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群体为什么更容易被骗
老年人群体更容易被骗的原因有缺乏关爱、“恐病”心理、贪小便宜心理、从众心理。
一是缺乏关爱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而言,活到这个年纪,他们基本不再以能力和金钱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而是用感情。我觉得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加倍的好。
一些骗子正是抓住了这点,以一手“温馨”的感情牌来填补老人们渴望关爱的内心空洞。与老人各种套近乎、嘘寒问暖,给予他们关爱,甚至比对自己的亲爹娘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感情牌的攻势下,老人很快败下阵来,上当受骗。
二是“恐病”心理
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上的某些器官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这些毛病难免会给老年人带来生活不便及痛苦,所以他们总是担心小毛病会发展成为大毛病,以致影响寿命。
骗子们就抓住老年人的这一心理,展开骗局。一方面大讲小病不治可能酿成大病,甚至会产生癌变,另一方面大肆放大某种药品的疗效,甚至把保健品当成能治百病的神药,不管老年人问他们这种药能不能治某种病,他们都一概给予肯定的回答,以此来招徕生意达到骗钱的目的。
而大多老年人对医药知识又了解甚少,缺乏防范意识,于是乎,一些骗子认为只要不把人“吃死”的药,就不会出问题,就可以大胆地吹嘘骗人。许多老年人花大钱买了一堆药,有的就是平常的保健品,根本治不了病,而更惨的是,有的却是假药。
三是贪小便宜心理
人世间绝大部分的人都有贪小便宜的毛病,而大凡被骗,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贪小便宜。这些骗子总是先给老年人一些好处,比如,给老年人送小礼品;免费为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免费为老年人体检(有许多是假体检,会给你检出一大堆病来,为他们卖药做铺垫)。
招待老年人免费用餐;带领老年人参观访问一些地方。以此拉近与老年人的感情,而后给你温柔的一刀,向你推荐药品保健品,那价格之贵就不用说了。由于老年人接受了他们的小恩小惠,多不好意思拒绝骗子的推销。
四是从众心理
有时骗子也会找些人做托,让这些托先买他们的产品,并且要这些托大力为该产品说好话,以此来说明他们所卖的产品很受人欢迎,达到推销的目的。
有时骗子会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向一些当地的老人推销产品,让这些老人先买了他们的产品,并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老人做宣传。而其他的老人看到后,就会在心里想,别人都买了,不怕受骗,我们为什么要担心受骗?这样,骗子行骗就更容易了。
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方法
1、要勤于观察老人的日常表现。如果通过观察发现家里的老人近一段时间作息时间反常,经常外出,而且不告诉你去向,就要小心了,有可能陷入别人的骗局,一定要及时沟通,不要忽视。
2、要留意家中是否经常出现小礼物。免费送给老年人一些小礼物是骗子惯用的骗术,先给点小甜头,以博取老年人的信任,慢慢产生好感,再进一步骗取钱财。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问清楚来源。
3、要多关心家里的老人。很多时候,老年人从心里也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但是,有时是因为寂寞,缺少儿女的关爱,只能在外面寻找一些精神寄托,更有甚者,就算受骗也心甘情愿。所以,要多关心老人。
2. 交通银行现疏漏!六旬老人“被贷款”150万,银行是否该为此负责
我认为是要负责任的,现在有一些工作人员认为自己是所谓的“铁饭碗”就工作马虎,且抛皮球式的讲责任划分到客户或者开发商的名下,他们认定哪怕自己错了,也需要客户被迫按照他们的的错的方向发展。
这个事情的经过是怎么回事呢?
银行工作人员办理贷款时让老人提供房产证,然后其他所有资料包括贷款合同签字,身份证,结婚证,工资流水等材料都通过工作人员虚假签字帮老人贷款150万,150万放贷在别人账户,供自己使用,最后还要求老年人还清贷款。法院最后判决,老人无需还清贷款,银行惩罚全部的责任。有的工作人员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或者自己的利益,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取贷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且必须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个人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呢?
首先我认为这种现在肯定不会出现在一个银行,其他的银行也会有同样的现象,为了满足个人利益,造成个人的工作任务,通过虚假签字,提供虚假材料等各种方式来骗去银行贷款的,银行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大对此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