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我国哪些山区养生

我国哪些山区养生

发布时间:2025-02-05 03:34:01

A. 中国十大长寿之乡是

中国十大长寿之乡的长寿秘密 5月22日,山东省莱州市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 。据介绍,中国老年学学会从2006年开始进行“中国长寿之乡”的评审活动,并制定了15项考核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有3项,一是百岁老人数量占总人口数的7/10万,二是8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1.4%以上,三是区域人均预期寿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1.4岁)3岁。目前,中国十大长寿之乡为广西巴马、广东三水、广西永福、湖南麻阳、四川彭山、四川都江堰、河南夏邑、湖北钟祥、江苏如皋、山东莱州。

广西巴马:
巴马人长寿的主要因素在四个方面:一是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境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特高,是一般平原地区的三十多倍;同时无环境污染,是天然的养生好地方。二是具有独特的长寿食物。巴马寿星们的食物主要有珍珠黄玉米、大米、小米、红薯等,常吃的蔬菜主要是南瓜苗、红薯叶、青菜、苦麻菜、雷公根、野藤菜、野蘑菇、香菇、木耳、竹笋等;油类以茶籽油、火麻仁、黄豆粉为主;他们多吃素食,少食荤腥。三是老人们坚持长期生产劳动。四是生活起居有规律,性格乐观开朗。此外,巴马的长寿还与饮矿泉水、喝中草药酒及晚婚晚育之类的养身之道有一定关联
广东三水:
三水地处广东西江和北江交汇处,饮用水源水质常年达到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标准。近年来,三水区大力进行环保整治,先后将17家工艺落后、污染大的立窑式水泥生产线全部关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持续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得三水区成为珠三角地区难得的生态绿洲。三水的百岁老人多生活于西江和北江河畔的村镇中。长寿老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非常乐观的情绪、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态及浓厚的爱心。多数百岁老人出身贫寒,自小养成勤劳、好动、豁达的习惯。饮食清淡,喜欢吃粥和喝汤,吃本地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鱼、杂食等。
广西永福:
悠久的人文历史,山青水秀的居住环境,清新自然的空气和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为广西永福人延年益寿奠定了扎实基础。永福县积极倡导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关系和美,每年要进行一次“和谐家庭”和“孝星”评选活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永福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短夏长,人居环境好。境内河流纵横,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4.1%,空气清新。老人们能长寿,除了自然条件、民风淳朴、邻里和谐、心理健康外,还与他们的饮食有关。永福县专门对各乡镇长寿老人起居饮食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共同研究设计了千叟宴菜谱,用料全部产自本地。主要有10道菜,包括金玉汤、寿桃、麻姑献寿、百汁鸡球、佛果酿、马蹄胶、常安宫丁、板峡竹鱼、锦寿面、福敬亲人等,整个菜谱色香味俱全,而成本不足百元。
湖南麻阳:
麻阳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长寿老人?专家认为,该县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长寿。麻阳地形奇特,西、南、北三面被高山环绕,朝东倾斜开口,海拔高差达1275米,这种特殊的地貌轮廓俨然一个天然“地磁场”。地下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该县的饮用水水质、大气和室内空气达标率均为100%,山河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56.48%。专家还发现,在这偏远山区,一种被医学界视为“长寿素”的负离子含量极高。这里历年的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尤其是丘陵地带多瀑布、喷泉。民俗专家还认为,麻阳人住山寨则建吊脚楼,住平地则建二层高的房屋,保证了居住环境的通风和干燥。
四川彭山:
因彭祖而得名的四川彭山是我国彭祖长寿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家庭和睦、孝文化博大的人文背景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由此形成了我国最早也是最完备的长寿文化发祥地。据悉,在彭祖房室养生术的长期熏陶下,彭山人科学地对待性,不视性为神秘,也不视性为洪水猛兽。对此,长寿专家萧振禹表示,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实现社会和谐、保持健康长寿、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成为人们普遍的美好理想。彭祖的长寿文化,究其根源是建立在人体自身和谐及人与外界相和谐的基础上,其核心就在于一个“和”字。彭祖的导引行房术、调摄疗养术、膳食养生术和房室养生术四大养生术,其“适身、通神、一志、导心”八字要诀,分别从生理和情理方面补益健养人体,从而使人得以健康长寿,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四川都江堰:
