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独生子女的论文

独生子女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27 09:33:20

Ⅰ 中国独生子女提倡者,当年是那位学者教授提的论文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Ⅱ 《独生子女》的议论文

观点:

(1)国外权威杂志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一代“互信程度较低,情绪上更悲观,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更喜欢稳定的工作”; (2)有的说,中国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自私自利;有的甚至称其为“垮掉的一代”;
(3)但也有的认为,独生子女在享受家庭全部资源的同时,也承担着全部希望,压力更大; (4)中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则表明,“独生子女在人格开放性、生活满意度、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更好”。
再归类,可以概括为两类:
其一,合并(1)(2),是从反面看独生子女,揭露独生子女心理、性格、思想等品质方面的缺点,“自私自利”,不“信”任人,“悲观”,喜“稳定”怕“风险”,甚至称其为“垮掉的一代”;
其二,合并(3)(4),是从正面看独生子女,肯定独生子女心理、性格、思想等品质方面的优点,“开放”“外向”,“满意”“稳定”,“承担”“希望”和“压力”。
最后,材料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允许考生对“独生子女”话题有不同于以上的新思考新看法。
再看写作要求。
第一个要求:“这样的议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这样的议论”自然指对“独生子女”问题发表的种种看法。要说“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也自然是要求考生对“独生子女”种种看法进行思考和评析,表明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当然也允许以“独生子女”现象为基点进行“联想”引申。考生可以同意四种看法,也可按材料尾的省略号表达自己的新见解。体现了较好的开放度。
第二个要求:“必须在上述材料内容范围内”。
有此明确要求,限定为就核心话题“独生子女”问题谈看法。这体现“材料作文”和考场选拔性作文的限制性。
第三个要求:“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这个要求,是普适性要求,体现开放性
命题由所提供的材料和写作的要求两部分组成。
先看所提供的材料。
通读所给作文材料,核心话题就是“独生子女”,各方对“独生子女”问题发表看法,可以分为四种观点:
(1)国外权威杂志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一代“互信程度较低,情绪上更悲观,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更喜欢稳定的工作”; (2)有的说,中国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自私自利;有的甚至称其为“垮掉的一代”;
(3)但也有的认为,独生子女在享受家庭全部资源的同时,也承担着全部希望,压力更大; (4)中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则表明,“独生子女在人格开放性、生活满意度、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更好”。
再归类,可以概括为两类:
其一,合并(1)(2),是从反面看独生子女,揭露独生子女心理、性格、思想等品质方面的缺点,“自私自利”,不“信”任人,“悲观”,喜“稳定”怕“风险”,甚至称其为“垮掉的一代”;
其二,合并(3)(4),是从正面看独生子女,肯定独生子女心理、性格、思想等品质方面的优点,“开放”“外向”,“满意”“稳定”,“承担”“希望”和“压力”。
最后,材料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允许考生对“独生子女”话题有不同于以上的新思考新看法。
再看写作要求。
第一个要求:“这样的议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这样的议论”自然指对“独生子女”问题发表的种种看法。要说“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也自然是要求考生对“独生子女”种种看法进行思考和评析,表明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当然也允许以“独生子女”现象为基点进行“联想”引申。考生可以同意四种看法,也可按材料尾的省略号表达自己的新见解。体现了较好的开放度。
第二个要求:“必须在上述材料内容范围内”。
有此明确要求,限定为就核心话题“独生子女”问题谈看法。这体现“材料作文”和考场选拔性作文的限制性。
第三个要求:“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这个要求,是普适性要求,体现开放性

第一段,引述材料后,以最后一句“独生子女的喜与忧只有我们深有感触”点题,从身为独生子女的角度,现身说法,“只有”二字显出当仁不让、以证视听之气魄。 第二段,段首句为分论点:“独生子女,独享与孤独的双重‘享受’。”分论点说“独享”与“孤独”双重享受,承应总论题“喜与忧”,同样展示了该考生辩证思维的品质。然后论述,由“独享”到“孤独”,情感真切,对“分担苦痛的兄弟姐妹”的“渴望”,令人动容。
第三段,同样段句为分论点句,脉络清晰。“独立与压力”双重体验,同样体现辩证思维。但论述中,“学会独立”与“承担压力”,如何对应“喜”与“忧”,并没有说清楚,扣题说理不如上一段。 第四段,由“喜与忧”的现象进一步“深思”,论及独生子女如何“更好的发展”,是对前面的递进提升。而且措施明确,一是父母方面正确的教育,二是独生子女正确的心态,三是社会的理解,三方面共同努力。观点明确而有条理,简洁有力。
第五段,驳“垮掉的一代”观点,扬“充满希望的朝阳一代”,铿锵有力地作结。

Ⅲ 教育心理学论文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教育最缺乏的是什么你有何建议

首先复是沟通,不要一味的要制求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轻者骂重者打,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心平气和的与谈话交流沟通。
其次感恩教育,独生子女被溺爱惯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交际能力不和谐,对父母的爱不知感恩。
再次挫折教育,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培养其坚强的毅力及自信心!

