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独生子女心理分析

独生子女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27 01:23:47

独生子女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独立性差,依赖心理强
对父母、家庭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大多具有的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在生活上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揽,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都不让孩子做,这种保护超出了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独生子女就不愿意主动的处理问题,对父母就越来越依赖。
“独我”心理
“独我”行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里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是我的,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别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电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我的。一个第一次随爸爸出远门的孩子看到火车茶桌上别人的食品拿起来就吃,就是一种典型的“独我”行为。
更显娇气
身体和心理的娇气娇气往往只被人理解为行为上的撒娇、耍赖,其实娇气意味着软弱无能。现代家长往往忽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锻炼。有人叹息,“现在的男孩、女孩已经没有上一辈人刚强了”,这句话并不是耸人听闻。受了别的孩子的气就跑到家里向妈妈发火,老师要他冲洗厕所就哭鼻子,这都是没志气的表现

② 独生子女的不良心理有哪些

独生子女的独特地位易形成惟我独尊

独生子女在父母眼里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成为父母关怀爱护的惟一对象。如果教育不得法,以孩子为家庭中心,一切围绕孩子转,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便成为支配者、指挥者,因而有人说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使独生子女养成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不良心理。

娇生惯养易形成适应能力差

父母把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父母特别是母亲常常代替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男孩7岁上了小学,每天早晨都是母亲给他穿衣服、洗脸,端着饭给他吃。吃完早饭,母亲亲自给孩子背书包,把他送到学校门口,娇生惯养的结果使孩子娇气十足,自理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依赖心强,感情脆弱,犹如一朵娇艳而脆弱的花朵。

父母的虚荣心易使孩子自高自大

有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千方百计要使孩子在吃、穿、玩、乐等方面都超过别的孩子。别人的孩子吃一根雪糕,有的母亲给自己的孩子一次买两支雪糕,还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给你买两支雪糕,比他多一支,吃完妈妈还给你买。”母亲的虚荣心容易使孩子形成优越感与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不良心理。

集体活动少易使孩子胆小怕事或放纵

不少独生子女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阿姨的照顾下,与玩具、图书等打交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习惯一个人随心所欲地活动。以后到了幼儿园就很难适应集体生活。集体活动少,可使孩子胆小怕事,畏畏缩缩,也可使孩子专横跋扈,恣意放纵。前者如一个小男孩3岁去幼儿园,规规矩矩,连尿尿都不敢,经常憋着尿回家尿。后者如一个小男孩3岁去幼儿园,小朋友谁碰一下他的手,他就拳打脚踢,稍不如意,就无理取闹。

由于独生子女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在不利的教育条件下,将会使独生子女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但这并不是说,独生子女必然会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关键在于父母特别是母亲如何正确认识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正确教育。对独生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独生子女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③ 为什么独生子女依赖心理特别强

因为父母太宠爱了

④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自负心理。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父母家人的生活完全围绕着孩子,怎能不让孩子自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二)享乐心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极少参加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无从体会劳动的苦与乐,更无从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再加上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都遂心如愿,因而,在孩子的意识里,自然就会形成享乐心理。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从不让孩子插手家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甚至还替孩子代做家庭作业。具有享乐心理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好吃懒做,学习怕累,劳动叫苦,上学逃课,干活偷懒,拈轻怕重,甚至雇人值日。只知索取,不求贡献。
(三)孤独心理。在现代社会,人们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家长们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挣钱,往往无暇顾及孩子, “留守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即使有些家长有时间陪伴孩子,也因“代沟”问题,亲子间共同语言不多,难以有效沟通,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而且,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通常更多地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以为孩子有钱花,吃好喝好玩好了,就什么也不缺了。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需求与心理感受。特别是独生子女,上无兄姐,下无弟妹,孤身一人,更少与同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没有知心朋友,找不到情感倾诉的对象,常常感到非常苦闷、忧郁、孤独。孤独的孩子一般性格内向,不好活动,沉默寡言,容易多愁善感。严重的孤独感甚至使孩子产生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
(四)冷漠心理。冷漠即漠然、冷酷、无情,对什么都无所谓,没兴趣,漠不关心。大部分独生子女一生下来就泡在“糖水”、“蜜罐”里,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没有衣食之忧,没有患难的经历,没有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嬉戏、吵闹、帮助、照顾的手足亲情,缺乏集体生活的亲身感受。不懂生活之艰辛,世道之变幻,人间之真情。对来自父母的翔呵护和生活满足,似乎天经地义,他们得之泰然,受之坦然。还有些独生子女生活在残缺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自小失去父爱或母爱,缺乏家庭温暖,愤世嫉俗,冷眼旁观,傲视万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果父母疏忽了对他的情感教育引导,就很有可能形成冷漠心理。

