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脉搏多少在正常范围内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
脉搏指的是人体体表可以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一般人体的循环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例如人的血液,血管,心脏等,这样可以完成各种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在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如果有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在动脉血液充足的情况下,此时血管的压力增大,管径扩张,因此在体表较浅部位的动脉可以感受到扩张的情况,这就是常说的脉搏。脉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会根据人体的健康情况以及年龄,性别等出现一定的差别。
人体的脉搏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1、运动
人体的脉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在运动的过程中,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会根据运动的快慢发生加快,此时流经动脉的血液量增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动脉搏动次数的增加。如果发现自己的脉搏频率有升高的迹象,需要看看是否和运动有关,一般在运动过后人体的脉搏频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高。
2、情绪
人体的脉搏还会受到情绪方面的影响,如果总是有情绪亢进,情绪激动的情况,此时脉搏的次数也会有所增多。相反如果人处于休息,睡眠的状态下,此时脉搏跳动速度就会相对减缓,这些都和情绪方面影响有着一定的关系。
3、心脏疾病
当出现了心脏方面的疾病后,人体的脉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在心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患者通常会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者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出现。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此时人体的脉搏次数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脉搏的形成有赖于两个基本条件
1、心脏的舒缩
2、动脉管壁的扩张性和弹性。
因心脏有缩有舒,动脉内压才有升有降;又因动脉管壁具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动脉内压的升降,才能以脉搏波的形式从主动脉开始,沿着管壁而迅速传播到各分支动脉,直到微动脉末梢。
脉搏波的传播速度与血流速度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生理现象,当心室收缩射血到主动脉时,长长的血柱以每秒0.2~0.5米的速度沿着动脉系统各分枝流动,流动速度以主动脉最快,到微动脉毛细血管网流速最慢,可以减速到停滞状态,而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则因各段动脉的管壁弹性不同而异。
主动脉管壁的弹性纤维最丰富,因而其扩张性和弹性最大,脉搏波的传播速度最慢,一般为3~5米每秒。中等大的动脉如桡动脉和股动脉,其管壁的弹性纤维较少,扩张性和弹性较小,脉搏波传播速度较快,约为7~10米每秒。
小动脉弹性更小,传播速度显著加快,约为15~35米每秒。动脉硬化时,脉搏波的传播就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