Ⅳ 求有关家庭角色感受的几篇论文

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与子女的家庭观念
———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比较分析
摘要:对城市青少年及其父母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受父母家庭
角色分工影响程度的差异与两类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的传统程度有明显关系;独生子女父母态度对子女
的影响力大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父亲态度的影响力大于母亲;两类家庭在家庭权力方面倾向于夫妻平
权,在家庭义务方面仍然基本保持着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而两类青少年对父母承担家庭义务方面的不
平等较缺少批判性。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角色分工;性别角色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由于家庭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为
亲密的社会群体,因而儿童是把家庭作为一个参照群体来与之认同的,并把家庭的规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在儿
童的社会化过程中,不仅家庭中的某些成员为孩子的行为提供了模式,而且成员之间的互动范型本身也可以成为
一种模式。家庭角色是青少年将来要扮演的角色,然而在扮演之前,青少年对两性的家庭角色分工已经形成了自
己的行为准则,为将来的角色扮演做好了主观准备。而对家庭角色的扮演,最重要、最便利也是最经常的学习场所
就是家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就是青少年最直接的参考模板。
当代中国的城市家庭是由独生子女家庭占主导地位的。独生子女家庭不仅在家庭规模上与非独生子女家庭
相异,而且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观念等方面也出现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不同的特点。那么,两类青
少年在家庭观念方面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是否也有所不同呢?
本文的资料来源是2006年3月笔者对郑州、开封两城市青少年所做的抽样调查。该调查通过多阶段随机抽
样方法,在两个城市先各随机抽取一个区,再从这两个区的普通层次的中学各随机抽取一所初中和高中,然后在抽
中的学校随机抽取初二和高二各四个班。被抽中的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构成两个调查样本,并且中学生样本与中
学生家长样本严格一一对应。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5份,有效问卷为619份,有效回收率为77%。其中独生子女
占66.4%,非独生子女占33.6%;男孩占47. 0%,女孩占53. 0%。本文拟从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两性家庭事
务决策权分配和两性家务劳动分工三个方面来探讨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家庭观念的影响。
一、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
父母在家庭中谁主外,谁主内,以及父母中谁挣钱更多、谁在事业上更有成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对两性
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本研究把家庭内外角色分工分为“夫妻谁主外、谁主内”、“夫妻俩谁挣钱更多”、“夫妻俩谁
在事业上更有成就”三个方面的问题,①青少年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看法②与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相关统计结果见
表1。
从表1我们看到,在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方面,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实际分工只具有弱相关关系,而且
二者的相关与独生子女的性别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即只有男孩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而非独
生子女对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实际分工不存在相关关系
那么对于自己家庭中的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父亲和母亲的满意度是否会对子女产生一定影响呢?
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前后青少年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看法与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相关
系数发现,独生子女中男孩的家庭观念与父母行为的弱相关受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的一定影响,而父母
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女孩所起的示范作用大小与父亲对这一分工的满意程度也有较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独生子
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是以父亲对自己家庭中夫妻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为中介的。同样
可以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也受母亲对自己家庭中夫妻角色分工的满意度
的一定影响,但比父亲的影响作用要小。同时我们还发现,无论是控制还是不控制父亲和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
满意度,非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实际行为之间都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见非独生子女的家
庭观念受父母行为的影响非常小。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可能与两类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方式有关。方差分析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夫妻家
庭角色分工方面,独生子女家庭的均值为1.10,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均值为1.49,F值为8.826,显著度为0.003。从
中可以看出在两性家庭角色分工方面,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即更倾向于丈夫主外、丈夫比妻
子挣钱更多、比妻子在事业上更有成就。
可能是因为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夫妻分工比较平等,即父亲在家庭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模式相比有
较大程度的下降,因此父亲对自己优势下降的态度对子女接受父母的角色分工模式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而母亲
在家庭中的优势与传统模式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满意度对子女的影响相对较小。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
角色分工较为传统,这一因素可能是导致非独生子女对父母角色分工的接纳程度较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说明非
独生子女的家庭观念可能受家庭之外的因素影响更大。
二、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分配
如果说夫妻在家庭内外事务上的分工更多地体现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整体意义上的夫妻角色分工模式,那
么家庭事务决策权和后面将要分析的家务劳动分工则体现的是两性在家庭内部的角色模式。家庭事务决策体现
的是权力,然而对不同事务的决策体现的权力性质也不相同。西方学者沙菲里阿斯-罗斯柴尔德提出对婚姻权力
的研究要区分出谁做重要的与不重要的决定,谁偶尔做决定与谁经常做决定,以及这些方面的交叉。“仅仅做出
重要的、偶尔决定的权力不侵犯他们的时间,但可以决定家庭的生活风格以及他们家庭的主要特征和面貌”,这种
权力是一种“指挥权力”。具有“指挥权力”的配偶处于有利的地位,他们能够不为决定琐事而消磨时间。而做出
习以为常的、不重要的决定,则被称为“执行权力”,因为做这类决定的人实际上是在执行先前所做出的决定。具
有“指挥权力”的配偶设置了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内让具有“执行权力”的配偶行使处理权。①在传统的家庭角
色模式中,丈夫一般是拥有“指挥权力”者,而妻子是拥有“执行权力”者。
在本文中,“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和“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可看做是“指挥权力”,“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
可看做是“执行权力”。青少年对家庭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的角色分工之间的相关统计结果见表2。
在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方面,对于重大家庭事务,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存在弱相关关系,而且
男孩和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程度大致相当,非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则没有相关关系。
对于两性重要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存在弱相关关系,但女孩与父母的相关
程度高于男孩与父母的相关。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情形与独生子女家庭相似,即非独生子女与父母也存在弱相关
关系,但不同性别的非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存在明显差异,即只有女孩与父母具有相关关系,男孩的观念与父母
的行为无相关关系。
在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方面,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男孩还是女孩,其观念与父母的行为都不存在相
关关系。
那么父母在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上对子女的示范作用是否也受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影响呢?
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之后发现,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
相关系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包括男孩与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由弱相关变为无相关。
可见独生子女(包括男孩和女孩)对父母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分工的接受程度受父亲态度的影响较大。而控制
“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并没有
明显的变化,可见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对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分工模式上受母亲态度的影响很小。然而非独生
子女在控制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前后都与父母的行为表现出无相关。
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前后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
关系数,发现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女孩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表现为相关的程度增强。非独生子女中同样是女
孩与父母的相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由相关显著变为不显著。而在控制了“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
之后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都没有显著的变化。可见,无论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还
是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分配方面对女儿的示范作用受到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
较大影响。
而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前后青少年对两性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
系数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都没有发生变化。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后发现同
样如此。可见,在受父母家庭日常事务分工的影响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既不受父亲态度的影响,也不受母
亲态度的左右。
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为什么女孩对两性在家庭重大事务和重要事务上的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的
行为相关程度较高,并且女孩受父母态度的影响较大?而父母在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方面对子女的示范作用很
