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有什么专门研究描述独生子女心理成长的书籍吗
当然有了,可以看看教育子女成长方面的书籍,你可以到书店看看,其实你要知道,现在很多的书籍都可以帮助你了解到孩子心理成长,帮助你更好的懂得教育子女。但是这里是不让提供书名的,因为会被屏蔽。
2. 如何看待大学生在宿舍天天打手机游戏
网友一:
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是有学校的原因存在的,大学生啊,半年回不了一趟家,你总不能把这个责任推到人家妈妈头上吧。
如果学校里面把任务多布置一些,作业多一点,让学生的生活忙碌起来,不就没有时间打游戏了吗?
但是也不能只是学校里面的责任,因为学校里面那么多的学生啊,也有那么多的好学生,偏偏你们家的孩子这样不争气,也怪不着学校,只能说明孩子自制力太差。
就是因为自制力差,以前一直有妈妈管着,管着,才没有展现出来。后来一上大学,大学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你有选择的去充实自己,有些学生就选择了用游戏。
网友五:
所谓的传统教育问题,我们当初就这样被父母告诫,好好读书,上了大学就知道玩游戏,然后走出社会又在缅怀为什么当时没有好好读书,就会这样教育下一代,恶性循环。
其实,不是教育本身有问题,而是在教育过程中父母没有教给孩子正确的认知,学校只知道教给孩子书面上的知识,以成绩为考量标准,枯燥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更加压抑本性的活着,自然就形成了这种情况。
3. 有关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书籍和文献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第三款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也作出了相同的规定
4. 关于写独生子女的问题及生活,成长之类的书籍有哪些
作者:张湘
来源:知乎
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强制计生下的独生群体将造就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
谷歌搜索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性格障碍
人民论坛
王月云等人研究表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姚齐和研究表明,非独生子女在恃强性、敏感性、幻想性、紧张性因素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只有敢为性因素的得分低于独生子女。孙泽军研究表明,独生子在聪慧性、敏感性和兴奋性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差异显著,而在其它人格维度上,两者无差异。
从家庭系统角度来看,兄弟姐妹的存在未尝不是一种社会支持资源,也许会对父母婚姻状况不良的消极影响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兴奋性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兄弟姐妹的存在使正常家庭的大学生更谦逊、顺从、冷静;使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更接近现实,更尊重传统。
http://www.gmw.cn/01shsb/1998-11/30/GB/814^SH3-3028.htm
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易表现为自恋性人格障碍倾向
欢迎你!
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达到42.91%
http://www.cnd.org/HXWK/column/China/cm9505a-1.gb.html
深圳90年代初的一项调查表明,平均每7名特区独生子女中就有1人具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行为问题。
据上海的一项调查,70名4-6岁的独生子女有70%挑食,64%任性,43%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而30名非独生子女在这方面的比例都低得多,分别是40%、20%和3%
许多省份的类似调查似乎都表明了这一点,独生子女有行为问题(表现在自私、任性、脆弱和攻击性、依赖性诸方面)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人格障碍敲响警钟 及时干预很重要
独生子女是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
据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我国约3.4亿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至少3000万人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专家指出,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当前社会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三类人群中(农民工,白领和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就是其中之一。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近日在武昌区、青山区的数十所中学进行筛查,发现8%的中学生有人格障碍倾向,高于5.6%的全国平均水平。
该院心理咨询室副教授肖劲松说,人格障碍倾向一般在儿童期出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持续、固定、强化,青春期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不加以干预,18岁以后将形成稳定性人格障碍,很难彻底改变。
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儿童时期同伴交往机会缺失,父母过分干预孩子的发展,独生子女承担了父母更多的期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压力,父母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爱,同时不自觉地也希望索取得更多,比如荣誉、面子等等,让孩子感觉极不平衡、不对称,从而产生叛逆,所以独生子女是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
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出现的人格问题也不相同:父母比较强势或父母之间关系紧张,孩子容易形成焦虑、回避、冲动型人格障碍;父母比较冷漠,孩子容易形成分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容易出现自恋、依赖型人格障碍。
发现自卑型、回避型人格障碍,孩子觉得十分自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有时候发奋读书,希望以优异的成绩来换得别人的尊重,但事实上自卑情绪越来越严重,对自己极度不自信,安全感缺失,甚至想把自己封闭起来,害怕、拒绝、回避与外界进行交流。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父母过于溺爱,导致独生子女过于自我和自负,只
