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特征一眼就会被看出是独生子女
没有特征这么明显,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下面我来说几点。
独生子女,毕竟家里只有一个,所以会经常回家。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周末或者节假日,一定会回家的,里面一定包含了很多独生子女。比如我室友,父母看她很久没有回去了,就会让她回去一趟,这里的好久可能就是一个月这样子。
与人相处,不卑不亢,自信,基本上性格都挺好。一般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真的不缺啥,能只生一个孩子就能说明一个家庭很多东西了。毕竟在我这一代,是独生子女的,说明他们父母思想还比较开放,家里倾注在他身上的又多。然而我家就有三个小孩,典型的农村家庭,基本上接受不了只生一个孩子。
我很多朋友,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都比较好,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入流。通俗一点说,懂得为人处事,这里我反对没有兄弟姐妹,就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处事这种的说法,小时候,玩伴可以是很多小朋友,不一定只有兄弟姐妹。在这之间的相处和父母的教育中都会学会。
㈡ 皇帝的独生女
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周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在中国,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则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史记·吕后本纪》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侯主婚。“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
㈢ 那种在家带孩子的女人,老公疼,工资给她,公婆出钱养孩子,她还整天抱怨,公婆老公都让着她
女人这种情况,说明她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欲壑难填,嫌弃丈夫一家人挣的钱太少了,不能满足她的经济欲望。
㈣ 皇帝的独生女中埃辛什么时候出场
190话的时候第一次出场,不过就一个背影
㈤ 作一篇《中国人口问题与 小皇帝》的报告。
2004年12月读摘:由于在家庭享受了太多关爱而被称为"抱大的一代"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正以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规模渐次步入生儿育女的生命周期。由昔日的"小皇帝"变成今天的"责任人",这种"角色转换"在中国构成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将这一群体定义为一个新词汇——"独生父母"。"独生父母"使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独生父母"家庭在中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数据测算,到2035年,双方都由独生子女构成的家庭比例,北京为70.54%,上海达72.88%。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领取独生子女证书的家庭有8000多万个。其中,1979年第一批领取独生子女证的610万人以及比他们年长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育期。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今年公布的《"独生父母现象"及其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影响》表明,"独生父母"的共同特点是"恋爱不迟、结婚不早、生育不急"。多数人持"顺其自然"的生育观,更多地从个人层面来理解育儿的社会意义。对于家里的第二代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细心养育。同时,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独生父母"们更懂得理性育儿,从而使科学育儿不再是空话。令专家忧虑的是,"独生父母"家庭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赡养老人。若干年后,一肩是双方的年迈父母,一肩是年幼孩子,"四二一"家庭的这种"压力滞后"现象必将对李伟们的生活构成严峻考验。
2004年7月读摘:社科院新近公布的《关于进入婚育期的中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最新调查》显示,首批进入婚育年龄的独生子女面临诸多问题。......调查显示,"完全靠父母"的在独生子女中占18.10%,非独生子女占10.10%。独生子女在婚礼操办上对长辈的经济依赖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态度有明显差异:不反对婚前性行为的独生子女占58.6%(持赞成态度13%),非独生子女占50.9%(持赞成态度11%)。除此之外,独生子女的恋爱时间比非独生子女早,调查显示,初恋在20岁以前的独生子女占33.6%,非独生子女占28.0%。 ......近一半已成为父母的独生子女把孩子交给长辈照料,非独生子女中这一比例为28.1%。有了孩子后选择三代同堂的独生子女有50.5%,非独生子女为42.5%。
2004年7月,读摘中国人口网关于独生子女现象的一篇文章:据调查,和非"独生"父母相比,"独生"父母的年龄明显偏轻。他们更早步入为人父母的生命阶段。最值得重视的是他们与上代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以三代同堂为主,办婚礼更依赖父母,隔代抚养现象突出等,显示了未来城市"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形态。...... 在这种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的孩子,上面最多会有12个老人,突破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平衡。年龄结构老化,是现在广受关注的,将来的孩子养老压力会非常大。这是独生子女化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孩子由祖辈抚养成为普遍现象。这一比例远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但这种模式有弊端。主要是父辈和祖辈之间,现代和传统观念之间会有冲突。具体表现在价值观、认知的统一性受到挑战,两辈之间文化差异太大。......社会做好多方面准备,一些公共服务、政策要提前制订。养老、保障、住房、教育,从物质到观念都要做好准备。其次,针对独生子女婚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婚育年龄提前、心理准备不足,这的玩大的一代怎么应付婚育这样的大事?需要有大量新婚学校等开设,给予他们足够指导。......上海是全国独生子女比例最高的城市。据推算,上海市区出生人口从1976年就开始转为以独生子女为主,独生父母群体形成略早于全国。对上海市"独生父母现象"的问卷式社会学调查,显示出若干值得关注的特点。......和非独生父母相比,独生父母的年龄偏轻,30岁以下的年轻父母占到36.9%,在非独生父母中这一比例只有22.9%。这一特点反映出独生父母比同龄非独生父母更早步入为人父母的生命阶段。...... 独生父母与非独生父母有5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第一,家庭结构以三代同堂为主,隔代抚养占了将近一半。第二,独生子女小家庭的经济信赖性更强。如办婚礼的资金,父母全包和资助大部分花销的比例高达47.2%,比非独生父母家庭高出12.1%,新的小家庭也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原来的大家庭。第三,育儿模式上更依赖新兴媒体网络的力量。第四,恋爱观念更开放。第五,育儿观念上个人取向更为明显。 ......中国的独生子女群体和国外有所不同,因为占总人口比例大,这一人群能否正常发展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他们的育儿观念和方式,不仅关系到家庭的成长,还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素质和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庭变迁的反向化发展。1982年在中国进行的五城市家庭研究证实,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6.41%,居各种家庭模式之首。但建立在工业经济规则与价值观上的核心家庭体制,强调小家庭的经济独立,家庭内部关系具有以夫妻轴为主的横向特点。而在独生父母家庭中,三代同堂的扩大家庭是主要模式,核心家庭退居其次;独生父母家庭经济上并不独立。还有,独生父母家庭中"亲子轴"仍旧占据核心地位。
㈥ 求一篇 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 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