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写老年痴呆的文章

写老年痴呆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5-04-13 13:03:56

A.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特质 (上)—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帮助(2)

        在上期文章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老人在罹患老年痴呆症后,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的常见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心理变化反应。通过多年来的老年痴呆症老人的照护(老年痴呆症护理、照护、照顾、照料)研究和实践,爱知介护清晰认识到,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变化反应是具有特殊性、社会性、疾病性的复杂过程。通常来说,是老人在罹患老年痴呆症之后,在面对家庭地位、社会角色、生活状态等一系列变化之时,在疾病本身特质(思维锐化)等催化之下,所反映出来的自我认同的辨识混乱和社会性心理重建等困难。这是疾病与社会问题的交织所带来的负面呈现。

        客观上这些变化反应或者呈现,在加剧和催化老人与环境和人的摩擦和对撞。使得在老人痛苦的基础上,让家庭不安、社会不宁。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这里面的规律,通过对老人在心理问题发生之前和之初,及时发现、引导、规避,以达到降低问题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目的,这对老人、家庭和机构,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那么,这个课题应该从哪个方向开始着力呢?爱知介护认为,首先应该聚焦源头,那就是老人在罹患老年痴呆症之后,从普遍性心理上有哪些特质开始。

一、思维锐化

        思维锐化,是老年痴呆症的显著特点, 在各类型的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中的绝大多数老人当中普遍而深刻的存在。 

         与我们大多数人因为学识、经历的变化,而导致的看待问题的视角、观点改变相比,老年痴呆症的思维锐化是基于病理性的原因所导致的。简单的说,就是因为大脑病变引起的老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性事务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尖锐而不可改变的意识形态。这个变化往往是不可逆的。

         思维锐化让老人对于信息的接收、判断、反应,较之于患病前,更加的敏感和易激。有些老人在年轻时性格就比较急躁、容易焦虑的话,得了老年痴呆症后会变得更加急躁,更加容易焦虑。同样一件事、一句话,对于未患病的老人,或者老人未患病前,是很平常和不太引起“深思”的。但对于罹患该病后的老人,可能就会觉得很被冒犯或不舒服,继而做出过激的反应。所以,我们经常性会听到、感觉到患病老人怎么那么“脾气不好”、“不听劝”、“动不动就不高兴”、“不好好说话,爱骂人”。

         思维锐化的本质是放大原先的性格特点,接收信息更敏感,输出更直接了。也基于这个特质,老年痴呆症老人在与环境和人的交流过程中,大概率会表现出不体谅人、固执,不听劝、爱往坏处想......,这些其实大多都是疾病的反映。

二、自我认同混乱(社会角色与价值)

          笔者在山东走访的时候,听到家属说起这样一件事:刘大爷原来是某机关的领导,几十年来的工作生活都是风风火火、意气风发的。但是从退休前就开始郁郁寡欢,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从退休第一天开始,不出门了。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沙发上一坐一天,动都不动,家里人的话说:“把沙发坐穿,把电视看烂”!非但闭门不出,并且闭门谢客。家里一来人,刘大爷就回卧室把门锁起来,怎么敲都不出来。家里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出去走走,最终的结果是,只在晚上天黑了,才出门,并且总是低着头,见熟人都躲着。 

        这是真实的,也是一个很极端的案例。但这个案例清晰的勾勒出一个社会性心理现象:当人们掌握和创造社会性价值(例如货币、声誉、权利)的能力减低或者消失的时候,人们往往开始质疑和贬低自己的价值,并因此自愿的退到更加次要的角色上。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所提出的《符号互动理论》中有一个观点:“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自我概念的,即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也就是说,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对他们的认识。

        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回首老人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还是常见诸于各类媒体中老人被骗的消息,以及亲属对待老人如“孩童般”的过度关心,都在无时无刻的不在强调,老人实际上是“弱者”。错误的信息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

        有人可能会觉得老人失去了社会角色,不认同自己的价值,那与人无害,也好像没什么?