都江堰青城乡是成都市百岁老人最密集的地方。这里为何盛产寿星?生命学专家解释,成都平原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造就了长寿之乡。都江堰的长寿现象是一个综合现象,它得益于都江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生活习性,比如适宜的温度、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对中草药的运用。地理界一般认为,长寿有30%是遗传因素,另外70%是外部环境影响。西南地区冬暖夏凉的气候、舒适的生活环境都有利于生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五一研究员认为,岷江流域土壤中丰富的硒元素可能是出现长寿的重要原因。
河南夏邑:
夏邑县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冷暖适中。虬龙沟、巴清河、沱河、东沙河等河流横穿全境,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当地物产丰盛,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苹果、食用菌、各类时令蔬菜均是餐桌上常见的食品。饮食起居和日常生活特点突出:一是顺其自然。种啥吃啥,四季常新的农作物和蔬菜,调剂制作一日三餐,少荤多素,保证了老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显现出良好的养生效果。二是勤劳刻苦。动可延年,思能抗衰。大部分百岁老人操劳一生,克勤克俭,锻炼出了过硬的身板,并养成了早睡早起、勤苦劳作等生活习惯,有效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三是性格爽直,开朗豁达,劳动积极,乐于奉献,一生乐观、不生气。“河南夏邑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厚重,经济发展迅速,生态保护坚决,民众心态平和,长寿人口显著,多项指标超过标准,评定为‘中国长寿之乡’名副其实。”

科技博览----探秘长寿乡之夏邑寻因1-----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湖北钟祥: </b>
钟祥人之所以长寿,主要与四大因素密切相关:一是生态环境因素。钟祥市境内与人体元素相关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水资源丰富,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在100%。还具有清新可人的大气环境。二是人文习俗因素。 钟祥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尊老敬老的好传统尤为突出,尊老敬老的遗风,一直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涌现了很多尊老敬老的动人故事。三是勤劳好动因素。 钟祥市的长寿老人基本上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或渔民),他们从小就下地干农活,劳动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也锻炼出他们强健的体魄。四是饮食习惯因素。他们绝大多数坚持一日三餐,主食以米饭为主。对于菜类不挑食,荤素皆可。钟祥自古以来盛产黄豆,豆腐、豆皮、豆干、豆筋等一系列的豆制品便成了钟祥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钟祥地处大洪山南脉,这里生长着一种稀有植物叫葛粉。野葛之根加工而成的葛粉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钟祥的百岁老人还有一特点,就是爱吃“土鸡蛋”。
江苏如皋:
如皋长寿饮食文化的核心,可以用“淡、杂、鲜、野”四个字概而言之。如皋人的饮食习惯是粗茶淡饭,以素为主,拒绝大鱼大肉、大油大糖、大吃大喝。青菜、萝卜、豆腐是如皋人的当家菜、家常菜。吃的杂,什么都吃,是如皋人饮食文化的又一特色。如皋百岁寿星中有93%的人,既吃大米、面粉等细粮,又食玉米、大麦、元麦等粗粮。如皋地区田畴平旷,河港交错,是一座新鲜食品的天然仓库,使如皋人吃东西有条件讲究个“出水鲜”。肉要当天宰的,虾要当天捞的,鱼要现剖的,文蛤要现劈的,青菜要早上拔的,毛豆要早上剥的,豇豆要早上摘的,芋头要当场刮的,豆腐、茶干绝对要当天做的。如皋滨江临海,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野菜蓬勃生长。如皋人饭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碧绿的野菜佐餐。
山东莱州: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宝华表示,目前中国的长寿地区有三种类型: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莱州属于富裕型。“莱州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厚重,经济发展迅速,生态保护坚决,民众心态平和,长寿人口显著,多项指标超过标准,评定为‘中国长寿之乡’名副其实。”莱州自古就有“齐鲁之甲胜,天下之名疆”的美誉。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绿化率高,空气清新,这些都为莱州百姓提供了长寿的良好条件。莱州有悠久的敬老爱老传统。长期以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护。近年来,该市开展了以“爱父母、敬老人”为主题的“孝德工程”。同时,莱州市还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长寿老人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B>

B. 中国三大长寿之乡都有哪些秘密

长寿之乡就是这样的乐土,世代生活着很多长寿老人。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那里,并希望从中找到长寿的奥秘。在我国,钟祥、巴马和如皋便是三大长寿之乡,下面来看看中国三大长寿之乡都有哪些秘密吧?
