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总爱唠叨怎么办
那遇到老人唠叨家人应该怎么办?第一:先鉴别是不是生病了;第二:老人唠叨多是一种心理宣泄;第三:学会忘记老人的唠叨;第四:换个思维接受甚至享受老人唠叨。
发现家中老人突然之间唠叨个没完没了,此时首先要区分这种情形究竟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比如老人突然性格改变,喜欢自言自语、说话杂乱无章、内容支离破碎、说过就忘,重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等,均提示是病理性的可能,需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是老人家某种脑病的早期表现。它和普通唠叨的区别就是,一般老人的唠叨多是有对象的,语言虽罗嗦但有所针对并有具体的意义,而病理性的唠叨以自言自语多见。
排除了病理性原因,刘中霖提醒,老人家少朋友或无所寄托时最容易唠叨,这时将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反复说个没完没了,唠叨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宣泄,子女有时间应该听一听老人唠叨,让老人能得到心理上的宣泄和慰藉。但刘中霖提醒,子女在倾听中不要一味地顺着老人的意识走,而是要加以适当的引导,有时可以适当发表自己的意见,让老人感觉你很在意他。有时间尽量陪伴老人,带他去老人多的地方转转,让老人去公园打打太极拳或带他见见以往的旧同事,找同一个小区的老人下下棋、打打牌,别让老人家一个人宅在家中!
老人爱唠叨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家里人别太往心里去,也不要生气,更不能跟老人赌气,可以顺其自然,左耳进右耳出;不想听了,也可以找个借口出去转一圈,把它抛在脑后就行了。如果是在背后说你不是,传到你耳朵里呢,也不要放在心上。要懂得人进入老年期后由于大脑功能的衰退,导致高级神经活动的障碍,容易产生诸如唠叨、急躁、爱发脾气等一系列不能自控的性格变化。这种状况是老年期的生理问题,晚辈应持理解态度,多加谅解,忌针尖对麦芒地顶撞。哄老人就像哄小孩子一样要有耐心,学会这些处理技巧,唠叨就不会那么难忍受了。
刘中霖说,家有一老也是一宝。年轻人要学会感恩,感谢能聆听老人的教诲和关爱,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子欲养而亲不待”才是人生的憾事!实际上,老人的每一句唠叨,可能都是对子孙的一种牵挂、一种叮咛,充满了对儿女的爱与希冀。
TIPS: 必要时带老人 做心理咨询
如果老年人爱唠叨表现为整日不休地唠叨,乱管闲事,搞得家无宁日,影响全家人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学习,那就属于心理有问题,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寻求医生的帮助。
㈡ 怎样对付爱唠叨的老年人
要想改变公公这肆简个多年养成的习惯,几乎不可能。那么只好从自己这方面来想办法了。
作为媳妇,要忍受公公或婆婆天天指手画脚,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是我们要评估一下现在所处的环境:目前这种两代人或者三代人同处一室的情形一年半载无法改变,老人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也是改变不了,那么能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毕竟自己是年轻人,将来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将心比心,你可以:1,对老人唠叨充耳不闻,就当是一种声音在耳边,你只做袜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当然,这是一种被动的方法,不得已而为之。2,仔细聆听老人的建纯雹激议,按他的说法试一次,或许有不同的效果呢?我的意思是说,尝试从心理接受老人的习惯,换角度看问题,也许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天地。
时日还长,为了自己少呕气影响心情和容颜,不如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