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岁低龄老人再就业难在哪儿
2月23日,一则“低龄老人就业难:58岁清华毕业找不到超5000元的工作”的消息登上热搜,老年群体就业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在我国试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背景下,低龄老年群体的求职需求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亿人,占比为19.8%。有人口专家指出,从人口结构看,未来30年是一个低龄老龄化的时期,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会大幅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速。
另据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60-65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意再就业的比例为62.1%,55-59岁即将退休的“准老年人”中有意愿退休后再就业的比例为72.7%,这些数据反映出老年人具有较强的再就业意愿。2022年8月26日,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仅仅两天,已有超过5000个中老年求职者、超过100家招聘企业注册。
2022年8月正式上线的中国老年人才网,一直在积极发掘老年人力资源。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表示,“中国老年人才网旨在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快老年人才集聚,打造老龄人力智库,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低龄老年人就业体系,事关老年群体的晚年获得感和“银发红利”的实现,是亟待探索的全新领域。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在研究老年人就业话题时发现,“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的角度,有相当比例的退休老年人需要就业”。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有空间也有潜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低龄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势,促进其灵活就业有利于充实整个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但是目前具体实行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有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和有用工需求的单位或个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而且低龄老年人就业市场不均衡,可能在行业、职业、城市、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
毛飞宇建议,要健全低龄老年人灵活就业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用人单位的年龄歧视,提高就业机会的公平性。同时,完善低龄老年人灵活用工形式、合同签订、工作时间、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此外,要强化职业培训,提高低龄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搭建低龄老年人灵活就业的信息平台。
目前,相关制度法规正逐步完善。例如,浙江省就发布了《关于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探索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关注老年群体的劳动者权益。在实践中,我国正不断探索低龄老人就业的新思路、新前景。未来,仍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布局和长远规划。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尊重他们的需求,也是在尊重未来的我们。
2. 近七成退休人员再就业意愿强烈,老龄求职者会面临哪些挑战
首先是自身能力的欠缺。比如职场上,大学毕业生是高级工的竞争对手,但自身能力是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因为大学生接受了最新的教育,有超强的适应能力,懂得服从,是公司最需要的员工。对于工作多年的老年人来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应届毕业生,自身的学习也停止了。可以说没有提升的空间,这是高龄者找工作面临的最大障碍。
要知道的是老年人退休后对工作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他们过去的职业经验和工作技能。对于有专业技能的求职者来说,财务会计、技术咨询等岗位和书法老师、摄影师等培训行业是他们最首选的。对于学历不高但有耐心、细心的求职者来说,更多的是从事服务行业、物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保洁员、城市环卫工、厨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