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国老年大学推出统编教材,老年教材应该被统一吗
老年大学是中老年人学习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操的好去处,许多老年人在闲暇的时间里都喜欢泡在老年大学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结交朋友,对于比较孤独的老年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全国各个城市开设的老年大学很多,有的是公立的,有的是私立的,对于授课的内容和办学的质量,各个老年大学之间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甚至出现了许多糊弄了事的现象。所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材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将推出统编教材供各地老年大学使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也能够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但我认为,虽然推出了质量上乘的教材,但对于有些课程,可以不必完全遵守教材,毕竟有些实践性偏强的课程是需要灵活的操作的,太过于拘泥于书本的内容反而失去了开设课程的意义,老年大学也应该灵活地去应对,才能够让老年人真正地满意,在老年大学中弥补到之前空缺的知识,将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老年大学的授课人员也应该根据每一位学员自身的特点和水平进行灵活授课,双方配合默契,能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⑵ 上32年老年大学为何拒绝毕业
97岁老人上了32年老年大学,是武汉老年大学目前年龄最大、在校学习时间最长、学习课程最多的学员之一,但她仍然不肯毕业,继续求知钻研。今年,她又报了10门课,为了老人健康和安全,子女纷纷加入陪读行列。
这学期,彭奶奶又报了草书、行书、素描、花鸟、山水画、篆刻、针灸、服装裁剪等10门课,除了周四,老人每天都有课上。10日记者采访她时,她可忙了,一天三门课,中间休息才有时间和记者聊了聊。她说:“学习是我最大的追求,只要能动我就还要学下去。”
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学校工作人员建议她少报几门课,但儿子钱先生认为:母亲年龄虽大,仍有精神需求,所以这学期并没有减少报的科目,而是自己和妹妹也一起报名,彭奶奶早上的课钱先生陪读,下午则由钱先生的妹妹陪读。
专家建议高龄老人量力而为
据了解,武汉地区各老年大学一般规定报名学员需在45岁或50岁以上,并未规定学员年龄上限,为保障学员在校安全,不少老年大学都为学员和学校教职工购买了人身意外险,一些学校还通过加装电梯、增加适老化扶手和铺设木质地板等方式,改善学员们的学习环境。
“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场所之一,彭楠老人坚持学习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如果老人年龄太大,一旦摔着了,学校也要承担安全责任风险。”武汉市老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彭克敏认为,高龄老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社区需开拓老年教育场所和资源以方便老人就近入学,老年学员十几二十年不离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老年大学热门课程“一座难求”。
⑶ 年轻人上老年大学是什么体验未来老年大学会成为新的风口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老年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形式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年轻人选择上老年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会获得怎样的体验?未来老年大学是否会成为新的风口?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
探寻老年大学的年轻风采:年轻人在银发课堂中的成长与收获
年轻人选择老年大学的动机
年轻人选择上老年大学并非偶然,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知识与体验的追求。首先,老年大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满足年轻人对深度学习的渴望。其次,老年大学带来了与长者交流的机会,让年轻人汲取长者的智慧与经验。最后,老年大学还为年轻人提供了重新定义生活目标的平台,启迪他们对未来的思考。
年轻人在老年大学的体验
上老年大学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次与传统教育形式不同的体验。首先,年轻人能够与来自各行各业的长者们进行深入交流,拓宽视野,获得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碰撞。其次,年轻人在老年大学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获得尊重和认可,这种体验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自信心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老年大学里,年轻人还能够结识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建立起深厚而持久的友谊。
老年大学的发展前景
未来老年大学有望成为教育领域的新风口。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大学将成为一个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的重要机构,带动市场的增长。其次,老年大学所提供的丰富多样的课程和社交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他们愿意借助老年大学的平台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最后,老年大学在传承与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促进了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年轻人选择上老年大学不仅能够满足个人对深度学习和人生体验的追求,还能够与长者建立互动交流的机会。他们在银发课堂中获得了知识、智慧和人生阅历的丰厚收益,并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未来的老年大学则有望成为教育领域的新风口,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中,老年大学将继续扮演着促进传承与交流的重要角色,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让我们欣然接受老年大学的魅力吧,年轻人在银发课堂中的成长与收获将成为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积极支持老年大学的发展,为银发时代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年大学将成为新的风口,为更多的人带来智慧、体验与快乐。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的社会,在老年大学的桥梁上共同前行!
