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 乾隆和康熙为什么都很长寿
“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而这个盛世中也出现了两个非常长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
康熙皇帝励精图治,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时就已登基,在位61年,享年68岁。
乾隆25岁登基,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的太上皇,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他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享年88岁,这在古代算得上是非常高寿了。
古代皇帝寿命
如果说平民平均寿命很低,那是因为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低,那么皇帝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大家不应该活得更久吗?
但据统计,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9.2岁,其中有不少皇帝因乱、早伤、恶病、纵欲享乐、厌倦政事而短命而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最早也是最著名的追求长寿的皇帝。
秦始皇作为千古第一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他在登基的时候,就向天下豪言壮语,祝愿秦朝的霸权永存。
我们都很熟悉皇帝下海求仙,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很明显,他被炼金术士欺骗了。
孔子有云“君子敬鬼神而远之”,但即使是公认的君主,也难逃永生的诱惑。
汉武帝和唐太宗晚年对方士极其喜爱,对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为了让炼丹师快速找到能让自己青春永驻的秘法,可谓是催人奋进,劳民伤财。
这也是他们晚年名声不好的重要原因,而长生最终是镜花水月的一场幻梦。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
康熙和乾隆他们二人在位时间长,也是非常罕见地,之所以能够长寿还是有着自己特殊的养生。
康熙的保健在于重视饮食、起居、衣着整洁等,毕竟想要长寿,就需要衣食无忧,只要你有节制,这就是养生的核心。
康熙在饮食上反对暴饮暴食,主要注重荤素搭配,有利于长寿。
乾隆的养生就是依靠“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用,适时进补”,这也是为了强健体魄增加提抗力,而后者也是依靠自己爷爷康熙的长寿秘诀。
我们不妨看到,大多数皇帝要么饮酒过度,要么沉溺于美色,往往吃得太多鱼太多肉,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甚至为了延长我们的寿命,我们现代人经常买一些维生素来保持健康,古代有药丸,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在追求长生不老了,也是因为乱吃药丸导致了自己的死亡。自古以来,帝王都在追求长生不老。
康熙乾隆从来不相信这些药丸,也没有服用的嗜好,也就是说,很多皇帝都是在服药中失去生命的,他们觉得要想长寿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得不说,康熙和乾隆的寿命之长,是其他皇帝望尘莫及的。
据悉,康熙五十多岁的时候,就长出了白胡子,一些部长提出有一种药丸可以缓解这种情况,康熙听后,没有对大臣们说什么,只是一笑置之,他甚至说,人到了一定年纪,会长出白胡子很正常。让世界看到他们留着白胡子还在工作,也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康熙生活简朴,没有什么稀世珍宝,也没有什么恶习,这也是他们长寿的原因。
老年人有没有必要吃保健品?
如今,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保健品市场成为一块利润丰厚的“大蛋糕”,在暴利的驱使下,保健品市场非常混乱,老年人被骗高价买了很多保健品,却一点效果都没有,最后甚至吃了自己的身体,这些并不少见,每年都有很多案例,随着各大厂商的不断宣传,各种保健品层出不穷。
但是什么是保健品呢?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药,但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保健品和药品有本质差别,不能混为一谈,其实国内国外都有明确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保健品其实是达到了治病的目的。