钟祥长寿的秘密——美食
钟祥这个地名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南朝刘宋明帝始称“钟祥”为“苌寿”;公元551年,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去草字头为“长寿”,此后1000多年,都被称做长寿县。这个县名名不虚传,《宋书·州郡志》记载,明帝泰始年间,在全国的一次人口普查中,这里的长寿老人竟占县内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现在,钟祥的百岁老人从1998年的46名增长到了2008年的77名。
钟祥这片土地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神奇、肥沃,它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边;地质地貌环境优越,有山地,平原,丘陵等多种地形;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9℃,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多样的地理形态和宜人的气候,为很多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如果有机会到钟祥,可以去乡村看一看,不论产自南方的水稻还是产自北方的小麦,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它们安家落户的土壤,数百种之多的蔬菜也喜欢在钟祥落土。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编著的《食物成分表》中所列出的蔬菜种类,90%以上在这里都有,并且还有很多菜是在目录之外的。因此,钟祥人对于饮食的选择性就非常广泛。
“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也。”钟祥人好吃、会吃是出了名的,当地人都说,钟祥寿星多与这里的吃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在钟祥,“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从钟祥人日常三餐就可以窥见一斑。
清晨,来到钟祥的街头转一转,会发现这里很多人都爱吃当地的一种绿豆饼——将绿豆磨成浆,加些面粉,摊成薄薄的饼,可以煎了吃,淡绿的色泽,香甜的味道成为当地人最爱吃的食品;如果愿意,还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配料。
还有一种叫粑粑的面食,原料是小麦面,掺进一些油酥做成酥粑粑,一口咬下去,香酥可口。而粑粑中最特别的一种叫高庄馒,是钟祥特产,当地人非常爱吃,样子就像普通的馒头,拿起来闻一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但掰开一看,里面是一层一层的,人们常常也会称其为千层馒头。
来到钟祥,人们最期待的是这里的午餐,因为钟祥的菜品花样繁多、风味独特,既有川湘的麻辣劲道,又有南方菜系的鲜香。之所以南北菜系能够在钟祥得到充分的融合,这跟钟祥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因为它地处在汉江边上,水陆畅通,交通发达。若干年来,南来北往的人将各地的烹饪技巧带到了钟祥,所以钟祥的烹饪习惯尽管源自荆楚菜系,同时还受到川,湘、徽、鲁、豫、粤、汉等饮食文化的影响,使得钟祥的菜品多达上千种。
人们从这些菜品里选出最具特色的莱,组成了几十种筵席,每种筵席都有不同的渊源,构思巧妙,组合独居匠心,如三点水席、蟠龙全席、水中四宝席、野味席、四六全席、六蒸六扣席、十大碗席,一笼八碗席、九九祝寿席等。
这些品种里,蟠龙菜最为出名,始于明代嘉靖年间,由钟祥传到宫廷,它既是宫廷菜又是湖北地方风味菜。相传嘉靖进京前,皇宫早有明争暗斗。明武宗死后无子继承皇位,太后密诏三位亲王:“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当时兴王府离京城最远,为了早点赶到,朱厚璁假扮钦犯上囚车,日夜兼程赶赴京城。朱厚璁平日奢华,对他来说,乘囚车已经很不容易,又何况吃食都不合口味。于是他命令府中厨师做出一种吃肉却不见肉的莱,若做得不让他满意,则性命难保。当时有一位厨师,手艺精湛,但是一直没有做出一道合乎要求的菜。有一天厨师的妻子见丈夫没有回家,就带了蒸熟的红薯给丈夫吃。厨师不小心弄破了红薯皮,看见红薯的内瓤,灵机一动,召集大家打造配方,就做出了吃肉不见肉的食物——原来是精肥、瘦肉加鸡蛋做出的“红薯”,这“红薯”美味可口而不肥腻。朱厚璁吃着“红薯”第一个进京,登基做了皇帝,即嘉靖帝。发明“红薯”的厨师奉命进京为嘉靖帝做菜,并对原菜加以改进,做出的造型犹如蟠龙升天,以庆贺天子登基。嘉靖皇帝吃后,啧啧称赞,将此菜命名为蟠龙菜。从此“蟠龙菜”便成了明代宫廷佳肴。500年来,蟠龙菜味道鲜美、鱼肉兼香、色泽艳丽、造型美观,质地鲜嫩,深受人们喜爱。钟祥人民逢年过节、婚嫁宴请都离不开这道传统名菜,并有“无龙不成席”之说。
