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村有句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小时候常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给爸爸妈妈这样说“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当时因为还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今天我终于明白爷爷奶奶为什么会和我的父母说这样的话了。
其实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相信每一个人都能看的出这样的含义,就是说“家里的老人如果偏向了谁,那么这个被偏向的以后肯定是越来越穷”,如果你是这样的理解也是对的,但是也有另一层的含义,今天我就把这层所寻常的意义讲一讲。
这一句讲的就是咱们的父母,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如果在我们成长教育当中,过于溺爱和呵护孩子,包括孩子有点事情,父母不是说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孩子办。
这样只会让孩子从小养成过分依赖父母的习惯,从小也不会懂得吃苦耐劳,也就是咱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说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关爱,这样只会让孩子长大以后没有自己的生存能力,更不会自己去融入这个 社会 的大家庭里。
因此这句“老人是条龙”就是说父母是如做一名合格老师来正确关爱孩子的。
这一句向谁谁家穷,我们要连着上一句父母是条龙的含义来理解,刚才我们讲到父母如何关爱孩子取决于孩子以后得生活。
也就是说父母过于爱护自己的孩子,就会让孩子长大以后失去生存的能力和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要知道父母再多的关爱也是有限的,父母总会变老的,因此父母年纪大了就没有能力再过于爱护你了。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了父母的爱护,孩子以后得生活就会越来越穷,毕竟孩子已经从小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
这句农村的俗语是一句富有人生哲理和具有正确教育的意义,告诉我们不能偏向某一个孩子,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这样以后他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孩子多的家庭,老人总喜欢说“都是我的儿女,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事实上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吗,还真不一定。
农村有句俗话叫“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就是很常见的一种家庭中父母偏心的写照。我就生活在农村,从小就见识了孩子多的家庭总有一个孩子是被父母偏爱的,并且大多数被偏爱的孩子往往长大后的生活比较穷。
(1)
包括我爸爸那一代,爷爷有7个孩子,4个儿子3个女儿,我爸爸排行老二,从小我就知道爷爷不喜欢爸爸,也不喜欢我和哥哥,但对于我小叔以及小叔的儿子,我小姑以及小姑的儿女,都是格外的偏爱。
印象中,从小到大,我叫出的“爷爷、奶奶”的字眼可以一把手数过来,有时候我和哥哥走到爷爷世哗跟前,像极了透明人。爸爸也是如此,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橡返则方,一般不会想到叫我爸爸。
也正因为如此,爸爸干什么从来都是把前路堵死,以前在矿上挖煤,从来没想过有比挖煤更轻松更赚钱的活,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所以把我和哥哥两个男孩子养的好好的,并且都步入了婚姻殿堂,有着自己的事业。
而爸爸知道干什么事,没有什么人能依靠,万事靠自己,所以遇事儿有专研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才有了自己在电气焊技术上非常不错的造诣,后来爸爸从外地回到家乡,在老家开起了电气焊门市,一直从事至今,门市上回头客特别多。
但反观小叔小姑他们,从小被当作掌上明珠,惯着宠着,没成家的时候,嘴上全是伟大的抱负,却改变不了干什么都觉得累,干什么都觉得苦,成家后还时不时跟爷爷奶奶要钱花,也经常跟几个哥哥要钱,却从来没还过。
