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熊老人”为老不尊的样子我们不想看是怎么回事
近来,“熊老人”的新闻屡屡刷屏。澎湃新闻报道,近日,辽宁沈阳一辆公交车上,一名女大学生拎着的鞋盒不小心碰到了坐着的老人,女生也道了歉,但老人怒气值爆表,破口大骂。
大学生公交车上提鞋盒碰腿,遭老太辱骂
今天,人民日报官微又转发一则小视频:6月7日,浙江海宁一位大爷在公交车上大声放音乐,还抠脚,司机提醒大爷小声一点,注意文明,结果被大爷吼了一路,“我天天坐公交,没有驾驶员像你这样说我!呸!我不要你说!”
结合此前诸多搅动舆论的事件(如仲大军事件),很多人想不通,这是为什么?公共场合不时有老人“上头条”:碰瓷、抢座、打骂、猥亵女性……当我们还没能处理好“熊孩子”的时候,一扭头,部分本该慈祥善良的老人却纷纷变成了“熊老人”。
不要认为这是一种新闻扎堆儿产生的“印象强化”,也不是什么“标签化”,而是时时刻刻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件。每个人都无法逃避,都是在场者,都可能成为“熊老人”发飙的对象。
据人社部权威数据披露,截至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左右,中国老龄人口比例会达到峰值,超过4亿人,即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而当城市化与老龄化出现叠加效应,则未来的几十年,必然会出现一个老人占据绝对优势的社会。
有什么样的“熊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熊家长”,相应的,也会有什么样的“熊老人”。我们当然应该指责那些为老不尊的“熊老人”,但同时,也应该反观自身,检点一下自己的身上,是不是存在目前“熊老人”身上固有的某些特质,并克服之。既然我们齐声指责“坏人变老”,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学做一个好人。
“想起阿米尔·汗在节目里说的,尊重老年人应该尊重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年龄。”
② 到底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
公交车上抢座位,篮球场上抢地盘,还有猥亵小女孩,跳河还拉着救人的警察垫背。
凡是老人的负面新闻,总能引来大家集体批判。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都是老人看不上年轻人。
在他们眼里,“东方红、太阳升”才是正经歌曲,早睡早起才是正经人生。一件衬衫五百块是
败家,吃外卖吃宵夜是不会过日子,办信用卡是上当受骗,结婚不买房是不负责任,贷款一
百万买房子是作死......
以前都是老人痛心疾首教训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不像话啦,我们年轻的时候如何如何
年轻人听的烦了,最多说一句:行行行,你说什么都对,我不跟你老人家较真。
今天我们对坏老人口诛笔伐,除了道德层面的谴责,是不是也有对老人挤占社会资源的恨意
呢?我们是还年轻,可我们也正在老去,也许撑不到领退休金、撑不到还清房贷就嘎嘣了。
你们是老了,可你们年轻时吃的苦得到了正向的回报,现在过得清闲自在,有闲情拼夺一个
座位、一块场地。
王朔有句话说:谁没年轻过?可你老过吗?
不论是坏人变老还是老人变坏,都提醒我们这些还年轻着的人:变老的时候,别丢自己的脸。
③ 江西老汉流落上海街头,民警是如何故拿住这位流浪汉的
近期以来,由于上海受到疫情的影响,也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其实在上海城内所发生的一些点点瞬间无疑也是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重要话题,所以一场疫情也改变了很多人对上海的看法。
民警在来到现场经过一番搜寻以后,最终也是在某路口的附近长凳上找到了群众口中所反映的这位老人,最终经过民警和老人的一番交谈以后才获悉得到老人在此前已经早早来到上海求医,但是在此期间医生也告知他的病情并不是如此的严重,为此老人本想打算投宿在上海的朋友家中,加上当时处于疫情的封控,无奈之下老人也只能索性流浪街头,暂时度过目前的窘境。
民警在获悉相关情况后,也积极为解决老人的事情四处奔波,最终也是联系到了医院,试图帮助老人办理入院,但此时老人又担心住院费过高,坚持不肯入院,为此民警也是尽己所能极力的安抚老人的心情,最终也是打动了老人,态度才有所转变,所以老人也在民警以及医护人员的协助之下进入了医院进行治疗。
正所谓疫情无情人有情,民警也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人四处积极奔波,体现了人间之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