若是炎炎夏日,不想做太复杂的宴席,也不想吃太多油腻,当地的特产米茶便是最好的选择。米茶虽然有一个“茶”字,但是原料并不是茶叶,而是我们常见的大米。先将大米放进锅里干炒,炒到大米发黄带焦,直到冒出米香味,淘一淘,然后用水煮,等到米煮到都浮上水面而且开了花的时候,再加入少许的大麦米放到锅里一块儿煮,味道会更好。
米茶现在是大众化的食品,但是它也有一段与帝王相关的传说。据说嘉靖皇帝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闹口吃不下饭,宫中的厨师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有一天,厨师给自己煮锅巴粥,正巧从厨房飘出的一股焦煳中带有浓香的味道,竟让她胃口大开。可锅巴粥上不了正席,是仆人的食物,怎么办呢7厨师们琢磨了很久,最后将米炒成发黄带焦后,再加水煮沸,终于做成了像锅巴粥,但又不是锅巴粥的食物——米茶。后来,皇子封王,米茶就成为兴王宫夏季餐桌上的重要食谱,并在以后传到民间。“芳香十里远,米茶味清醇”是钟祥人对米茶的评价。
钟祥人的晚饭很简单,大部分人会选择一些时令野菜和新鲜水果。钟祥的寿星绝大对数出身贫寒,过去生活十分艰难清苦,平时经常吃野菜。遇到天灾,基本上靠野菜度日。现在虽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吃野菜的习惯不改。这里的野菜有蒲公英、马齿苋、鱼腥草、荠菜、地耳菜等几十种,样样做得美味可口。现代医学证明,多吃野菜可以健康长寿是有科学道理的。许多野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些野菜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也有人习惯喝一杯葛粉(葛根粉)当晚餐,葛粉的形态如同淀粉,加入水调和,色泽晶莹,可以直接饮用。《本草纲目》上有对葛粉的记载,葛粉具有清凉解热、生津止渴、活络止泻、降低血压等功能。这种食品只有在钟祥才能找到,其他地方难得一见。
因为钟祥人信奉的养生信条是“知饥而食”。晚饭以后,很少吃夜宵,也不加餐,人们吃饭只吃八成饱,尤其这里的长寿老人大部分都自觉控制食量。这些长寿老人时常会念叨“吃半饱,活一百”。钟祥人从小对于养生习惯耳濡目染,连孩童儿歌中都有“不憨吃傻胀,不挑食”这样的歌词。
虽说钟祥物产丰富,供人们选择的饮品非常多,但是钟祥人对茶叶的情谊从来没有改变过,从古至
今茶都与钟祥人形影相随。古代时,钟祥就有许多茶馆,闲暇之余,会到茶馆会友、叙旧、谈事或专门喝茶。大部分人每天饮茶两到三杯,多的则每天喝五六杯,甚至更多。有的人习惯于清晨起来先喝杯茶,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钟祥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里的农村,几乎每家都种着“三匹罐”茶树,主要作为凉茶喝,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土茶”。而用来泡土茶的壶也被人们称为土壶,土壶里会泡满茶叶,想喝时就随手来一大碗,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主人也会先递一碗“三匹罐”茶。
有人用简短的小诗总结了钟祥人的饮食文化:
低热量高纤维素,大麦米茶菜饭粥。
少肉食多维生素,时令菜荤很充足。
微量元素天然库,豆类制品铁锌富。
蒜类食品四季吃,抗菌降脂更宜寿。
了解了钟祥人的三餐,让我们对“好吃、会吃”有了新的理解——所谓吃,并非大鱼大肉、飞禽走兽,而是合理的饮食以及健康的营养搭配。这也许就是钟祥的长寿老人最重要的养生之道。
巴马长寿的秘密——水润
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巴马,也是有名的长寿之乡。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一个人口仅22万多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百岁以上的老人74人,区域长寿人口比例居世界前列。
巴马寿星早在古时就闻名遐迩了。据永定土司在庆远府城东关外三里建立的“御诗碑”记载:清朝嘉庆十五年,也就是1810年,皇帝听说宜山永定土司境内有一瑶族老人名叫蓝洋,有142岁高寿,便欣然写诗给蓝洋老人祝寿:“四朝雨露一身覃,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花甲再周衍无极。”
