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极练拳的基本步骤
太极练拳的基本步骤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是非常神奇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练习。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太极养生练拳步骤,这样我们练习的才更快。太极养生桩也是非常好的养生方式,也可以时常练习。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太极拳教学来了解一下吧!以下仅供参考!
一、掌握拳理
太极拳拳理细微,法则严密。从皮、毛、骨、肉、筋、络、气、血、五脏六腑处处有法则,有规矩。例如"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拳理是什么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础上来把握要领。
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练。自己就知道应怎么做,应怎么让身体的各部守法。各部位应做到什么标准或要求,都要问为什么?做到真正的明白。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打击)别人,那对方必然管住(打击)你。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人为了急于求成,最终是一事无成,在生活中也会很失败。
二、学会站桩
站无极桩,调整自己的身体,把练太极的要求先练进体内。如神要守住,心要静,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到丹田。裹裆敛臀含胸实腹。舌顶上颚等要求,确实进体,把这些法则及要求都守住了,再进行下一步。
三、走太极步
走太极步,也叫行桩。在练习太极步时,法则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但必须守住。它和站桩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时身体决对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平视10米左右。当然,走行桩有走行桩的标准和尺寸,这些都要把握好。
四、盘架
太极步练成后开始盘架。太极步练成给盘架和推手技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盘架时,式子不要贪多,应练好一个式子,没病式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式子。按顶、扁、丢、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后再找放松、舒展、大方、自然。
初学太极拳要从盘架练起,这样有利于快速学习,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的柔韧度。
五、懂劲
太极功夫深的人都知道,懂劲才有神明。盘架练成后要找紧凑。练紧凑时更要讲尺寸分毫。如果尺寸差了,气不能入骨,功不会上身。
检查每一式是否进体;每一手或每一个动作是否合乎要求;开合是否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每一手有没有罗旋力、缠丝劲。
更要知道,劲是否来自腰,取劲是否取自脚。通过脚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过腰送到臂上。形于手指等要求要严格的检查自己。然后再检查自己有没有病式、病手,处处到位,事事得体。
如果都做到了就会脱胎换骨、浑元一气、气敛入骨、三关起动、周身一家、内外合一、阴阳平合、开合自然得体。这就是就懂劲了,你要接近神明了。
六、推手
懂劲后,再练习推手。推手过早会出现很多病手、病劲、病式,时间一长不好改正。通过推手硼、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来找劲。
检查是否做到"四两拨千斤",是否劲由内换,舍己从人,是否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是否单重发力然后进入乱环。推手练习成熟后给技击打下了基础。
七、技击
无论任何太极拳式,技击和养生都是最高的`目标。两种缺一都是不理想的。在历史上,高手如云,现在为何练习者多,技击者少。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没达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击和养生才是最高的目标。
应从每一式,每一手找变化找劲。硼、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太极无虚式,式式可打人,式式变化无穷刚柔相济。只要你找一个功夫好的的老师做指导,按拳理要求认真练,自然会成为太极技击和养生高手。
八、太极养生
只要按上述七项要求来练,人就会平合了阴阳,补先天。五行相生,心静神舒气贴己。气敛如骨,气血一旺,身体会一天一天健壮,病自然没了。
太极养生桩的两大特点
桩功是太极拳的入门功,有许多人觉得太极桩功非常枯燥乏味,其实不然,太极桩功是灵活多变的,而且还有健身养生作用。
太极养生桩
全意太极养生桩,是由陈氏太极拳名家陈全意老师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结合太极拳的导引吐纳之术,独创的一种养生桩法。
