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怎么写孝顺老人的故事

怎么写孝顺老人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4-13 13:42:34

❶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百善孝为先”。下面是关于写孝敬老人的故事(通用5篇),欢迎阅读!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1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是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2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与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3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的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的时候,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与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4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是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5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❷ 关于孝敬老人的故事30字

1、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3、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4、哭竹生笋

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❸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3、国学大师黄侃的孝顺故事
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4、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5、陈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6、袁世凯葬母
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朝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条约谈判正急之时,刘氏去世。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职丁忧回籍营丧。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1902年6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中央级职衔。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了。一句话:在外你是国家大员,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第二妻妾有别。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在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在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后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在故居袁寨,具体办理殓殡事宜;一在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激动地说:感谢朝廷,感谢太后,感谢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

❹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被视为首要的美德,"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强调了这一观念。一个人若缺乏对父母的孝顺,很难想象他会具备热爱国家和人民的品质。古人的训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导我们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尊重他人的老人并爱护儿童,以此塑造社会的尊老爱幼风气,这是新时代学生的重要责任。

子路,孔子的弟子,以其勇敢和孝顺闻名。尽管家境贫寒,他仍不畏艰辛,翻越山岭十几里为父母借米,只为满足他们吃米饭的愿望,赢得了邻居们的赞誉。包拯,以孝闻名,他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辞去官职,直到父母去世后才重新步入仕途。黄香小小年纪,便以孝顺闻名,无论酷暑寒冬,都尽力为父母提供舒适的环境。上海建平中学的一名13岁少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心,他长时间寻找母亲喜爱的磁带,体现了对母爱的深深理解和付出。

古人淳于意的女儿缇萦,为了替父求情,长途跋涉进京诉冤,她的孝心感动了汉文帝,从而废除了肉刑。杨乞虽然穷困,却坚持亲自讨饭侍奉双亲,即使饿着肚子也要先让父母享用。孟宗为了母亲的病痛,哭竹成笋,显示了孝心的力量。杨香在面对老虎时,勇敢地救父,体现了孝子的英勇。鲍出则以实际行动救母,不顾个人安危,保护了母亲。

这些小故事生动展现了孝敬父母的种种表现,无论是在物质匮乏还是危急时刻,孝子们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美德,他们的故事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彰显了孝道在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❺ 孝顺的家风小故事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和行为,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核心。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一

《三字经》里曾记载:“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黄香家里生活很艰苦,9岁时就失去了母亲。母亲是伟大的,她给了我们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这对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地打击。但黄香并没有因此而自卑,而是把对母亲的爱,都倾注在父亲的身上。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冬天,黄香正在读书,忽然觉得很冷,他便想到:这么冷的天气,父亲在外工作一天,该让他好好休息一下。于是,便躲进父亲房间,给他铺好被子,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爸爸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暖被。年纪那么小的黄香就这样懂事,而我身为10岁的少年却不如一个9岁的黄香懂事!真让我感到非常惭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而我们曾想过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吗?在生病时,一直守在我们身旁的是父母,生怕出一点意外;吃饭时,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们的是父母,他们从来只为我们着想,不为自己做任何打算;当我们学习有进步时,最高兴的也是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觉得辛苦并没有白费;当我们受到挫折时,在我们身旁安慰我们的也是父母,说:“别气馁,失败是成功之母啊!”回想往事,父母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再想想自己又为父母做了什么。可否想过父母的辛劳?可曾注意过他们头上那一根根银丝?可曾注意过他们额头上岁月的痕迹?可否在劳累时替他们倒一杯茶、捶捶背?可否在他们伤心时说过一句温馨的话?可否在他们不在时做做家务·····其实父母并不曾期盼过这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大事,但我们对父母的回报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打扫打扫房间,整理整理东西·····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就非常感动了。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更加期盼的是: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我们的力量。