小,并且这种示范作用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很小?首先让我们从两类家庭在家庭事务决策权的现实分配状况来寻找
原因。
从表3我们看到,在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方面,虽然两类家庭都向夫妻平权靠拢,但非独生子女父亲的权力明显
大于独生子女父亲。对家庭重要事务和日常事务决策权的分配,两类家庭没有明显差异,对于前者,都倾向于夫妻
平权,对于后者,都以母亲决策居多。也就是说,在“指挥权力”方面,虽然两类家庭都表现出父亲的权力较大,但
亲的优势与传统性别角色相比已大大降低,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因此男孩(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家庭权
的分工时父亲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女孩比男孩更看重男女平等,因而对于父母在家庭“指挥权力”的较为
等的分配接受程度较高。然而由于父母在“指挥权力”上又没有完全平等,特别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只是介于传
与现代之间,因此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对子女(特别是女孩)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执行权力”方面,两类家庭都表
出较强的传统色彩,因而两类青少年对父母行为的接受程度较低,但在夫妻地位较为平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
的态度对于男孩接受父母在“执行权力”方面的分工显得较为重要。
三、两性家务劳动分工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承担义务的多少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在家务劳动方面的分
从一个侧面为子女提供了一个两性家庭角色的样板,对其家庭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表4我们看到,在两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对于日常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
关,并且不同性别的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程度相当,而非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没有相关关系。对于知
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但从性别的角度看,只有男孩与父母存
·33·
在相关关系。非独生子女则与父母存在中度相关关系,而且这种中度相关表现在不同性别的非独生子女与父母之
间。对于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不存在相关关系,非独生子女虽然从整体上看与
父母没有相关关系,但如果分性别看,则发现女孩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
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发现,在日常家务分工和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方面,独生子女的看法
与父母行为的相关没有明显变化,而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独生子女中男孩和女孩的看法与父母
行为的相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见父亲的态度对独生子女接受父母在传统的男性家务方面的分工有着显著的影
响。同样可以发现,非独生子女中男孩对两性日常家务分工的看法以及男孩和女孩对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分
工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此可见非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对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
的分工以及男孩在接受父母对日常家务劳动的分工方面,受父亲的态度影响较为明显,而在接受父母对照顾家庭成员
方面的分工非独生子女不受父亲态度的影响。
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发现,独生子女中只有男孩在对日常家务分工方面的看法与父母行
为的相关发生了变化,非独生子女只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分工方面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较
大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独生子女中只有男孩在接受父母日常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而非独生子女
(包括男孩和女孩)在接受父母对传统的男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较大。
以上结果表明,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日常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方面的分工与子女看法的相关
程度高于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方面的相关,然而在前两类家务上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行为的相关受父母对家庭
角色分工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并且男孩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较大。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和
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方面的分工与子女看法的相关程度高于在日常家务方面的相关,而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
对子女的示范作用受父亲态度的影响大于母亲的态度,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受父母态度的影响。
以上结果中所显示的各种差异可能与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有一定的关系。
从表5显示的结果看,两类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还遵循着传统的家务劳动性别分工,即在日常家务劳动和照顾家庭
成员家务分工方面,都以母亲负责居多,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方面,都以父亲为主。但在日常家务分工
方面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与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相比,母亲所拥有的权力增加,而承担的义务
没有明显减少。对于接受了较多的男女平等思想的青少年,能否接受父母在家务劳动方面的传统分工方式,父母
的态度就显得比较重要,特别是对于父亲承担较多的男性家务和母亲承担较多的女性家务,父亲对前者的态度和
母亲对于后者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男孩对父母的态度更为敏感,可能是因为触动传统的两性家庭角色分
工,特别是家务劳动方面的分工,男性得到的不利最多,而男性从社会得到的支持要小于女性,因此男孩更多地参
考父母的态度。此外,与日常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相比,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方面,独生子女家庭中母
亲承担得较多,但独生子女并不认同父母的分工方式,并且也不受父母态度的影响,这可能是与独生子女从小就被
灌输了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一思想有关。
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两性角色分工更为传统,即父亲拥有的权力大,承担的义务(主要是日常家务)少,因此
子女对父母的日常家务分工很少认同,但男孩的态度与父亲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而对于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
务,由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母亲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较为认同由父亲来承担这类家务。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方面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具有明显的差
异,但二者也不乏相同之处。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和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更大,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
表现出差异的地方,都是两类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有明显差异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受父
母影响更大的方面,都是非独生子女父母的角色分工比独生子女父母更为传统的方面。因此可以说,两类家庭中
父母的角色分工对子女家庭观念的影响与其分工符合传统性别角色模式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两类家庭性别角色
分工的差异导致了对子女影响程度的差异,或者说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的角色分工接受程度的差异。
两类青少年虽然在受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影响方面有差异,但从其差异中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即其观
念与父母行为的一致程度与父母行为偏离传统的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关系,因此可以认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
在家庭观念上的趋向是一致的,即都倾向于接受男女平等的家庭角色分工,只是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在
家庭中得到生活经验的支持。
其次,在接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受父母的态度影响更大,可见在独生子女家庭
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更大。同时还可以发现,两类青少年都是受父亲的态度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在宣扬男
女平等的社会氛围中,改变家庭中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触动的是男性的利益,女性作为受益者极少有不赞同的,因
而男性的态度极为重要,它表明了社会对打破传统分工的接受程度,所以青少年更为看重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
满意程度。
另外,调查结果发现,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地位普遍低于独生子女父母,非独生子女
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但两类家庭也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即都更倾向于“丈夫主外,妻子
主内”,在家庭事务决策上偏向夫妻平权,而在家务劳动分工上偏向于传统模式。即与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模式
相比,女性的家庭权力增加幅度要大于其家庭义务的减少幅度,而两类青少年对两性家庭权力分配的看法与父母
的行为呈弱相关,对家务劳动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呈中度相关,从中反映出我国男女平等运动实践中普遍存
在的一个问题。即在倡导男女平等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妇女地位的提高,而妇女地位的提高主要用女性向男
性的靠拢程度来衡量,侧重的是女性权利的增加,并且妇女解放的参与者主要是女性。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男性
对性别平等所起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女性义务的减少。因为在家庭中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或者说夫妻平权,不
仅仅是男性放权给女性,还在于男性应分担传统上属于女性的义务。这一点不仅被现在的父母一代忽略了,也没
有被青少年一代所重视。由此可以看出,在家庭角色分工方面要实现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
[2]沈崇麟等.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3]雷雳等.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丽莎·斯冈茨尼等.角色变迁中的男性和女性[M].潘建国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5]谭琳等.女性与家庭: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6]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6).
[7]风笑天.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同视角中的图像[J].青年研究, 2002, (8).
[8]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 2002, (5).
[9]郝玉章等.城市中学独生子女家庭特征的调查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8, (3).
[10]郝玉章等.家庭与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J].青年研究, 1998, (1).
[11]郝玉章等.亲子关系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6).
[12]沈峻?五十年来婚姻家庭中妇女地位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J].天津师大学报, 2000, (3).