面对这种情况,爷爷奶奶竟然还惯着宠着,觉得弟弟妹妹日子过得不好,当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补贴一下他梁棚们。这话本没错,兄弟之间相互帮衬应该的,但也要有个度吧。为什么从来不想想他们为什么混到现在这个样子,却总觉得我们掏钱是应该的。
在农村,类似这种情况的家庭很多很多,这些被父母“这条龙”从小宠溺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没什么能力、眼高手低,却还觉得大家帮他是应该的。
从这一点来看,“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2)
对于一些独生子女更是如此,从小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溺着,觉得自己是个小皇帝,在悉心爱护下长大,长大了却还觉得全天下都应该向着他,否则就任性、焦虑。
在这种病态的心态下,这样的人真的很难使自己的家庭走向富裕。甚至不带着全家老小去老人家啃老就不错了。
(3)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老人“这条龙”的子女赡养老人的孝道问题。
我们村去年有个老人去世,而他生前一直住在自己二儿子家,二儿子本来家庭条件还不错,也肯吃苦,但老人去世前生了场大病,几乎花光了二儿子的所有积蓄,而其他的儿子都不孝顺,不愿意承担老人养老、住院的花销。唯独老二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像这种情况在过去的农村比较常见,现在农村人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过去,这种现象也在不断降低。
(文/阿冰)
不孝子总找借口说老人偏心,有的老人一无经济收入,二无劳动力,请问拿什么偏心?老人偏心的是谁?是对他好的儿女,不是那种不孝子,说老人偏心的人你老了会很惨的,因为你不注重现实,不尊老,不懂怎样教育下一代尊:老,只会斤斤计较,你的孩子也会和你一个样,醒醒吧。我母亲今年九十了,二十多年了我负责了她百分之九十的开支,我是老母亲最小的儿子,我的儿子女儿女婿都把奶奶当成宝,有的孙儿孙女把他当成草,他们在名声和事业上,经济上都不如我的孩子,我也不比哥哥们穷,当然老母亲是偏爱我的,人在做天在看,不孝就是不孝别找借口。老年人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我看好多孝顺的家庭凡事都要顺利些呢,老愿为小付出,小愿为老付出,家和万事兴。
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我赞成。但是需要明白的是:这句俗语单单指孩子多的家庭。
首先要明白,老人一条龙的意思。这里比喻父母是龙,龙生九子各不同: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由于孩子们长大以后,性格爱好发展命运各不相同。有发展好的,有发展差的、有发展的让父母不省心的……等等之类!作为父母,他们肯定是喜欢,发展的好又孝敬听话的好孩子;但是有些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发展的不好,老人不能不管,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啊!他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偏心”那些“穷”孩子。在很多时候,都会明里暗里,帮助这些生活过的较差孩子。而那些有能力又听话的好孩子呢?他们对老人来说比较放心,所以老人的爱,会更多都会倾斜到“穷”孩子身上了。 显得老人爱谁,向谁,谁家就穷了。这种绝大多数老人偏爱孩子的现象,太正常啦,所以才会形成这样的老俗语。
“老人是条龙,像谁谁家穷”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简单,因为“龙生九子,九子不同”,寓意着一个人可以生很多孩子,可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老人从小就偏向哪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肯定以后是最没有出息的,混的最差的!
给大家说一个我们这边的真实事情吧,今天的主人公叫做薛大爷,我们这边庄子全部都是姓薛的,所以咱们也就不再纠结这个。薛大爷养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已经78岁高龄,女儿前些年患有胰腺癌去世了,“女死门槛断”,所以你觉得这一门算是靠不住了,因为徐大爷以前是在我们这里五金厂上班,属于国企,退休后每个月还有2000多块钱的退休工资。