⑤ 教育独生子女的心理学依据有哪些

(1)特异性问题:从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及双方评价的关系看,未见3~4岁独生子女性格发展的特异性和两端性(特好与特差)。
(2)年龄特征与儿童行为、性格的关系。小年龄组(3~3.5岁)在上述各项目中被评为“差”的多,中年龄组(3.5~4岁)少些,大年龄组(4~4.5岁)更少。被评为“好”的则相反。差异分析发现,3~3.5岁年龄组差异较大,而3.5~4岁年龄组差别较小。因此可以认为,性格的培养在3岁开始较为合适。
(3)行为的有意性。3~4岁的儿童,行为的有意性已有相当的发展,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行为来,这种行为的有意性与环境的反馈有密切关系。比如“任性”,不论是否独生子女,同一儿童在不同环境(如学校与家庭)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3~4岁儿童已经“学会”了不同环境的反馈而表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行为。

⑥ 分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作者:谢芳芳 文章来源:邵家渡中学 点击数:3550 更新时间:2007/10/9
我校的独生子女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5%。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独生子女智力较好,思维活跃,观察力强,记忆力好,精力旺盛,活泼开朗,兴趣广泛。通过调查,我认为形成以上良好心理品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独生子女生理条件比较优越。“集父母气血之精华”,从遗传因素方面保证独生子女在脑力、体力、智力方面的优越地位。第二、独生子女能获得较优越的经济物质条件。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尽量满足他们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保证了独生子女的充足的营养和智力开发用品。这样他们能得到丰富的营养,大脑发达,身体健康。家庭中有各种电器设备,有许多新颖的玩具,有各种图书刊物等,他们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拓宽知识面,使思维活跃。第三、独生子女享有充分的爱。“独生”不存在偏爱的问题。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充分爱的阳光中成长的幼儿个性发展是健全的。正如一位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因此,多数独生子女容易形成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的性格特点,有利于他们智力和才能的发展。第四、独生子女教育条件好。目前,年轻的父母文化程度高,能较好地接受优生优育的知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能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最佳期教育,故独生子女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也有某些缺点:一、占有欲强。由于是独生,一切东西都是他或是她一个人的,从不想和别人分享,一切要“独霸”。二、独立生活能力差 。因为是独生,舍不得孩子苦,事事都包办代替。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结果养成孩子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无能、吃不得苦、意志薄弱、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三、娇惯,自私。由于是独子往往会给予过分的疼爱,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处处围着孩子转,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四、不合群,不团结,纪律差。家中除了大人,只有他一个孩子,总是一个人玩,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放纵等特点,不会适应集体生活,更不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而且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由于家庭环境的寂寞、活动单调,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胆小、不合群性格特点、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适应能力差。五、受不了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生活中遇到小困难,便受不了,不是逃避就是倚赖大人,承受不起磨难,做错事别人批评他,非但不接受反而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为什么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来说会有这些缺点?这就有必要分析一下形成这些心理特点的原因:一、重视智力培养,忽视自我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对自己的独苗舍得智力投资,钢琴、电脑陆续进入家庭,然而,家长们在孩子的非智力教育上投入甚少,相对来说,总是轻视了自理能力的培养,甚至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有的父母出于“爱心”,片面强调年龄小、不懂事,对孩子过分照顾,不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这就不自觉地压抑了孩子劳动活动的能力的发展。二、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过强。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错误的认为孩子掌握知识越多越聪明,又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给孩子灌进许多“食而不化”的知识,当孩子会认几个字、会背几首诗歌时,又在人前人后,盲目夸孩子。长此以往,养成孩子高傲、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个性来。或者,家长都想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胚胎。今天妈妈这样要求,明天爸爸又那样要求,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孩子谁也得罪不起,从小承受过重的精神压力。