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程凯养生说:敲胆经真的有用吗
敲胆经真的有用吗?
曾几何时,敲胆经成为老年人的一种流行的保健方法。公园里,很多老年人都拿着半空的拳头,叩击自己的下肢外侧。足少阳胆经循行经过人体的下肢的外侧,躯干的侧面。
那么在这个部位上,这样去敲击它会有什么样的 保健作用、 养生 功能 呢?
看到媒体当中的一些报道,主要是自媒体当中的一些报道有点过于夸大。比如说敲胆经可以减肥,是值得商榷。但是还有一个观点,我觉得是值得推荐的,或者说是敲胆经,在下肢大腿外侧,可能会有的比较重要、真实的一个作用,也比较适合于老年人,中老年朋友作为日常保健的方法来使用,是什么观点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质变得越来越差,那么这时候肌肉附着在骨骼上的位置,就 容易出现疼痛增生,人体的运动功能、支撑能力也会受到减损 ,所以经常说 人老了腿先软 了。那么如果想让自己的下肢的肌肉变得非常的强劲有力,起到很好的支撑,运动的功能就不能忽视人体在下肢外侧,也就是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上的一块巨大的肌肉。这块肌肉叫做髂胫束,髂胫束的髂是髂骨,胫是胫骨,指的是小腿的正面迎面的那个最粗大,迎面的骨叫胫骨。
那么这样两块骨头,一个是在小腿,一个是在髋骨,是在的腰的侧面,这两块骨头距离很远,中间就靠一块非常大的肌肉—— 髂胫束 ,联络在一起。上起髂骨下到胫骨的外侧,这块肌肉是维持人体直立体位和行走、奔跑的功能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如果这块肌肉变得比较有力,那么人体就不会觉得下肢没劲。
可是随着骨质的疏松,锻炼减少钙的流失,老年人的下肢外侧的肌肉力量就开始减弱了,这块肌肉往往就出现了一个过度的受损、劳损的情况,酸痛也就随之而来,所以经常在这个位置上施以轻柔地叩击的动作,有助于缓解肌肉的疲劳痉挛,有助于改善这块肌肉的供血,当然也就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的功能。
具体怎么做比较适宜?推荐给大家的方法就是 叩击法。 叩击法,在的临床应用当中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按摩手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将你的手握成半空的拳头,不要握紧了,中间的要空空的、松松的,最好能插进一个手指,叩击的时候是从腰带髂骨的位置,腰带以下,然后到了膝关节下方胫骨的外侧隆起处,这条线也就是大腿的外侧中线,半握拳,从上到下。这样的叩击,可以把髂胫束的全程都进行叩击,而且这样的叩击缓解了髂胫束的紧张痉挛,会对腰,髋部的诸多肌肉产生良性的刺激。
其实很多老年人出现的腰酸腰痛,臀部的一些疼痛,大腿外侧的一些放射状的疼痛很多都被误认为是坐骨神经痛,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其实不然,对于很多这种骨质变化,钙流失过度导致的腰膝酸软,疼痛的老年人来说,经常会出现臀上皮神经的卡压、梨状肌综合征、臀中肌紧张引起的痉挛,疼痛等等,这样的一些类似坐骨神经的这样一些症状,完全可以通过髂胫束简单地扣击的方法, 改善这些肌群之间的力量 ,从而对那些神经的不良事件得以去除,因此可以缓解刚才所说的那些麻、疼、窜的一些不适的感觉。
这种方法是一个良性的刺激,但不是胆经的完全的作用。 敲胆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仅适用于老年人,还要适用于很多的正值当年的中青年朋友们, 对生殖功能对泌尿功能对代谢功能都有非常好的帮助 ,也彰显了足少阳胆经真正的本经的含义,那么穴位和方法都是什么呢?请听下回分解。
② 程凯养生说:敲胆经的作用 每天坚持做动作,缓解腰腿痛
说一说敲胆经的作用。 上一次讲解了叩击足少阳胆经,在大腿外侧中线这一段,能够提高髂胫束的功能,髂胫束是人体下肢大腿外侧,能够帮助人体支撑和运动的最重要的一块肌肉。这一大块肌肉,或者叫做一个肌肉群,它的功能,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骨质的缺失,慢慢的功能开始下降,出现腰腿痛,出现人体行走支撑障碍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功能的下降,都可以 通过叩击足少阳胆经大腿外侧中线 这一段来得以缓解。
但是这不是胆经最重要的一个功能,虽然在经络病侯当中提到: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而且这条经脉确实和人体的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密切相连,看起来就是和这些关节的运动支撑灵活有关系。但足少阳胆经还隐含着对人体 健康 的另外一大功能,说少阳经少阳为转枢的地方。
