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人疑心重和什么病有关
老年痴呆日:老人总忘事爱猜疑易伤感警惕老年痴呆
每年的9月21日为“世界老年痴呆日”。目前,全世界约有2430万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患者(其中一半在亚太地区),且每年以460万新增病人速度增长,相当于每7秒钟就增加一位新病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患者人数不断攀升,疾病负担不断加重。专家表示:尚无有效的治疗老年痴呆(主要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措施,但是,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减轻病人的功能损害、改善病人和护理者的生活质量。
一个女儿的自述
陈小姐是在广州CBD上班的一位80后白领,平时工作忙,经常加班,不能准时下班回家,虽然跟母亲住在一起,但是日常交流很少,有时几天才能跟母亲一起吃顿饭。渐渐地她发现母亲的行为有点不对劲。她说:“我的母亲曾经是一名聪明、开朗、独立、健康的知识女性,父亲去世后,她接管了一个小型贸易公司。退休后,母亲一个人住,她有自己的朋友圈,还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和一些志愿者活动,生活很充实。然而,到了68岁左右,母亲忽然变得不太出门,也不出去看望她的朋友,每天只是在家看电视或看书读报。当时我并不怎么在意,心想,她毕竟是将近70的老人了。后来,母亲渐渐地显得糊涂和健忘,她在房间里贴了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提醒她自己的话,如别忘了关煤气、检查房门是否锁好。我还发现她在看电视和报纸的时候会作许多笔记,后来我才明白,如果她不作笔记,她会很快地把前面的情节忘掉。这时我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我带母亲去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检查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首先,以目前母亲的身体状况来看,她非常健康,起码还可以活15年;第二,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医学上的名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医生指出,这种病是进行性的,随着病情的进展,母亲将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靠他人照顾。这消息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打击,最让我头疼的是我必须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对此,我脑海里有一个疑问:怎么样才能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老年痴呆症呢?“
专家答疑
对女儿的疑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朱灿胜副教授进行了回答。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视空间辨认、分析判断、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它通常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机会越大。65岁以上人群,2-5%,年龄增加5年,患病率增加1倍。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达40-50%,女性多于男性,目前全球3050万,预计到2050年会超过1亿。
痴呆老人及早诊疗十分重要,有些因此可得以治愈,有些能控制病情发展,延缓痴呆发生。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家属带来的老人有2/3以上已属于痴呆中晚期,智力缺陷十分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已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家属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或对老人关心不够所致。哪些老人有痴呆可能须及早就医?下面列举最主要痴呆的早期表现,若反复经常出现,应该引起注意,及早就医为好。
①近期记忆力下降:老人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忘记来过的电话,忘记家人要他做的事情。例如一个老人去买份报纸回来,一会儿就忘记了,又去买了一份。一会儿又忘记了,再去买一份,一共买了3份。又例如客人来家里吃饭后,给客人毛巾擦脸。过一会就忘记了;又递毛巾让人家擦脸。但对于过去的事记得很牢,常常反反复复地讲述,津津乐道。
②学习新知识困难常感到记得不如忘得快。
③猜疑、敏感、瞎想,由于经常忘记东西放在何处而找不到,就疑心别人存心不良偷他东西。产生各种猜疑和被害妄想。
④情绪波动易波动,易伤感,有时焦虑,抑郁。
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会逐渐出现:忘记往事的现象;洗澡、进食、穿衣或上厕所可能需要他人帮助;同时还会出现行为混乱的表现,如不友善、不合作或有攻击性的行为;病人时常会迷路,严重时甚至找不到卧室和卫生间;晚期病人已不能行走,不能执行任何日常生活活动,易出现营养不良,肺炎和褥疮。
尽管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老年痴呆(主要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措施,但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①有利于病人了解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并尽早做出接受治疗的决定;有利于病人在衰退前接受治疗,从而有可能改善病情的发展。
②使家属了解病人行为和情绪的改变是由于疾病造成的,从而增加对病人的容忍和理解,减轻病人精神上负担,避免给病人施加压力;使家属能尽早对家庭生活合理计划,并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和健康资源,从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③有利于临床医生尽早选择合适的医疗措施,并能预测疾病的转归和排除易混淆的疾病。
④尽早干预可以减少住院日,降低疾病治疗的费用,减少病人由于认知障碍而导致一些严重的交通事故和意外。美国学者Ernst在对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卫生经济学进行评价时,用MMSE量表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调查,发现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系统)评分每下降2分,每个老年病人每年的医疗开支可节约3700美元;而每增加2分,每年每人会增加7400美元的医疗开支。可见,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对减轻病人的功能损害、改善病人和护理者的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讯员:江澜)
B. 一生未婚!孤寡老人购600多个快递不拆堆满家,不结婚真的过的开心吗
