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道家的养生之道,是如何内外兼修的
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十二段锦,易筋经,六字诀,这么多功法同时练可以肯定的说是不科学的,不可以同时练。练养生气功不同于吃满汉全席,这样的大杂烩式的练法人的身心是吃不消的,很容易出偏差,造成气机紊乱,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他们三种功法能不能同时练习,那就得先了解,这三种功法,都属于哪一类功法,是气功,是进击类的硬气功,还是进击类的阴柔功,对比之下他们都不是。硬气功是顺式呼吸法。
八段锦,五禽戏与太极拳不是一个平台的东西,前二者属健身小功法,谁都可学可练,效多效少率性而为。太极拳属武术,既养生健身,又具技击功能,以根噐论,有人可练,有人不可练,或说有的人根本练不好。
⑵ 道家是怎么养生的
道家的饮食养生之道:道家对于合理的饮膳是十分重视的。道家认为:饮入口而缓咽,食入口而细嚼;温热之饮,精细之食;微渴而饮,微饥而食,饮不过多,食不偏食;善食蔬果,节食鱼肉,晚餐食少,早餐食好;晨起两口热水徐徐咽,饭前两口饭汤缓缓喝。虚寒忌凉冷,实热忌饱食;空腹忌饮酒,饥饿忌暴食;练功忌醉酒,练功忌饱饭,练功忌暴饮;忌强饮、强食;五谷变馊为忌,五果变腐为忌,五畜变味为忌,隔夜茶水忌饮,隔日蟹蚌勿食。
⑶ 道家有何等养生方法
方法/步骤
一、道教养生要求人们重视自己思想道德晶质的修养,这是养生长寿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道教先贤曾这样教导养生者,“养生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自行。自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也就是说,道教在修炼养生中常讲的要修仙道,必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难成。
为了强化养生者的思想道德修养,道教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强调必须要做到与人为善,积功累德,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救人之急,悯人之孤等。通过这些具体的道教行为规范,净化社会,净化人们的心灵,最终就可达到不求寿而寿自延的目的。
养生 道家有何等养生方法
二、道教养生素重炼气之法。这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养护元气为主的养生之道。道教认为,人的元气为生命之源,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欲保生命之体,就必须养气。养气分为服气和行气两个方面。服气即吸收天地之生气,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时间以每天清晨为主,以晴天为主,端立或平坐,闭目叩齿,舌抵上颚,津液回咽,吸气平稳适度有力。
行气的要求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实际就是用体力真气抵抗外部邪秽之侵袭,从而达到气血两旺,身体免疫力增强的效果。道教服气、行气早已成为气功修炼的基本要领,同时也被医学界所推广,用于治疗很多慢性顽固性疾病。如养生治病的呼吸行气的“呵、呼、咽、吹、嘘、唏”六宇诀即是最好的例证。
养生 道家有何等养生方法
三、道教养生十分注重适度锻炼,而且必须持之以恒。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养生的基本要求。有病者要注意锻炼,无病者也应该经常加以锻炼。锻炼身体能够强筋骨、健精神、增食欲、活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为此,道教的修炼者发明了武当拳、太极拳、形意拳、太极剑、八段锦等等。
当然,锻炼的方式很多,打拳舞剑、长跑短跑、散步淡心、跳舞做操等。人们可以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选择其中的若干项作为锻炼的基本方式。锻炼身体切记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要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不断才能收到强身健体的理想效果。这是益寿延年、养生强身的治本之道。
⑷ 道家怎样养生
道家养生注重阴阳二字。动静相宜,由动及静,由静及动。如同太极般,万法自然。心态平和,上善若水。
⑸ 修习道家的人们 你们好 能说一下你们是怎么养生的 以致达到长生的
努力挣钱吃饭,别饿死就已经长生了。
⑹ 道家养生秘诀
一
静坐养生
静坐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静坐不必拘泥于形式,主要是调心静神,神是生命活动的最主要元素,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安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调安和,并有助于提高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这里武当道家认为,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要静坐以安定内心,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二
动功养生
动态的锻炼方式,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锻炼和运动只要合理得当,适合自己身体当下的状态,是有益于健康的。
武当养生太极拳、无极功等动形修炼功法,都是动功养生方式,长久持之以恒练习,可强身延年。武当太极拳舒缓柔和,能排出体内毒素,破坏细胞滋生环境,可以使人保持心情舒畅,而且能提高大脑功能。
练武当太极拳首先讲究的是调理身心,做到松静自然。通常通过简易的练习,也就是通过外形的肢体运动,带动呼吸吐纳,增强体内代谢功能,达到内壮的功效。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武当道家推出动静结合的养生修性方式,动以强身,静以修性。
三
饮食养生
对于饮食合理安排搭配,可以调养精气,平衡五脏之阴阳,防治疾病,提高阴阳的吸收消化。所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达到营养均衡、强健体质。
武当道家自古以来对膳食尤为考究,道家养生饮膳法,本于饮食有节,求其相合相生;基于饮食适中,六味以淡为主。
武当道家饮食宜忌:饮入口而缓咽,食入口而细嚼;温热之饮,精细之食;微渴而饮,微饥而食;饮不过多,食不偏食;善食蔬果,节食鱼肉;晚餐食少,早餐食好;晨起两口热水徐徐咽,饭前两口饭汤缓缓喝。
