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是什么
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陵没闷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历经几代统治者(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结果是“海内殷尺弯富,国力充实”。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为了与民休息,除了让士兵复员生产,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把卖身作奴隶的人释放为平民,规定十五税一之外,还采取了下列措施:(1)调整和建立新制度。(2)压抑商贾。规定商人不准作官,禁穿丝织品,禁带兵器、骑马,并向商人征收重税察悄。(3)对匈奴和亲。(4)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谋反罪名杀韩信和彭越。汉高祖与民休养生息,一方面调整了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巩固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汉王朝的一套统治制度,恢复和完善了自秦以来建立的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从而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贰』 汉高祖刘邦实行了什么休养生息政策
一、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的内容:
1、解甲归田:
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刘邦鼓励士兵回乡生产一方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增加了社会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劝民还乡: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战争期间流亡山泽没有登记户籍的人,令各归其县,登记户籍,恢复原有田宅,这样及增加了社会迟稿闭劳动力,又增加了缴纳赋税的人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释奴为民:
因饥饿卖身为奴隶的释放为平民,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劳动力。
4、十五税一: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休养生息的作用:
①巩固西汉统治;
②推动经济发展;
③奠定强盛基础。
汉初汉高祖刘邦推行休养生息措施,他的后继者文帝和景帝继承了汉高祖的既定方针,继续推行一系列治国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盛局面称“文景之治”。
(2)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1、文景之治简介: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码裂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2、无为而治思想
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敬仿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规范,倾向于不妄为,适于每一个人。
无为政治看起来有消极保守的倾向,从另一种种角度看,却透露出科学的客观主义的精神。这种政策强调行政上不妄为,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政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这种政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进步。
文景时期,继续推行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各项政治措施实际上都围绕着无为而治的思想展开,并适当补益损革,使得汉朝国力逐步恢复。
文景时代比较宽和的政治空气,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书·食货志上》说,“文帝即位,躬修位节,以安百姓”,对于当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叁』 汉高祖刘邦期间实行的“休养生息”措施有哪些
准确地说,汉代统治者正式搞休养生息之策,应是孝惠、高后两朝开始,孝文、孝景两朝达到顶峰,但休养生息之策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却是从汉高祖时代就开始有了的。按照《史记》《汉书》的记载,汉高祖刘邦也依据民本思想施行了部分休养生息之策,具体如下:
以上三点,是汉高祖刘邦践行民本思想后推行的部分休养生息之策,与此同时,《史记》《汉书》中还记载了刘邦厉行节约、迁徙豪强、安定边境等配合休养生息之策的其他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事迹,这些饱含了民本思想后经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四代君主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汉初的各项休养生息之策,总结起来就是重农抑商、轻徭薄赋、鼓励生育、。
『肆』 汉高祖刘邦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政策
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和十五税一。
『伍』 汉高祖刘邦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主要措施: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影响:使得汉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加强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试题分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影响:使得汉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加强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成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凭借汉初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施展雄才大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
