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照顾不过来,退休金低又进不起养老院怎么办
1. 我退休七年了,一年一步走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这个问题也是我近年思考最多的问题。离婚十五年,身边没人陪伴照顾,女儿也长大工作离家。每每想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无多的积蓄,心就无比的没着落恐慌。退休工资二千多,前几年为了多攒下钱在外东家西店打钟点工,也是为以后的不恙之需做准备。我们这把年纪,没什么资历学历一技之长,做的都是挣钱少的苦累活。奔波了几年,钱没攒下多少,人倒累得要死。就想啊,图什么咧,以后的事谁能够预料,过好当下呗。还不如在身体能动能败稿枯吃能享受的时候,做一切自己梦想做的事,真到哪一天躺着了病倒了痴呆了,儿女没时间不照顾,自己没能力进养老院,心里也会很欣慰。对自己说:值了!够了!看过了,吃过了,享受过了,没遗憾了!该走时高高兴兴地上路,找办法了决自己残察洞生。当然,最希望的是国家通过实施安乐死。这个问题对于有钱人家庭就不是问题了,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个大问题。
2. 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家庭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祖孙三代在一起过,而是子女大了结婚后都有了自己的独立家庭,平时与父母各过各的,每天上班下班还要照顾孩子,只有周末才能看一下父母,等到父母生病动不了麻烦也就来了。自已又要上班又要弄孩子还要照顾父母,请护工又请不起,上养老院又去不起,这可如何是好?所以,这是我国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我认为解决的办法应该有两个:首先要完善养老机构,降低进入门槛。其次就是让安乐死合法化。这个敬山问题看似不人道,实际上是最人道的一种做法。设想一个人老了病了不能自理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让自己生不如死还要拖累家人。这种情况我认为如果老人本人有意愿不想再这么痛苦的活下去,让自己有尊严的死去,活着的人应该满足他的这个愿望,这才是对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国家应考虑设立安乐死,让安乐死合法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尊严的活,有尊严的死。
3. 不要焦虑,不要着急,我们50后60后的人正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老年,面临养老的问题。指望独生子女养老不可能。子女们要工作,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要教育他们的子女,忙的他们分身无术,没有精力和能力照顾父母。指望自己的那点养老金根本去不了养老院,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养老靠谁?只能靠政府,我们相信政府有能力解决养老问题。政府可以从几个途径入手解养老问题。一、给退休金达不到一定水平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增加退休金以达到进养老院的标准。二、给独生子女发放养老补贴。三、75岁以上老人社会免费养老。四、大力扶持(补贴)民办养老院。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啊。独生子女成家了,父母老了退休金还比较少,去不成养老院,自己又照顾不过来,确实比较麻烦。
4. 但是,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有点错误。大家算算,计划生育政策大概是70年代末期提出的。独生子女最大的如今也不过40多岁,父母70岁左右,养老问题还不是很严重,除非大病缠身,不过这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你提出这个问题大概在今后几年才能逐步出现,你目前是提前焦虑了,我相信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患了提前焦虑症,害怕的是以后的状况。目前有的家庭已经出现了忙不过来的情况,可惜大部分都有兄弟姐妹,这个问题不在我们回答之列,回家好好想想怎么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多帮忙照顾老人吧。
5. 独生子女家庭今后怎么办?八零后确实很挠头。第一个前提,父母在城里有没有房子?如果有房,卖了问题迎刃而解,八零后父母没有房子的太少了。特殊情况是以下两种,一个是农村的父母,房子不值钱,没有养老金,农村有钱人大把,我们不考虑他们,只谈困难的这些。儿女有钱有能力,你们有福了。如果没有能力,那就比较悲惨。只好帮儿女多分担家务,戒掉抽烟喝酒不良嗜好,减少消费,保养身体,争取少得病,不吵不闹听儿女话,不要给儿女带来额外精神负担,其他只能听天由命了。不然还能怎么样呢?第二种可能是城里人卖掉房子帮儿子买房结婚,实话实说,这些人应该是城里比较困难的居民,大多是下岗工人或者无业居民,为了儿女也是拼了,值得钦佩。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过去还是努力不够,如今年纪大了没有财产后果很严重。同理,大家必须保养身体,提高自觉性,少给儿女添麻烦,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能挣钱至少不能给家庭添麻烦吧?