黄香从小就知道孝敬父亲,确实是我的榜样,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希望我们同学从今天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孝心的、懂得感恩的孩子。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二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和行为,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核心,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记得我刚到北京工作时,一到秋收季节总会收到爸爸的来信,信里总会提到这样的话语,今年家中玉米收成不错,老母猪又下了十几头小猪,等小猪出圈了又能收入千八百块钱。每次看到这样的家书,我深知爸妈的心思就是让我放心家里,不用担心他们的生活。但信中还会有这样的话语,“山上地里的花生好了,山坡上的苹果都红了”,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他们想我了,从不直接表达,所以我唱的《感谢父母》歌词中才会有这样的歌词“在我想家的时候你说家乡的山花开了”,其实每次看到信中这样写道我都会有一种想回家的冲动,这也是我写歌曲《感谢父母》的初心,“在我小的时候你把我拉扯大,在我离开家的时候你说累了就回家”,爸妈靠省吃俭用把我们四个孩子拉扯大,至今我都记忆犹新。妈妈在我每次离开家的时候总是把我送到通往汽车站的小路上,还要叮嘱一句“在外累了就回家”,一直站在小路上等我的背影远去…… 每次看到母亲站在风里,头发被风吹起,我心里总是有一丝内疚。 提起笔来给父母写信,我也只是报喜不报忧,怕他们担心,中国人就是这样含蓄的爱,明明是想了就是不说,父母在儿女面前难以启齿这种情感话语,儿女在父母面前也不表达这种情感,但在歌曲中就不同了,可以把这些想说的话和不好意思张嘴的语言写成歌唱出来,以此表达对

父母的感恩之情。比如说:“谢谢妈妈!谢谢爸爸!感谢你们教我做人抚养我长大”,这就是孩子对父母说的,我觉得自己就应该对父母大声说谢谢!

记得爸爸还有这样一封家书“山上的花生都晾干了,山坡上的苹果大部分都卖了,给你留了一笼”。其实我心里明白他们是想说,都啥时候了怎么还不回来,真是古语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不管你走到哪里,父母的心一直牵挂着远方的你。

我在《感谢父母》里唱到“在我小的时候你呵护我长大,在我离开家的时候你说在外不同在家”,这是我父亲的形象,他用他那有力的臂膀保护着我。

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公益请我为农民工圆梦,改编创作并演唱《儿女情长》——“小时候你把我捧在手心怕我摔了,含在嘴里又害怕化了”,孩子对父母来说就是心肝宝贝。

我用我的歌声,表达我对父母最深切的感恩。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三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这是父母给我定的第一条“家规”。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要尊敬长辈,爱护小辈。虽然分家早,但爷爷奶奶家的活妈妈总是主动地去做,无微不至地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特别是爷爷去世后,妈妈更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重任,直到奶奶去世。在这种良好家风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对长辈很尊敬。成家后,我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定期看望;逢年过节,会买份礼物和家常菜,和爱人、孩子一起,为他们做饭,静心听听父母的故事和唠叨,给她们洗洗衣服、晒晒被子。我们的一点点孝心都会激发老人无限的满足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耿舒奕刚懂事起,我们就教育她要尊重老人,孝敬长辈,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她。在我们的影响下,耿舒奕也特别尊敬老人。她经常会念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主动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每次回到奶奶家或姥姥家,她总会给她们讲故事、唱歌、跳舞,想办法逗老人们开心,看着老人们开心的笑脸,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耿舒奕很心疼老人,每次都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有一次,大家要准备开饭了,耿舒奕却站在厨房门口不吃饭,她说:“奶奶

还没吃,我吃不下,我等奶奶一起吃”。一句话,让我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良好的家风已经在耿舒奕的心里深深地打下了烙印。在外面玩的时候,如果遇到老人,她会主动给老人让路;公交车上,她会和我们挤一个座位,把腾出来的座位让给行动不方便的人。一次在小区里玩,她看到一位清洁工爷爷在捡垃圾,赶紧帮着把身边的垃圾都捡到垃圾埇里„„

良好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品质。总结我们家的教育,我们觉得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风家训会给孩子一个引导作用,家庭氛围也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将继续秉承这种优良传统,让耿舒奕也能传承下去,快快乐乐地成长,最终走出一条完美的人生路。

;

❻ 孝敬父母的故事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6篇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1

前几天,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里面讲述了梁维月许卓婧钟岳峰等“最美孝心少年”们孝敬长辈自强自立的光荣事迹,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令我由衷地佩服,里面的每一件事迹都令我非常感动,可最触动我心灵的是一个来自甘肃的16岁女孩——梁维月。