Ⅳ 在就业多元化、年轻海员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新形势下,探索船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论文形式。

什么年代了,还思想政治?
为了完成作业,上网去搜就是了,什么职业都行,别扯上海员。
都是为了赚钱,结果还没赚钱到钱,先被培训学校,中介坑了一把,还思想政治,这些人杀人的心都有。

Ⅵ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这是一个“独生”年代,独立、独处、独行、独享……是这一代独生子女


例文:
生于独生年代
每一个生命的轮回,都少不了过往的年华,我们行走在轮回的边缘,来不及回望历史的印记,亦来不及瞻仰未来的前景,可以的、只是驻足凝望天空中鸟儿飞过的痕迹……
生于独生的年代,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遮蔽了我们清亮的眼睛使我们看不到现实的残酷;接连发生的90事件迷惑了我们清醒的头脑使我们找不到前行的方向;虚伪做作的社会小人麻痹了我们单纯的内心使我们寻不到人间的温情。但是,孟子云“人性本善”。独生的我们真的无可救药吗?不,我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虽然倔强,虽然叛逆,虽然冲动,但是我们内心始终是一方馨香的净土。飞扬跋扈不是我们炫耀年轻资本的态度,冷言少语也不是我们对抗父母老师的方法,独生的我们渴望拥有父辈的隐忍与宽容,也渴望拥有父辈的乖巧与软弱,只是我们学会了伪装,把一切都藏在内心的小角落,不愿吐露,或者可以说,我们的心房不曾对外开放,不敢向他人倾诉自己内心的情感也不愿让他人走入自己内心的世界……
站在六道轮回的边缘,我们看不到脚下的路伸向何方,也看不清身旁的人有着怎样的表情,更看不透一世的轮回有着怎样的坎坷,唯一能做的就是站稳、站直,踏实的走下去。独生的我们,走不了父辈走过的荆棘路,也受不了父辈受过的辛勤苦。假如有天我们可以回到过去,或许、就会明白,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生于独生的年代,你可否想过父辈兄弟姐妹成群的年代窝窝头蘸盐粒就是美味的佳肴;生于独生的年代,你可否了解父辈苦读求学却因为贫穷的家境而被拒之校门外的凄苦;生于独生的年代,你可否感受父辈们每天耕地除草施肥浇水于陇田之上的哑巴吃黄连;生于独生的年代,你……
是的,我们从未去考虑那些过往的印记,只当它是云烟,消散后就不复存在,殊不知,那些印记却会深藏在父辈们心中一世,遭受过的经历是谁也带不走的财富。安德鲁?卡内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我说“在巨富中生存是一种荣耀”。经历过就是财富,我们这一代不是有钱人,父母的能力再大,财力再丰厚,也不会永远陪在我们左右,金钱确实是个好东西,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赚钱能力,这就是我想说的经历。你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你必须有头脑,可是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像奥斯卡?赛尔那样的小天才不会遍地都是,因此独生的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经历,这样才能熟悉社会发展的潜规则,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韩寒的辍学是因为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他成功了,因为他的努力换取了深爱他文字的读者对他的庇护,独生的我们假如真有自己的理想去追求,恐怕父母也不会同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他们早已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只是我们想要挣扎却很难。其实,无所谓好与坏,高与低,考上北大还是清华都是次要的,那只是一纸凭证,什么都代替不了。北大的学生照样有被退学的,我们学习的兴趣才是首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辈们总是要求我们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什么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总是拿来教育我们,又常常提起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刻苦多么优秀,那有什么呢?只是徒增自己的烦恼和我们的压力罢了。生于独生的年代,我们只是我们,渴望被爱,渴望健康快乐地成长,渴望无烦恼的童年与青年,渴望着与成绩无关的talk话题……
每一个生命的轮回都会终止,每一个生命的结束都是新的开始,站在六道轮回的边缘,
望着中心的漩涡,穿不透的历史,写不尽的故事,巨大的吸引力令人无法抗拒,当生命终止,
我们也将进入下一道轮回,这一世,就成为历史……