巴马老人的长寿也可以从“烟霞养性同彭祖”这句诗中得到最好的证明。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巴马的长寿现象呢?很多人带着这个问题来到巴马,寻找他们想要的答案。
巴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20.5℃,平均降雨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的降雨日有180天左右。有时候在巴马能看见这样的奇观:天空被整齐地“割”成两大块,一边乌云滚滚,一边蓝天无垠,界限分明。当地人说这是因为巴马刚好处在一个地理气候分界线上,即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线上,使得这里时常产生雷雨;雷雨能产生很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能起到净化空气作用,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呼吸道炎症,缓解支气管哮喘,稳定血压。专家说雷雨是使得巴马人长寿的一个原因。而去过巴马的游人都说巴马是一个被水和云雾包围的人间仙境。
进入巴马,首先能看见的是公路边舒展着一条翠玉般碧绿的河流,两岸群山如黛,翠竹摇曳,无论是谁,漫步在这样的河畔,都会无比惬意。这条美丽的河就是巴马的“母亲河”盘阳河,它贯穿巴马中部,而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喀斯特地貌。盘阳河从凤山县袍里乡的坡心水源洞激荡而出,全长145公里,经过4进4出溶洞,有33公里的河段从地下经过。大山将巴马围住,使得这里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巴马的矿产资源丰富,土壤中富含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溶入了河水中。
这水使得盘阳河两岸人都变得十分长寿,而盘阳河也成为闻名遐迩的“长寿河”。水源洞旁边的坡心屯,住着五六十户壮族人家,一共只有300多人,但是这其中就有好几位是百岁老人。在河畔两边,由长寿老人组成的“长寿屯”星罗棋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长寿区域。
巴马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是盘阳河畔的第二个长寿村,560多位居民中有好几位百岁老人,80~99岁的老人也有25人左右。
有一个长寿屯被称为“百岁鸳鸯屯”,这就是距巴盘屯不远的甲篆乡松吉村松屯,因为这里曾住过一对百岁夫妻,两人都活到了101岁。他们一生恩恩爱爱,以种地打鱼为生,勤劳朴实,是真正的百年好合。
甲篆乡甘水村是第四个“长寿屯”,人称“小桂林”。20世纪,这里出了3个百岁老寿星,这3位百岁寿星,一位活了109岁、一个达到了111岁高寿、还有一位老人长寿达116岁。如今甘水屯的长寿老人也比比皆是。
四个长寿屯的环境基本都是小桥流水、木屋古树,一派清新的自然风光。盘阳河给两岸人家带来了长寿与健康。
巴马除了长寿河之外,还有“神仙水”。这种水源自传说中的“不老泉”,位于巴马东南部的东龙蟠山。“神仙水”分两道,一处从半山腰石洞中流出,捧一口喝,清甜可口。这种神仙水其实就是目前广西发现的流量最大的常温低矿化度、低钠含偏硅酸的重碳酸钙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另一处位于巴马镇赐福湖半山腰上,除了含锶、偏硅酸外,还含有溴、碘、锌、锂、硒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这种“神仙水”被媒体广为报道,每年农历七月七都会引来众多的崇拜者和取水者,并引发了一则笑谈:《纽约时报》在1992年8月14日刊登了一篇配有图片的文章,内容大致说的是中国的广西西北部山区发生了数十万人参与的械斗,中国大使馆看到这则新闻,立刻调查,最后证实这是巴马一年一度的取水盛况。一周后即8月21日《纽约时报》又刊文更正:中国广西巴马发现神仙水。
除了不老泉,巴马还有甘水仙泉、百马泉、百林奇泉、观音福泉……数不胜数。泉水汩汩流了千百万年,从大地深处带出各种“精华”,带给巴马人长寿健康。
巴马的水,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每到春天,巴马的水岸边出现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希望和巴马人一起分享这里的青山绿水。很多人来了走,走了又来。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因眷恋着巴马的河流和泉水,渴望和巴马的老人一样长寿,所以在这里长住了下来。