⑺ 道家养生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编者按: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是统治着一切宇宙运动的法则。道家养生概括了古代中医学和气功,结合道家的修练达到长寿的目的。而“天人合一”则是道家养生的最高标准。 “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吃饱吃好养形态,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 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为了名利生活。无暇顾及自己的情志与健康。往往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那么,如何滋养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让自己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呢?这就需要让人们认识一下我们最古老的传统文化——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而道家养生,最关键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几度,而南方还是温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这个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是无始无终,小至精微,大到无穷。你看不见她,但是你又无时无刻的在体验着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寒来暑往…… 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才能够,天人合一。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到之处。而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来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灵感。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时,养生的意义就不单单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帮常人的寿命,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的大众养生,还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础上。认为吃的健康一点,运动合理一点,就能够健康一点。生活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一点。但还没有人提出活的长久一点。活的自在一点的观念。而道家的很多东西,都揭示了长寿的秘密。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中医学称之为“天年”。那么,究竟人应该活到多少岁数呢? 《黄帝内经》认为是一百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礼记》称百岁为“期颐”。《尚书》又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能叫做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大哲学家王充提出:“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晋代著名养生家嵇康认为,“上寿”可达百二十,“古今所同”。 据上所述,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20岁左右。但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达不到自然寿命的。 为什么不能享尽“天年”?根本原因是做不到天人合一。做不到顺应自然。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生命 生命最珍贵的是什么?——健康 健康最可贵的是什么?——养生! 养生最关键的是什么?——自然!
⑻ 道家养生
“追求道,体悟真”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最高境界。
道家尊奉老子,其最高信仰是“道”,以信道、学道、修道、得道为目的。延年长生是道家养生的中心思想,成道必须修炼。道家养生吸取了中国古代医学和气功方面的知识并加以发展,与道家的修炼结合起来,主张性命双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复归于自然之道。
道家养生以自然天道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着眼于人本身,强调自我生命活动的切身体验。道家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于人格的独立。道家养生术方法众多,特色鲜明而自成体系。其理彻上贯下,上及自然之道,下至人体经脉气穴。其法更是门派众多、形式万千,有直承老、庄的自然法门、清静法门、虚无法门,也有从有为法术入手的导引养生法、呼吸吐纳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内外丹养生法、房室养生法、饮食起居养生法等等,真可谓礼法完备、万类俱全。
⑼ 道家养生的秘诀有哪些
五谷杂粮食物大多偏碱性,因此,可以有效中和人体内的酸性体质,对于经常食用肉类脂肪食物所引起的疲劳现象,具有舒缓和改善的效果。
五谷杂粮还具有排毒功效,可有效清除体内的垃圾,还有保留身体必要水分的作用,因此,能够使身体的肌肤光滑细致,发挥良好的美容效果。
预防心血管疾病
胆固醇是一咱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五谷杂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进而促进胆汁的排泄,帮忙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抵制体内脂肪的堆积,对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发生,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如果能避免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对身体造成危害,就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和高血脂症的发生
若谷物纤维的提取量过少,发生心脏病的几率会比较高。由于蔬菜纤维并不能替代谷物纤维的保健作用。因此,要有效补充谷物类纤维,只能从谷物类食物中提取。
实验证明黄豆及其制品对心血管有特殊的作用。经常食用黄豆食品,可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并帮助解除动脉血管壁已遭受的损害。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用醋泡过的黄豆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肥胖症。因为黄豆里的皂素能排除贴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并能减少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
