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寒湿体质乃百病之源,艾灸能消除困扰,艾灸哪些穴位可以改变湿寒体质呢
俗话说,“十病九寒”。寒是冬季的主要表现,邪寒侵入皮肤,表证称为伤寒。寒邪直接影响脏腑,有内证者称为“中寒”。《黄帝内经》有这方面的记载。我们的大多数疾病都是由受寒引起的,几乎占所到了99%。寒邪导致气退。当人们感觉到寒邪发病后,会引起皮肤收缩、汗孔不开、筋脉拘急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病人抱怨他们不流汗,感觉很不舒服,并且到处寻找治疗出汗的方法。
选择适当的位置长期艾灸,对改善寒湿体质很有帮助。一般来说,选择的穴位有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艾条点燃后,建议在穴位上方约1~3厘米处熏蒸或焚烧艾条,通常在每一点熏蒸约10分钟,直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会引起灼痛或烧伤为宜。也可用各种艾灸装置,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用于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㈡ 程凯养生说:健康长寿,养生一诀—三步摩腹法
说一说 三步摩腹法 ,我以前推荐过给大家,是一个非常好的, 对神阙以及神阙周围的相关穴位进行刺激的方法。 以前,比较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进行讲解,这次增加一点现代医学的内容。
首先讲第一个操作——摩热神阙。
这是三部摩腹法的第一步,神阙在的肚脐中央。阙就是标志的意思, 神阙是神出入之标志。 这是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当中跟母体之间进行营养交换、信息交流,最后生出来以后留下来的一个天生的瘢痕标志,所以叫做神阙。
古人对这个位置非常的重视,因为这个位置不仅下面有非常丰富可以促进代谢的腹腔静脉网,而且的脐壁的神经丛也是非常的丰富,对外部的刺激也是非常的敏感,所以古人要特别强调对这个部位进行保养。
比如说孩子,在夏天的时候什么都不穿都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带一个肚兜,把肚脐眼给盖住。在临床当中给患者做治疗的时候也特别有意,即使不需要做艾灸,不需要给太多的热刺激,但是也会用一个热烤灯会把肚脐周围温热起来,防止受风。这个位置是非常容易进风的,当然也是容易对外部的刺激敏感的部位。
平时的时候比较少刺激这里,接下去就教给大家简单方法。第一步摩热神阙穴。怎么做?就是将自己的手掌外凸,注意不是直接盖住肚脐,而是掌心外凸,用你的掌心对着神阙。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叫做劳宫,此位置是应心火,心属火,火性炎上,是温暖的。
所以,你的心火会永远得热,但是热得过旺了,你就容易焦虑,烦躁。但是这里永远是温热的,跟你的体温是最适宜的,所以用温热的掌心放在你的神阙穴上,如果你的手掌比较凉怎么办,两个手掌掌心相对互擦,把它擦热,擦的特别热,烫了以后,迅速地放在神阙穴上,不要隔着肚脐,那么在位置原地做频率比较快,但是幅度比较小的摩动。
注意是擦摩,不要向下用力,不要向下按,而是在原地擦摩范围小,频率快,就坚持做。这手累了,换这只手,两只手交替进行, 让肚脐神阙穴出现温热的感觉,并且向深部逐渐放射 , 大概要做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如果您有气力,多做一点时间,更温热一点,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这个方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之前讲过,很多的自主神经紊乱的患者,比如说经常有这出汗,那不出汗,或者这热那凉,情绪波动、焦虑、烦躁等等,这是特别好的一个平衡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方法。
建议如果您有这样的症状, 平时经常去做摩擦神阙的方法会帮助自己安静下来 ,并且内脏的功能也得以平衡,而这类的患者也往往伴有肠蠕动的异常,有的人减缓,有人变快,都适合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摩热神阙的方法。
第二步在摩热神阙的基础上,就开始把范围扩大,但是频率要放慢。这样的一个动作是摩热 以肚脐为中心的上下腹部,上可以到中脘,侧可以到天枢大横按,下可以到气海。
这样的一个摩动,很多朋友会说我能不能加点劲,促进肠蠕动。您可以在动作的基础上稍微加一点向下的力量。由于摩动的范围区域主要集中在小肠区,所以这个方法会促进小肠的蠕动,所以当做这样一个动作大概三分钟,五分钟以后,你就开始会肚子出现咕噜咕噜响的情况,也就是肠鸣音出现了。
那么这代表了的小肠受到了一个温热的刺激,受到了一个机械性的刺激,它开始蠕动起来。小肠是特别可爱的,你稍微轻轻刺激它,它就开始晃开始蠕动,这时候消化吸收就逐渐增加了,所以这 特别适合于体虚的,或者是体瘦的、消化不良的这样的患者 ,来摩热以神阙为中心的整个的腹部,所以第二个摩腹的方法叫做真正的摩腹了。前面摩的是神阙,是一个提前的动作,是一个平衡自主神经紊乱的方法,那么现在摩热整个的腹部。