需要补充的时候,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服用,也可以在营养不足的时候用保健品来增强营养,尤其是中老年人,当你体质下降时,可以适当补充,但建议老年人不要长期大量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㈡ 中国长寿皇帝排名
1、清高宗乾隆(89岁)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乾隆帝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2、梁武帝萧衍(86岁)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
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在统治初期,萧衍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
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3、则天大圣皇帝武曌(82岁)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4、宋高宗赵构(81岁)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赵构生于宫中,历任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等职,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长兄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
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
赵构在位时,迫于形势起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后来甚至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赵构禅位于皇太子赵昚,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5、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80岁)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
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
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
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
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皇帝
㈢ 历史上皇帝很少有长寿的,乾隆是怎么活到89岁高龄的
乾隆有着家族遗传长寿基因,而且国家强盛,烦心事比较少
乾隆长寿绝对是有着家族遗传基因的,当然,这个遗传基因不是指的他老爹雍正皇帝的基因,毕竟雍正自年轻的时候就身体文弱,当皇帝之后虽然勤政,却纵欲过度,加上工作压力大,所以雍正只活了58岁。
能遗传给乾隆长寿基因的是他老妈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乾隆,那么如果问一问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太后是谁?有知道的吗?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太后就是乾隆的老妈活了86岁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说起这个钮祜禄氏还有一段她的公公康熙皇帝与她的传奇对话。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康熙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11岁的孙子乾隆,当即康熙就表现出了对乾隆的喜爱,并要求见一见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
就这样钮祜禄氏嫁给雍正十多年才第一次见到公公康熙,后来康熙在仔细端详了钮祜禄氏的长相之后,当众称赞钮祜禄氏是一脸福相,是非常有福气的有福之人。
康熙这一次召见乾隆母子之后,确实改变了钮祜禄氏的命运,本来钮祜禄氏只是嫁给雍正当小妾,她长得并不好看,家族出身还比较低微,因此当时妻妾成群的雍正根本就没注意过钮祜禄氏,如果不是她生了乾隆,恐怕雍正早就把她忘了。
而康熙对乾隆母子的召见,也引起了雍正的重视,从此雍正对乾隆母子刮目相看。后来雍正继位后立刻就秘密册立了乾隆为继承人,而钮祜禄氏也越来越受雍正喜爱。