        这是错误的。

        当老人失去了社会角色和价值后,就如同失去了在社会上存在的抓手和参照物。那么老人的社会性会快速退化和降低,当社会性降低后,社会秩序或者说周围环境与人对他的影响和约束也就降低了。换句话说,当一个人不在乎社会规则和别人对他的评判之后,思想与行为的脱序,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老人自我认同的混乱,对自己是不好的,对周围人和环境,其实也是负面的。同时,我们还得认识到,这个问题在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老人身上是加重存在的。

        病理角度的思维锐化,和社会心理角度的自我认同混乱,互为交织相互影响和催化,推高了老年痴呆症老人心理问题的极端化和复杂化。同时,这两个问题点又恰恰是老年痴呆症老人心理特质的基础策源点,因为这两个问题点的存在,又派生出比如“受害者心理”、“操控心理”、“舒适区心理”等典型特质。这些我们在下期文章跟大家继续说明。

B. 老年痴呆症,提早预防,可以逆转——《终结阿尔茨海默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40岁开始,我们大脑的效用便进入下行通道了。比如,话到嘴边想不起来,刚刚放下的东西一转眼就不记得放在哪里了,见了人面熟却叫不出名字来,翻开一本书却难得读下去。这些现象,有多少人会有?

这些,都属于大脑的认知功能衰退。以前专属老年人,在医学上叫做“阿尔茨海默病”。因为一旦染上,几乎没有康复的可能性,此病成为了现今除了癌症以外的第二大医学难题。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点一点失去记忆,失去认知,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终结阿尔茨海默病》这本书,是我在抖音上看到樊登读书会推荐的,随后我在喜马拉雅上找到了一个主播,正好刚开始免费读这本书。几天的时间,等我决定下单买书的时候,发现当当网和抖音平台上的小店,都没有现货了,只有预售。而那个喜马拉雅主播的这个节目的订阅量也从最初的200多一下子增加到了500多。

坦白地说,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内容涉及过于广泛,有一些术语又非常的专业。我因为个人对医学比较感兴趣,在此从非专业的角度,试着解读一下。希望对有兴趣的朋友们有一些帮助。

(一)病因

最早的研究表明,这种病是由大脑中的一种淀粉样蛋白引起的。所以早期的治疗方案都是以消除这个淀粉样蛋白为治疗手段。但是后来医学发展以后才发现,出现淀粉样的蛋白只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表症。

可以这么认为,大脑中含有不同的生物成分,就像一片草原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一样,而淀粉样蛋白是其中的一种。在人面对外界过大的压力时,大脑会产生淀粉样蛋白,这是大脑正常的自保功能。机械的消除它,就像为了保护草皮而驱赶羊群一样,反而会打破整个大脑的生态平衡,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这个方向性的错误,导致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手段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所以简单来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其实就是大脑的一部分正常功能的失控,也可以理解为大脑的非正常自保。

那么看到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得出,西方医学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已经从局部的精细化的认知,提升到了整体。而这种整体的生态观,更加的接近于中医学。

而且一旦建立这种整体观,将大脑看成整个身体的一部分,那么治疗起来便是从生活质量入手,可以更好的预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此有了更多的信心呢?

(二)三大类型

所谓的阿尔茨海默病,其实包含了三种情况下大脑自动产生的保护性措施:一是受到炎症感染,二是神经突触的支持营养因子不足,三是长期接触毒性物质。

这三种诱因,我用大白话来说。

第一种状况是身体受到了感染,免疫系统产生的自保动作。那么淀粉样蛋白的作用,其实就跟身体里面的白细胞的功能差不多。

第二种状况,其实就是大脑的营养不足,气血不足了,某些功能自我休眠了。

那么第三个的话,就是直接对于大脑的伤害了。比较常见的是化学物质的损伤,情绪的损伤以及外伤。

(三)解决方案

如果了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病因,了解了它的三大类型,那么解决方案也就很清晰明了。

阿尔兹海默症其实是大脑在超限工作后的一种自我保护,那么从这个出发点去着手来解决。第一,拓展大脑的工作容量;第二,确保大脑不要超限工作。

具体从三大类型来对应解决。

(1)炎症感染(热型,膨胀)

如果身体内长期存在着某种炎症感染,比如肠炎、鼻炎、口腔发炎、牙齿发炎等等,需要及时的消除身体的这些炎症。

在所有的炎症里面,比较值得注意的是肠炎。肠道素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不但对人体的代谢有着重要作用,对情绪也有着敏感的触觉。