薛大爷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在我们这运输公司当司机,也算是有正式工作,儿媳妇是在保洁公司做出纳。薛大爷的二儿子因为从小就身体不好,所以最后接了薛大爷的班,没想到过了几年下岗,现在在城里开出租车,媳妇在中医院当护士。薛大爷的三儿子从小学习好,而且民间自古有“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说法,所以薛大爷的三儿子最后考上了大学,在湖北武汉一个研究所上班,儿媳妇也是在电信公司上班。
那些年的时候徐大爷老两口身体还硬朗,再加上徐大爷的退休工资已经完全能够支撑老两口的生活,所以三个儿子都还显得凑合。可是自从大前年薛大爷去世之后,薛大爷的老伴没有退休金,一下子就需要的儿子承担起抚养老人的义务,按道理来说,大儿子和二儿子家里都有儿子,日子过得挺紧巴巴的。唯独是三儿子生活经济条件很好,再加上当年薛大爷夫妇也是对三儿子最好,因此三个兄弟在一起商量,意思是脑残条件好,可以多出点经济费用给母亲找一个保姆,大儿子和二儿子负责每周回家探望。当时是这么说定的,哪知道后来三儿子回去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这下子大儿子和二儿子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每次回来看老母亲都是急匆匆的来,急匆匆的去。
后来薛大爷的老伴儿实在受不了,就告了老三,后来经过多方协调,并且以不孝顺就告知老三工作单位来威胁老三,老三才勉强答应一个月支付1000元的赡养费用。想想看以前薛大爷夫妇俩都在人面前说自己三儿子多出息,多能挣钱,如今反而落得个这个地步,反而是一向自己瞧不上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每次回家帮自己洗衣服、洗床单。
农村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因为老人可以帮忙照顾家庭,这句老话确实没错,老人不但是个宝,也是一盏灯,给家里指明方向,主持着家务事。但农村还有一句老话,叫做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说实话,当小焦第一次听见这句话的时候确实还不清楚啥意思,因为在我的心里一直觉得老人是永远不会害孩子的,咋就让孩子穷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中国古有传说,说龙生九子,按大小排列分别为老大囚牛、老二睚眦(yá zì)、老三嘲风、老四蒲牢、老五狻猊(suān ní)老六霸下、老七狴犴(bì àn)、老八负屃(fù xì)、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这九个儿子是各有不同的。
在以前的时候,每家每户生的孩子都比较多,所以就说“老人是条龙”。
其实,“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说的就是以前农村人生孩子比较多,在对待孩子这件事情上很多父母并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肯定是对某个孩子是有所偏爱的,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溺爱。那么,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基本上是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多事情都不用自己去做,父母都帮他搞定了,有什么好事情父母也总会第一个想到他。
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孩子,他们的独立能力肯定是比较差的。所以现在在农村就出现了很多的“啃老族”。年轻人不思进取,自己不出去挣钱,也不想着怎样孝敬父母,反而二三十岁成家了还要向在地里刨食的父母伸手要这要那,过得肯定是比较悲惨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式父母嘛,都希望自己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但是却忽略了自己过度的爱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什么影响。
小焦村里有一户人家,家里一女一子,女儿倒还好,挺懂事。但是儿子已经18岁了,初中就辍学回家,整天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长得胖乎乎的,晚上经常去网吧打 游戏 到通宵,家里来了人也不知道招呼,也不出去工作挣钱。但是人家父母就觉得自己儿子挺好的,跟别人说起来也觉得挺自豪,有时候连小焦看着都替他们着急,以后这娃能娶到媳妇吗?