如皋长寿的秘密——人文
江苏省如皋市是我国沿海地区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如皋位于长江、黄海的“T”型交汇处,靠近国际大都市上海,与张家港市隔江遥望。它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到2008年为止,全市145万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5万多名,90岁以上的老人有6300多名,百岁老人高达251位。如皋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健康长寿之乡,同时也有历史文化名城、花木盆景之都的美誉。
在如皋市中心如城镇东有一个叫集贤里的地方,是一条很出名的“人文巷”。这条不足300米长的小巷“金龟压钮,代产伟人”,在这里出了1名状元、17名进士和7位大官宦。仅仅一条小巷,向人们展示了如皋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历朝历代,如皋就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宋代有主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大教育家胡瑗,龙图阁学士王觌,大词人王观,钦点状元王俊义;明代开国功臣朱显忠,抗倭名将郭师古、邱陛;清代有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大戏剧家李渔等等。
位于如皋县城东北隅有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名叫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美,秀美且典雅。融诗、文、琴、棋、书、画,曲艺于一园。水绘园被建筑者赋予了思想,凭借水流于地面,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幅幽美的画图。
在古城四周,还有两条“人文河”,就是环绕在千年古城四周的内外两道城河。登高俯视,外围的河为圆形,里面的河为方形,在两条护城河的环绕下,城美化如皋的两条翡翠玉带。
人文景观诉说着如皋的深厚历史,而美丽的盆景则表达着如皋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热情。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于宋代。现在还存有北宋教育家胡瑗遗存珍品古桧柏盆景“蛟龙穿云”,其“鹿角”毕露,苍老挺拔:水绘园内存有落地盆景“古桧”爆龄突纹已愈八道,依然树势矫健。数百年来如皋花木盆景世代相传,形成独具风格的“如派”盆景。如皋盆景选用柏,松、榆等材料,姿态清、古、奇、朴,其代表作“重瓣六月雪”、“五宝绿珠杜鹃”、“雀舌罗汉松”、“白皮黄杨”等都是原产珍品。如皋的老人们闲暇时也经常自己栽培盆景,丰富着自己的晚年生活。
大德必寿,美意延年。如皋人对阳春白雪的向往是对于人生境界的寻觅,使人腾身于扰攘的世俗纷扰之外,找到了最原始简单的自我。所谓修身养性,大概就是如皋的老人之所以长寿的原因。
通过小编的介绍,中国三大长寿之乡都有哪些秘密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老人安全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可以保证老人有一个健康的晚年。

阅读全文

与我国哪些山区养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离退休工作人员职业规范 浏览:277
敬老院慰问英语怎么说 浏览:374
80岁开悟 浏览:158
养生煲什么 浏览:575
衡水泰康老年公寓的价格 浏览:397
湘潭退休加工资 浏览:404
养老医疗服务体系是什么意思 浏览:669
入职体检后有什么风险 浏览:846
重庆市退休职工死待遇相关规定 浏览:725
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手抄报 浏览:488
被老人吸乳头是什么感觉 浏览:969
70岁老太死后三天火化 浏览:38
老年人画画的好处是什么 浏览:355
老年人直疝气最佳治疗 浏览:404
东莞社保养老退休金多少钱 浏览:18
白严松给父母买的什么鞋 浏览:205
重阳节来源简介英语 浏览:884
大连单位交15年退休工资多少钱 浏览:518
我国哪些山区养生 浏览:37
德育教材小学生孝敬父母做法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