梁维月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5岁时,她妈妈因为不能忍受穷苦日子抛弃她们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过敏中毒,成了一个聋哑人,姐弟俩和多病的奶奶全靠爸爸照顾。偏偏祸不单行,在梁维月8岁的时候,她爸爸不小心摔下了山崖,造成了高位截瘫。照顾亲人的重担就全落在了梁维月的身上。平日里,除了上学悉心照顾奶奶和爸爸忙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儿以外,她还要帮聋哑的弟弟补课,自己经常熬到后半夜才睡觉。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所有的开销全靠乡政府给的低保,为了能给家里多挣点零花钱,维月每逢周末和假期,她都要去附近的工地搬砖,一开始,对方不让梁维月干,但最终劝不过她,就只好答应了她,搬一块砖一分半,小维月每次都要搬20xx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可以赚到30元。

看了这个节目,我非常感动。这些少年,他们的家境都不好,大部分都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孝敬长辈爱护亲人。而我呢?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一点儿不满意,就耍脾气,父母要我们帮忙做一点儿家务事就不乐意。比如有一次,我和妈妈在街上看见了一个非常精美的笔筒,我就吵着要买,妈妈觉得我已经有一个,不需要再买了,可我就是不听,后来,妈妈实在拗不过我,只好买了下来。我们完全生活在蜜罐里,还不知道珍惜,那些孩子和我们的命运,可以说有天壤之别,想到这里,我很羞愧!我想,我以后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付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我的孝心。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次观看的《最美孝心少年》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一堂让我受益匪浅的教育课,我以后一定要向这些“最美孝心少年”学习,学习他们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勇于担当的决心以及他们孝敬长辈爱护亲人的优良品质,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2

感恩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恩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感恩父母》就是这样一本教会大家学会感恩的好书。世上纵然有无数的人需要我们去感谢,去感恩;纵然有无数的人在你一生中帮助了你;纵然有无数的人给了你支持。但是,请不要忘记,你的家中,还有那麽两个人在破旧的老屋中,守着枯烛,在等着你啊!

他们就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啊!记得父母的教诲:“我们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们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我们却总是那样的年少轻狂,不以为然。在摔了无数的跟头,碰了无数的钉子之后,才发现,父母始终在为我们倾其所有。

母爱没有具体内容,却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面对如此的母爱,我们还能说些什麽?世间情谊无数,唯有母爱最为无私,它不求任何回报,只懂得默默地付出。完整的家庭里,除了母爱,还有父爱的存在。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父亲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坐标,为我们铸造了展翅飞翔的翅膀。父爱是金,是沉默的金子。他无需语言的表达,它是心与心的交流。

父母生下我们,尽心尽力的抚养我们,使我们平安快乐的长大。当我们在学校里拿回一张张奖状,父母在一旁欣慰的笑着:当我们有了虚荣心,嫌弃父母的模样,父母在一旁无奈的叹气;当我们远走高飞到遥远的城市里求学,父母只能在家中望着我们小时侯的奖状思念我们;当我们成家立业,过着好日子时,父母还在遥远的家乡,守着老屋,过着穷困的生活;当我们在生意场上意气风发,感谢他人的帮助时,却把最应该感谢的人远远扔在了脑后……

时间一长,我们可能会淡忘了他们。但当他们真正离去的时候,我们才痛心的发现,谁才是真正爱我们的人,谁才是真正对我们好的人,谁才是我们应该感谢的人!是我们的父母啊!他们含辛茹苦将我们拉扯大,孩子却没有一丝感恩之意,他们会是多麽的伤心过啊!但是当我们明白过来时,一切已经晚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为了不让亲请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变得脆弱,不让自己留下遗憾和悔恨,请及时为自己的父母送上一句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吧!

亲情是伟大的,父母是伟大的,因此,我们感恩亲情。感恩父母!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3

有不少人会吟诵那一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回答能真正地做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呢?

“孝”是什么?一个汉字?一篇征文竞赛的主题?还是———一种每一个儿女都应该有的传统美德?

孝,不分贵贱,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是一个亿万大富翁,还是一个普通工人,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孝,不分地域,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是一个海外游子,身在国外,还是一个居住在父母身边的人,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孝,不分年龄,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只是一个小学生,还是已到中年,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

“敬”又是什么呢?一声“敬礼”的指令?一种“敬佩”的心情?还是———一种每个人都必须有的“尊敬”的礼仪习惯?

