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的地方有给老人过“米寿”的风俗,那寿星的年龄是多大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存在着为老年人庆祝“米寿”的习俗。这种寿星的年龄通常是八十八岁。这是因为“米”字可以拆分为上下各八个字,中间一个十字,读作“八十八”,因此得此雅称。
在中国的传统寿称中,还有很多其他雅号,例如“而立”(三十岁)、“花甲”(六十岁)、“不惑”(四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喜寿”(七十七岁)、“白寿”(九十九岁)、“茶寿”(一百零八岁)、“卒寿”(九十九岁)和“还历寿”(六十岁)等。
在我国民间,给老人做寿是一种传统习俗,也称为过寿。通常,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在庆祝生日时,更倾向于说过寿。六十岁的寿诞被称为花甲寿,而每过十年,即花甲之后的每十个整寿,都受到特别的重视。在老人寿庆时,通常由儿孙负责筹办,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庆祝。
在过寿的时候,也有许多讲究和禁忌。有些地方有“过九不过十”的习俗,意味着在达到整十岁数的时候,例如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等,庆祝活动会提前一年举行。例如,在六十岁大寿时,实际庆祝会在五十九岁,七十岁在六十九岁,八十岁在七十九岁。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图个吉利,因为“九”与“久”谐音,寓意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