所以,个人觉得父母对待孩子还是不要太过溺爱,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娃,那心疼的跟自己心肝一样,摔怕摔了,饿怕饿了。其实个人觉得没必要太过在乎, 摔倒了爬起来不就行了,饿一顿两顿也没啥事,我们小时候就这样过来的也没见有啥大事情。
老人不是全部是龙,能被称之为龙的,必是有能力的人,是家境殷实的人家,因此这样条件家庭的老人若是偏心哪一个孩子,可能就是害哪一个。
也不是完全正确,但现实生活中被父母偏心害到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人还真的有,一般情况下农村老人是偏向于最小的那个,所以又有天下老的向着小的一说。
当年改革开放后,我们村姓吕的一个家族承包了建筑队,吕家大院正式成立,话说当年搞建筑的可真是挣钱,不需要到城市里去,我们村正好整体规划,全村所有房屋进行拆迁另建,当时村里对新兴企业扶持,吕家大院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几年时间在当地镇上小有名气。
吕家俩儿子,大儿子跟着父亲每天四处奔波,施工人员紧张时还需亲自上阵干活,每天不得清闲,小儿子高中毕业后,吕家父母舍不得小儿子到建筑行业吃苦,于是今天托关系给小儿子安排进工厂,明天找人帮忙把小儿子弄进国营单位,可小儿子不是嫌活累,就是嫌工资低。
不过干也好,不干也罢,家里有钱,当个啃老族也是不错的,凭借着家中在当地的地位和名气,吕家二小子找了个漂亮姑娘,然后娶妻生子,日子过的倒是安稳,后来媳妇说:咱俩都不上班也不好,怎么滴也得有点事做啊。
于是小夫妻让老吕两口子投资,他们在家门口开了个小卖部,屁股大的地方,除了卖点孩子们的小零食,就是本子铅笔啥的,因为离村学校比较近,所以每天十块二十块钱倒也挣得来。从此夫妻俩悠哉悠哉看着小卖部过上了幸福简单的日子。日常花销嘛,父母在何须他们操心。
不是说花无百日红嘛,吕家大院兴旺了有八九年,因为老吕管理不到位,最后亏损并解体,从此在村中兴盛一时的吕家大院消失不见了,而没了父母的经济外援,吕家二小子日子不好过了,此时他差不多四十岁了,被父母养的啥活都不想干,最后只好去镇镇府银行当了宝安人员,一个月两三块钱工资。
吕家老大因为在建筑行业经历了摸打滚爬的锻炼,很快被城市某建筑公司高薪聘请,如今在城里当着技术员,拿着工资,吕家大院的解体对他没半点影响。
然而有影响的不仅仅是吕家二小子,还有老吕夫妻,老吕夫妻没了钱之后,小儿子小儿媳不愿意再同老人一起生活,于是二老被撵出家门,只好投奔当初不是很待见的大儿媳他们。
村里这样的情况还有一两家,有一个被父母宠溺到不上班,整天在家里喝酒玩麻将,最后媳妇都跟人家跑了,真是父母宠溺下的悲哀产物啊。
这个老人是龙向谁谁穷,其实和惯子如杀子这句老话道理差不多,父母以为是给了孩子最多的好处,实际上是无意中瓦解了孩子的上进心,这样被有钱父母向着的孩子,最终在父母不能给钱时,必定是要过穷日子的。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是一句比较夸张的说法!我理解的这句话主要是用来反应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问题。
老人是条龙,这句话其实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说的!家里的大人,在很多小孩儿的心目中都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小孩儿们对大人是怀着一种敬爱,崇敬的心理;另一方面,父母对小孩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父母的一些处事方法等都会有影响小孩的成长,说老人是条龙,间接说明了老人的地位,影响力!
向谁谁就穷,这句话虽然夸张,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在过去,农村一家都有许多小孩,而父母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可能存在一些区别对待,这种偏爱,如果小孩儿理解的到位,也会有一番成绩;但是过于沉溺于这种偏爱,反而限制了小孩儿的发展,等长大以后,他们可能因为能力欠缺,经受不起打击,而一事无成!
其实关于这句话,我就有深刻的感悟。我们邻居家,一家五个小孩儿,三男两女,因为算卦的说,他家二儿子天生富贵像,以后绝对有前途,于是两口子就特别喜欢二儿子,甚至后面让其他两个孩子辍学供二儿子读书,其实他家的大儿子成绩非常好,二儿子在学校有点混!等到大学毕业,这个二儿子可算在我们村出了名,在外面网贷被人家追上门,后来逼问之下才知道,工作不顺利,又贪图享,于是在网络上面借钱装大款,走上了不归之路!而他的大儿子,倒是挺有想法,在我们镇上做倒卖花生生意,一年挣一两百万不是问题。
所以说,老人对孩子过于关爱,不是好事,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但不应该过分地干预,如果孩子领悟的好,可以成才;如果过分依赖,以后只会走下坡路!
