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长寿不生病怎么治

长寿不生病怎么治

发布时间:2025-01-20 11:02:48

㈠ 为何有些人经常生病,却比常年不生病的人更长寿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见到有些身体硬朗,很少生病的人,往往一生病就是重病,大病。而有些三天二头小病不断,病病怏怏的人,却活得长久,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病怏怏活得长。

这种现象让人很疑惑,为什么经常小病不断的人反而比不爱生病的人活得长呢?这是什么原理呢?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呢?

生病能有什么真相?不就是身体某个部位或某个系统受到损伤,导致一些异常的表现吗?

的确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样。

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所谓的“生病”指的是由于身体出现问题而引发的异常感觉。

这个怎么理解呢?下面就看看专家怎么说吧。

总之,无论常生病也好,不常生病也罢,关键还是我们得对自己的身体有个清楚的认识,好好爱护它,这样才能让身体保持健康,也更易长寿。

㈡ 为啥有的人几乎不生病,但一病就比较严重怎么提升免疫力

或许你也听过这样的说法,小病不断的人往往能更加长寿,而那些基本上不生一次病的人更容易一病不起,其实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长期不生病,可能是因为免疫力比较差,以至于对一些致病的因素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到最后往往以大病的形式出现,让人一病不起。那么该怎么提升人的免疫力呢?


三、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笑口常开病不来,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提高免疫力。现在人的压力比以前要大很多,尤其是已经工作且家里有儿女的人,巨大的压力会对人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所以要经常想一些开心的事情,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这样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舒服一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提升免疫力靠的是坚持,以上三点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㈢ 长寿的人具备哪几点才能让自己不生病,身体健康

很多老年人过生日的时候听到的祝福语都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意思就是祝福老人能够长寿。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那么,长寿的人一般具备哪些特点呢?

1、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

长寿的人一般心态都比较好,豁达开朗,积极乐观。他们不会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让自己一直处于一个消极的情绪中。愉快的心情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有助于延长寿命。

如果我们想健康长寿,就要坚持做到以上几点,每天都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多笑一笑。注意多喝白开水,多吃蔬菜瓜果,五谷杂粮。同时多锻炼,多运动,做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㈣ 要长寿怎样养生

现今我国已经走向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吃饱,穿暖以后,就应该注意提高生活质量,讲究养生保健,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这样,人人都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而且是无疾而终。

我国古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寿命很短,而为什么古代名医寿命都很长呢?总结他们的经验有四条:

(1)起居有常,饮食有度

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就是说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而起居无节,故半百岁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来养成的白天活动,夜晚睡觉的习惯。定时睡觉,定时醒来,按时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节律,到时候生物钟便会起作用,出现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这个习惯和节律起卧、作息,会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经常打乱这个规律,不按时起卧,贪恋夜生活,便会扰乱生物钟的节律,使身体产生一些反常的病态,如失眠、烦躁不安、乏力困倦等,导致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签》中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所以说有规律的生活、起卧实为长寿之道。

饮食有度既不是忍饥挨饿,也不是暴饮暴食,而是应该适度。老中医大多都注意吃饭定时、定量,不强食过饮,懂得“寓医于食”的营养学说,常常根据自身的需求,用食补的方式选择食物调理机体,如:原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张志纯老大夫,一年四季经常喝豆汁(是绿豆经过发酵做成的一种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岁时,仍耳聪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笔写蝇头小楷书一篇,后人甚为钦佩。当时我也曾效仿喝过豆汁,果然喝后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时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说,喝豆汁,可以与用青霉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态平静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发生。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称“内伤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说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对相应的内脏有影响,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致病是使人体生病的“内因”。人的情绪、心态对健康影响很大,因为人在心态平和,心情愉快时,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当情绪不好,或有各种恶劣的信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时,神经系统就会发生调节紊乱,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人的衰老进程,或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因为七情是内伤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医特别强调要谨慎调理、养性强身,以保持身体健康。

(3)讲究养生,注意防病

所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意思。中国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养生内容范围很广,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从医疗(治病)注意得多,而从养生(防病)考虑得少。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既有深刻认识,又身体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国际上也受到高度重视,他们逐渐认识到养生学对人的生命有着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对于许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疗的功效。它是提高人体的生命系数,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识病”“早治疗”是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张。古人对“疾病”二字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他说“疾”是不易察觉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状态。现在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古人说的“疾”的状态。此时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如果不采取任何防范,就可以发展成为“病”。中医古籍《内经》也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老中医很重视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候的早期调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还特别注重调理肠胃功能,他们牢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保养好,吃饭香,营养充足,身体就好。这与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强调的,要有全面均衡营养的补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视调理气血,认为气与血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非常有关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胜(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意思是说治病养生的主要关键之一是疏通气血,令其畅达而致于正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阴治,阴病阳治,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血实者宜决之”意思就是引导疏通,如决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气虚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老中医很重视应用益气养血补虚和行气活血祛瘀的调理法则保养身体。我曾见到一张用三七为君药组成的传统药方,从每年立冬时节开始服用,对防止老年人冬天关节不利和关节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国名老中医的防病胜于治病的养生长寿经验,比1992年世界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制定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两千多年,而且比维多利亚宣言更全面,更具体,也更符合实际。老中医的养生保健经验,也可以说是我国古老文化中极为宝贵的优秀遗产之一。

㈤ 为啥多病的人容易长寿,没病的反而早死

怎么才能长寿

长寿是社会各界不老的话题,百岁老人们的长寿经验是大家渴求的“宝物”,但很可惜,目前还没有绝对的长寿公式。从统计来看,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多病的人反而长寿,而没有病的人却容易早死!。

其实事情的真相是:多病的人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一有点小病就住医院跑,一方面在小病阶段就把病治好了,不会拖成大病。另一方面,经常去看医院,也有利于预防大病,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所以,经常生病的人反而容易长寿。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常有虚证是事实,适当进补可以;但一些并无虚症的人,也跟风补啊补,反而出现烦躁,失眠、头痛、腹胀、血压升高等症状。

阅读全文

与长寿不生病怎么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轻资产养老模式是什么 浏览:59
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由谁缴纳 浏览:651
社保交满后养老保险怎么领取 浏览:975
哪些国家养老保险要交30年 浏览:255
父母不祝福婚姻如何处理 浏览:702
养老保险每月交1000能拿多少钱 浏览:524
道德讲堂孝敬父母听后感 浏览:36
写孝顺的短文 浏览:486
老年大学结业典礼主持词 浏览:650
职工提前从社保退休条件 浏览:816
什么样的人退休后有退休金 浏览:262
用养生壶熬粥需要多少温度 浏览:56
拉萨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规定 浏览:554
重庆养生锅馆一个月多少工资 浏览:639
父亲50岁了干什么工作 浏览:187
福建省老年大学网 浏览:738
退休后还能缴社保么 浏览:879
有哪个普惠体检中心距汇城国际近 浏览:631
扬州老年大学报名2018 浏览:210
湛江养老保险有哪些 浏览: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