除了遗传基因之外,还有就是乾隆的时运也很好,他赶上了清朝国力巅峰时期。要知道历史上很多皇帝寿命短都是因为时运不好,在执政时期赶上了国家国力衰退,政局混乱,整日为这些事发愁,甚至干脆就是成了亡国之君,或被弑杀或者自尽。
乾隆的时运非常好,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清国力鼎盛之时,祖父康熙奠定了盛世基调,父亲雍正又打好了基础,乾隆承接祖父和父亲的基业,开创出了乾隆盛世。
而且乾隆的福气也很好,他继位初期国家其实是存在不少矛盾问题,但是乾隆继位后很快都得到了解决,就像准噶尔汗国一直是清朝边患,当初康熙可是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首领噶尔丹,虽然噶尔丹败亡,但准噶尔汗国此后一直是清朝的边患问题。
结果乾隆继位不久,准噶尔汗国爆发了瘟疫,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策零感染瘟疫而亡,从此准噶尔汗国陷入了内部权力之争,乾隆利用这个机会,立刻派出大军攻打准噶尔,仅半年就彻底攻灭了准噶尔汗国。
可以说乾隆只有在执政前期国家问题比较多,在乾隆执政中后期,基本国家政局稳定,国力强盛,乾隆的操心事也就少了很多。
对比一下乾隆的老爹雍正,他就幸福多了。雍正是通过康熙晚年诸子争位才继位,皇位之争本就让雍正心力交瘁,而继位之后雍正还要面临康熙时期遗留下来的积弊问题,在处理积弊问题时,雍正果断推行新政,由于雍正新政触犯了不少贵族阶级利益,因此雍正新政在当时也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同时雍正还要面对舆论抨击,这些都使得雍正在位期间并不顺心。
雍正在位期间基本没有外出巡游,连承德避暑山庄都没去过,雍正在位期间最远就去过位于海淀的圆明园,可以说雍正在位期间连北京都没出去过。
而乾隆则不同,他在位期间没有像雍正那么大的压力,他还能六下江南巡游。没有太多操心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工作压力,再加上乾隆还很有福气,这也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乾隆非常注重养生,也十分自律,生活作息十分有规律,注重调节自身心态
如果说在历史上找出一个注重科学养生的皇帝,那么乾隆绝对算是一个。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是痴迷于道教的丹药,希望用丹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其实用现代科学来看,痴迷于丹药不仅对养生、长生没有多大功效,反而长年累月还会让身体积累丹药的毒素,对延年益寿是毫无益处。
就像乾隆的老爹雍正,他就是清朝历史上最痴迷于丹药的皇帝,甚至后世不少学者都推测雍正暴亡与他常年服食丹药有关。
乾隆则吸取了老爹雍正的教训,他非常反感和排斥丹药,并以此经常嘲讽沉迷于道教丹药的明世宗嘉靖皇帝。乾隆在养生方面还是比较注重科学的养生方法。
据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十分喜欢睡硬板床,乾隆的卧床必须有灯芯草做床垫,而这也是御医告诉给乾隆的养生方法,灯芯草是一味非常不错的药草,长期与人体相接触,可以对人体起到降心火、通血气的作用。
在中医的说法中心火降则肺气下行,气通血畅,乾隆常年睡在灯芯草制作的床垫上,自然会气血通畅,对他的心肺有保健作用,这样也就使得乾隆避免了一些心脑血管疾病。
除了睡有讲究,乾隆还在吃的方面有讲究,还是根据内务府档案记载,在乾隆中后期也就是乾隆步入中老年之后,宫廷御膳房每年都要消耗掉359根上等野山参,按照这个记载的数据来看,乾隆几乎是每天要吃掉一根野山参进补。
每天一根野山参,再加上长年累月睡在灯心草床垫上,这也使得乾隆在中老年之后不会气血亏损,而气血充沛也就延长了他的寿命。
乾隆不仅注重养生,他的自律性也很强,生活作息非常规律。最能体现乾隆很自律就是他对女色方面有很大的自控力。
很多人都认为乾隆很风流,肯定娶了不少后宫妃嫔,其实还真是冤枉乾隆了。要知道乾隆活了89岁,在位60年,还当了3年多的太上皇,乾隆的后宫妃嫔才45人,其中还包括了他儿子嘉庆晚年给他纳的那两个小女孩,如果抛开这两个小女孩,才43人。
再看看被后人认为勤政典范的乾隆老爹雍正的妃嫔数量是多少,雍正在位仅13年,后宫却有31名妃嫔,这么一比较的话,乾隆是不是比老爹雍正还正经多了。
其实雍正是一个矛盾体,他一方面勤政治国,另一方面又沉迷于女色,据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载,雍正十分沉迷于既济丹,道教所谓的既济丹其实是一种壮阳药,由此可以看出雍正沉迷丹药,一方面是想通过丹药延年益寿,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丹药提升自己的男性战斗力。
相比之下,乾隆在女色方面就比老爹雍正节制多了,乾隆在女色方面从不纵欲,即便晚上他让最宠爱的妃嫔侍寝,他也会节制自己的身体,适可而止。
据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每次宠幸妃嫔时,都会给自己设定好时间,只要时间到了敬事房的总管太监就会在屋外提醒乾隆时间到了,克制自己的欲望,要适可而止。