Ⅶ 关于独生子女引发议论的作文800字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你说下方法吧:
观点:

(1)国外权威杂志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一代“互信程度较低,情绪上更悲观,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更喜欢稳定的工作”; (2)有的说,中国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自私自利;有的甚至称其为“垮掉的一代”;
(3)但也有的认为,独生子女在享受家庭全部资源的同时,也承担着全部希望,压力更大; (4)中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则表明,“独生子女在人格开放性、生活满意度、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更好”。
再归类,可以概括为两类:
其一,合并(1)(2),是从反面看独生子女,揭露独生子女心理、性格、思想等品质方面的缺点,“自私自利”,不“信”任人,“悲观”,喜“稳定”怕“风险”,甚至称其为“垮掉的一代”;
其二,合并(3)(4),是从正面看独生子女,肯定独生子女心理、性格、思想等品质方面的优点,“开放”“外向”,“满意”“稳定”,“承担”“希望”和“压力”。
最后,材料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允许考生对“独生子女”话题有不同于以上的新思考新看法。
再看写作要求。
第一个要求:“这样的议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这样的议论”自然指对“独生子女”问题发表的种种看法。要说“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也自然是要求考生对“独生子女”种种看法进行思考和评析,表明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当然也允许以“独生子女”现象为基点进行“联想”引申。考生可以同意四种看法,也可按材料尾的省略号表达自己的新见解。体现了较好的开放度。
第二个要求:“必须在上述材料内容范围内”。
有此明确要求,限定为就核心话题“独生子女”问题谈看法。这体现“材料作文”和考场选拔性作文的限制性。
第三个要求:“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这个要求,是普适性要求,体现开放性
命题由所提供的材料和写作的要求两部分组成。
先看所提供的材料。
通读所给作文材料,核心话题就是“独生子女”,各方对“独生子女”问题发表看法,可以分为四种观点:
(1)国外权威杂志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一代“互信程度较低,情绪上更悲观,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更喜欢稳定的工作”; (2)有的说,中国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自私自利;有的甚至称其为“垮掉的一代”;
(3)但也有的认为,独生子女在享受家庭全部资源的同时,也承担着全部希望,压力更大; (4)中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则表明,“独生子女在人格开放性、生活满意度、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更好”。
再归类,可以概括为两类:
其一,合并(1)(2),是从反面看独生子女,揭露独生子女心理、性格、思想等品质方面的缺点,“自私自利”,不“信”任人,“悲观”,喜“稳定”怕“风险”,甚至称其为“垮掉的一代”;
其二,合并(3)(4),是从正面看独生子女,肯定独生子女心理、性格、思想等品质方面的优点,“开放”“外向”,“满意”“稳定”,“承担”“希望”和“压力”。
最后,材料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允许考生对“独生子女”话题有不同于以上的新思考新看法。
再看写作要求。
第一个要求:“这样的议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这样的议论”自然指对“独生子女”问题发表的种种看法。要说“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也自然是要求考生对“独生子女”种种看法进行思考和评析,表明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当然也允许以“独生子女”现象为基点进行“联想”引申。考生可以同意四种看法,也可按材料尾的省略号表达自己的新见解。体现了较好的开放度。
第二个要求:“必须在上述材料内容范围内”。
有此明确要求,限定为就核心话题“独生子女”问题谈看法。这体现“材料作文”和考场选拔性作文的限制性。
第三个要求:“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这个要求,是普适性要求,体现开放性

第一段,引述材料后,以最后一句“独生子女的喜与忧只有我们深有感触”点题,从身为独生子女的角度,现身说法,“只有”二字显出当仁不让、以证视听之气魄。 第二段,段首句为分论点:“独生子女,独享与孤独的双重‘享受’。”分论点说“独享”与“孤独”双重享受,承应总论题“喜与忧”,同样展示了该考生辩证思维的品质。然后论述,由“独享”到“孤独”,情感真切,对“分担苦痛的兄弟姐妹”的“渴望”,令人动容。
第三段,同样段句为分论点句,脉络清晰。“独立与压力”双重体验,同样体现辩证思维。但论述中,“学会独立”与“承担压力”,如何对应“喜”与“忧”,并没有说清楚,扣题说理不如上一段。 第四段,由“喜与忧”的现象进一步“深思”,论及独生子女如何“更好的发展”,是对前面的递进提升。而且措施明确,一是父母方面正确的教育,二是独生子女正确的心态,三是社会的理解,三方面共同努力。观点明确而有条理,简洁有力。
第五段,驳“垮掉的一代”观点,扬“充满希望的朝阳一代”,铿锵有力地作结。