有的朋友会问,那我到底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因为你往下的力量不够强,不是很大,所以没有关系,而且你刺激的主要趋势以小肠为中心的区,所以 顺逆时针都没有关系 ,因为你没有太向下用力,只是以刺激小肠区为主,以促进吸收为主。
那么现在教给大家第三步。 第三步的摩腹法叫做揉腹晃腹的动作 ,还是在刚才大范围的摩动的基础上增加向下的力量,有一点推动的动作了。当然当做到腹侧的时候,你要有意识手指往对侧抠往,手的掌根往对侧推。
这个操作就跟你大肠的状态有关联了,如果你是便秘的情况,那么你就顺时针推动揉动,就会促进大肠的蠕动来排便。
如果你是一个腹泻的患者,那你就逆时针来操作,来抑制大肠的蠕动。当然,如果你逆时针操作的时候,掌根往对侧推的动作就要减弱,就不要做了。如果你是顺时针做促进肠蠕动的时候,那么推的动作拉扯动作要结合上,这样能够让你的大肠的蠕动加快,刺激到大肠区。所以第三部的方法主要刺激的是大肠区。
这三个方法从 第一步的摩神阙,到第二步的摩腹,到第三步的揉腹推腹晃腹 ,那么主要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 摩神阙解决的是自主神经紊乱 ,让你的神志安定下来,让你心情平复下来。那么 摩腹的方法是促进小肠的蠕动,增加人体的吸收。 那么, 揉腹推腹晃腹的方法又是促进大肠的蠕动 ,来改善人体便秘或者是腹泻的情况。所以这三个方法,大家那要分情况来用。
当然,在日常保健当中,没有什么特异性症状的朋友,我建议您的三步都做。先把神阙摩热,然后再扩大范围,缩小频率,减弱频率,把整个的腹部都摩热,然后再去推动揉动晃动整个的大肠,让你的代谢增加。这样既可以让你的心情变得舒畅,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内脏功能协调同时,又可以促进您的吸收,也加快您的代谢,让你的身体变得更 健康 。
㈢ 程凯养生说:健脾益气穴和健脾利湿穴(上)
健脾益气穴和健脾利湿穴 ,有的朋友问还有这样的区别?的确区别可大了,以前专门讲过健脾穴,这些穴位当中健脾最好的穴位,你记得是哪一个吗?专门讲过穴位有一集的内容,同时还专门录过第二集,就讲一讲穴位健脾的道理。
结果在第二集播出之后,有朋友就问我问题说:您说的健脾穴,我认为不对,就是最健脾穴位不应该是那个章门穴,脾的募穴,在第十一游离肋的肋端。他说是阴陵泉,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合治内腑。那脾就是身体的内在的脏腑。所以此穴位是专门治疗脾的问题的,所以健脾穴非阴陵泉莫属。
他在底下给我留言,我想我得给大家解释解释回答回答为什么?这关乎于对穴位的认识,一个穴位它有不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性质。就像咱们的中药一样,每味中药,它的作用可能会有非常细微的一些区别,或者各自的偏性,各自的优势。因此在应用场景上就会有所不同,如果你想发挥非常好的作用的话,那你要对功效非常相近的一些穴位,它的特长,它的差异要细微的去品鉴。
穴位也是一样,如果作为 养生 保健者说,我就大概了解一下吧,知道一下,可能也无所谓。但是如果你想取得更好的效果的话,那么我觉得 对穴性的理解和追求 ,应当是更加的细致一些。那就来在 健脾的角度 上再一次解读一下, 为什么章门穴它是健脾之性,而阴陵泉穴是另外的一种特性。
首先还是要说一说,章门穴所在的位置 ,跟前面的内容重复的,我就不在这儿多多的赘述了。在这讲一讲更加提高的一些知识,但是我要稍微回顾一下以前对脾的那个认识,中医学当中脾,有多种的概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的腹部的腹壁,也就是腹部,通过腹壁产生的腹压的调节功能。而调节功能对胃肠道以及相关消化腺体,都产生了一个调节节律性的作用,让它具备良性的生物学节律。这样的您才能有正常的消化,吸收,胃肠蠕动,人体的才能正常的排泄代谢。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脾的功能就跟腹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了,当然腹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还包括肠上面附着的这些大网膜,还包括壁腹膜,而脏腹膜,有保卫保护的作用。 中间还有一些神经,毛细血管,能够 起到调节代谢和神经反射的一些作用。 再加上腹部外层的一些肌肉。那么这些组成的一个腹壁,它有多重的作用,既可以调节腹压,又可以有代谢的功能,同时还有一些神经调控的能力。
因此,还在腹壁的这种调节上就特别的重要, 中医学当中特别强调升降浮沉 ,腹部的压力的变化就是浮沉,张开收紧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章门穴为什么说它是脾的募,它是独特的一个穴位?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张图,在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把皮肤隐去之后,露出了下层的一个肌肉。这层肌肉是的腹外斜肌,它非常的宽,非常的大,覆盖在整个的腹部,最表面的这层肌肉。那么这种肌肉,在内是和腹白线相连,在上是和肋弓相连,在下是和髂骨相连。那么这样的一个蒙在了整个腹部的这层肌肉, 它的张力决定了腹部的一定的功能。
