境自动调节光线亮度,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等。此外,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也能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及时的健康预警和救援服务。
四、服务和心理关怀的加强
除了物质环境的改造,适老化还包括服务和心理关怀的加强。提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如健康咨询、定期体检等。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社区可以组织各类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4.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吗
15分钟养老服务圈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第一,社会重视,国家关注。要大力加强居家和社区的养老服务的供给,我们要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我们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打造1000个全国示范性的老年友好社区,在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和娱乐等方面,全方位提供支持,而且要全面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的项目,让老年人真正得到实惠。
第二,措施得当。在城中心黄金地段,群众如何幸福养老?贵阳市云岩区毓秀路街道党工委以公建民营的方式,打造养老服务中心。记者在现场看到,养老服务中心内环境整洁,活动室、阅读室、休息室、餐厅布置得温馨舒适。该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还拓展了助医、助养、助浴、助洁、助行、助乐、助急等“七助”上门服务,托老服务方式则可对老年人实行临时托养,为短时无法照顾家中老人的年轻人解除燃眉之急。与此同时,办事处还充分利用辖区贵州中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优势,为养老中心老人开通了体检及就医的“绿色通道”。
第三,践行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力度很大。
据悉,贵州正探索由县区级民政部门牵头,会同住建、自然资源、发改等部门,建设由“县区综合性护理型养老机构—街道嵌入式护理型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县级中心敬老院—乡镇区域性养老院—村级农村幸福院”组成的城乡养老设施网络,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5. 南京东山街道增设老年人服务专窗,为了老年人便利你有什么意见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到来,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条件成为当今社会要面对问题,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生活空间
老年人年龄大了,很多智能设备都不会用,一些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超市结账、支付业务、乘车等都很不方便,所以在一些公众场合要设立多个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窗口,让他们享受专门服务。
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邻里互助模式养老,社区通过搭建平台,让更多老年人不出家门就享受更便捷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心老人是我们每个人职责,全社会都要为养老事业做出自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