Ⅷ 谈谈独生子女现象——从社会学的观点看小论文

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中得

Ⅸ 谈谈独生子女现象

“独生子女”,当代中国的一个普遍而特殊的群体。
“独生子女现象”,当代中国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独生子女教育”,当代中国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中的长辈们围绕着独根独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材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所以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享有更多更优越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有利条件。比如:父母和社会可以给他们更多的爱抚和关心,能以较多的精力关心他们,使他们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培养多样化的兴趣和爱好,这样便形成了独生子女特有的优点:身体健康、活泼乐观、聪明好学、积极向上、兴趣广泛等。一般说来,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优良的素质,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他们关注自身发展、敢于冒险、富有激情、重视权利。他们更注重规则意识,知识面广,表现出了极好的学习、接纳能力。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时代、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
1.“不好协作”:独生子女的心高气盛、好高骛远、目中无人是自我为中心意识的强烈表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就表现出缺乏责任心、不尊重伙伴和合作对象,缺乏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不守纪律”: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无限迁就和放纵,缺乏纪律和约束。在学习中就出现了不愿意接受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没有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感情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不愿意接受批评等现象。
3.“动手能力差”: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度包办和代替,其生活的知识和能力相对低下;过度的保护,使其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发育不足”。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应对实际工作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不足和欠缺。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
情感上、智力上、物质上优裕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但如果家长不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则会对独生子女发展造成影响和障碍。比如:父母过分溺爱、事事有求必应、明知不对,因怕孩子哭闹、撒泼而无原则地迁就,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就过多地灌输书本知识,使孩子失去爱玩天性,还有家长不注意孩子饮食习惯,吃零食,偏食,致使营养不全面、消化不良,身体不佳,此外,多数父母还没认识到独生子女结伴玩耍的重要性等等诸多不利因素,也形成了独生子女特有的缺点,固执、任性、自私、孤僻、独断专行、事事以我为中心。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引起了许多家庭的重视,成功的家庭也不少。但是,目前很苦恼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困难和问题同在,希望和可能并存,喜忧参半,有些事情说也说不清楚,最闹心的还是爸爸妈妈。任性——对抗——伤感——失管——放弃,这种恶性循环常常缠绕着长辈们。鉴于以上情况,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做家长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把握分寸,扬长避短,做到恰到好处。下面,我结合教育儿子和学生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摆平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有很多家长爱用“小太阳”、“小皇帝”、“小霸王”字眼来比喻独生子女,这无疑把独生子女放在了一个特殊、不可侵犯的位置,要知道,独生子女不是生来就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的,孩子间,先天素质差别人人都有,并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如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特征上有所不同,那也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造成的,而这些差别都是可以改变。
爱孩子,是家长的天性和职责,但不能任意娇宠、不加约束,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核心”,全家人都得围着他打转,自己说一不二,产生目无尊长的特殊观念和优越感,但是也不能对于那些明辨是非能力差、情绪变化无常的孩子施以压制、侮辱和体罚的方式来迫使他们就范,顺从。做为家长首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家庭气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乐趣,然后通过日常生活让孩子深切体会到父母是他们尊敬的长辈也是他们敬爱的老师,更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让孩子养成尊敬长辈、关心家人的病痛和冷暖,乐于为长辈服务,与别人分享食物、用品的良好习惯,使孩子懂得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里的地位,知道每人在家里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养成尊重别人,克制自己,服从全家这个整体的良好意识。我的儿子在他们兄弟五个中排位最小,加之我们是与公婆在一块生活,自然他便成了家中的“小霸王”,记得他两岁半那年,一次,他的哥哥到家来,我随手给侄子从冰箱里拿了一根雪糕,儿子发现了,当即从哥哥手里夺过雪糕,大声嚷:“这是我的雪糕,不让哥哥吃!”爷爷见状顺手把雪糕又拿过来给了我侄子,儿子一看,使出绝招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奶奶说:“算了,孩子还小。”又对我侄子说:“一会儿奶奶给你买一根。你是哥哥,应让着弟弟。” 当时,侄子也很懂事,说:“哥哥不吃了,留给你吃吧!”本来这事到此可以不了了之,可我还是把儿子抱起来,耐心地给他讲:“哥哥把他的最喜爱的书也让你看了,把他的衣服也让你穿了,你到他家他也舍得让你吃东西,为什么你连根雪糕也不让人家吃呢?好吃的大家一起吃才香甜。”儿子一听,想了想,随后主动拿了一根雪糕给了哥哥。从此,侄子一到我家,儿子就会把最好吃的东西拿给哥哥吃。不但如此,每次吃好吃的,儿子都能考虑到家里的人,经常先给爷爷、奶奶吃。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对独生子女进行劳动教育。
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宝宝看得都很重,真可谓捧在手时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所有的家务活,多数都是家长包办,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面对着煤火上烧开了的一壶水张着嘴、瞪着眼,显得手足无措,漫画的下面 有一句话:妈妈,水开啦!这副漫画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中可以看到普遍的现象:现在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相当差,试问: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将来对社会、对国家能贡献出什么呢?将来的社会是进步还是倒退?
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从小锻炼的机会,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能做的事情就让他来做,从洗手帕,洗 袜子到洗衣服,不但洗自己的,还要洗家人的,既锻炼了幼儿动手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摆放碗筷到收拾洗涮餐具,教育孩子关心、帮助别人,又能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乐趣,在家中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让他亲自动手摸一摸,试一试,即使做的不好,也无关紧要,家长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第三。给独生子女寻找游戏伙伴。
我是多年代低段学生的老师,我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往往缺乏相互竞争、忍让、分享食物、玩具的乐趣,时间久了,容易产生孤僻、自私、胆小、不合群等毛病,所以在家庭中为独生子女寻找游戏伙伴是很重要的。
1、让玩具充当孩子中的角色,家长可以赋予玩具的生命,如家长提示:你看那边有辆小汽车在等你呢?娃娃的脸脏了,我们来给她洗一洗吧。小猫饿了,你来给小猫钓一条鱼吧,在家长的启发诱导下,孩子主动被玩具所吸引,不会感到孤僻,认为这些玩具都愿意陪他,都是他的朋友,所以玩具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
2、鼓励孩子同别人交往,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会产 生很好很大的影响。比如:走出家门去和伙伴一起玩耍,或邀请伙伴来家玩,让孩子把糖果拿出来和伙伴一起分享,共同做游戏,主动把心爱的玩具让给伙伴玩,游戏中尊重别人的建议,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结束后共同收拾好玩具……,在整个玩的过程中,有仅培养了孩子关心他人相互谦让、活泼开朗的良好品德的个性,而且训练了孩子和自我服务、自我控制能力。
3、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家长应该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材料与孩子进行游戏,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体质,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而且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在游戏当中,家长可以当配角,听从孩子安排,充分发挥孩子的聪明才知,有时,也可以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启发引导孩子去思考、创造发明等,有了家长参与,孩子会很高兴和自豪,也使他们游戏因此而更有意义。我经常利用接孩子的路上时间与孩子玩“对句子”游戏。比如,我是小花花,我是小瓜瓜。我会种花,我会种瓜。我教你种花,我教你种瓜。你教我种瓜,你教我种花。我的花红,我的瓜大。这样,在游戏中不但发展了儿子的语言,还发展了儿子的思维。我还把人们深恶痛绝的麻将作为与儿子游戏的玩具,我拿出麻将中的“一筒”对他说:“这像什么?”儿子说:“像太阳。”我说:“你能找到其他的三个太阳吗?”儿子蛮有兴致地找出了其他三块“一筒”。麻将成了训练分类的好学具,分好类以后还可以训练排列,或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我经常利用麻将跟儿子玩捉迷藏游戏,找10块麻将,让他看一会儿,然后闭目,我藏一块让他猜我藏的是什么。开始儿子猜的不是很准,我引导他先分类就能记住,猜的时候一一排除。有了方法后,儿子总能猜对。
总之,未来社会,“独生子女”是社会的主体,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元素。因此,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并将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对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一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工作,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至关重要的工作。让我们共同祝愿这些独苗苗茁壮成长!