首先,该桩法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
全意老师长年在外授拳,看到现代都市人生活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太多的时间投入锻炼,于是删繁就简,创造出这套只需3-5分钟就能完成的桩法。
练习太极养生桩可以加快汗液排出,提高淋巴系统的代谢功能,同时静心练太极养生桩能缓解压力,释放疲劳。
其次,该桩法还有功效神奇的特点
该桩法通过刺激腿部足少阳、足少阴两条经络及任、督、带、冲四脉,改善肝、胆、膀胱、肾、脾、胃六脏器的血液循环,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对腰颈椎、心脑血管问题效果尤其显著。
;㈡ 在养生时,太极拳怎么练
让我们看看有多少太极拳高手过着不规律的生活,喝酒抽烟,奋力拼搏,高歌猛进,争名夺利,两只耳朵听不到最起码的声音,不是吗,窄脑袋像三寸莲花,这样的“太极拳”高手离“太极拳”还很远。你的事业也是条件之一。筋疲力尽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怎么能成功呢?因此,太极拳不能强求,条件没有困难,反而适得其反。
没有一个好的老师来教,对绝大多数太极拳练习者来说,练太极拳几乎是不可能的。锻炼身体,不要奢望,这是一种合适的心态,大多数人学太极拳主要是为了养生,很难掌握格斗技巧。另外,如果他们练的是不打的,他们就会在战斗中被打败。练正宗的太极拳可以参加,但不是必须的。如果你不具备条件,就不要想太多。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练太极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一个练习者应该有一个师傅来教和讲解,然而,即使你把太极拳练得很好,也只是形式上的相似而已。这只是表面现象,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健康长寿!健康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主要保证,这与财富不一定有关;长寿是生命的延伸,是享受幸福生活轴心的延伸。
㈢ 太极拳的养生功怎么练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显著,练习方法独特,吸引了无数健身爱好者。杨式太极拳,历经近200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影响力遍及香港和海外。杨澄甫的弟子傅钟文,常年随师左右,深得太极拳的精髓。1944年,傅钟文在上海义务教授太极拳,并发起成立了“永年太极拳社”,提出了“勤恒礼诚”的社训。傅钟文的孙子傅清泉,是第六代嫡系杨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杨式太极拳的特点,编纂了永年太极养生功,这套功法简便易学,适合普通民众练习。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套养生功的六个动作。
第一式“寿星松肩”
练习者可以站立或平肩正坐,全身放松,双眼正视前方。自然呼吸后,由左肩关节带动手臂,依次向上耸肩、向前含胸、向下沉肩、向后展胸。缓慢重复20次后,换右肩。同样,换左肩反方向动作,重复20次,换右肩。动作一定要慢,用心感受肩关节转动的过程。长期练习可防治肩周炎、关节炎、肌肉拉伤等肩部疾病,同时有助于颈部、胸部等部位的锻炼,减少落枕和肺部疾病的风险。
第二式“灵龟望月”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吸气时双肩后耸、缩脖、仰头,使肩胛骨和颈椎部位的肌肉充分收缩。呼气时放松全身关节,双腿屈膝半蹲。这个动作与《易筋经》中的“雄鸡高唱”相似,能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流通,对肩周、颈椎疾病有防治作用,并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
第三式“翻云覆雨”
此式主要针对上肢锻炼,不限场地,站坐皆可。双手向前平举,与肩同宽同高,手心向上。调整呼吸后,双手腕部同时360°向内、外旋转,分别做20次。练习时应做到手腕旋转到位,手指得到舒张,使用腹式呼吸法,并放慢呼吸频率。此式可以锻炼肩背肌肉,对中风、半身不遂的患者有改善作用,对常使用电脑的白领也有益处。
第四式“顶天立地”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臂前伸竖直,与肩同高。吸气时双臂打开,展肩扩胸,呼气时手心向上,双臂上举。这个功法有医学牵引的效果,能锻炼腰椎、颈椎,防治骨质增生,同时收小腹、减肥。
第五式“鸳鸯戏水”
左腿弓步向前,右腿微屈向后蹬地,全身重力集中于左腿。双臂上抬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呈环状向前捧。重心后移,双臂沉肩坠肘,手心向下画圆,缓慢吸气。反复20次后,换右腿弓步向前,重复动作。此式可增强腿部力量,延缓衰老,并加强身体协调性。
第六式“天女散花”
自然站立,双手在胸前十指交叉。吸气时双手向上翻,使双臂上举至头顶。呼气时双臂从身体前方向下甩,全身关节放松,双腿半蹲。此式主要对腰部、颈部、颈椎进行拉伸,能加速血液循环,舒缓压力。但甩臂下蹲时可能会造成脑部短暂失血,因此动作次数不宜过多,每日三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