什么叫转枢,就像门轴一样。门,开关关键是靠门的那个轴。足少阳经恰恰就是轴。在人体的一条经脉当中,如果你问我哪一条经脉,您觉得学起来理解起来,最困难的,我一定会告诉你,那就是 足少阳胆经。
为什么这么说?别的经脉走行很直很简单,但是胆经曲曲折折,在头上就绕了好几圈,然后在身体躯干的侧面曲折走行。走的都是之字形,没有一条直线,这穴位一会儿蹦到前面,一会儿蹦到侧面,一会儿蹦到后面。所以,看起来很没有规则,也使得我们学习、理解、应用这条经脉遇到了很大的困惑。
每当我给学生讲解这条经脉的时候,我都会让他们去想象一下旗袍。女性的那个旗袍剪裁得当,穿着得体,玲珑有致。为什么能够穿着这样的漂亮,凹凸有致?关键就是在它该紧的地方紧,该松的地方松。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你看,那个旗袍的扣的位置,恰恰就是身体在躯干的侧面,你身体当中的一些重要的肌肉,这些肌肉都是斜着走的,这些肌肉附着在的骨骼上的那些关键的点,你把它标出来,那些穴位就是足少阳经的穴位,连成那条线就是足少阳胆经,而这样的一条线,很像玲珑有致的旗袍的缝隙。
说白了,就是身体的前面、身体的后面,躯干的外边包着这层肌肉,它们要想维持一定的稳定,一定是交错接缝的。比如说腋下的前锯肌,腹部的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都是交错斜行,就像搭扣一样,把身体全部跟后部联络在一起。所以足少阳经是联络人体整体的前与后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少阳是转枢之所。
而在整条的足少阳经当中,有一个特别关键的部位,部位在古代称为叫秒,指的就是的肋骨的下方,肾的外侧一个虚软的地方。就是大家捏一捏你腰两侧皮带在上面地方比较松弛,松软的地方。
如果这个地方很收紧,紧致,那么整体的腹部的压力,腰部肌肉的力量都变得比较正常。如果这个地方变得松弛了,经常看到有一些患者往床上一躺,那肚子哗啦一下就散在床上,看到他的腹部变得没有力量,腹肌是松弛的。腹部甚至都是一字型的,整个肚子是松软的。这样的情况很难保证脏腑的蠕动,胃肠道的蠕动还能保持正常的节律。所以至少代谢紊乱就随之而来,咱们不是经常有这样一句话吗,有钱难买老来瘦,并不是老来一定要瘦多少,关键老来的时候,您的腰腹还能够保持一个良性的收缩的状态,要想保持这样的状态,足少阳胆经就非常的重要。
介绍足少阳胆经最为重要的一个穴位,叫带脉。 就是奇经八脉里的那个带脉那两个字。穴位是足少阳胆经,在11肋骨下方,髂骨上方软肉之处的穴位带脉.同时,也是唯一横行的,奇经八脉之一的带脉,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位,也就是说,穴位不仅可以调节足少阳胆经,还可以调节带脉的功能。
带脉是横行一周的,起到约束诸经的作用,少阳经又调节人体的前与后的平衡关系。大家想象一下,纵轴横轴,在这是不是就形成了一个十字交叉,而且不仅仅是十字交叉,在这侧面的肌肉,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还交错在一起,所以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米字型的交错中心力点就在这里。所以对这个部位经常的合适的刺激,就有助于调节腹压, 有助于改善腹与腰之间的平衡关系 ,同时让人体的上与下,前与后,内与外达到平衡,这是足少阳胆经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
具体怎么来做? 首先要找到十一肋端,直立吸气,摸到肋弓,在那弓的外下方,可以摸到一个可以弹动的软骨头,就是第十一游离肋肋端的章门穴,是脾的募穴,从这个位置垂直向下和肚脐水平线相交,这个地方就是带脉穴,它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同时也是带脉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找不准穴位,怎么办?就从肚脐水平线划过来肋弓的下缘往下范围之内,把自己的手放在这,四只放在后侧,把你的腰侧软肉提捏起来,就做这样的方法,连续做五到十分钟,做着做着你就开始觉得肚子里面开始发热,甚至有打嗝,就叫嗳气或者排气的现象。这都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刺激,来 调节了您的腹部的张力,腹壁的张力。 张力改变了,同时您的腰也会觉得松弛,也会觉得舒服起来,也就是让您的前面的脾,后面的肾,在足少阳这样一个中间转枢的经脉的作用下,保持良性的平衡。
这个方法谁比较适合?就是腹部比较松弛,比较柔软的人,没有力量的人。每天坚持做三到五遍,每次五到十分钟,一段时间后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③ 程凯养生说:内脏有病,找找脊柱痛点
Q: “内脏有病”的时候,应该在哪儿找有阳性反应的痛点呢?