Ⅹ 求一篇关于独生子女孤独的文章,以前在《格言》杂志上看的

请给我一个兄弟姐妹

有两个字,还不曾认得,就已经感受过。

那时还是个4岁的小男孩,在院里为争秋千和同龄的孩子打架。因为比对方高壮,很轻易把他按到地上打哭了。等他爬起来,一边哭着朝家中跑一边说,你等着,等我让我哥来打扁你。

起初很不屑,一个人坐在战胜后赢来的秋千上晃晃荡荡。但忽然觉得很难过,为什么他有哥哥,而我没有?

对,就是那一刻,心底涌起一个小小的孩子还不会描述的感受:孤单。

离开秋千一个人回了家,用挂在脖子里的钥匙开了门。

家很大,柜子和冰箱里有充足的零食,玩具放在一个大盒子里,没有人和我争抢。可是没有人争抢的糖吃着并不那么甜蜜,而没有人争抢的玩具,它们分明和我一样孤单,孤单得失去了快乐的意义。

几天后,被我打过的孩子真的领来了他高我一头的哥哥。哥哥轻轻一推,我就坐在了地上。哥哥的手指戳在我的额头上,用很有威严的声音警告我:以后再欺负我弟弟,我打扁你。

我并没有哭,只是坐在地上看着他,又看着旁边曾经被我打哭的此时得意洋洋的小孩,心里有无限渴望,那一刻,我只想要个哥哥。

晚上,不太开心的小孩回去问,妈,为什么我没有哥哥?

得到这样的回答:因为妈妈只能生你一个。

为什么虎子有哥哥?

虎子是我打哭的小孩。

因为虎子的妈妈没有工作,爸爸的工作也是临时的,所以他们偷着多生了一个。

那为什么你不偷着给我生个哥哥……

绕来绕去,妈妈被我很多的为什么问得说不出话。我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最后住了口。

但是那天,我知道了一个词,叫做独生子女,我知道,我,就是一个独生子女。

后来,读了小学,还是不停纠葛那个问题,直到有一天,终于听得懂这样的解释:中国的孩子太多了,如果我不当独生子女就有可能吃不上饭。虎子的爸爸妈妈那样做,是错误的。并且,虎子一直到上学时才有了户口,以前,是个小“黑孩”。

这是个我可以接受的答案。于是很久,不再问那个问题,而且我也知道了,和我一样的孩子很多,非常多,像虎子那样有哥哥的,很少很少。除非小孩子的爸爸妈妈有本事,会生出双胞胎。

没有双胞胎的兄弟姐妹,我有些遗憾。并且知道后,很看不起虎子,看不起他们一家人,觉得他们不爱国。

认了自己的身份,也就认了一个人的成长。当我知道孤单这个词语的时候,和所有独生子女一样,我已经习惯了孤单,不再感觉孤单,学会了玩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玩电脑,周末一个人去打篮球,冬天一个人去洗澡,并不需要谁来陪伴。

就这样18岁生日时,独自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父母说,以后不再给我压岁钱。半年后,我考上了大学,独自去了离家几百公里的城市。

同寝室的四个人,三个是独生子女,来自城市,一个来自农村。来自农村的男生叫浩,有个姐姐大他6岁。并且,不是像虎子那样是超生的,浩说,在农村,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是可以再生一个的。但是,即使不是女孩,大多家庭也会再要孩子的,不管怎样,都会要。几乎没有城里那种独生子女。