正所谓纵欲伤身,面对后宫佳丽如云,历史上很少有皇帝能做到自我节制。乾隆能在男女之事上自我节制,还让太监在屋外给自己办事时间掐点,可见乾隆有多么自律,就乾隆的这份自律性在历史上的帝王中都比较少有。
乾隆不仅在男女欲望方面十分自律,他在烟酒方面也很自律,都知道乾隆爱写诗,而诗和酒往往都是相搭配的,因此乾隆曾经也十分喜好喝酒,经常没事自饮自酌,借着酒兴写诗也是乾隆的一大乐趣。
不过乾隆爱喝酒却不醉酒,这也是因为自律,乾隆十分自律,每次饮酒只是适当小酌,量到即止,从不多喝,所以他也就从不醉酒。
除了喝酒乾隆还喜欢抽烟,鼎鼎大名的大才子纪晓岚纪大烟袋就是凭借自身的才学以及与乾隆趣味相投的抽烟嗜好获得赏识重用。
但是在步入中老年之后,乾隆时常咳嗽,御医劝诫乾隆应该赶紧戒烟,否则对身体有害无益,于是乾隆说戒烟就把烟戒了,并且他还不许纪晓岚再在自己面前抽烟。
现代人都知道想戒烟戒酒是很困难的,需要这个人有极大的自律性,而乾隆说把烟和酒戒了就能戒了,可以看出乾隆的自律性有多强。
乾隆在饮食方面也能展现出强大的自律性,乾隆在位时清朝国力强盛,因此他的饮食标准也很高,每餐都有好几十道菜,但是乾隆在饮食方面更有规律,他要求菜品必须荤素搭配,而且他每顿饭都不会吃饱,只吃八分饱,再喜欢吃的东西最多也就只会吃上两三口,从不多吃,不贪口舌之欲。
从这些方面都能看出乾隆是一个极为自律的人,自律的人也代表着生活作息会十分规律,下面就看看《清高宗实录》中是如何记载乾隆的每天生活。
按照《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每天早起大概5点左右起床,在起床之后乾隆会先运行呼吸吐纳之法调养身体,之后在大概6点到7点时吃早饭,在早饭之后乾隆就要进行晨练,在晨练之后乾隆休息片刻便开始工作,处理政务,阅读奏折等等。
通常乾隆每天都会工作到下午大概2点左右时就会进行午餐,在吃完午餐后乾隆就不会再工作了,他会休息一会,然后起来锻炼。一直到晚上大概7点左右,乾隆会吃晚餐,其实乾隆并不是真正吃晚餐,他的晚餐基本都是一些糕点水果,吃完之后他会翻牌子决定晚上找哪个妃嫔侍寝,或者不想让妃嫔侍寝那就继续锻炼。在大概晚上9点的时候,乾隆就必须要上床休息,不过在休息之前,乾隆会饮一杯龟苓酒之类的药补酒水才会上床休息。
从这些可以看出乾隆本身十分自律,而且他的生活作息也非常健康规律,这也是他能长寿的原因之一。
乾隆除了自律之外,他还很注重于心态调整,注重身心劳逸结合,现代人都知道经常保持身心愉悦也是能让人延年益寿,因此乾隆除了对身体的自律之外,也十分注重自身的心态调整,能注重劳逸结合。
乾隆十三年(1748年)算是乾隆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这一年他对弹丸之地的大小金川用兵平叛无果,劳民伤财,当时民间已经有传言大清将亡在乾隆之手,同时这一年乾隆一生的挚爱结发妻子富察皇后病逝。
爱妻去世,还有社会上的舆论压力,这一年让乾隆十分压抑痛苦,也是这一年乾隆性情大变,他变得性情狂躁,大臣们稍不合心意就受到严厉训斥,性情变得狂躁也引起了乾隆的警觉,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心态出现了问题。
于是在大小金川叛乱被平定之后,乾隆下旨巡幸江南,也开启了他第一次下江南之旅。巡幸江南也是乾隆调整心态,放松身心的手段。
因此乾隆的游江南、游塞外、避暑山庄围猎甚至连写诗这些都是他调整心态的手段,虽然游江南劳民伤财,虽然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的诗,可他的诗毫无质量可言,但是这些都使得乾隆的心态得到调整,放松愉悦了他的身心,也换来了他的长寿。
所以注重养生,自律性强,生活作息还很健康规律,还能注重调节心态,愉悦身心的乾隆当然会长寿,而且在这种状态下的乾隆不仅长寿,面相看起来都比同龄人年轻很多。乾隆在80岁大寿时曾接见英国来访的使臣马戛尔尼,据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回忆记载:中国皇帝动作敏捷,举止优雅,经常面带微笑,脸上没有衰老的痕迹,虽然已经80岁,但看起来更像是不超过60岁的人。
㈣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君王都非常的短命,是什么导致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确实都是很短命的,那么造成他们短命的原因其实有:他们整日都要批阅奏折,处理军中事务,还要管理国家大事,非常的劳累。并且后宫之中的争斗不断,更是有很多小皇子被害夭折,这一件件事情都让皇帝们非常伤神伤身。
历史上的君王一共有209位,但是其中能活到80岁以上的只有四位皇帝,是属于非常长寿的,但是也有很多皇帝没有到20岁就死了,君王们的平均寿命竟然才38岁。
并且皇帝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为皇家血统传宗接代,每一天都那么劳累的情况下,晚上还要去翻妃子们的牌子来传宗接代,对历代的君王们来说,对他们的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长期做这样的事情的话,是会让他们的身体越来越被消耗,越来越吃不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