但是在这里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常见的感冒发烧药物,容易导致阿尔兹海默症。比如泰诺、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因为这些药物里面含有一些对神经系统有损伤的成分。

(2)大脑神经因子的营养不够(寒型,萎缩)

影响大脑神经因子营养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氧气、激素、各种矿物质成分等。

保证心脑血管的健康,保持肩颈放松,多做有氧运动,可以保证大脑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激素对大脑的影响非常大,比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孕激素等等。保持这些激素在一个健康并且优秀的水平之内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的作者建议大家口服一些药物来调整激素。但是,我从抖音上看到的一个讲解这本书的主播的建议是,激素是人体自身的产生,最好是从其他的方面去整体调节。等身体的各方面状况趋向于正常以后,激素水平也会达到一个正常水平。我比较认同后者。

血液中矿物质的含量,对大脑功能有非常大的影响。书中列举的比较多的是锌和铜。大部分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血液里面,锌含量比较低,铜含量比较高。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含锌量比较高的食物和含铜量比较低的。

另外可以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褪黑素,保证充足的睡眠,平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办法去维持海马体的健康。

(3)中毒型

这个类型的阿尔兹海默症,对大脑的损伤是最大的。远离化学物品的污染,保持情绪的健康,减少外力损伤。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足够的氧气非常重要。

(四)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其实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阿尔兹海默症防大于治。除了那些不可逆的携带基因以外,剩下的靠我们自己。

我们可以从运动、饮食、睡眠和减压这几个方面着手去改善。

有氧运动和力量性训练对保持大脑健康非常有用。值得一提的是,启动横膈膜的腹式呼吸,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治疗方案。

饮食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肉不是主食;第二,从晚餐结束后到第二天早餐之前,中间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再吃任何东西。

尽量不吃垃圾食品,比如汉堡、薯条、软饮料、乳制品。多吃含有益生元的食物,以维持肠道的健康,但是酸奶除外。

保证足够的优质的睡眠,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维持良好的社交习惯,都对缓解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书中单独提到,有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和有着丰富阅历的人,好像对阿尔茨海默病有着免疫力,即使大脑中产生了淀粉样蛋白,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五)康复案例

本书作者给出了几个比较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在经过几个月的有规律的治疗以后,都得到了很大的好转。有一些病人,以前完全不能工作,通过治疗后能够重返工作岗位,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想这些例子也可以给我们一些信心。

(六)引申话题

除了书中所讲的原因,还有现代的电磁辐射对于大脑的影响,作者没有涉及。

受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欢迎大家指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买书回来好好看。

C. 笛安的 关于她得了老年痴呆的奶奶一篇文章

你是我的眼 文/笛安
我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我的意思是说,有时候,她叫不上来我的名字。她知道是我,她认得出我的声音,听到我叫她“姥姥”的时候她就会很开心,因为她想念我。可是她就是没有办法在听到我的声音的第一时间想起我的名字。阿茨海默症的典型症状就是如此。我总是更愿意使用这个拗口的音译过来的词,因为这种病还有一个更通俗,但是充满歧视性的名字:老年痴呆症。你说谁痴呆,你才痴呆。这些患病的老人们只不过是丢失了记忆。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谁都说不好。我只记得几年前的某个夏天,我放暑假从巴黎回家,有一天,她心血来潮炒了一盘虾仁,非常开心的对我们说:“这是我第一次炒虾仁,你们尝尝好不好吃。”那时候,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我爸爸。爸爸说:“你在说什么呀,我1979年第一次来家里吃饭,你就炒了虾仁。你已经炒了二十几年了。”她愣了一下,摇晃着白发苍苍的脑袋:“不可能,没这回事儿,我不记得了。”后来我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讲给我的朋友们听。那是因为,我始终拒绝承认她患上了这种不可能痊愈只会越来越严重的疾病。直到有一天,她非常着急的指着我问:“你叫什么,你叫什么来着?”——我才不得不承认,她是真的忘了太多的事情。可是我在心里总是跟自己强调着:她并不是忘了我,她只是一时想不起来我的名字。

