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鲳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白鲳鱼,又称银鲳或鲳鱼,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鱼类。它栖息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众多海域,从北海到阿拉伯海,再到日本海和加勒比海,都有它的踪迹。因此,白鲳鱼不仅能在淡水环境中生存,也能适应海水环境。
在淡水水域中,白鲳鱼多见于河口、河流、湖泊和池塘。在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以及南海的北部、中部和西部,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而在海水环境中,白鲳鱼主要生活在近海的中上层水域,从数十米的浅海到200米的深海,都有它们的踪迹。
白鲳鱼的食性非常广泛,既吃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也吃硅藻和小型甲壳类动物。它们的繁殖周期较长,通常需要2至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此外,白鲳鱼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寿命较长。
由于其经济价值高,白鲳鱼成为重要的食用鱼类。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国家,它被广泛用于烹饪各种美食,如清蒸、红烧和煎炸等。同时,白鲳鱼也是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被用于水产养殖和商业捕捞。
总的来说,白鲳鱼是一种能够在淡水域和海水域生存的鱼类。在不同的水域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各不相同。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白鲳鱼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食用鱼类。
B. 鱼塘养鲳鱼的技巧
1、池塘条件:鲳鱼对池塘没有特殊的要求,大多数能养鱼的鱼池都可以养殖鲳鱼。若是混养池,则冬天清塘后,先放其它养殖鱼类,到4月底至5月初再放养鲳鱼。放养前池塘要清整消毒。适宜面积为3-5亩,水深为1.5-1.8米。
2、饲料投喂:淡水鲳鱼由于食性杂、食量大,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为了使它快速生长,获得高产高效,应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将豆粕、鱼粉、四号面粉及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配成颗粒料投喂。要想达到鲳鱼快速生长、提早上市和售得好价的养殖目的,颗粒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30-35。因此,在饲料加工时应适当增加鱼粉和豆粕的比例。投饲遵循“四定”原则。每天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5-7天调整一次投饲量。实际投量应视、水温和吃食情况作适当调整。如遇到阴雨闷热天气,要适当减少投饲量。
3、增氧措施:鲳鱼虽然耐低氧,但经常缺氧会影响它的正常摄食和生长。因此,在高密精养的情况下,为保证它正常快速生长,池中仍需配置增氧机等增氧设备,且到了夏天要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成鱼池中混养时,要注意不能使其它鱼类出现浮头。
4、病害防治:在以鲳鱼为主的养殖中,鱼种规格大,抗病能力强,很少发现有病害,几乎不太要使用渔药。而在成鱼塘中套养鲳鱼时,千万要注意鲳鱼的存在。平时防治鱼病时要严禁使用敌虫药物。
C. 鲳鱼在哪里生长的 我国鲳鱼哪里产的好
鲳鱼是鲈形目鲳科鲳属鱼类,俗称鲳鱼、白鲳、黑鲳等。它们主要分布在温暖水域,包括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洲的沿海水域。具体来说,鲳鱼常栖息在潮流缓慢、水深30至70米的水域,特别是在早晨和黄昏时活动于水中上层。不同品种的鲳鱼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金鲳常见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温热带海域,中国鲳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北部沿岸海域,而红鲳则原产于南美的亚马逊河,并常用于淡水鱼塘养殖。
鲳鱼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它们在黄海南部和东海的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130米。越冬场有三个:一为济州岛邻近水域,水温10至17℃,以银鲳为主;一为东海北部外海,水温11至18℃,同样以银鲳居多;一为温台外海,水温12至19℃,以灰鲳占绝对优势。银鲳在早晨和黄昏时位于水的中上层,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中集群。冬季栖息水层较低,晚上在清水中常见银鲳上浮水面倾侧游泳。灰鲳和中国鲳的食性因海区不同而异,成鱼主要摄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
在中国,鲳鱼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日本中部、朝鲜和印度东部。金鲳鱼是我国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已成功人工育苗,养殖技术较为成熟。湛江市是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金鲳鱼之都”。浙江省的鲳鱼产量位居中国第一,特别是在舟山渔场。这些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海洋资源,使得鲳鱼养殖业发达,因此产出的鲳鱼质量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