而 章门穴恰恰是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上,章门穴是在十一游离肋端。 所谓游离肋,以肋骨是12个,前五个形成了胸肋关节,后五个形成了肋弓,而十一肋、十二肋是游离肋,出来以后没有形成肋弓,有一个可以弹动的软骨头。所以章门穴就在十一肋的软骨头上面,也就意味着它是可以弹动的,它是可以调节的。那么如果整个的腹外斜肌覆盖在它的上面的时候,上面和肋弓相连,下面跟髂骨相连,中间跟腹白线相连。那么哪个地方更容易出现弹动的变化,调节?那么就是可以弹动的十一肋端。
这个穴位就出现了两个力的关系,一个力的关系的是横向的关系,可以从肚脐到了十一肋端,它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牵扯的关系。那么同时章门穴往下到髂骨上面,有个纵向的关系。此换句话说,穴位既可以调节腹壁的左右,又可以调节腹壁的上下,通过这样左右上下的调节,来调节腹压,让的腹部出现浮和沉的变化,这就是一种调节,这是人体非常智能化的一种调节的方式。
为什么在中医学的很多 养生 保健的方法当中特别注重于 呼吸的训练 ,就是通过呼吸训练,通过腹压的变化来调节身体当中这种膈的运动,脏器和腺体的生理学的节律。
正因为这样一点,没有另外一个穴位可以替代章门穴独特的位置和独特的对腹压的调节的作用。因此章门穴就称为当之无愧,称之为叫脾的募穴。什么是募穴? 募穴,就是募集脏腑之气的关键穴位。
而且还知道章门穴还是八会穴。
什么叫八会穴?
古人认为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汇聚的八个穴位。章门穴还是人体当中的脏会,就是五脏的功能,精气都会汇聚于此,也就是说,它不仅能够调节脾这种主消化吸收,主人体运化代谢这样能力的一个后天之本的,气血生化之源的这种脏腑功能。更重要的它通过调节脾,同时对腹腔之内的这些诸多脏器,以及相关的横膈上端的胸腔之内的心肺功能,它都能产生调节。所以此穴位才叫做脏会,那你说它是不是最重要的最健脾的一个穴位。
提到健脾的时候,往往后面都会加上两个字叫 健脾益气。 因为脾要 发挥作用,就靠脾气来发挥作用,因此穴位说是健脾益气第一穴,当之无愧为脾的募穴。
㈣ 人体九大养生保健穴位
人体九大经典经典养生保健穴:足三里、关元、气海、合谷、内关、大椎、肾俞、三阴交、涌泉。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保健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养生保健穴位1、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
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
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人体养生保健穴位2、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
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人体养生保健穴位3、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
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
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
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人体养生保健穴位4、解颈部僵硬穴:肩井
用中指按住对侧的肩井穴,并转动与肩井穴同侧的胳膊,按压力度以感到“舒服的微痛”为最佳。
如果在办公室备一个小吹风机,休息时间温暖肩部,效果会更好。
人体养生保健穴位5、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
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
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人体养生保健穴位6、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人体养生保健穴位7、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
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
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
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
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人体养生保健穴位8、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人体养生保健穴位9、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
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
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