6. 送给如今45岁以下的独生子女一句话,你的孩子应该18岁了,你的父母大概70左右,现在应该忙得过来,伺候父母问题不大。无论有钱没钱,都善待他们,朋友可以有,孩子可以有,可是父母只有一个,没了就应了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早作准备,给最亲爱的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
7. 说这话的不负责任!我现在就照顾三个老后,我老爸81岁,可以行动,有点自理行为,但洗澡穿衣要人管,我老妈73岁全身瘫痪,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屎尿在身,吃喝穿都要人待侯!我岳母75岁,不要人侍候,身体健康,我辞退工作,一人全身打理,煮饭洗衣晒被全部自己一个人来,老婆上班不在本地,小孩也一样都在外打工,读书,为了不拖累一家人,只有自己一个人扛起这,还好老人有工资,我妈不到2千,我岳母在工资2千3,但不在我这,我父工资2千8,也可以说她们三老工资最高一个,我母亲刚好够她吃每天的药费,只有我爸工资用来全部生活开支,自从辞工在家啃老,断了社保,我也没有收入来源,无钱交,但我在家这样啃老,无怨无悔,只愿能好好把老人照顾好,让他们安心过好晚年,不后悔生活每一天!虽然对我自己以后生活有影响,但我只觉得做了自己该做的,我也一生不后悔!而且古也说:他们带我来这世界,从小照顾我到长大,那他们老了,动不了!我应该照顾他们老,照顾他们老死,这也是应该的!
8. 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孩的一代人开始迈入了老年行列,独生子女养老问题凸显出来。对于有退休金的人来说,还算应付一下,可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很大的难题。一对年轻夫妻,双方如果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那么接下来他们面对的可能是4个老人,再如果下一代独生子女家庭面对的最多可能就是8个老人,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现在的物价上涨太快,退休金低,尤其是企业员工退休金太低,虽然国家每年都在提高退休金,但是基数太大,上涨的那部分有时候不如物价上涨的厉害,几乎是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9. 如何解决现实情况下的养老问题,我认为可以做出以下调整:大力提高退休金,同时给农村超过一定岁数的老人发放退休工资,相应减轻年轻人的养老负担。养老院降低进入门槛。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进来,可以设立等级,钱多钱少的有分别,只要能不落下每个人就行,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确实减轻有压力的家庭负担,在买房、买车、大病补助等方面向困难家庭、养老家庭倾斜。安乐死可以提上议程,虽然看似不道德,但是确实是人道的。让一些没有生活质量的人,有尊严的离去,也是对本人的救赎,也是减轻负担的逼不得已。
10. 在特殊情况下的确照顾不来,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老人手术住院,子女陪可能吗?他晚上陪第二天要上班,如要陪几天身体就不行了。请护工每天二百元,经济上也难承受。如果二个老人同时住院,清问这样解决?特别老人癌症晚期,医院己开病危通知单了,结果拖了一个月多,情况不说也可知困难程度。我很赞同快些立法安乐死,让老人安静死去,小辈不受拖累。
11. 我公公在养老院住了5年,先后调换过4个养老院,60后7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退休金低又进不起养老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为一个退休近10年的工薪阶层,我来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公办养老院与民办养老院有哪些区别 当初送我公公去养老院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这里是一个内陆的四线城市,各种养老机构的名称差点把人搞糊涂了,有的叫”XXXX养老院“、”XX疗养院“,有的叫”XX医养中心“都不知道把老人送到哪个机构才好,所以大家送自己的老人或轮到自己入住养老院之前,一定要把这么多机构是公办或是民办的性质要搞清楚。
12. 疗养院、休干所、护理院、敬老院、养老院、养护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的区别 我们对公立
⑵ 中国目前养老现状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社会各界共同思考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流,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家庭养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子女外出务工、独生子女家庭、离婚和孤寡老人等现象越来越普遍,老年人面临的孤独、生活照顾和医疗保障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社会福利院、养老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和保障。同时,社会力量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养老事业中。通过志愿者服务、社区义务护理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关爱和关注,化解老年人孤独和精神上的空虚感。此外,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也是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总之,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共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保障。
养老模式有哪几种
养老模式有以下三种:
1、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瞎缓会养老过渡;
2、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山闹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3、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磨唯模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综上所述,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子女外出务工、独生子女家庭、离婚和孤寡老人等现象越来越普遍,老年人面临的孤独、生活照顾和医疗保障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社会福利院、养老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和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⑶ 老年公寓的发展建议