A: 一个特殊的部位可能被你忽略掉,在经络学说当中,当人体的躯干内部,内脏功能发生特异性变化的时候,可以在身体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痛点。比如说脏腑是归某一条经脉来进行管理和联系的,在这条经脉上远端的部位就容易找到痛点。
比如说咳喘是归到肺,手太阴肺经,在它的前臂部,大拇指这一侧,手太阴肺经循行的路线上就容易找出来一些阳性反应点,那刺激这些阳性反应点,就可以缓解肺部的咳喘的症状,这是普遍的理解。
但是实际上,除了这个处理的方法之外,古人还给留下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的脊柱周围。在脊柱的两侧,有一个特殊的穴位,这就是"华佗夹脊穴"。夹行在脊柱两侧的。一侧17个穴位,两侧加在一起有34个穴位。为什么是17呢?因为的胸椎是12节,腰椎是5节,加在一起就17。 在椎间隙的旁边,这就是"华佗夹脊穴"非常著名的一串穴位。
这一串穴位对人体的内脏功能有非常好的调节的作用,为什么?可能你听说过那个背俞穴,就是膀胱经两侧距离脊柱旁开1.5寸的12背俞穴,对应到人体的12脏腑。 "华佗夹脊穴"有点像这种简易版的"背俞穴"。 在针刺过程当中更安全,是因为脊柱缝隙里面穿行出来有脊神经,而脊神经的有主管运动的,也有主管内脏感觉的,还有交感神经的纤维,所以对内脏功能就会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这不仅能够反映内脏功能的一些特异性变化。当它出现一些异常变化的时候,它就通过这些神经纤维反映在的体表,特别是人体的背腰部,脊柱的两侧会出现一些阳性反应点。通过刺激这些阳性反应点,就可以去调节内脏的功能的变化,这就是一种对应性的治疗。
因此,简单来讲,如果您的身体当中的某一个脏器出现了问题,比如说肝肝、胆、脾、胃不同的脏器出现问题的时候,那在相应的脊柱当中的脊神经出来的那个位置,或者相应的那个椎间隙旁边的"华佗夹脊穴",你在那个位置去循按一下、弹拨一下,你都会发现在那个部位会有非常明显的痛点,甚至是条索、结节。
如果你是一个急性的问题,往往是反映出来是痛点,症状过去了,问题解决了,就没有了。
比如说急性的胆绞痛,那就会容易在第九,第十胸椎棘突的两侧,会找到这样的阳性疼痛的部位。
如果是一些慢性的,长期的疾病,内脏性的变化,比如说咱们都知道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会责之于脾,脾的转运功能异常,那在第十一胸椎附近容易找到阳性点。如果是心脏功能的异常,冠心病容易在胸五、胸六位置两侧找到阳性反应点。
总之,在不同的地方,就容易找到不同脏器所对应的那个阳性问题,如果你一旦找到这样的问题,用手去弹拨这个部位。
"华佗夹脊穴"在脊柱两侧,每一个椎间隙旁开0.5寸都是穴位。 首先找到大椎,从大椎开始,下面全是胸椎,胸椎12个,腰椎5个,一共是17个。找椎间隙的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有两种。一种直接就用拇指指腹按压,找到一个接着找下一个这样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两指夹住两侧,明显的感觉到这有一个一个的凸起,有一个一个的凹陷的缝隙,找到每一个椎体。
大椎是第七颈椎的棘突下方凹陷处。两侧肩胛骨的下脚水平连线,通过第七胸椎的棘突或者是棘突下,从大椎往下的7个锥体,这个段落,正对着人体的心肺功能。所以,当人体的心肺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比如心慌,心悸,心痛,胸闷气短,有哮喘等等,就会 在这个部位棘突的两侧,明显会找到一些痛点或者是条索,这是第一个节段。
第二个节段,在人体的躯干的侧面 ,找到第12肋端,就是最后一个游离肋的肋端,两个肋端水平连线,通过第二腰椎的棘突或者是棘突下方,也就是第二腰椎,从上往下数第14椎,这个段落是中段,中三分之一,它对应的是肝胆,脾胃的问题。
再向下到尾骨末端这一段落,腰骶部这段路属第三节段 ,就是后三分之一,对应着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所以临床当中从上到下找到,只要你能够找到,一个明显的痛点,看一下代表哪方面的问题,跟症状之间进行对应。
同时,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讲,可以做弹拨 ,用拇指点下去,拨弄;点下去,拨弄。特别是那些特别疼,有条索结节的部分,就可以做这样的弹拨,拇指要立起来,力量要渗透。这样弹拨以后,患者会觉得非常的舒适,症状也可以快速地减轻。
这时候有的朋友会问说一边17个,记不得住多,不知道什么问题到哪去找。您跟我说,第十,第九我找不清楚,找不清楚没关系,不要求你记得准确。但是你现在是不是脑海当中已经有了概念, 内脏功能的变化会在你的脊柱的两侧出现阳性反应 ,而且这种两侧不见得是在同侧,可能只在出现在一侧。
如果你有概念,已经接受了一个医学的理念,叫做 脊柱相关性疾病 。内脏发病不都是内脏的功能的变化,可能是因为脊柱的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内脏功能变化,或者是两者之间互为因果。
因此 在临床治疗当中,特别注重人体的形体。 如果你的形都歪了,你想象一下你内脏功能能正常吗?如果你内脏功能变化时间已经很长了,你想象一下你的形体能不去代偿吗?所以在外周形体上的这些刺激是非常有意义的,不管是从神经节段来讲,还是通过人体的形变和气变的功能变化来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所以我 建议您能够让别人帮助你去触摸一下你脊柱的两侧。 或者您的家人有很多慢性病,你想帮他进行日常的保健,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这个方法应该是说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人群的。