⑷ 上老年大学学费多少
上老年大学学费一般在几千元左右。
老年大学是一个为中老年人提供学习和社交平台的教育机构。它与传统高校不同,它的课程更加注重中老年人感兴趣的主题和实用性,而且也没有像传统高校那样的学历要求。老年大学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领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医学、法律等等。
老年大学提供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课程设置根据中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规划,例渗嫌如书法、音乐、舞蹈、健康科普等等,通常都是课堂形式授课,还有一些老年大学还会邀请特聘教授或者行业专家进行讲座。
3.健康保健类:包括健身、健康饮食、精神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中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缓解孤独等负面情绪。
4.实用技能类:包括计算机操作、家政管理、法律知识、旅游攻略等实用技能相关的课程,可以让中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并增加自身技能。
不同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会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老年大学的核心目标是满足中老年人对知识和社交的需求,使他们在退休之后也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活兴趣和精神追求。
⑸ 老年大学的老师需要资格证吗
老年大学是为了满足老年人晚年学习、交流的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教育机构。相对于其他教育机构,老年大学的老师扮演的角色更多是知识传授者和引领者,其工作性质与具备职业资格的教师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老年大学的老师是否需要资格证成为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首先,老年大学的老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另一种则是志愿教师。对于专业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在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他们通常需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保证自身能够胜任其工作职责。
最后,老年大学的老师并非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来看待的。老年大学强调的是学员和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老师在这里更多的是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老年大学的老师并不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方面具备极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善于倾听、理解和关心老年人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总之,老年大学的老师是否需要资格证,应该根据其具体的职业身份和工作性质来确定。如果是专业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果是志愿教师,他们可以通过培训来提升自身素养,但并不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老师,最终的目标都是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交流体验,帮助他们享受晚年生活。
⑹ 中华老龄事业促进会
中华老龄事业促进会: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行政管理机关审核批准,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本会的宗旨是: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和乐善好施的人道主义精神,开展“扶老、助老、安老、敬老”等老龄慈善活动,为城市空巢老人、农村贫困老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本会以老龄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协助政府发展老龄慈善与公益事业,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
目前,中华老龄事业促进会促进会下设若干分支机构: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院:主司老龄学术研究、政策分析、产品研发等。研究开发系列老龄科技用品,为高龄、肢残、智障等特护老人提供科技支持;组织老龄问题前沿论坛,研究、解决发展中的老龄问题,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目前研究院的顾问和专家有邬沧萍教授、熊必俊教授、邵秦教授、杨慧博士等国内顶尖学者。
中华老龄网站:(www.chinaolrer.org.cn)老年类门户网站,快捷有效的宣传平台。所设板块涵盖老龄政策、涉老新闻、教育、健康、家庭、维权、敬老活动等老年人最为关心关注的内容,拥有稳定的老年网友群体。
《中华老龄》杂志:前期以电子杂志为主要宣传平台,拥有稳定老年读者。赠阅《中华老龄》期刊,也是老年俱乐部中一项会员福利。拟于09年老人节前后印制《中华老龄》杂志纸质版,公开对社会发行。
中华寸草心孝亲敬老工程:目前全国最大的以敬老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机构。自2007年1月1日启动仪式后,多次组织大规模敬老助老活动,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志愿者注册数量稳固上升,仅京津两地志愿者即达到10000余人,多为在校大学生、白领,临床医学、心理学、法学等涉老专业人才。
养老专业委员会:打造全国最大的民营养老和异地养老联盟,即联动各地方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老龄服务机构,针对不同背景、习惯、经济条件、养老意向的老人,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针对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异地养老服务。
旅游专业委员会(本次合作具体实施部门):主司老年旅游,文化交流,观光考察,会议会务。依托国务院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中国社工协会等权威老龄机构,有着其他旅行社等同业机构无法替代的绝对优势,与全国各地各级老龄委、各有关老龄协会、老龄科研院所尤其是全国数万家养老机构协作,系统渠道优势明显。尤其是近期在全国全国首推“主题游、人文游、特色游”的新概念,以优质专业的服务打造老年精品旅游俱乐部。
⑺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协会领导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领导团队由多名资深人士组成,名誉会长包括顾秀莲,她曾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还有游德馨,曾任福建省政协主席。协会的会长是杜学芳,她担任过中纪委常委、国务院参事及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等职务。
常务副会长袁新立拥有丰富的老龄办工作经验,是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的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的阵容强大,包括孙凌平、刘建同、张明刚等多位具有影响力的成员,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
秘书长臧伟洋女士则负责日常事务的协调,常务理事名单中汇集了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领导,如王丽娟、任宝洋、杜学芳等,他们共同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学术委员会中,陆剑杰担任主任,致力于老年教育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和远程教育工作委员会分别由杜英杰和俞恭庆担任主任,负责协会的宣传和教育传播工作。教学工作委员会由孙建国主持,致力于提升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英文译名China Associ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For The Aged ( CAUA ),是组织全国老年大学(含地方老年大学协会和老年学校)之间协作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组织,成立于1988年12月。 协会采取单位会员制,吸收了中央各部委、地(市)以上、省军区以上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主办的老年大学及老年教育团体入会。现在全国有单位会员255个,联系着全国32700余所老年大学(学校)和333.5万老年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