这句俗语有很多的变化说法,也有人说是“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虽然变化了语句,但都表示了一个说法和意思。
父母是条龙,是表示父母比较勤劳能干,做事非常有主意和想法,在这样的家庭里往往后造成后代的懦弱,父母在孩子的严格管理下,本来就性格或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为父母的还是比较溺爱其中的一个孩子,这样的孩子虽然暂时在父母的帮助下能过得不错,但是无形当中却养成了很多坏毛病和习惯。这样等老人过世之后,孩子没有了父母的帮助,就会难以面对生活当中的各种苦难,所以说向谁谁家穷。
其实在农村人们会发现很多这样的实例,同样在农村的一家老人有几个孩子,其中的一个老人特别溺爱,特别是最小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父母的溺爱,从小就生活在父母和哥、姐的照顾中,可以说是享尽了福,给予的金钱或帮助也很多,而其它的孩子因为没有了老人的帮助,往往会更加努力向上,就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的能力,即使面对生活的困难也会从容面对,父母不偏爱的孩子往往会过上不错的生活。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要理解这句老话的含义,先让你认识一个漂亮的女孩,再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没错,照片上的女孩叫高思恩,今年25岁,在读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还是国家二级田径运动员,小小年纪,奖牌已经摆满了一桌子。可是你想不到的是,她比普通人缺少了一条胳膊。
独生子女时代,每一个孩子都是家中的至宝。可是思恩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如果不是一位好心拾破烂儿的60岁的老人发现,思恩早已不在了世界上。
那是九四年的一个下午,高奶奶看到许多人在围观一个纸箱子,有的摇头,有的惋惜。高奶奶走近一看,是一个女婴!但是没有左胳膊!正是因为这样,人们一个个看一看又走开了!
高奶奶收留了她,刚刚抱回家,外面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再晚一步,思恩就没命了!
高奶奶是靠自己捡破烂做零工生活的独居老人,收留女孩以后,生活更加艰难。然而这些,两个人都咬牙挺过来了!
更难的是,因为女孩没有户口,上不了学。高奶奶四处下跪,终于有个偏远小学愿意接受她。思恩品学兼优,家里欠费停电,思恩就在路灯下坚持把作业写完。初中的时候,又因为没有户口,思恩又面临上不了学的危险,幸而有个偏远的中学又接受了她。
几十里地的路,坐公交每趟需要三元,思恩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而且一路还能捎带拾点破烂,思恩每天奔跑着上下学。没想到,这样倒成就了一位奔跑的天才,在高中阶段,她包揽了学校的所有田径项目的冠军,并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
在思恩不懈的努力下,考上了山西大学!在别人看来,山西大学算不上什么高档次的学校,可是对于一直在偏远地方上学的孩子,这个成绩已经足以让家人和自己骄傲了!
高奶奶因为学费发愁了,幸而又有好心人和慈善总会的帮助,思恩终于走上了大学课堂。
去年,在思恩准备考研的时候,高奶奶病倒了,思恩一边备考,一边照顾生病住院的奶奶,端屎倒尿洗擦身体,但这些在思恩这里都不算什么了!她如愿考上了研究生!明年就要毕业了。
高奶奶的脸上充满了自豪和幸福!
故事讲完了!试想一下,我们身边有多少手父母溺爱的独生子女,或者因为玩 游戏 逃学,或者学不进去考不上大学,更或者让啃老成为了习惯......
还有那些多子女的家庭,父母从小向着谁,活爱谁,长大了谁就最不成器!而那些受父母冷眼看待的,却反而成了大气候!《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和二哥苏明成最后的结局,也说明了一切。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提醒人们,爱孩子要有度!溺爱谁害了谁!成长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风雨的锻炼,太顺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那只能是经不起风雨的嫩枝儿!