你让他取俯卧位趴在床上,躺平了,身体完全放松下来,或者你让他取坐位,但是不要靠着椅背,坐着一个小凳子上,把脊柱、脊背裸露出来。这时候,你就 用你的拇指侧立起来,放到它的脊柱的两侧往下按 ,就是往下、往内、往脊柱的方向这样去循按,一个一个这样按下来。如果你很细心,手感很好,你就会发现,当你按到某一个部位的时候,这个地方不对,好像突然变庞大了,或突然变凹陷了,或者左右好像错缝了,这都是问题所在。而如果这时候你用力按下去,患者往往都疼,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哪里疼,而且这种疼痛往往早于自己内脏功能出现很严重的这种变化之前,也就是说它有预警的作用。
提前去发现,提前去刺激,如果你发现了就去弹拨它。就做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 弹拨 ,有条索的,有韧带的,你去弹拨。患者就会觉得很疼,但是疼过之后一种松弛感,一种舒适感自然而然地产生。
内脏疾病看脊柱,脊柱 健康 ,内脏就 健康 了。
④ 程凯养生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你中招了吗
关于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的话题,大家特别想了解自己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缓解这些症状。也有很多朋友可能是第一次听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你说两种情况,你就知道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或者比较轻的这种情况。
比如说: 五一、十一或者过年期间,假期当中大家到处旅行玩耍,或者在家里刷剧,宅在家里也是很爽的一件事情,你的身体和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放松,但是马上就要上班了,好像进入不了状态,很多人会把这种身体慵懒,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甚至不想工作,不想进入到紧张状态下的这种不适应,归结到节后综合症的范畴。其实这就是身体当中自主神经调节的轻度的紊乱,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去紧张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 突然放松下来,很多问题就一下就涌现出来了 ,原来不疼的地方开始疼了,原来一些没有症状的地方开始出现症状了,这就是自主神经系统在进行调解的过程当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
另外一个场景是出国坐飞机, 倒时差就是自主神经系统在调控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个短时的紊乱情况 ,调控能力比较强的人,就快速的倒过来了;有的人可能过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还是昏昏沉沉,特别难受。
什么叫做植物神经系统呢?
它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自主神经系统,就是不依赖于你自己调控,靠外部的环境刺激,身体自然而然的一种反应调控的一个神经系统。它 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大类神经共同组成 ,特点是全身性分布的,特别是在你的躯干里面,主要的血管、脏器的附近,包括胃肠道的附近都有非常丰富的神经丛分布。而且这种神经丛的特点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的这2种神经纤维融合在一起的。
交感神经 让心脏跳得比较快,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毛孔打开,人体就会容易出汗,帮助应对一个紧张应激的一个状态。 副交感神经 兴奋会让人的毛孔关闭,心脏节律变慢,血管舒张进入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人的胃肠道就会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的人的胃肠道就比较活跃。
比如说就拿我来讲,当我还是学生,即将成为一名医生的时候,我看到我的祖父程莘农院士,每天上午从早上七点钟就开始工作,一直到中午点的时候不上厕所。我就觉得,老爷子真好。也看到很多的演讲者,或者做报告的人能够连续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都能够口若悬河,但是都不上厕所。我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能做到这点,我当时也在想,当我成为一个医生的时候,我能不能做到像老爷子这样肾好?后来,当我真的成为医生以后,每天一工作连续几个小时,病人非常多,比较紧张。这种情况下,你的注意力非常专注的时候,精神比较紧张的时候,实际上是你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这种状态下你的副交感神经自然而然地就受到抑制,于是你不觉得饿,也不会去上厕所。而一旦情绪放松下来,你马上就会觉得我怎么憋得这么难受了,我怎么这么饿了,这就是自主神经调控的一个情况。
