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族亲送家族老人去世的花圈称呼怎么写
一:父族称呼:
(1)祖父之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
(2)父之胞兄弟:称伯叔大人,自称脉侄。
(3)父胞兄弟之妻:称伯叔母,自称脉侄。
(4)兄嫂:称尊嫂,自称夫弟。回称,贤叔,自称愚嫂。
(5)侄妇:称贤侄媳,自称愚叔。伯父,回称伯叔翁。
(6)弟妇: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6) 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7)祖母之亲伯叔:称外曾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8)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9)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10)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11)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12)祖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姻兄,自称愚姨表姻弟。
二:母族称呼:
(1)母之父:称外祖父大人,自称愚外孙。
(2)母之内伯叔:称外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3)母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4)母之亲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5)母之脉侄女之夫:称表姊夫,自称姻弟。
(6)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自称姨表姻弟。
(7)母胞兄弟:称舅父大人,自称愚外侄或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自称愚姻侄。
(9)母之母:称外祖母,自称愚外孙。
(10)母胞内伯叔母:称外伯叔祖母,自称愚外侄孙。
(11)母胞兄弟之妻:称勐母,自称愚甥或愚外侄。
(12)母服内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自称表夫兄弟。
(13)母胞姊妹:称姨母,自称姨甥或姨侄。
(14) 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自称愚兄弟。
三:妻族称呼:
(1)妻之曾祖:称岳曾祖大人,自称愚曾孙婿。
(2)妻之祖父:称岳祖父大人,自称愚孙婿。
(3)妻之父:称岳丈大人,自称婿。
(4)妻胞兄弟:称贤内兄弟,自称姊妹夫。
(5)妻之母舅:称内大人,自称愚甥婿。
(6)妻之表兄弟:称内表兄弟,自称愚表姊妹夫。
(7)妻之亲表侄:称贤表内侄,自称表姑夫。
(8)妻胞姊妹之夫:称襟兄弟,自称愚襟兄弟。
(9)妻姑母之子:称内表兄弟,自称表姊妹夫。
(10)妻胞兄弟之媳:称贤内侄媳侄,自称愚内姑夫。
(11)妻胞姊妹之子:称贤姨侄,自称黍子婿。
(12)妻母之母:称岳母大人,自称黍子婿。
(13)妻之族母:称岳庶母大人,自称愚甥婿。
(14)妻胞兄弟之妻:称姻嫂,自称姻侍生。
(15)妻之外祖母:称姻外祖母,自称愚外孙婿。
(16)妻胞姊妹:称贤姊妹,自称愚姨夫。
(17)妻胞姊妹之婿:称贤婿,自称黍姨丈。
(18)妻胞姊妹之女:称贤侄女,自称黍姨丈。
(19)妻胞兄弟之子:称贤内侄,自称愚夫母。
五:姻戚称呼:
(1)祖亲家:称老太翁先生,自称姻内侄。
(2)父之亲家:称姻太翁先生,自称姻侄(晚)。
(3)亲家之父:称姻太翁先生,自称姻侄(晚)。
(4)子之亲家:称姻台,自称愚弟。
(5)婿之伯叔:称姻兄台,自称姻愚弟。
(6)亲家:称姻翁×老大人,自称愚姻弟。
(7)亲家母:称姻母×老孺人,自称眷侍生。
六:各亲称呼:
(1)女之夫:称贤婿,自称黍岳丈或愚岳氏。
(2)侄女之夫:称贤侄婿,自称愚伯叔。
(3)女之子:称贤外孙,自称黍外祖(黍上祖母)。
(4)侄女之子:称贤外侄孙,自称内兄弟。
(5)姊妹之夫:称姊妹夫,自称内兄弟。
(6)姊妹之子:称贤外侄或贤外甥,自称愚舅氏。
(7)姊妹之翁姑:称姻太翁(母),自称姻晚。
(8)姑夫:称姑丈大人,自称愚内侄。
(9)姑母之子:称表兄弟。
(10)女之婿:称贤外孙婿,自称黍姻外祖。
(11)姊妹之婿:称贤甥婿,自称愚内舅。
(12)姑母:称×府姑母,自称脉侄。
七:师友称呼:
(1)业师:称老师,自称受业或学生(门生)。
(2)业师之妻:称师母,自称学生。
(3)业师之父:称太老师大人,自称门下晚生。
(4)业师之母:称师太母,自你门下晚生。
(5)业师之子媳:称世兄嫂,自称世愚弟世侍生。
(6)业师之女:称世姊妹,自称世侍生。
(7)子之业师:称老师,自称世侍生。
(8)学生:称贤友贤世侄,自称友生。
(9)学生之父:称仁兄,自称世愚弟。
(10)同乡:称仁兄,自称乡愚弟。
B. 九十多岁的男老人过世的讣告怎么称呼!
如果是子女可以称为先父,如果是外人可以称为**老先生
讣告
先父XXX于公元XXXX年XX月XX日XX市病专故,享年九属十岁。兹定于XX月XX日X午X时,在XX火葬场火化,并举行追悼会。谨此讣告。
XXX哀告
XXX年XX月XX日
C. 老人死后怎么称呼
父亲死后先考,母亲是先妣。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3)男老人过世如何称呼扩展阅读:
1、按特殊原因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2、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3、其他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D. 各个年龄段死亡的叫法分别是
0——20岁为夭折
21——30岁为短寿
31——40岁为强寿
41——50岁为艾寿
51——60岁为周寿
61——70岁为稀寿
71——80岁为耋寿
81——90岁为耄寿
91——100岁为期颐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X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相关信息介绍: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 :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逝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溺: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天:称幼年人之死。
崩:是称天子之死。
升霞:是称天子之死
星驾:是称天子之死。
赛:是称诸侯之死。
卒: 称大史之死。
不得:是称士人之死。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失信:是自言父亲之死。
失持 :是自言母亲之死。
殉国: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殉道 :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
殉节: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遇难: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
藏难:是称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称因意外之事而死者。
田径: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逝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
陨: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困:古称上等人物之死。
随 称饿死者。
羽化: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弃养:对父母去世约婉称。
迁化: 谓一般人之死。
因寂:是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见阎王: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去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殉难: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