增强抗病能力
在我们的身体中,多多少少都会因为饮食的缘故而在体内留有一些毒素,这些毒素若无法有效地代谢,则会降低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进而形成可怕的致因素。
而五谷杂粮中的膳食纤维具有解毒能力 ,能促进肠道蠕动,有效缩短如肠道分解产生的酚、氨等毒物,以及减少细菌、亚硝胺等致癌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
膳食纤维能有效地吸收水分而膨胀,使肠内食物的体积变大,这样可以对毒物发挥稀释的作用,减少了毒素的对肠道的影响。
能够预防中风
与中风有关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不当锻炼、绝经后使用性激素等。研究表明,大量食用谷物食物(粗粮),可使患中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与每天食用不到半片全麦面包或等量全麦食品的妇女相比,食用粗粮多者(相当于每天吃2-3片全麦面包),患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低30%-40%,即使是每天把1份细粮食物换成粗粮,也会明显有助于降低患缺血性中风的危险。
帮助降低血压
五谷杂粮的热量低,而体积相对也较大,在肠胃中滞留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容易使人产生饱胀感,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可以帮助平衡想要多食用高脂肪食物的欲望。
以甘薯为例,研究发现甘薯中的粘蛋白质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混合物,属胶原和粘多糖类物质,可减轻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维护动脉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从而降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吃鲜甘薯还可降低血浆血脂浓度,对防止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有益。
可以降低血压
五谷杂粮中的膳食纤维进入胃肠后,会不断地吸收水分,然后膨胀成为胶状,这样可增加食物的粘稠性,有效延缓身体对于葡萄糖的吸收。
膳食纤维在胃和肠道内吸水后,会使胃和肠道扩张,产生一种饱腹感,而这就会让大脑发出已经饱足信号,因此,可以抑制人体吃更多食物的欲望。
膳食纤维还可以减少对糖的摄取,可防止饭后血糖急剧上升,对于控制血糖与调节血糖很有帮助,因而,五谷杂粮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多食用的主食。
医学实验已经证实,五谷杂粮如燕麦、荞麦、大麦、扁豆等,可明显缓解糖尿病病人餐后的高血糖状态,减少血糖的高低波动和胰岛素的分泌,对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有很好的成效。
帮助减肥
五谷杂粮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在胃肠内限制糖分与脂肪物质的吸收,有效增加饱腹感,进而减少热量的摄入,所以有助于减肥。
另外,五谷杂粮中的粗纤维能够吸水后膨胀,肠内容物体积增大,会使粪便变软,变松,并且能促进肠道的吸收和蠕动,缩短肠内容物通过肠道的时间,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治疗便秘与痔疮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五谷杂粮食疗养生的功效有哪些?以上就是相关介绍,多吃了精细食物和油腻食物的现代人,不放多吃点五谷杂粮来养生。更多五谷杂粮文章推荐阅读——五谷杂粮养生到底怎么养?
除此之外,膳食纤维还能吸附致癌物质并使之排出体外,从而增强抗病能力,有效提高吞噬细胞的活动,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帮助身体排毒
五谷杂粮含丰富的铁和镁,铁和镁可加强身体能量,加速体内废物的排除。另外,五谷杂粮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不易被消化,还可吸附小分子,促进食物残渣或毒素沿肠道下行,达到排毒的效果,其所含的维生素E则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加速排毒的作用。
⑽ 从道家文化中学习如何养生
道家养生导读:养生保健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追求,那么我们具体要怎么去进行养生呢?其实,我们可以学习一些道家养生法。养生之道网推荐你去看看《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文化经典》这一本书,对你的日常养生帮助很大。 作者简介: 席春生,北京人,生于1951年。自1972年春开始拜道家全真龙门派第十二代内丹养生学传人、千峰第一代弟子牛金宝为师,系统学习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文化。他所承袭的的道家养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流传数千年,且历代传承清楚,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近30年来,在养生领域里,席春生本着科学的态度,用辨证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及相关的学术研讨。 在继承中华内丹养生学的基础上,他归纳整理了天人合一学说、生命学说、传统生殖学说、命门学说、经络中的奇经八脉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以实践证实了内丹养生可以有效地改善和延缓衰老,从而焕发新的生命活力,防止多种中老年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优生优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此外,席春生还拜武当太极拳师崇焕文学习武当太极拳,并从师杨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传人杨振基学习杨氏传统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师于振廷、贺春生学习吴式太极拳,及其余师友学习传统养生技法。席春生根据学习的传统养生技法整理的《浑元气功》一书曾于1993年在台湾公开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