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黄河
http://news.qq.com/zt/2005/dahe2005/topic_html/lishi.htm这是有关黄河的
文章讲解。。。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 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附:《黄河颂》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汗··我们上星期五就学了,其实这篇文章挺简单的
B. 长寿街著名的建筑物及其特点 与由来
东王长寿街,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江苏马集河王湖与安徽川桥湖之间,古代苏北淮安至南京古驿道,由北向南穿街而过,凤阳府到扬州府古驿道,从举人巷到果老巷,由西向东穿街而过,曾同时有六合、天长、来安、宝应、高邮五县分治。
是个文明古街,考古发掘证明,此地数千年前就有古人类在这一带生活,当地民风纯朴,崇文尚武,乐善好施,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
是个绿色古街,长寿街周围绿树丛生,自然环境周边其他乡镇难找,长寿街北端、江淮分水岭一一川桥湿地一带,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接近于原生态。唐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是个生态古街,没有重工业污染,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生态优越,人口密度低,风景秀丽,每到春暖花开季节,长寿街及街北端杨柳湾、桃花坞、马小庄、应大庄一带,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风光秀美,景色怡人。
是个文化古街,人文底蕴深厚,是汉代伏波大将军马援后代聚居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扬州任职曾多次到此游览,元末朱元璋从凤阳老家到六合金牛山舅舅家在此被搭救过,大明军师刘伯温在此生活并留下许多故事,传说割了雍正头的吕四娘在此跟武林高手甘凤池习过武,乾隆南巡数次在东王大庙留宿,中国训估学大师、江苏省六大学术泰斗寿最高者王念孙晚年在此生活并安葬于长寿街南端凤凰地,近现代名人有北洋政府内务司长周洪熙、北洋政府天津铁路段长周洪洵,文人马琢、马莹、马大勋、周正宽、叶厚先、徐灿,名中医杨旭初、马文启、马福尧、孙开芝,原财政部欧亚司长卢干、原三十八军副军长汪洋、原央行副行长周正庆、现世界著名数学家陈化云博士等。
是个革命古街,革命的火种很早就在此点燃,是天长、六合两地接受革命理念较早的地区之一,产生过陈舜华(建党初期女党员)、周正铭(北京“三一八"惨案烈士)、姚爱兰(南京雨花台烈士)、张家良(抗日烈士)、应伯衡(解放战争烈士)、高杰(孟良崮烈士)、邵斌(上甘岭烈士)、高业珠(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等一大批革命者。是抗日时期根据地之一,刘少奇(化名胡服)、罗炳辉、周骏鸣、吴学谦、谭震林、叶飞、陶勇、梅嘉生、张劲夫、罗占云、刘晓、潘汉年、陈修良、储江等不少老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产生了抗战初期革命青年杨再知、王志成、王兆田、李春林领导的淮南路东八县第一支12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后上升为新四军八团特务连。长寿街33号是抗战时期江苏省委重要的地下交通站,吴学谦是负责人,经过此站革命人物很多。长寿街52号是新四军接待站,对外称利华商行,刘少奇曾多次在此住过。长寿街97号是六合“金牛山、桂子山"战斗前线总指挥部所在地。长寿街是谭震林率新四军建立江南莫干山抗日根据地部分部队出发地,是汪伪南京警卫师宣布起义接受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将军训话之地,是民歌“好一朵茉莉花“采撷者何仿同志参军并在此整理改编之地。六合是南京北大门,兵家必争之地,东王是六合北大门,是六合兵家必争之地。长寿街在历史上曾多次爆发过重大战斗,东王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面对外部侵略没有一人当汉奸,并进行过针锋相对殊死斗争,留下了江淮地区仅有的几处“义忠地"等,这里还发生过抗日战争时期半塔保卫战东王庙外围战、蔡庄阻击6百余日军步炮骑战斗等,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首次重创国民党军张灵甫部一个加强营的高庄、滚庄阻击战,北撤前新四军主力二师五旅、六旅、独立旅,以东王长寿街一带为中心,阻击国民党军邱清泉、张灵甫两大王牌主力战斗等,这是天长、六合地区唯一一个国共双方各投入数万主力兵力对垒撕杀争夺的核心区、主战场,长寿街上至今还有当年战斗的痕迹。
是个长寿古街,自古以来一直高密度地生活过多位90岁以上高寿老人,并相对集中在长寿街一带,最近的如,健康生活了105岁的邵裘氏(2008年中国长寿老人杂志有报道),99岁前自食其力、106岁仍生活自理独居的张皮匠老太,102岁谢洪奎夫妻等,如今8O岁以上老人很多。
是个佛文化古街,因庙得名,因庙兴盛,长寿街中部原来有一座武则天大周垂拱元年(公元683年)建的大庙,佛道双供,明洪武正德十五年重建,占地一百余亩,有僧房九十九间半,僧人七十多人,挂单僧人三百多人,道士三十余人,闻名遐迩,周围数百华里内,此庙规模最大,香火最盛。因抗日战争时期,大庙主持无偿提供房屋给新四军用,后被日寇烧毁。
是苏北名剧“扬剧”发源地,扬剧前身为六合北山区的“洪山戏",“洪山戏"源于东王地区“香火戏",“香火戏"源于东王庙佛事“咏经"。如今扬剧仍是当地人民十分喜爱的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