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冬至大如年,如何正确进补
在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一说,还有“冬令进补”的习俗。每逢冬季,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意思是说只有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冬天进补到底该注意些什么?首先睡觉是最好的进补 ,其次“出”也是补饮食均衡才是“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那它的由来从何说起?
在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一说,还有“冬令进补”的习俗。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冬天进补到底该注意些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它产生于古人生息的黄河流域,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二十四节气早在汉代即已完备定型,但它的雏形可以远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从最初的一年春秋两分法到春夏秋冬四时,再到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二分(春分和秋分)和二至(夏至和冬至)的八节,然后才确定下沿袭至今的二十四节气。
后来,人们又将每个节气分出三个候,推演出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及与之相关的谚语、歌谣等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照意义。
我们知道,地球每年绕着太阳公转一圈,但人们却以自己所在的地球为参照,假设是太阳运行一周,称之为太阳的“视运行”,并称太阳视运行轨道为黄道。
黄道与赤道平面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以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的春分为零度起点,太阳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即具体指太阳在黄道上的24个位置点。
二十四节气(图片来自网络)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气象资料显示,每年冬至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出现,造成骤然降温。而且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
每逢冬季,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意思是说只有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到底如何正确进补呢?
睡觉是最好的进补“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几乎是每个进补的人熟知的“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冬令进补”,差不多就像是“人饿了需要吃饭”一样的公理。
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其中冬藏,意为藏于养精蓄锐,藏于休养生息。所以进补的第一要招,先补觉。 古语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就是不要晚睡、不要熬夜。“时长保证”是优质睡眠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在冬季,适度的慵懒,偶尔睡个“回笼觉”,都是冬藏之时顺应身体呼唤的养生之道。
同时,中国有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美食、美味、补益等概念浸淫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我们刚刚“秋贴秋膘”,而后又“冬再补膘”,这样不停地“补”下去,“只能是一胖毁所有,三斤之后又三斤。因此,在不会饿着的好光景的当下,‘补’的精髓,还是要量‘出’为‘入’更合理”。
“出”也是补
吃得痛快的前提是出得顺畅,“出”也是补,就是要保证大便通畅。
冬季干燥缺水,蜗居不动,同时又好补多食,这都是便秘的诱因。因此,多喝水,“可以用嘴唇干不干作为是否缺水的一个标志物”,抹唇膏不是关键,喝足水才是重点。“少量多次饮水,喝的时候不要一饮而尽,慢慢喝,小口喝,不着急。”
冬季室外寒冷,则阻挡了我们走向室外的脚步,因而,户外运动减少。但是,室内运动不能少,这对于防治便秘很重要。在冬季,人们可选择在室内做一些便于进行的简单腰腹部运动,比如舞蹈、仰卧起坐等运动。另外,“肚宜常摩”,记起来的时候、闲起来的时候,多做做腹部按摩,这样可以加速肠道蠕动,以防治便秘。
饮食均衡才是“补”
什么才是正确的进补方式呢?吃得适度,吃得均衡,才是“补”。
首先,不要迷信“大补膏”。冬令补膏,性价比不高,不必迷信,不管广告吹得多么天花乱坠,哪怕是祖传秘方也好,都当它是“大力丸”就好,不必当真。
其次,药补不如食补。对于普通人群,食物就是最好的药物,没有必要追风吃药,补药也是药,没必要。只要膳食均衡,就是补。
总之,冬令进补,睡补第一,睡个小小的懒觉是养生之道;水补不能少;动(运动)补不能缺;食补就是多食蔬菜水果,均衡膳食,这样,吃得香还不胖。
Ⅱ 冬至已至,怎么养生更能长寿
借鉴下日式养生方法啦!他们的健康法则,该学!
1、尊重食材本真味道
日本人偏爱蔬菜,烹调少油,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而在中国,烹炸煎炒,是中国较传统的烹饪方式,但高温状态下容易流失食用油的营养成分,甚至产生高危致癌物。
2、偏爱绿茶
科学家认为,绿茶是日本人长寿的秘诀之一。绿茶有许多保健作用,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坏胆固醇,杀菌消炎,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加速体内脂肪燃烧,绿茶富含鞣酸,有助于延缓衰老,其中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18倍。儿茶素、茶多酚是强氧化剂,可抑制细胞突变、癌变。
3、爱干净
不管在东京这种大城市还是在乡村小镇,日本的街道永远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人声喧嚣的嘈杂。樱花飘落时,漫天粉白的花雨,路边长凳上坐着安安静静的老人与猫。这种生活环境让人心态平和,远离浮躁。已经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直接对心血管造成损害。
4、少吃盐
日本人吃盐也很少,每天的盐摄入量还不到中国人的一半。这点非常关键,目前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已经非常明确,它会引发心脏肥大和动脉粥样硬化。
日本政府早在1975年就开始重视国民减盐问题,并发起了一系列减盐运动。而且,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督促下,日本人现在非常注意从饮食的方方面面控盐。比如,不喝太多味增汤,吃拉面时别喝汤;炒菜、炖菜时最后再放盐,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盐的摄入量。
5、每天要吃30种食材
日本厚生劳动省早在1985年就制定了《为了健康的饮食生活指南》,倡导民众一天尽量吃30种食材(包括烹调油和调味品),营养才全面。此后,很多人将其当作每日饮食准则,比如五色寿司饭会以米饭为主料,加入甜虾、贝肉、乌贼肉、鱼籽、金枪鱼、糖姜片等;做菜时,用多种食材做成一道菜;味噌汤里有豆制品、海鲜、蔬菜等。
即便在外就餐,饭馆也会尽可能提供多种搭配。为了防止热量超标,每道菜的量都很少。饮食多样化尤其是果蔬摄入多有利于摄入足够的营养,起到保护心血管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
6、多吃海产品
日本人从小的饮食就离不开鱼。很多研究证明,长期吃鱼,特别是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等,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达5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