『陆』 汉初汉高祖刘邦实行了什么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徭役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搜逗生产,以巩固封建统治。文景两代,继续大力推行这一政策,因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文景时期实施较为开明的政治,以达到巩固专政的目的,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条件。
汉高祖登基后,约法省禁,减轻田赋税率,“什五而税一”。汉惠帝时,下令“减田租,复十五税一”。可知汉高祖在位的12年间,后期因国家财政上的需要,税率有所提高,但惠帝于汉高祖十二年即位后,马上恢复了原来的姿唯税率,使十五税一保持下来,即使吕后当政时也未见改变。
汉文帝时,进一步降低田租的世册卖税率,按“三十税一”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田赋税率最低的时期,而且以后始终不变。
(6)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让士兵复员,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
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
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邦
网络——文景之治
『柒』 汗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五年(前202)五月,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经济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措施,以谋求解决政权建立之初濒临崩溃的经济情况。如:下令解散大量军队,让士兵回乡务农;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留关中的免徭役12年,回关东的免徭役6年;军中吏卒无爵或在大夫以下的,一律晋爵为大夫;大夫以上的皆免除本人及全家徭赋;爵在士大夫以上的,首先给予田地和住宅,并给以若干户租税的封赏,称“食邑”,让在战乱中流亡山泽的百姓各自返回故乡,恢复原来的爵号和田地住宅;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一律免为庶人;商人不得穿丝、携带兵器、乘车骑马,不允许做官,并加倍征收其租税;减轻田租为十五税一;令萧何制定《九章律》,以代替临时颁布的约法三章;命陆贾著书论说秦失天下的原因,形成汉初“黄老无为”的政治思想;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力求边境地区暂时的缓和与安宁等。刘邦采取的这一系列休养惩处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汉朝初年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休养生息”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内容
(一)“休养生息”政策产生的背景
1、农民的生活状况。在秦王朝,沉重的赋税:如田租高达产量的三分之二,人口税每人每年1000钱;据汉仲书所言,秦汉赋税“二十倍于古”;徭役繁重:如一般人们从15岁开始服役至60岁。一生中须正率一年,屯戌一年,每年还要更卒一个月。据统计秦汉王朝人口约2000万,每年服徭役的就多达200多万人。大兴土木:在咸阳及别的地方修建宫殿,其中以阿房宫的修建为最。阿房宫的规模宏大,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了详细的描绘:“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秦王朝又修筑长城以御匈奴,又修建郦山陵供秦王死后享乐。刑罚严厉,动辄山人。秦之后,又经过几年的楚汉争霸,又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多少人流离失所?汉朝刚建立时,人口不如秦初多,农民生活极端贫困,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现象。
2、国家的状况。汉朝刚建立时,“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成牛车”【1】,意思是说给帝王拉车的几匹马找不到同一毛色的,将相们出行,有的乘坐牛拉的车。可见当时国家的贫困,国库的空虚。另外南部和北郡的边境未稳,南有赵佗作乱,北有匈奴侵扰。特别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国”【2】就是高祖北击匈奴时,在白登被困,事后脱险,高祖深知汉朝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国内一些诸侯王,拥兵自重,与朝廷分庭抗礼。
3、黄老思想的影响。春秋时期,道家老子的思想对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汉初逐步发展为黄老思想。黄老思想和原来老子主张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维护统一的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这种学说的特点是:在政治上肯定新的封建统一王朝的统治秩序,在承认君臣关系不可改变的前提下,极力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统治者用少作为的办法,就能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相反统治阶级愈“有为”,民就愈“难治”;统治者的法令太多,反而使“盗贼多有”【3】。汉成立之初,刘邦曾问群臣秦之所以灭之的原因,当时以陆贾代表的黄老新思想家认为秦之于专任刑罚,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为此,陆贾“粗述存之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4】”,陆贾的无为而治的主张,被认为以《老子》为理论基础产生的黄老新道家,后来被汉初统治者作为当时政治的指导思想。新黄老之学不仅讲道,而且讲法,以无为掩饰无不为。汉初真正建立起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是司马谈和刘安为代表的淮南学派。提出“纪纲道德,经纬人事”的积极人生态度,他们认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为了更有所为。