1、加快以政府为主导的合肥老年公寓建设与发展,引导有条件的老人进入老年公寓安度晚年,解决空巢老人子女后顾之忧。建议政府制定明确指标来加以落实并认真实施。指标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评价之后,落实到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中。
2、建议除了政府、民政部门、红十字会、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医院等,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开发商来兴建和管理老年公寓。开发商除了享受在土地和税费方面的优惠以外,还可以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
3、建立和健全养老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极投保,扩大养老保险范围;尽快实行统一的联保,解决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问题,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完善老年住房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
4、老年公寓的建设应该适合老年人,必须要有配套齐全的公共设施,实际上应该是集住宿服务、膳食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闲服务、购物服务和交通服务为一体的一座“老人城”等特别是拥有具备抢救、治疗、健康咨询和安养四大功能的医院。政府应该按照规划要求,定期进行老年公寓的专项财政拨款。并纳入国家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以保证老年人对住房的需求。
5、建议通过社区养老加大力度。社区化的创新模式,可以成为一个大方向。如果能增加对社区养老资源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社区养老机制,也是解决城市老龄问题的重要方式。对老人的照料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作为一种以考虑老年人特殊需求为基准的全新的产品创新,社区营造要贴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以方便老年人为准进行服务。
⑷ 家庭式老年公寓什么意思
家庭式老年公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广义上,居家养老不仅是指住家里养老,也包括在家庭附近的社区养老。
普惠养老服务,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之外,面向广大老年人的、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在家里接受送餐、照料等上门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医养深度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人口发展处副调研员王谈凌说,政策支持的结果就是价格可负担,服务价格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CPI变动等挂钩,让普通群众、工薪阶层买得到、买得起、买得放心升敬拍。
(4)家庭老年公寓困难扩展阅读
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最薄弱、最难突破的领域。武汉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底,武汉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稿搏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
借助“互联网+”,武汉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利用传感设备、定位终端、电子地图、吵羡可视呼叫、APP等,着力打造“虚实互通、家院互融”的“家庭养老院”,将养老机构的专业养老服务配送给老人,并进一步实现精确化、标准化、低价化。
⑸ 如何建立家庭养老院
并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老人,因为他们还有着工作与孩子的事情要忙。所以,很多老人家会住到养老院去,接受专人的护理服务,与同年龄层的老人们一起生活,排解孤寂的情绪。养老院的形式除了有政府所筹建的大型场所,也有家庭性质的。那么家庭养老院怎么开呢?
家庭养老院怎么开?首先要具备足够的条件。
家庭养老院,顾名思义就是开设在居民住所处的养老院。虽然相系统化化的养老院,家庭性质的显得没有那么正规,但该达到的条件还是要说明清楚的。
条件有这些: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室外活动场地;符合卫生标准和消防安全;有符合登记机关规定的章程和使用名称;有与服务规模相符合的开办经费;有与开展养老院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医务人员,且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及健康标准。
家庭养老院怎么开?然后就要办理相应的证件。
家庭养老院属于福利服务机构,所以要向民政局进行备案审批。床位在60张以上,应直接报市民政局审批;床位在60张以下,要报县区民政局审批,然后报市民政局备案。
在此过程中,需要办理的证件是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证书,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家庭养老院的经营者需要填写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申办资格说明文件、资金来源说明、固定场所说明文件和章程草案,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手续。
受理民政部门如是县区民政局,接收到申请材料后,会递交给市民政局进行审核,然后市民政局会派人进行实地的审核考察,符合条件就会在审批表上签字,然后移交到税务部门审核,再上报省民政厅。经过这几个机构的审批且均合格后,授予的证件就会递交到市民政局手中,然后由县区民政部门发放给该家庭养老院。
另外,家庭养老院还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消防安全证、健康证等,手续都不复杂。到相关部门即可办理完成。
家庭养老院怎么开?家庭养老院虽然是小型的性质机构,但也属于福利服务型项目,所以开办它,关键的地方在于要申请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证书。开家庭养老院需要的条件和证件,小编在此都进行了介绍,大家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