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健养生一般都是艾灸什么穴位
1、保健心脏的内关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
2、补血养肝的血海穴。血海穴能够祛瘀、出血、促进新血的生成。
3、补肺益肾的列缺穴。列缺穴可祛风散寒、补肺益肾,对耳鸣、眼睛干涩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天枢穴。可促进胃肠动力,改善便秘、腹泻等症状。
5、防止失眠的神门穴。神门穴有很好的安神助眠作用,另外对心慌失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6、散热去痛的尺泽穴。尺泽穴对于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7、舒缓腰背的委中穴。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重要穴位,对下肢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8、长寿保健的足三里穴。用艾草熏蒸足三里穴可以明显的提升人体的抵抗力。
9、补益肝肾的阳陵泉穴。阳陵泉穴能疏通肝胆,补益肝气、舒畅气机,治疗肝肾亏虚等问题。
『贰』 艾灸养生法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艾灸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会去应用,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实用的,欢迎大家的阅读!
实用的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溼、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辩团一携哪橘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 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艾灸养生的小知识
1、病从何来?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缓没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2、病从何去?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区域性疼痛点。这是治标。
跟着艾满堂学习专业系统艾灸技术,做专业艾灸调理!
3、足三里有什么作用?
经过大量的案例表明常灸三里穴,能够防治二十多种疾病,又无一丝的毒副作用,确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回圈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能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灸能美容吗?
能。
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调内而养外,标本兼治,通过调节内分泌等系统调动先天后天之元气,使人体的气血充足而上达头面,具有醒脑提神、五官发肤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淡化、分解面部表皮的黑色素沉淀,消除面部水肿、眼袋、黑眼圈、色斑等等,有效的改善面部倦容,令爱美的广大女性,五官、肌肤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无皱纹、无斑点、饱满,神采奕奕。
而且,在美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内分泌等系统起到减肥,根除妇科疾病的作用。
『叁』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艾灸安全可靠,是养生保健比较好的 方法 。 那么有哪些穴位适用于艾灸养生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10大保健养生必知穴位:
艾灸养生穴: 1.足三里-延年益寿穴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外缘一横指。
【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衰老、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盆腔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眼疾、口腔疾病、耳鸣、耳聋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每次10到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前三天每日灸,后可隔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直接灸:在穴位涂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滚落,艾炷燃近皮肤或有灼痛感时移去,继续试第二壮,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 2.神阙-补中益气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能】:固本培元、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证、不孕、身体虚弱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艾条点燃后对准神阙,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灸10到15分钟。
隔盐灸:将食盐放入脐中,填平脐孔,把艾柱放置在盐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尽时立即更换艾炷,避免烫伤。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 3.关元-培肾固本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
【功能】: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能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外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艾灸疗法】
温和灸: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潮红、身体舒适为宜。每两日施灸1次。
艾灸养生穴: 4.中脘-健脾益胃穴【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功能】: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主治】:食欲缺乏、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目眩、耳鸣、座疮、精力不济、神经衰弱、恶心、烧心、嗳气、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对知觉迟钝患者或小儿应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肤两侧感受温度,以免灼伤皮肤。灸10-15分钟,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养生穴: 5.命门-补肾壮阳穴【定位】: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与神阙穴前后相对,取一绳子过脐水平绕腹一周,与后正中线交点即为命门穴。
【功能】:对肾气不足、精力衰退者有固本培元的作用。
【主治】: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汗不出、寒热疟、胃下垂、前列腺炎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灸10-15分钟,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隔姜灸:生姜切片0.2-0.5cm厚,用针扎数孔,把姜片放在命门穴上。把艾炷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有痛疼可提起姜片,反复进行。每次灸3-5壮,每日或隔日一次。
艾灸养生穴: 6.涌泉-清脑醒神穴【定位】: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足底第二趾、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于后2/3交点上。
【功能】:清脑醒神、安神定志、清热散风。
【主治】:休克、昏迷、眩晕、中暑、健忘、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癔症、精神病、小儿惊风、脑出血、功能性瘫痪、功能性失语、面部痉挛、高血压病、心绞痛、心肌炎、扁桃体炎、咽炎、咳嗽、黄疸、胃痛、水肿、阳痿、腰痛、膝关节痛、胸痛、视力减退、麻疹、疝气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直接灸。直接灸每次3-7壮,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若起水泡不必处理,2-3天后会结痂脱落。
艾灸养生穴: 7.大椎-清热解表穴【定位】: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功能】:解表清热、疏风散寒、息风止痉、安神益髓。