汉初的黄老思想为“休养生息”政策的治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汉初统治者刘邦深知当时农民的状况,国家的状况,在当时黄老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所谓“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的统治,改为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值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自高祖刘邦开始。刘邦建立韩朝后,把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作为治国之首要任务,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其内容如下:(1)兵上罢归家乡,免除一段时间的徭役;(2)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故爵和田宅;(3)由于机皇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还为庶人;(4)抑制商人,限制他们对土地的兼并;(5)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汉初的统治者如: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他们明白“休养生息”的重要,萧何、曹参、陆贾、贾谊、陈平等也知道“休养生息”的重要,由于汉初帝王们和大臣们对休养生息有深刻认识,才能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顺利执行,才有武帝时的强盛局面。
二、“休养生息”政策的执行
(一)高祖的率先垂范。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即为后,一次与陆贾的谈话中,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请陆贾著秦亡汉兴之史,陆贾著《新语》一书,后来贾谊著有重要史论《过秦论》、《治安策》、《新书》,总体上是以纵横分析的眼光,总结秦亡汉兴的原因。刘邦及大臣们制定“休养生息”政策后,具体执行中采取下列措施:(1)减轻农民负担。把人口税每年的1000钱,减为7—14岁每人每年20钱,15岁以上每人每年40钱,把原来的田税从三税二减为十五税一。(2)减少政府支出,不搞形象工程,不大兴土木,如萧何因修建未央宫的计划曾受刘邦的批评。(3)压抑商贾。规定商人不准做官,禁穿丝织品,禁带兵器、骑马,并向商人征收重税。(4)对外不用兵,实行怀柔政策缓和边境矛盾。如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维护北部边境的稳定,承认赵佗为南越王,立元诸为闽越王,来巩固南方的稳定。(5)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某犯罪名杀了韩信和彭越。著名的有“白马之盟”,在刘邦晚年,把大臣们召集在他跟前,吩咐侍从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盟,大臣们当着高祖的面歃了血,发誓说:“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可以封王,不是功臣不可以封侯。谁违背这个盟约,大家就共同讨伐他。”汉高祖与民休养生息,一方面调整了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巩固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西汉王朝的一套统治制度,恢复和完善了自秦以来建立的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从而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二)惠帝在位,萧规曹随。即为二年,相国萧何年纪大了,身患重病。汉惠帝亲自来去慰问他,就将来谁来接替相位的人选一事,向萧何请教,萧何推荐了曹参。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举事皆循旧例,无所变更。对于“言文深刻,欲务声明”【1】的人,斥而不用;对于“谨厚长者”,给于提拔,已保持政治上的稳定。所以当时老百姓歌颂道:“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之”【2】。惠帝在位时,曾修过长城,分两次进行。每次动用人力不超过十万人,劳动工期不是太长,惠帝仍奉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三)文景之治,彪炳史册。文帝在位时,曾免除田租十二年,常性节俭,倡导节约之风,反对大兴土木;不治坟墓,不许厚葬,对外仍不用兵,继续采用怀柔政策,文帝在位时减轻成年男子的服役期限,规定成年男子的服役时间,每年不得超过三十天。景帝时亦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把田租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
经过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至武帝初年,几代统治者都采取了“顺民之情与之休息”【3】的政策,武帝时国势强大,农民富裕,国家秩序稳定,这与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密不可分,“休养生息”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休养生息”政策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国富民强。由于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始终如一的执行“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武帝时,人们生活富裕,国力强盛,“非遇水灾,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瘐
[1]班固《汉书萧·何曹参传》
[2]班固《汉书萧·何曹参传》
[3]班固《汉书·艺文志》
尽满,而府库有余财,京师之钱累数万,贯朽而不可校。大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我们从武帝在位时的几次大的历史事件中可知武帝时国家的强盛,如南平南越王,北征匈奴,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对匈奴用兵四十三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可见当时国势之强盛。
2、为当今治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休养生息”政策对后世影响很大,唐明之初,无不采取此政策。至当今社会,当政者亦采取此政策作为治国之道。