三、父母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恰恰忽略这一点,对孩子要求很严,对自己却放任自流,有时不知不觉将自身的恶习缺点传授给了孩子。四、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影响。因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养成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同情,不善于竞争,不善解人意,缺少协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那么,如何才能使独生子女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更好的适应社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呢?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父母既要改变观念,又要提高文化素养。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是社会的。克服把孩子看作私有财产的旧观念,要从对国家负责,对子女的未来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克服孩子太小,舍不得教育或没法教育,等长大了再教育等错误思想。教育子女不仅是一件大事,也是一门学问。父母要认真学习和咨询这方面的知识经验,讲究科学的方法,力争掌握适合自己家庭特点的教育方式。二、改变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作为父母,要培养他们和别人平等生活的习惯。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相处的习惯,使孩子不会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三、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应当是民主、和睦的团结互助的关系,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要改变以长者自居的传统观念。克服专横的作风,不能因孩子年幼而随意轻视、嘲讽、侮辱、体罚他们。同时我们应放手让他们逐渐具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不再包办代替。有困难要帮助、有了进步要鼓励,才能增长孩子的自信、自控、自尊的性格。四、加强劳动教育,舍得孩子吃苦,培养独立性要大胆地让孩子在学习,劳动和生活中独立活动,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克服并解决自己能解决的困难。在孩子的生活,物质方面,我们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五、对孩子教育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前后要一致。不能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斥责。不能说话不算数,前后矛盾。为孩子树立知错就改的榜样,家长和老师的威信会更高,教育的效果也就强了。总之,对独生子女,只要我们能充分重视,对不良品质能追根溯源从源头予以解决,再发挥有其天然的优势,祖国的花朵定会开得更绚烂多姿。

⑦ 独生子女的优越心理有哪些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80年代起组成的新家庭,绝大多数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独生子女的心理与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妇女的重视。母亲掌握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对独生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提高独生子女的教育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母亲要掌握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条件,为独生子女创造条件,促进健康成长。

儿童身体素质条件好

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年轻力壮时降临人间的。母亲在怀孕时得到现代医学的检查与保护,获得充分的营养。因此,近几年来生下的独生子女的身体大都比较健壮,生长发育良好。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为他们心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为他们智力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儿童后天身心发展的物质条件好

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比非独生子女的要好。因此,独生子女能在穿着、营养、保健、玩具、书籍等方面获得较充分的满足。较优越的生活、营养、保健与教育等条件都有助于促进儿童神经系统、身体各部分的正常发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各种能力。

儿童发展的良好家庭心理气氛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能够得到父母充分的爱抚,心理上得到爱的满足感,为他们心理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儿童是否得到父母充分的爱抚(当然不是溺爱)对儿童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得到父母特别是母亲充分爱抚的儿童,智力发展比较快,性情比较活泼、开朗。得不到母亲充分爱抚的儿童,智力发展不如得到母亲充分爱抚的儿童,性情往往孤僻、胆怯。

儿童发展的良好教育条件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父母会把更多业余时间与精力集中用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上。如果教育得法,既会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也会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意志与性格。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认为,独生子女的智力发展水平比同龄的非独生子女智力发展水平要高,这主要是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关。