“敬”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表达:见到爷爷奶奶,对他们说一声:“爷爷好!奶奶好!”;家里来了老人,帮他们倒一杯水;到爷爷奶奶家里去,主动帮他们干干活……这些都是“敬”。

父母对我们的爱从我们出生,一直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从三四岁时追着给我们喂饭;到刚入学时挽着我们的手送进校园;再到五六年级天天督促我们学习,他们的'爱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从婴儿成长为儿童;再变成青少年;到成人……他们永远都不会抛弃我们,会永远永远的爱护我们。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当他们离世时,最舍不下的就是我们。

不仅仅是父母,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守护神。我们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在奶奶的夜曲里安心入梦;在外公的励志故事传说里学会坚强;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这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的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有如此孝敬之情,更何况我们呢?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而我们对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爱呢?

孝亲敬老不只是长辈病时端汤送药,不只是对长辈金钱上的回赠。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处真挚的感恩与尊敬。因此,孝亲敬老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便能便打出你那满心的感恩与尊敬。

孝亲敬老,从现在开始!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4

爸爸妈妈赐予我们生命。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今天的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恩情深厚而无私,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起码的道德。

孝敬父母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好字。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价的。

毕淑敏《孝心无价》

既然父母对儿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儿女的又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仅没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孝敬无论好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者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 “自行之源”。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人,都和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是分不开的。凡是不敬师长不讲信用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干尽天理不容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败家子逆子;尤其是对父母忘恩负义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们认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对我君王尽忠呢?此说十分有理。因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实在可靠。可见,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榜样。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5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如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还有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他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以上不都是儿女孝顺父母,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是世界对自己最好的人,在自己的翅膀还没有长硬时,家才是自己最理想的港湾。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6

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欢

爸爸让我自由飞马克·扎克伯格的父亲艾德·扎克伯格出生于弗拉特布什一个绿树成阴的街道上。马克的爷爷是邮递员,奶奶是家庭主妇。上学的时候,父亲艾德的理科很好,如果按照父亲的志愿,他也许会考上哈佛大学,也许会成为比尔·盖茨,成为乔布斯。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爷爷希望父亲早日挣钱养家。于是,父亲就上了纽约大学口腔学院,最终成为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名牙医。

艾德吸取自己成长路上的教训,尽量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成长空间。他有四个孩子,马克是最小的,经常与三个姐姐疯玩、恶搞。可是,艾德一点也不生气,任马克做他喜欢的一切。

那时候,美国流行一部名叫《星球大战》的科幻电影,马克看得入了迷。不过,马克不是单纯地看,他看了《星球大战》,竟然想拍一部电影。姐姐们都觉得马克是无理取闹,但是,艾德对儿子马克很支持,他买来了拍摄需要的一切设备,交给马克说:“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欢,你可以做一切可以做的!”马克很高兴,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一个多月后,马克竟然真的创作拍摄了一部电影。当然,这是一部恶搞片,影片的滑稽恶搞让三个姐姐笑得吃不下饭。

按照正常的发展,马克也许会成为好莱坞的剧作家或者导演。可是,马克的兴趣很快就转移了。他很快喜欢上了电脑,喜欢上了网络游戏。那时候,电脑很贵。可是,艾德举全家之财力,给家庭每个成员买了一台雅达利800电脑。妻子凯伦生气地说:“艾德,你疯了?你怎么能够跟着孩子们一起恶搞?你应该帮助他们理清人生的方向才对!”艾德笑着说:“我不会给孩子设计未来,我只会帮助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一切!”就这样,马克开始在电脑上玩《模拟城市》,玩《马里奥赛车》。虽然,那个时候的电脑速度很慢,但是,他的《马里奥赛车》却玩得非常好,全家人谁也玩不过他。为此,马克曾经高兴了好一阵子。

不要胆怯,只要你决定

不要认为马克是一位贪玩的孩子。他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他沉迷于游戏的奥秘,而不沉迷于游戏本身。当马克把所有的电脑游戏玩转之后,就觉得没有意思了。这时候,马克打算自己编写一个游戏。

编写游戏需要写编码,而编码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一个非常深奥的课题,况且,还需要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不过,困难就像是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马克,他从书店买来一本写编码的书籍,偷偷地看了起来。几天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游戏编写。他做的第一款游戏是一部名叫《摇滚乐团》的视频游戏。道具是一个塑料拨浪鼓,场景就在自己家的客厅里。游戏编好后,三个姐姐都很喜欢,可是,很快,她们就发现了游戏的漏洞,玩起来很糟糕。