【主治】:扁桃体炎、咳嗽、气喘、热病、疟疾、咽炎、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癫痫、精神病、血液病、中暑、霍乱、呕吐、黄疸、皮肤病及一切虚弱病症。
【艾灸疗法】
温和灸: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灸20分钟,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养生穴: 8.曲池-清热解毒穴【定位】: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上。
【功能】:凉血润燥、清热解毒。
【主治】:流行性感冒、发热、肺炎、扁桃体炎、痢疾、肩周炎、肘关节骨关节炎、咽喉炎、牙痛、睑腺炎、高血压病、乳腺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10到20分钟,患者感到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养生穴: 9.气海-升发阳气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功能】:升发阳气。
【主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泻痢不止、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子宫脱垂、脘腹胀满、疝气、肠炎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10到20分钟,患者感到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施灸者应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肤两侧感受温度,以免灼伤皮肤。
艾灸养生穴: 10.三阴交-养血补气穴【定位】: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能】:健脾和胃、调肝补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遗精、阳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以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度。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肆』 艾灸常见的几个部位是哪里
艾灸常见的几个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艾灸穴位图
『伍』 人体穴位艾灸养生
艾灸是我国中医里的一种特殊疗法之一,同时穴位是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所以艾灸与穴位的结合会产生很好的保健养生的功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穴位艾灸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8个艾灸养生的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养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湿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8、白穴艾灸祛湿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挑选艾条的方法
1、看外观
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
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
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
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陆』 艾灸四穴养生法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被复杂的穴位所困扰,只需记住四大养生要穴,中脘、足三里、关元、命门,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艾灸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养生法穴位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要被繁复的穴位所困扰,只需用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衡滚弊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方法:艾条温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钟。
关元穴:又名丹田,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濒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的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命门。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状。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正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溼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功能症等一切肠备含胃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候。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四季艾灸养生
春季艾灸好处多,胜过参汤和燕窝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要充分利用、珍惜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执行。
夏季艾灸好处多,冬病夏治莫错过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主张“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鼓舞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增强机体的免疫咐族功能,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回圈、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溼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秋季艾灸好处多,虚寒体质能调和
入秋后,摸摸你的小腹和胃部,感到比别的部位凉么?如果感觉凉,多半是夏天受了寒凉。胃部发凉,则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若小腹发凉,女性则容易内分泌失调,长小肚腩,频发痛经,不易怀孕。《本草》“入秋小腹多冷者,用热砖熨肚,三五度,瘥。”此时,须赶紧用艾灸温暖,不要任其滞留。秋冬季节,体质偏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调理,预防寒邪。
冬季艾灸好处多,温阳补肾最适合
数九寒天,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面板干燥,毛孔闭塞。冬季养肾,这是中医养生常识,“肾为五脏之母”,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冬季务必要养好肾脏,过一个温馨的暖冬。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冬季补肾艾灸疗法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溼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养生穴位及禁忌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养生美容 长夏气候特点偏溼“溼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机。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养生美容 早秋气温高为溼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面板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养生以润燥保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肠腧
4、冬季养生美容 冬季是养生之重点。
艾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腧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
4、饭后一个小时内不宜温灸;
6、孕妇禁用温灸 *** ;
7、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8、过肌、过饱、酒醉禁灸;
9、身体发炎部位禁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