我只是一直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我从小跟着她长大,她曾经那么能干,那么敏捷,发挥她处女座的本性,做事情的时候在意所有很小的细节。并不是很久以前的过去,她还穿着白大褂偶尔去医院出专家门诊,每个人都说“您看上去精神真好”。其实她一直都是个神采奕奕的老太太,直到今天都是。她穿着一条自己找裁缝做的、墨绿色的旗袍式的连衣裙,还有白色的平跟鞋,兴冲冲的出去逛街。她说她想去买新鞋子。出租车司机都会说,老太太你精神真好。听见人家夸她,她就会很开心,会很热闹的跟人家司机说,她原先是眼科大夫。我坐在车的后座上沉默不语,因为再过一分钟这个司机就会发现,她根本没办法准确的说清楚她想去哪里。
“你看,这双鞋好不好?”她问我。“好。”我说。“但是——”她脸上掠过一丝隐约的为难,“你外公一定会说不好。这双鞋上有朵花,他一定会说,老太婆穿那么花干什么。”她的表情简直是羞涩的,她已经快要80岁,但是还总是维持着一些少女的表情和说话的方式。“别听他的。”我很认真地说,“只要你自己喜欢,就买下来。”“我喜欢。”她微笑着,用力的点头。“那就把票给我,我去付钱,算我送你的。”“哎呀不要,”她急了,“你哪有钱,你还这么小。”“还小啊,我都已经——”我突然问她:“你说的上来我今年多大吗?”“你,”她迷惑不解的陷入了回忆,忘记了追究谁来付钱,“你21,不对,23,你有这么大么,二十几来着……反正,”她又从这件事情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你该结婚了吧?”

可能在她心里,我一直都是那个每天早晨赖床,要她强行按在早餐桌前梳小辫的小姑娘。我不喜欢喝牛奶的时候她会像所有老人一样说:“挑拣什么呀,现在的小孩子,要是让你回去1960年,还由得你不喝牛奶,连窝头都没有。”但是紧接着她又会说:“不过呢,都说你们现在的小孩子幸福,其实你哪有我小时候的好日子,那时候我们在天津的英租界的洋房那么大,家里光是厨子就有三个——一个是做面食的,一个是炒菜的,还有一个是帮工洗菜剁肉的……”“那么好……”小时候的我羡慕地说。“当然了,”她得意的扎紧了我的蝴蝶结,“我小的时候梳小辫子,我妈妈都不会动手的,都是奶娘来梳。”然后她突然意识到要给小孩子一些正面的教育,急忙的补充说:“可是呀,那些不重要。一个人只要自己劳动,自食其力就是好的。”“那后来呢?”我更关心的显然还是不需要自食其力的好日子。“后来……”她的神色暗淡了一下,“后来日本人打进天津,所有的好日子都完了,我们就开始逃难了。”

5楼

小的时候,往往是讲到轰炸的时候,我的牛奶喝完了,于是回忆结束,小朋友上学的时间到了。其实后来的日子,也很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完了。

她离开天津,在乡下度过了充满战乱记忆的青春期,她去念了解放区的医学院,她在那里遇到了我的外公,一个像孩子一样天真热情又像孩子一样固执冲动的男人。他们一起扎根在一个陌生的工业城市,她陪着她的男人忍受了所有的困窘、动荡和磨难。她像那个年代的很多女人一样,允许自己的男人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允许他像个孩子那样任性下去直到耄耋之年。外公永远不记得自己的衬衫放在什么地方,不记得自己到底该穿哪件外套。突然有一天,他一直依赖的那个人渐渐的丧失了记忆,渐渐的连十分钟前发生过的事情都不再记得,他也安之若素的像往常那样依赖她,从依赖她的体贴,变成了依赖她的遗忘。有一次外公跟我说:“去问你姥姥,我的身份证到哪里去了。”我说:“她现在不可能记得了。”外公突然倔强的一挥手:“算了,丢了就丢了,大不了重新办。”好像如果是因为她的遗忘而丢失的东西都是不要紧的,他宁愿过丢三落四乱七八糟的生活,也不愿意承认那个女人已经失去了照顾他的能力。