我们同他开玩笑,说他们是违反计划生育,不爱国。
浩就憨厚地笑笑。

后来知道,浩的家里很穷,他的学费,是早几年就去广东东莞的一家工厂打工的姐姐攒下的。他说,那时候,姐姐学习成绩也特别好,可是她知道如果她考上大学,家里就没有钱供我读书了,所以,她就去打工了……浩说的时候,有点难过。

我们都有点难过。

以后,我常常陪着浩去邮局取浩的姐姐每月寄给他的生活费,比我们少很多的生活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陪他去取完钱,他用公用电话给姐姐打电话,用家乡口音很亲昵地喊那一声姐姐时,我都觉得羡慕他,觉得他比我富有很多。

那年年终,浩拿到了奖学金,他拿着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陪他去商场,给他即将嫁人的姐姐买了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很贵的围巾,浩买的时候,毫不犹豫。

我在旁边,看他拿着红围巾欢天喜地的样子,被一种久违的孤单感袭击。浩,还有浩的姐姐,他们拥有彼此,真幸福。我想,如果,如果给我一个兄弟姐妹,我宁肯贫穷。

工作后,喜欢上一个女孩。是个极温和极有担待的女子,不像我认识的许多同龄女子那样任性娇气。后来,知道她竟然有个妹妹。

见了同她很像又比她多份活泼任性的妹妹。妹妹警告说,如果你对我姐姐不好,可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小女孩吓唬不了我,我只是诧异,她同我一样的年纪,和妹妹不是双胞胎,也非少数民族,为何她竟然会有妹妹?

问了才知,那时,为了给她生个弟弟妹妹,她的父亲受了处分,母亲为此丢了工作。

干吗非要不可?我不解。

因为,她笑,妈妈怕我太孤单,她说即使有一天她和爸爸不在了,还有亲人陪伴我。只是妹妹淘气,小时候,我总要让着她。好在现在她长大了,又处处护着我……

原来是这样。若是小时候,我一定会说他们不爱国,可是现在,不知怎么,心里就那么佩服她的父母,为了多要一个孩子,事业也丢弃掉。这姐妹俩,自小到大的生活,自然不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一样富裕,也许会争抢一块饼干、一个布娃娃,妹妹还要穿姐姐穿小的衣服,为此哭哭闹闹……可是她们成长的一路,都有人陪伴。从不孤单。

真好。如果给我一个兄弟姐妹,我愿意让着他(她),被他(她)欺负。

半年前,妈妈患病住院,而爸爸正在日本学习,没有告诉他。我请了假赶回家照顾妈妈,守在医院,没日没夜。她做完手术的那几天,我瘦掉一圈,疲惫不堪。

那晚,妈妈服过药睡下后,因为太累,我反而睡不着,走出病房,在走廊尽头,碰到三个中年男女正在那里边说着什么边抹眼泪。年纪小些的女子后来哭出了声,然后,三个人就抱在了一起,听年纪略长的男子哽咽着说,以后你们还有我,还有哥呢……

我知道应该离开,却怎么都移动不开脚步,就那样站在那里看着他们三个人抱在一起哭。这种相拥而泣的场面,让我难过却又异常羡慕。如同生活的幸福无人分享,生活中的苦难,也注定没有人分担。有一天,我知道我只能独自去承受人世最最悲苦的告别。握不住任何人的手,也没有肩膀可以依靠。

那样的时候,我知道一个兄弟姐妹,胜过一切。

可是,我没有。

儿童节,在电视画面中看到这样一幕,主持人问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女孩,问她节日最想要的是什么?

抱着布娃娃的小女孩歪着可爱的小脑袋想了想说,我想要妈妈给我生个小妹妹,哄她玩。

然后她点点头,很确定地又说了一遍:我就想要个小妹妹。我叫宝宝,她叫贝贝。

主持人把她和布娃娃一起抱在怀里,没有说话,因为,也许她知道,小女孩的愿望,大抵无法实现。宝宝贝贝一路相陪,只是一个孩子天真的梦想。

画面是孩子们喜欢的喜气洋洋的色彩,而看着小女孩纯真的充满渴望的眼神,我忽然流下泪来。这不是一个过分的愿望,给我一个兄弟姐妹,让我人生的苦与乐不再孤单。让我懂得谦让,懂得爱护,让我得到陪伴,得到依赖——我知道一定有很多很多人,和小女孩一样,和我一样,如果能实现人生的一个愿望,我们,只想要一个兄弟姐妹。

可是,我们注定了无法拥有。

好在,我知道以后,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我们是可以要两个孩子的。我知道至少,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不会像我们这样孤单。只是不知他们是否知道,为了他们的不孤单,为了他们可以拥有兄弟姐妹,曾经有一代人,此生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孤单地生活在人世间。

与独生子女的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花花苞变蔫萎缩 浏览:365
关于养老保险的法律 浏览:303
退休年龄最新规定放屁 浏览:824
如何演好一个坐着的老人 浏览:677
结婚父母邀请微信怎么写 浏览:471
应征报名之后大概多久就要体检 浏览:188
保定市灵活就业人员退休 浏览:283
长寿区电信 浏览:838
中老年人玩转网络新生活捷径 浏览:604
养生茶品牌起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862
辽宁省省直单位养老保险查询 浏览:633
体检显示左氟沙星耐药是什么意思 浏览:524
学习不好与父母亲关系如何 浏览:201
沂南小学老师退休工资 浏览:744
体检血尿酸496怎么办 浏览:219
赶集网退休人员找工作 浏览:708
父母的抚恤金和子女的多少有关吗 浏览:22
工作劳累体检有什么好处 浏览:194
蓬莱和即墨选哪个养老 浏览:9
花妮长寿 浏览:774
© Arrange www.qzlndx.org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