自主神经调控在你身体当中是一个阈值的范围 ,外部给你一个不良刺激的时候,或者一个需要应激反应的一个刺激的时候,你的自主神经协同性的调控,平衡性的调控,能在一个范围之内波动,身体的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但是一旦波动超出了阈值的范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症状。有些人的可能是以心慌,心悸作为主要的表现,这是因为在心脏周围有一个心丛,就是刚才所说的内脏神经丛,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共同组成的内脏神经丛。因为植物神经系统分布很多,有颈丛、心丛、肺丛、肠道的神经丛,还有盆腔神经丛等等。
心丛如果受到一个影响,就很容易出现节律性的一个变化,心慌,心悸。我治过的患者当中有人跟我这么形容:出现了一种濒死感,觉得都快不行了,憋过气去了,打120去了医院之后一做检查,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回了家之后还是不舒服,多次重复反复发作。这就是典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了。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人是以出汗为主的。如果您的出汗是满足这样的条件,又出汗又怕冷,不该出汗的时候出汗,比别人更容易出汗,再加上出汗的部位比较局部,比如说在一些特定的部位上出汗,有的人是心前出汗,有人是颈部出汗,尤其是头部出汗。就是只在一个部位上出汗,并且这种出汗的往往是控制不住的,调节不了的。吃药,治疗没法缓解的,这样这种类型的出汗,就属于植物神经调控的异常。
再有,还有很多的朋友会出现情志的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当出现这种抑郁焦虑的时候同时伴有胃肠道的功能紊乱,比如有的朋友是出现便秘,或者出现腹泻,或者出现便溏,消化不良。总之,一方面的在抑郁、焦虑,一方面的胃肠道功能协同性的、同步出现紊乱。这种情况下,也会把它叫做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在特定的生理阶段下,比如像女性的更年期的过程当中, 因为激素的过度快速的下降而出现的这种潮热、心慌、盗汗、自汗等等一些表现 ,都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范畴。
还有一些症状,大家可能接触不到。我接触的患者多了,所以接触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比如我曾经看过一个河北的一个病人,他来的时候他跟我讲:身上觉得有气走来走去,有气窜来窜去,这也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很多人向我描述,气冲顶到头上来了,气在肋骨这传来传去。病人向我描述的一个特殊的情况:我身上像冒泡,觉得有一个水泡,呜呜冒起来,冒起来之后我拿一个伤湿止疼膏贴在那里,那片就没了。过一阵阵另一个地方冒出了一个,我再贴一个。他解开衣服给我一看,身上贴满了伤湿止疼膏。说明他身体当中真的冒了很多的泡,但是这种泡又看不到。
所以植物神经紊乱,还要满足另外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症状自己感觉到非常的明显,但是外人或者是通过一些现代的医学的检测的手段很难去检测出来,很难感知到变化。这样的一些情况包括像很多患者出现幽闭恐惧,强迫,还有社交恐惧等等,都跟植物神经功能的状态是密切相关的。
出现了以上的这些情况,您也不要过于焦虑。首先,我先告诉你,你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大的问题,或者说至少没有出现很严重的器质性问题, 这种问题是一种功能性的紊乱。 经常说的官能症,就属于这种类型的范畴。
我经常这么安慰的患者说:您的身体,真的没出多大的问题。就像外面道路交通状况,道路正常,开的车正常,但是信号灯系统出现问题了,该红灯的时候变绿灯,该绿灯变红灯,调节出现了异常,于是交通就堵了。所以说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人体自身的信号灯,调控系统出现了一个紊乱,想办法把紊乱调成正常就行了。所以,您不要过于担心。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尽量用这种比较简单的语言给大家做了讲解。
⑤ 程凯养生说:关于调肺那些事
肺是主气司呼吸的,是跟外界的气体产生交换,这是古人认识的,一个肺的很重要的功能。而且和现代医学的肺脏的功能也是非常的契合。
当然,古人还在基础上不断地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说 肺,为水之上源 ,上还能够调节人体的水液的代谢。作为华盖之脏,能往下进行布散。这是为什么?这是一方面是肺通过这种呼吸清气而产生的气体,就是气体当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能让人体获得更好的能量,与心相配合来帮助人体的所有的组织器官能够获得营养。
但是同时,肺通过呼吸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胸腔的压力的变化,调节横膈,而调节腹腔的一个压力的变化,调节代谢,对人体的水液代谢,以及胃肠的蠕动功能。这在健脾,我讲过相关的知识,可以上下互参。
今天要讲的话题是如何通过经络穴位去调节肺?