马克有些失望,有些胆怯。看到儿子不高兴,艾德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在一个晚饭后,艾德走进马克的房间,坐在马克的身边。他用手摸着儿子的头,慈祥地说:“不要胆怯,不要害怕困难。只要你决定了,就要不顾一切地往前冲,成功才会属于你!”马克看着父亲,泪水禁不住从眼角流了出来。

马克重整旗鼓,再次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这次,他决定编写一个可以交流的程序。这是一个类似于现在QQ交流的信息系统。这个编码程序很复杂,马克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敲打着自己的键盘,常常因此忘记了吃饭和睡觉。这次,马克成功了。他创作的交流平台,可以把爸爸、妈妈和三个姐姐的电脑联系起来。家里的人可以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通过这个平台交流。虽然这个信息交流平台的速度非常慢,交流起来很费力,甚至没有直接跑到对方的房间里的速度快,可是,家里的人都感到很神秘,很兴奋。大家称这个信息平台为“马克网站”。

马克在哈佛上大学的时候,创建了脸谱社交网站。当时,专业人士评估这个网站价值20xx万美元。马克决定退学创业。这对于一般家长来说,简直是一个荒唐的决定,也是不可能同意的。可是,当马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艾德的时候,艾德毫不犹豫地对儿子说:“不要胆怯,只要你决定,你就坚定地往前走!”艾德的话给了马克很大的鼓励,他向学校递交了退学申请,致力于自己的事业。

不要牵挂,我工作我快乐

马克成功了,他所创办的脸谱社交网站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财富急剧膨胀。在脸谱网站第一次董事会上,董事们一致认为,马克的父亲艾德对于脸谱网站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因为,艾德不仅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更重要的是,马克在创建脸谱的过程中,艾德给予了马克以及脸谱其他创建者莫大的精神支持。于是,董事会决定给予艾德200万脸谱网站股权。

马克带着董事会分给父亲的股权,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可是,当马克把这笔股权手续交给父亲艾德的时候,艾德并没有马克想象的那么高兴。他把那笔股权接过来看了看,又还给了马克。他对马克说:“你不要牵挂我,我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业。你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剥夺我工作的权力,我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马克愣住了。世界上哪有这么傻的人,这可是200万股权呀。他对父亲艾德说:“这是你应该得到的,你完全有资格拥有!”可是,艾德坚决拒绝。最后,还是脸谱董事会所有成员出动,才说服艾德勉强收下。目前,这笔股权的价值已经超过6000万美元。

马克越来越红,财富越来越多。可是,艾德却依然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做自己的牙科医生。虽然,他曾经在儿子的脸谱网站推销自己的牙科诊所,但是,他从来不对人提起自己的亿万富翁儿子,他的病人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脸谱CEO马克的父亲。

终于,媒体发现了艾德,把艾德推到了人们的视线内。当网民们看到真实的艾德的时候,说什么也不敢相信他就是马克的父亲。因为,一个身家260亿美元的父亲,竟然还在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面对媒体,艾德微笑着说:“我工作,我快乐!”也许,这就是艾德给予亿万富翁马克·扎克伯格最大的精神财富。

❼ 中国有哪些孝顺父母的故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阅读全文

与怎么写孝顺老人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浴足堂养生馆面试需要问什么 浏览:585
如何看待父母针对孩子 浏览:304
重庆养老金异地迁入办理 浏览:30
养生馆是什么经营类目 浏览:544
秦都卫健局体检检查什么项目 浏览:595
职工养老保险断交会怎么样 浏览:717
退休工资账务处理 浏览:94
阳朔县养老院属哪个部门管理 浏览:724
50岁艺术照图片 浏览:388
回忆父母亲有哪些范文 浏览:82
大学生去敬老院活动道德实践报告 浏览:887
钢铁厂退休年龄 浏览:860
老年人长痣长斑吃什么 浏览:458
孤独老人求政府帮助的申请怎么写 浏览:656
乡村干部的养老怎么办 浏览:598
以前不上班今年养老金怎么涨 浏览:779
拿第一个月退休工工资还要扣社保吗 浏览:60
事业单位不需要交养老保险 浏览:1
厂企职工25年工龄退休金多少 浏览:518
养老保险最多能补多少年 浏览: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