我写的书,姥姥她都会看。看的很慢,也永远看不完。因为她看到第30页的时候就想不起来前面20页究竟发生了什么。然后再转回头去看前面,到了第30页,遗忘又一次的发生。因此我的书一直堆在她的床头,可惜永远只看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她总是认真地说:“我觉得你写的挺好,真的挺好。”接着她又问我:“里面那些故事,男女主角,是在说你自己和那个谁么?我想不起来他叫什么了。”“当然不是。”我忍无可忍,“姥姥,那是小说呀,小说,都是虚构的。”她突然靠近我,压低了声音:“我有个故事给你,是我自己十几岁时候的,你将来把它写到你的小说里面去,一定要写。”“你的意思是说……”我看着她因为兴奋所以红晕的脸庞,“你认识我外公以前,认识的……别的男孩子么?”说是男孩子,若是活着也得80多岁了。“我不告诉你。”她笑,“等我想说的时候我再说。”她开心的把我的书拿出来跟客人炫耀:“这是我外孙女写的。”我说过的,在她的脸上和眼神里,总是会呈现出一种属于非常年轻的女孩子的表情。我不明白她是怎么做到的,让那个少女时代的自己穿越了大半生的坎坷和风尘,依然存在于自己的灵魂中。我记得她72岁那年,有一次和外公吵架,她很激动地说:“为什么你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那么关心我了?那个时候我下班晚,你每天都会带着孩子们去路口等我的。”那一瞬间,那种少女的神情占据了她的眼睛,那就是我最尊敬她的时候。我不知道这种东西能不能遗传,如果能那就太好了,我也希望我可以像她一样,直至暮年依然恪守少女的自尊、矜持和娇嫩。

我出国那年,我跟她说:“什么时候,你和外公来欧洲玩,你们来看我。”她很庄严地说:“我一定去。”但是现在,她不记得她自己说过这句话,外公衰弱的身体也让这个遥远的旅行变得不可能。她一直盼着我回家去,盼着我回去住那个童年时代的房间。那个放着很多小时候的陈旧玩意儿的架子上局促的摆着我现在的面膜、乳液和卸妆水,变了色的墙上还贴着我13岁那年钟爱的明星的海报。她心满意足的站在这个承载着很多岁月的房间里,看着我打开箱子挂衣服。她拿起我的面膜看了一眼,嘟哝了一句:“其实这些一点儿用都没有,你们年轻人就是喜欢乱花钱。”然后她又是羞涩的一笑:“我也不好意思说你,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乱花钱。那时候每个人的工资都差不多,别人每个月都能攒下一点钱来,我就不行。”然后她叹了口气:“你回来了,真好。你还是赶紧结婚吧,人总是得结婚的。只要那个人品质好,懂得心疼人就行。千万别太在乎有钱没钱。有钱和没钱的日子我都活过了,人家对你好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时候电话铃终于响起来救我了,我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跟她说:“是我舅舅。”她疑惑的问我:“你舅舅?”我耐心地说:“我舅舅就是你儿子。”“啊……”她恍然大悟,“你不早说。”
我会尽力的。我之所以说尽力,是因为这件事情真的不能全依赖我一个人。但是我会尽力。让她参加我的婚礼,让她看着我穿上嫁衣,在她彻底遗忘我之前。

<PIXTEL_MMI_EBOOK_2005>6 </PIXTEL_MMI_EBOOK_2005>

阅读全文

与写老年痴呆的文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徽哪里种杉树最长寿 浏览:382
江油市养老所有哪些地方 浏览:503
长寿区流氓 浏览:415
浴足堂养生馆面试需要问什么 浏览:585
如何看待父母针对孩子 浏览:304
重庆养老金异地迁入办理 浏览:30
养生馆是什么经营类目 浏览:544
秦都卫健局体检检查什么项目 浏览:595
职工养老保险断交会怎么样 浏览:717
退休工资账务处理 浏览:94
阳朔县养老院属哪个部门管理 浏览:724
50岁艺术照图片 浏览:388
回忆父母亲有哪些范文 浏览:82
大学生去敬老院活动道德实践报告 浏览:887
钢铁厂退休年龄 浏览:860
老年人长痣长斑吃什么 浏览:458
孤独老人求政府帮助的申请怎么写 浏览:656
乡村干部的养老怎么办 浏览:598
以前不上班今年养老金怎么涨 浏览:779
拿第一个月退休工工资还要扣社保吗 浏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