在这,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首 先找到人体的上肢内侧,上肢内侧连属于手三阴经。 手三阴经连的是,肺、心、心包。 这三个脏腑都在的横膈以上。上肢内侧前缘,靠近拇指这条线叫做手太阴肺经。
这条经脉是合肺的功能,就我刚才所说的那个肺的主气司呼吸,为水之上源,然后又能够往下不散,肃降等等,这样的一些功能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肺不管是肺的通气的功能出现问题,还是肺的气道出现了问题,气道就指是咽喉,气管,支气管的位置出现的问题,还是跟最相关的,其他的功能表现出现了问题,在路线上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变化,一些阳性。
肺经的穴位有十一个之多 ,但是不算多了。但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讲说,那我在此部位上,我到底刺激哪个穴位,会帮助调节肺的通气能力?如果我想调节肺的通气能力的话,在这么长的范围之内,到底我应该是在手,还是在腕,还在肘,还是在什么地方,我可以更容易发现阳性点,可以更好地自己做呢?
经常看到很多 养生 保健的节目当中,告诉大家通经脉的方案。 通经脉,就是您从上到下拍这条经,就可以起到作用。 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方法,并不能起到精确的作用。
在针灸的穴位当中,经络穴位是有定位的作用 ,什么叫定位作用?或者就叫定位的穴性,是说一个穴位往往具备靶向性的特点。就是这个穴就解决那个地方的问题,这个穴位就解决另外一个地方,如果你不了解这样的一种靶向性的特点的话,那么你就不会盲目的去做。
可能你做了一百个穴位,但发挥作用的就那一个。所以在这科普一下,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握拳,举手。这时候把拳和头等同在一起,会发现拳头地方就像头,手腕的位置就像咽喉,手臂的位置对应到肘,肘部就像横膈,肘就对着的肺。这是对于手太阴肺经来说的,其他经脉我会有其他经脉的对应的方法。
1、 越靠近手指末端的穴位,越可以治疗头上的一些问题。比如醒神开窍,少商井穴醒神开窍,昏迷头昏。
2、 越靠近手腕部的穴位,越可以治疗咽喉部的问题,好像的 咽喉的疼痛,。列缺专门治疗咽喉部的疼痛,外感引起的咽喉疼痛,甚至在阳溪和列缺之间这一段叫甜美穴,专门治疗戒烟引起的咽干咽痒。太渊也一样,也是到咽喉部的问题。鱼际对着口,嘴里出现干咳的现象。
3、 如果是肘,肘窝里面对横膈。胃的上口。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胃的上口。那么这个位置尺泽专门治疗急性胃肠炎,治疗呃逆,反酸。
4、 中间这段,越上段越是上呼吸道的问题,越下个越是下呼吸道和肺本身的问题。所以你如果判断,经络腧穴说是建立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之间的桥梁。看影像,看片子之后发现,呼吸道下段的问题,小气道的痉挛,肺泡的问题,肺叶的问题感染,而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的时候,纤维化结节。那么在哪去找到阳性点?在整个的前臂的下二分之一的位置,靠近拇指的这侧去找一找。
如果你的影像上是有明显的变化,比如说有个纤维化、有一个结节,有一个炎症反应,那么你就会在那些部位上去找到特殊的阳性反应点。而且往往是哪边肺有问题,就在同侧手臂出现阳性反应点,上上下下位置差不太多。所以你又仔细地在这样一个段落上去寻找这种阳性点,找到准确的部位来进行刺激的时候,才对您的病症会有这样的治疗作用。
而如果你想只是想通肺,只是想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情况下来提高心肺的功能,那么只做前臂部靠近拇指的一侧,二分之一左右的位置,或者更加准确的说,有一个就叫孔最穴。孔最,最重要的孔,最大的孔,最多的孔,那指的就是肺泡的功能,它对应的位置就在那,大约是在7/12的位置,腕横纹到肘横纹12寸,在一半略上。所以在此位置,用你的手四指放在这儿,轻轻的拍击,上下的拍击,这样的动作才有意义,没必要把所有的部位从上到下都拍。就记住这样的一个部位,去做一些,我觉得就可以了。
这就是一个 充肺益肺 这样的方法,方法也很简单,所以我建议他每天你找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早上的时候,因为上午的时间,人的阳气生发起来,心肺功能较健运起来。
如果你是早上去喜欢去健身,去锻炼,就在早上锻炼的那个时间里面可以做,那时候你的心肺功能是比较旺盛。如果你早上没有时间锻炼,你就安排在上午十点钟左右的时间,咱们经常说青少年就是加九十点钟的太阳一样。这个时间,阳气是非常的活跃,那在这个时间通过这样的刺激调动自己的心肺功能,那么就是一个很好的养肺。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些呼吸系统的疾病,那么也可以在这个位置去寻找答案,找到阳性点来进行弹拨刺激。
具体怎么做?我曾经在一期视频当中详细的讲解过。如果有慢性的呼吸系统的问题,比如说经常咳痰,或者一运动之后,呼吸的肺的功能就开始不够了,经常有气短,胸闷的情况,就是有些人经常慢性咽炎,咽喉部经常有这种痒疼的情况。往往都会在前臂发现一些阳性反应点。阳性反应点是什么?是 阳性反应 。在远古的时候,还叫阿是点,可以用这样阳性点进行治疗。