⑧ 为什么大多独生子女都有心理问题

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来自家庭教育,如果把孩子是花,那么父母就是根,花出现了问题,必定是父母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过度的爱就容易让孩子出现很多的问题。独生子女受到的爱比其他家庭更多,伤害更大。孩子需要平等和尊重才会慢慢独立与长大——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

⑨ 独生子女都是拿怎样的心理跟人相处的

1.教孩子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
可以在孩子刚学说话的时候就教他说-一些与人交往所需的话语,例如“你好”,“谢谢”等。在他开始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就可鼓励他练习说这些话。
2.家长应改变对孩子娇宠溺爱的教育方式
引导他思考“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我’、“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理我”,“当我做了什么,别人会显得很高兴-等问题,父母通过讲故事、和孩子共演情景剧的游戏方式,也能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宽容他人、自己想办法处理与朋友的关系等,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鼓励,就能逐渐把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替别人着想,是提高孩子受欢迎程度的另外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总是能够考虑到朋友的心情,在朋友伤心难过的时候能够表示关怀,并且能够让同龄人更信赖他。
3.让孩子独自作客或招待客人
如果想训练孩子的交际能力,可以让孩子独自到邻居或亲戚家去玩耍,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用平时学会的一些交际语言进行练习。之所以让孩子独自去,是因为这样孩子不会有—种依附心理,他必须亲自与人打交道,这时的他是作为主要人物上场的,他自己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这会促使他去思考,促使他学会与人交往,与他人和睦相处。如果是朋友到自己家来作客,可以让孩子进行接待,从而让孩子学会如何待人接物。特别是与孩子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到家采玩耍时,更要让孩子亲自做一回小主人。
4.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体活动
诸如课外兴趣小组,课外活动,除学校之外的少年宫,社区举办的敬老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和同龄人一起参加群体活动还有利于孩子形成平等观念,逐渐脱离对家长的依赖,孩子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和同伴的交往必须要在实践中才能发展起采,与其他硅子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慢慢让破子学会自己处理。事事包办代劳,为孩子出头,是不可能让孩子学到交往技能的。

⑩ 独生子女的特点

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必然有其独特性,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特点有利于家教。那么,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有哪些特点呢?具体分析有如下一些特点:
1、娇气和任性。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也有精力去疼爱孩子,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受委屈。结果,对孩子百依百顺,什么事都由着孩子性子去做,时间一久,孩子就变得娇气和任性了。
2、独尊心态。由于独生子女受众人的疼爱和服务,易产生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
3、自私行为。多数独生子女缺少和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历,也就缺少友爱廉让的精神,其多数有自私自利的行为。
4、忌妒心理。独尊和自私的心理状态的延伸,就是独生子女的忌妒心理表现特别突出。
5、依赖心强。由于独生子女受到过度的呵护,必然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
6、逆反心理。娇宠惯了的孩子难以接受家长说“不”,会很容易形成有意违反家长意愿的逆反心理。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心理行为特点,给予正确的调适,使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儿童的健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问题,这就是家长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后果。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础,缺一不可。

阅读全文

与独生子女心理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河北河间农村老人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735
给老人的红包一般多少钱 浏览:776
幼儿园重阳节活动老师致辞 浏览:77
父母做好自己发朋友圈怎么说 浏览:859
孝敬亲老古诗 浏览:986
工人退休金谁发 浏览:823
安徽适合重阳节去的地方 浏览:601
衡阳养老最好哪个区 浏览:546
71年吉林省企业退休档案在哪里 浏览:34
去敬老院义务劳动活动 浏览:88
80岁的老头喜欢什么礼物 浏览:25
日本长寿都吃什么海产品 浏览:47
80岁老人独居吃什么食物 浏览:239
80岁之约 浏览:988
重阳节生活实践活动 浏览:445
养老保险待遇好 浏览:912
黑龙江省企业机关事业2016退休人员工资调整方案 浏览:597
农村养老宜居社区 浏览:311
2020年内蒙古退休人员年审时间 浏览:251
一般老人金多少号发 浏览: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