窥一斑而见全貌,对于一生未婚的孤寡老人,共600多个快递不拆,只是找不到证件就把快件堆在家里,从中可以得出他不结婚,过得并不快乐。
没有结婚没有子女的老人了,假如头疼脑热了身边连个人影都没有,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凄凉,所以对于那些不婚族还是好好考虑吧。
C. 北京一孤寡老人购600多个快递不拆堆满全家,究竟是何情况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说我们不结婚,孤独终老,到老了之后身边没有人陪伴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会过得开心还是过得很难受呢?或许接下来的这一位孤寡老人会给我们一个答案。根据网络的相关资料,显示七旬的孤寡老人网购了600多个快递堆在家中却不将他们拆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导致的呢慎桥?物业也是派了15个人清理了两天之后才将这些包裹给清理完毕。因为如果不清理的话,证明不管老人每天都睡在这个快递当中,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影响,害怕老人出什么问题。
D. “天才儿子”金晓宇感动全网,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
引言:天才儿子金晓宇感动了全网,大家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其实金晓宇他幼年不幸导致眼疾,然后后来被确诊为狂躁抑郁症,而在他的背后有这样的一对父母陪伴着他,让他发挥自己的潜能。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不放弃不抛弃,所以让他成为了一位天才翻译家。
三、爱就是义无反顾
而且他们也有一些自述的细节在传递,比如说他们家一直都是家徒四壁,估计就只有他们家里面没有电视机,因为之前被金小雨砸坏了三个,但是这个也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爱是义无反顾的,爱是不顾一切的。而且感觉他们两个人其实更像是在相互就读,每次看到他们的故事都饱含热泪。
E. 老年人居家环境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老年人居家环境的危险因素如下:
(一) 心理因素 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引发独居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当子女离家而去, 许多离退休后的独居老人深居简出, 很少与社会接触, 整日闷在家里, 无事可做,自然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此以往, 很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有调查结果表明, 独居老人的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独居老人, 而老年抑郁症则是引起老年人自杀的最主要原因。心理健康问题是独居老人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 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疾病因素 独居老人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80. 7%,其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白内障 等慢性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有的老人同时身患数病, 由于行动不方便或经济上的原因始终没能去医院诊治, 而一拖再拖。如此恶性循环, 导致疾病到了无法治疗的地步。此外,老年人通常免疫力低下,对疾病的抵抗性弱,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三) 用药因素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很多研究都证实,服用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糖尿病药物、血管扩张剂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均容易引起意外伤害,大量或多种药物混合作用可增加意外伤害的危险性。独居老人因无子女、伴侣关怀及照顾,还经常会发生忘记服药、服错药或不遵医嘱服药的情况。
(四)生活因素。跌倒、呛噎、坠床、骨折、烧伤在独居老人家庭的发生率极高。有些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对无人照顾的独居老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老人独死家中的事件也屡见报道,因此,独居老人在生活中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社会各界给予警惕和关注。
(五)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灯光太暗或太亮、有眩光,光滑的地板,滑动的垫子,破旧或卷曲的地毯,门槛过高,过道有障碍物,橱子过高或过低,液体溅出,过低的椅子、床、不固定的家具或是摆放混乱,马桶过低、无扶手,家有宠物等。
F. 早晨起来忘记做的梦是老年痴呆吗
这属于梦的回忆能力,对梦境的回忆能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声称每晚都做很长时间的梦,能够回忆梦境的详细细节;有的人声称从来不做梦;绝大多数人处于这“两极”之间,平均每星期只能回忆一两个梦,一个星期应该有28~42个梦,可见,梦是极容易遗忘的。
实验发现,如果在异相睡眠期之中,或者紧接其后,立即将被试充分唤醒,梦的回忆程度就高,离开异相睡眠阶段越远,淡忘也就越多,甚至完全记不起自己做过梦。醒转的过程也关系到回忆,如果从梦境中立即清醒过来,回忆的程度就高,如果醒转的过程多迁延几分钟,能回忆的梦境情节就少了许多。
这是由于大多数梦境的兴奋能量太弱,刻划的痕迹太浅,自然容易遗忘。同时,如果从睡眠状态逐渐醒来,在大量的强大得多的兴奋能量干扰下,信息充满了整个知识结构,此时,要去回忆梦境,就好比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条小爬虫,谈何容易!如果立即从梦境中或紧接其后清醒过来,则干扰少,痕迹清新,回忆的程度当然高。
斯奈德等学者研究过梦境回忆与睡眠者警醒程度的关系。那些自述平日梦多的人睡眠中都比较警醒。在实验中,只要20分贝的音量便足以唤醒他们,他们对梦境的回忆程度也高。那些自述平日不做梦的人睡眠中都不大警醒,甚至80分贝以上的音量也难以唤醒他们。他们对梦境的回忆程度都低。我却发现相反的现象:许多自述多梦的人,睡眠中都不大警醒,同样的响声,别人都醒了,他们还没能觉醒。我认为这应该是各人的更夫系统的警觉程度不同。如果更夫系统的警觉性高,就容易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没有“报警”作用,人就不会惊醒过来,这些外来的兴奋能量是做梦的因素,又比别人接收得多(强度大些),所以他们能够回忆的梦也多。
一些实验表明,那些平时很少回忆出梦,在家睡得很熟的人,到实验室当被试的第一个夜晚,新异的环境会引起更夫系统的警觉,他们的睡眠变得警觉起来,于是便有了梦的回忆,这也支持我上述的解释。
梦境的回忆还受人格特点的影响。内向人格、对内在感受过分留意者、忧郁焦虑的人,都常能回忆出生动的梦境。经历了令人兴奋的事件或发生了印象深刻的事件后,常会做梦及回忆出来,这些都是由于贮留的兴奋能量较多所引起的。
当然,老年人回忆力减弱,更加容易产生遗忘,但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