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情况下,不同的疾病情况下,甚至说不同的疾病的阶段轻重程度,不同的时候,他的反应的程度,反映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它是移动的点。按上去之后,除了很疼一下以外,还会有或者是条索状的,或者甚至有结节这样的反应。
⑥ 程凯养生说:治腰先治膝,治膝亦治腘
治腰先治膝,治膝亦治腘。有的时候,是腘病膝病,不一定是腰病,即使是有影像的变化。
患者情况:女,70岁
因右腿疼痛半年前来就诊。患者 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腿疼痛,酸胀感,曾输液及膝关节腔注射治疗、针灸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现口服氨糖,甲钴胺,骨龙胶囊治疗。疗效欠佳。现右膝关节无力,酸胀,髌骨内侧疼痛,右腘窝酸胀,右小腿外侧及小腿肚酸胀感,偶有右侧腰部触电样疼痛。左膝关节置换术后。
患者自述: 觉得右侧下肢短了一截,腘窝里拘急紧张,象有根皮筋纠着一样。
北京某三甲医院CT显示,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3-4椎间盘左后突出,腰椎1-2至腰椎5-骶椎1椎间盘膨出。按照腰突症治疗了半年左右,未见改善。
因为有CT的检查结果,很容易让医生诊断为腰突症的并发症状,这就是为什么该患者在去其他医院就诊时医生曾经建议进行手术的原因。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那么以往的治疗为何无效?
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仅有腘窝部的牵涉痛。腰椎叩击无放射痛。触诊右腿腘窝及下部肿大紧张。为不符合腰突症引起下肢症状的特点,同时影像上是向左后突出,也提示着,可能今天又捡到一个漏!很大可能的是,症状与腰椎问题没啥直接关系,而是左膝关节置换术后,造成右膝负重增加,引发的腘肌痉挛。
治疗:在腘横纹外侧的委阳穴进针,斜向内下,三才针法刺至深部的腘肌筋膜,行震颤手法,引起腘肌的跳动,同时配合针刺合阳穴(天部),引起腓肠肌轻重跳动,减少对腘肌的压迫。留针10分钟后起针, 患者即刻感到腘窝部牵涉感消失,步态轻松。
半年的治疗之路啊,两针减轻大半。
委阳穴 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足太阳膀胱经在腘窝的外侧股二头肌肌腱止点的位置上。如果我们把针斜着在这深刺下去的时候,就会扎到我们的小腿深部有一块很短的肌肉上,这块肌肉叫做腘肌。在我触诊的时候发现这块肌肉非常的痉挛,处于一个高张力的状态。
于是我们就用程莘农院士的 “三才针法” ,把针扎过去,不把它扎到肌肉之内,而是用针尖轻轻触碰这个深层次非常短的又是高张力的肌肉的表面。碰一下,躲开,碰一下,躲开,这样一个点状的刺激,可以让他的肌肉肌腱膜兴奋起来,当那种兴奋达到阈值的时候,这块紧张的肌肉“啪”就跳了。
而且在我的刺激下它会跳不止一次,连跳了好几下。为什么这块肌肉会紧张,就是因为他左侧的膝关节做过置换术。做过这个手术的朋友会知道关节置换术之后的恢复期当中最难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让他膝关节周围的韧带恢复弹性。而这个人年龄已经七十岁了,这种韧带的弹性已经不足以支撑和固摄,所以他很自然的就会保护自己的膝关节,采用一个保护性的体位,就是使左侧的膝关节的受力减少,力自然而然的就会压在右侧的膝关节,右侧膝关节为了能够支撑,于是从腰到髋,从髋到臀,从臀到大腿,大腿的背侧和外侧到腘窝,以及到我们小腿的里面,这时候这些肌肉都变得张力比较高,而腘窝恰恰是一个短的肌肉,是一个能够提供很高的张力,提供很高的支撑力的一块肌肉,它就必然会挛缩。
时间长了以后,就像一股绳拧在一起了,腘窝处自然就会出现痉挛的现象,下肢就显得短了。那么这种状态出现了以后,必然出现肌肉紧张而导致假的坐骨神经痛,假的椎间盘刺激的症状。这种情况如果你只是看一个影像的结果,而不结合临床的触诊的话,往往容易被误诊。若症状吻合,影像也有,于是得出诊断,结果按这个治了半天,你没有找到最关键的那个问题效果也不明显。
对我们很多朋友来讲,你可能只是患有这样的问题的人或者你的父母有这样类似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当中别忘了,我们刚才告诉大家的“治膝先治腰,治膝亦治腘”的口诀,也别忘了一个针灸医生给您的善意提醒。
⑦ 程凯养生说:这个穴位的浮络,能诊断“腰痛”
上次我们介绍了腰痛非常重要的诊断点,只要你有长期的慢性腰痛,那么你在那个位置上都会有明显的疼痛,那个穴位就是 足太阳膀胱经的仆参穴。
很多朋友跟我反馈从来没有听过这个穴位的名字,居然这个穴位还如此的疼,但是疼完之后是如此的爽,那种舒爽的感觉,让我们腰部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其实谁疼谁知道,腰疼得很剧烈的时候,你按一按那个穴位,虽然那个穴位的位置是刺痛、放射痛,但是您的腰痛会很快的缓解。有的朋友按完这里以后局部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现象,但是最后我也说了,一个穴管不管用?管用!够不够用?不够!