看到自己的个人需要,而未曾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以及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需要与别人竞争与合作时,极度不适应,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当遇到挫折后,会立刻采取了极端消极回避的方式,表现出社交障碍和环境适应障碍。
青春期是最佳干预时机
大量研究与调查结果指出,人格障碍一般是15岁以前就开始形成。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人格障碍的预防相当重要。
“孩子出现人格障碍倾向后,要及时进行干预。”肖劲松说,18岁之前,人格障碍倾向都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改变和逆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逐渐用自己的想法来取代父母的观念,这时人格障碍倾向表现得最为明显,也是心理辅导和干预的最好时机。研究发现,通过正确的辅导和干预,60%的孩子在成年后可以恢复正常,90%情况会有明显好转。
干预的方式有两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要发生改变,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和学校的教育方式,很容易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诱因,所以老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成绩,还要注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
他说,人格障碍形成后,矫正难度较大,需要进行长期而稳定的心理治疗,其基本要领是在稳定心理状况的前提下,慢慢地促进性格上的改变,一般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介入。
科学网—Science报道独生子女政策对个性成长的危害
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独生子女行为的研究论文,“L. Cameron et al., “Little Emperors: Behavioral Impacts of China’s One-Child Policy,” Science,doi: 10.1126/science.1230221, 2013”。研究人员比较了北京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前后出生的人成年后的行为、个性特征。通过比较,确立有无兄弟姐妹与各种个性行为特征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eople born after the introction of the policy were, not only less trusting, less trustworthy, and more pessimistic, but also less competitive, less conscientious, and more risk-averse
(实行强制独生子女政策后出生的人,不仅不易信任他人、自身可信赖程度也低,并且悲观厌世、竞争者性差、责任心不足,不愿承担风险)”。该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政策对国人的个性成长相当不利。
独生子女们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就是国民整体心理素质、集体行为出现偏差的开始。
独生子女常见的性格心理障碍主要有抑郁心理、孤僻心理、执拗心理、偏激心理、狂妄心理、冷漠心理等。每种不同的心理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要治疗就要用不同的方法。
抑郁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凡事都无兴趣,难得开心一回。
产生的原因是性格太内向,遇到烦心事不愿与人倾诉,只憋在心中自己承受。客观原因较复杂,或因与同学闹别扭,或因遭受老师、家长的挫伤,或是家庭有了难事。老师、家长应给予充分关心,与其谈心,查明客观原因,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孤僻心理表现为少言寡语,独来独往,极少与人交流,喜欢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
厌烦别人打扰,常常独处。产生的原因既有性格方面的,也可能是遭受外界不良的刺激。老师、家长应注意经常找其谈心,引导他们与同学们多交流,安排与其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多接近,尽可能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能发挥其长处的活动,以求渐变。
执拗心理表现为凡事爱钻牛角尖,且听不进劝解,明显的不通情理,不领情面,“一条道跑到黑”碰壁也不回头。
其原因是性格愚玩所至,每与人发生矛盾便成胶着状态,令人难以解决。老师及家长宜时过境迁后再做工作,向其指出这种“犟”劲有害于与人交往,影响自身健康发展,并激励其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知书达理,以求向豁达转变。
偏激心理表现为凡事爱走极端,说话就抬杠,办事就过火,争论问题脸红脖子粗,死也要争上风。
其原因是性格上争强好胜,而思维方法却是“一点论”。老师及家长要向其多讲解片面看问题的害处,与之讨论“一分为二”的道理。
狂妄心理主要表现为大话连篇,出口就作惊人之语,却不着边际,喜欢想入非非,行为怪异而胆大妄为。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张狂暴戾,又存在不良思想。老师及家长要从尊重入手,抑其无理的一面,扬其敢做敢为的一面,介绍一些有益的书刊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冷漠心理主要表现为面无表情、难得一笑,“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极少同情心,无热情参与集体活动。
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性格孤独,极少交往,阅历中见阴暗面太多,或曾上当受骗,身心受过较大的打击,从而消极对待一切。老师及家长要主动热情相待,真诚相处,引导其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对此,不能操之过急,心中的坚冰须一点一滴地融化。安排有相同爱好的学生与之接近,增加交往,也是个突破口。
孩子也需要玩伴的,独生子女会比其他人孤独一些,所以就要重视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不能一味的宠溺。家长们发现了这些异常心理也不要觉得没什么大事,孩子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以后的发展,所以一定要重视,帮助他们消除这些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