(1)免除农业税,减少税种,降低税率。国家免除农业税,农民大快人心,湖北省有一公民自铸一铜鼎,名曰“免赋鼎”,以庆祝免除农业税这一历史性事件,我记得十五年前,政府的基层官员整天下乡向农民征收苛捐杂税,农民们若不给钱,官吏们扛粮牵牛,弄得怨声载道。有的农民认为种地收益不大,弃地外出务工,有农田荒芜现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近几年农业税免除,政府还对农民进行按地亩补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把原来抛荒的地都重新耕种其来,这几年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民的收入住房、交通、卫生等方面变化较大,城乡差距日益减小。这都归功于当政者借鉴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用于治国的成功之处。
(2)免除老矣,减少集资。十五年前,一到冬春两季,农民农忙一结束,政府就给农民安排好了挖沟修路的劳役,农民一年到头,除了农忙就是服劳役,服劳役是无偿,还要自带饭盒。农民不干劳役,就要上交一定数目的钱,那时农民真的很苦。这还不算,政府整天向农民集资修桥、铺路、见校等。说是集资实际是硬性摊派,你不交还不行。现在农民的劳役免了,可在农忙之余外出务工,这样农民就有了双份收入,农民真的富了。农民集资也很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几乎都由政府承包,不再向农民收钱,真的做到了“顺民与之休息”。这也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应用之一。
(3)严禁吃喝,厉行节约。十五年前,政府的吃喝之风盛行,一个自然村哪一年的吃喝账都几万元,乡、镇、行政村干部哪一个不整天喝的醉醺醺,他们认为用公款吃喝是他们的特权。乡镇干部出门用公款坐车,用公款购小车,攀比之风极为盛行,很少关心农民的疾苦。当今社会,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公款吃喝,工作不得饮酒,上级检查招待费都规定了标准,各级政府的办公经费都进行了规范和审批制度。政府的节俭,实际上提高了税收的利用率。把节俭的钱用在国家建设上。政府尽量不去劳民,这也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应用之一。
(4)四邻友好,搞好外交关系。西汉初年,统治者尽量少对外用兵,让农民休养生息。现在社会也是如此,前几年美国用导弹炸我国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前不久美国又向台湾当局出售武器。我国政府都没有对其动武,原因也是当政者借鉴了汉朝的对外政策。领导层深知我们的国立还不够强大,对外用兵只能是劳民伤财,不利于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再看我国的外交事业,国家领导人外出频繁,在国际舞台上多交朋友,少树敌人,以利在国际事务中多获支持着,为我们的和平建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休养生息政策的执行。
(5)解决农民困难,搞好福利事业。现在政府,大力抓民生工程,如饮水、道路、治大病难等问题,国家不惜巨资解决山区的饮水,行路问题;对有大病治病难的问题,国家采取了国家除大钱,农民出小钱,办起了农村合作医疗,让农民患大病能治起,去年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国内经济也受到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发生了困难。我国采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工创造就业岗位。农民购买农机,家电享受国家的财政补贴,既有利于农民,也刺激可工业的发展。对于农村中的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发放最低生活费用,让农
民生活安定及社会稳定。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占多数,农民生活安定,财社会安定,民富则国强。国家采取上面的一系列措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
总之,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当今政府治理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今政府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农村变化是日新月异,城市变化也是一日千里。“休养生息政策利国利民。”
(二)消极影响
1.豪强集团财富集中,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由于汉初采取“修养生息”政策,国家对经济领域干涉很少,尽量不去影响社会的生产流通。在汉初豪强集团财富开始集中,土地兼并初露端倪。如汉初相国萧何强买民田为子孙置业。到成帝时,这种现象日益严重。具《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若至力农畜,二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都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在西汉末年,这种现象更加严重,皇亲、国戚、官僚和豪强地主,依仗政治经济特权,疯狂的兼并工地,加速了农民的破产。如武帝时丞相翟方强占农田未遂,竟将汝南郡的鸿隙坏废使得田地枯旱,农民被迫流离失所,哀帝时,一次赏赐宠臣董贤士土地二千顷。不仅官僚豪强兼并土地,大商贾也以其经济力量助长兼并之风。如成帝、哀帝时,长安附近的杜陵樊嘉、茂陵挚纲、平陵如氏,都依仗财势吞并农民的土地,农民陷入贫困境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哀帝时以大司马可丹为代表的官僚,为了缓和土地兼并和大批农民沦为努力的情况,提出了一个“限田限奴”的主张,结果被搁置起来,成为一纸空文。
2.史治败坏。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统治者奉行议论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曹参为相时,整日饮酒,不理政事,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皇帝和大臣们都奉行无为,不宜太多过问政事,致使各级官吏大多消极苟安,渎职怠工,官场上贪污受贿盛行。汉武帝时大臣张武受贿,武帝知道巴不予处罚,以致贾谊在《新书-时变》中写道:“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敢行奸而富为贤吏”的怪现象。
当代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也产生了贫富差距扩大,贪污受贿的现象。国家针对这两种情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对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采取征收所得税的方法,加以限制富人的财富;对贪污受贿的现象贾谊惩办和监督。
总之,“休养生息”政策有利有弊,我们在采取此政策治国时,扬其利而避其短。何愁国富民富,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