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经络学说当中,大家知道一个概念叫做 表里经。 足太阳膀胱经 夹行于脊柱两侧“膂”的地方,“膂”就是腰两旁的肌肉。也就是说腰两旁肌肉的疼痛,最后我们会找到仆参穴。而疼痛出现在脊柱之上,我们称为叫做脊痛。这种脊痛要用哪条经脉?那就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表里经脉叫做 足少阴肾经。
肾主骨生髓,足少阴肾经从尾骨这个地方“贯脊,属肾,络膀胱”,“贯脊”就是贯穿脊柱,进入到脊柱之内,最后属肾络膀胱。所以脊柱的这个部位是归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足少阴肾经向下走行在我们的大腿根部内侧,然后在我们小腿的内侧偏后缘,也与跟腱相连,在跟腱的内侧附着。
上次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仆参穴止于跟骨外侧,那么我们换到内侧跟骨附着的这个部位上,就有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什么穴位呢?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太溪穴 ,是肾经的原穴。从这个位置向下到足底大约是三寸的距离,直着向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叫 水泉穴。
太溪和水泉的中点往跟腱的方向,在跟腱的前缘的穴位叫 大钟。 这个位置正好是在跟腱的前方,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受力点,同时是足少阴肾经的络穴。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络吗?我们讲到了久病入络。不是指络穴,而是指的 络脉 ,是指以络穴为中心,周围出现血管怒张,在表皮上肉眼可见,触手可及的异常的变化。通过这些血管的怒张的程度、颜色来判断虚实。
我们身体当中有12条经脉,每一条经脉都有自己的络脉。 也就是说,在人体的很多特定的部位上,可能都会出现浮络的怒张,青紫或者干瘪晦暗的情况,那么这种特异性的表现出在特定的部位上,我们就可以诊断特异性的疾病。既然大钟是足少阴肾经的络穴,那么这个部位会不会出现瘀阻的现象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当中,是以大钟为中心在这个范围之内清晰可见络脉的 瘀阻现象 ,这种瘀阻就会出现脊痛。
如果是苍白无力,干瘪晦暗,那么往往代表那个地方没有血供应,出现了血不荣筋的现象,比如说骨质疏松,气血过度亏虚导致的这种骨性的疼痛。而我们如果看到这局部出现了瘀阻青紫的现象,那么那个地方一定是出现了血液的循环障碍,出现了局部的堵塞不畅,我们经常称为经脉瘀阻。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曾经教给过大家在络脉上面来进行揿针刺激的方法。那么今天我们就不用那个方法了,因为那是对内关穴,一个对心功能,对神志功能调节有作用的穴位。
而我们今天就用一个点揉法。在日常保健当中, 如果症状出现在“膂”,我们就点揉仆参。 如果出现在内侧,出现在脊痛的位置,那我们就点揉内侧的大钟。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们 将自己的拇指放到外侧,食指、中指两指并拢在一起放到内侧,夹住我们的足跟的外和内。 注意外侧偏低,内侧偏高,两边对应点揉后刺痛感、酸痛感就开始出现了。并且不仅仅是在外侧出现,内侧也同样出现。
试一试,看看你有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看看您的脊柱是不是已经出现了骨质的变化,包括像椎管狭窄这样的一些问题出现。您看一看你的内侧也一定会非常的疼,您内侧的静脉也会非常的怒张出现瘀阻的现象,那么两个穴位搭配在一起是不是就解决了我们的膂痛和脊痛,解决了肌肉性的疼和骨性的疼两方面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经络当中非常伟大的表里经脉共同治疗,但是两者之间又有自己清晰地解剖部位或者是治疗部位之间的一个划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穴位,心里是不是就清楚了呢?用对了穴位就会取得非常快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