❷ 对于老年人心态调整,有什么好的方法健康
老年人的心态调整一是要有好的家庭氛围二是要性格开朗乐观的面对生活三是要放宽心多理解多包容。
老年人调整心态,别人帮不了忙,自己就是放宽心,自己想,自己心宽,谁能做你的思想工作呀,心态过去叫作思想有问题,现在叫心态,谁能够来给你做这个问题,就你自己,平衡。如果一件事情斤斤计较,老是没完没了,解决不了问题,又自伤身体,索性你把它放下了,不去想它,过去也就过去了,已经没事了。
很多老年人的心态不好,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夫妻之间闹矛盾,第二个,为子女的问题,不成才,心里不高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金钱的问题,怎么支配问题,其实我觉得这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可计较的,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满意的,在这一生中很多事情都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你要是很平坦的对待,过了以后,你觉得很好嘛,大家都很好。
这个家庭里的气氛很重要,一个家庭的气氛,对别人要宽容,要包容,自己心里能够容纳别人,能够理解别人,能够换位去思考,可能就好一点,如果你只是从你自己这方面想,那你很可能就走不出这个死角,漩涡里转悠,自己自讨苦吃,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可以影响一系列问题。
❸ 老年人不会上网怎么办
老人在没人陪伴时常常会觉得孤寂,无处排解这股烦闷的情绪,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憋出病来。其实,老人学会上网也是好的,不仅能排解寂寞,让自己的大脑保持年轻,还能扩大自己的交友圈。
1、老年人上网可预防大脑老化,对大脑的保健十分有帮助。适当地学习上网和使用搜索引擎可帮助维持老年朋友大脑的年轻状态,使老年朋友更有活力。大脑更年轻对于预防老年痴呆症更有帮助。
2、此外,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掌握一样乐器、多做志愿者的工作、玩有挑战性的新游戏、参加训练班、接受新思想新事物、适度运动、去陌生地旅行都能有效锻炼大脑,延缓大脑的衰老。
3、其实,老人应该多给自己设置困难。这是因为,年龄越大,应对计划、安排和多任务处理等复杂情况的能力就会越差。
如果一直从事一些让自己感到特别舒服和特别得心应手的事情,那么大脑学习机制就容易停滞不前。而一些稍微让自己感到不太舒服的活动,则会让人更加开放,更坦然地把握和接受新体验和学习良机。
老人学会上网的好处
老人一人在家会倍感孤独,这时候不若去学习如何上网,上网的好处很多,一起来看看。
1、广交了朋友
通过博客、电子信箱和QQ等,不但联系到而且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同学、战友、同事,而且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2、增添了乐趣
上网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如果再装点好玩的游戏等,就更会趣味横生了。比如打各种游戏、打麻将、打纸牌、下棋等等,都可在网上进行。坐在家里网上炒股、理财,也不用再到证卷大厅或银行去挤位置了。可以极大地丰富晚年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
❹ 你见过哪些老年人严重扰民现象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出家门,跳跳舞唱唱歌,但由此产生的噪音问题却苦恼了不少居民。在问政现场,华山珑城小区居民张淑双就因广场舞等噪音产生的困扰向历城公安提出求助。
最近,歌曲《漠河舞厅》火遍网络,讲述的也是一群老年人因为内心孤独,需要寻找一个娱乐方式或是精神寄托,如何在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和居民生活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老年人的“漠河舞厅”该如何规范?对此,华山派出所赵文呈进行了解答。
据赵文呈介绍,华山景区周围共有18个小区,居民有18万人,每个小区都有娱乐广场。华山派出所针对辖区的情况,积极调配警力对生活娱乐噪音开展治理工作:一是找到各个点的广场舞负责人,说明噪声扰民的不利因素;二是摸排,针对跳舞位置尽可能远离居民楼、控制音箱音量、尽可能缩短活动时间等三个方面做工作;三是给举报的居民做工作,让他们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追求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派出所给双方做工作,让跳广场的声音小一些,让不跳广场舞的多谅解一下,居民之间互相谅解。
下一步,华山派出所将联合城管部门,对广场舞队伍进行整合;做好音箱声音控制工作,多个方位放上音箱,音量小但又能保证跳舞的人都能听到;在夜间广场舞比较密集的时候加强巡逻,将发现的零散小队伍整合到大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