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老年人的拐点将会出现在多少年前后

老年人的拐点将会出现在多少年前后

发布时间:2024-10-23 22:12:55

㈠ 不必非要追求无疾而终,与病共存是老年的常态

人体功能有三个拐点:25~30岁到达峰值,此后各器官、系统从结构到功能都会发生一系列衰老与退化,到60岁时衰退减速,到80岁时进一步加快。消化系统也是如此。衰老导致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在老化过程中的特点,对饮食结构和习惯做相应的调整,可预防某些疾病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消化系统衰老体现在七方面

《生命时报》:衰老会使消化系统产生哪些具体变化?老人应该如何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适应这一变化?

郑松柏:具体的变化及影响体现在7个方面。

口腔。随着年龄增长,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肌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味觉钝化等变化,不利于食物吞咽,也会降低老年人进食的兴趣。适当改变烹饪工艺,如细切、粉碎、调味,将食物制作得细软可口,有利于食物在口腔的初步消化和吞咽。

口咽。老年人吞咽协调能力降低、吞咽反射减退,食物在咽部转运时间延长,易发生食物咽部滞留、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常常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吃东西要细嚼慢咽,尽量使头颈部保持前倾。

食管。随着年龄增加,食管蠕动功能减退,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使老人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吞咽困难、误吸等疾病。因此,老人吃东西速度要慢、食团要小;吃饭不要过饱,睡前1小时禁食禁饮。

胃。老年人胃排空延迟,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更易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上腹胀闷、早饱感、餐后饱胀等症状。因此,应控制油腻食物摄入,一日三餐或四餐,定时定量,不过饱;适当运动,帮助胃排空。

结肠。老年人结肠蠕动功能减退,慢性便秘高发。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蔬菜是防治慢性便秘的基本措施。

肝脏。老年人的肝脏重量减轻、体积缩小,肝血流量减少,代谢清除药物的“肝药酶”含量和活性下降,药物代谢清除能力减退,易患药物性肝病。因此,老年人用药应少而精:用“必需药物”,锦上添花的药,包括所谓的“补药”坚决不用。

胰腺。老年人胰腺腺泡萎缩、胰岛数量减少,胰酶(消化酶的来源)和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和糖尿病高发。老年人出现消化不良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消化酶制剂。

表现隐匿是治疗难点

《生命时报》:老年人易患哪些消化系统疾病?

郑松柏:消化不良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

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60%,且与其他多种疾病关系密切。它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不少老年人因此常年频繁就诊;它也是胃癌的致病因子。胃癌和结直肠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患病人群中,老年人占85%以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慢性便秘对老年人危害非常大,表现为3天及以上排便1次,且粪便干结或/和排便费力,持续3月以上。这不仅直接降低生活质量,还会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疝嵌顿等多种急症,应及时就医。

营养不良,即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小于18.5,会使老人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耐受力减低,患病后死亡率增高。老年人消化系统老化,且多病共存,营养不良发生率远高于中青年人。

《生命时报》:临床上,老年消化疾病的诊疗和其他人群有何不同?难点在哪里?

郑松柏: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表现隐匿、不典型,这会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恶性肿瘤,常常一发现就是晚期,无痛性胆道感染、无痛性肠穿孔等在高龄老年人中并非罕见。第二,易出现并发症,例如胆道感染、肠道感染极易伴发脓毒血症。第三,对侵入性检查(胃镜、肠镜)和手术的耐受性差,有时无法确诊。这些情况在高龄(80岁以上)老人中尤为突出。

《生命时报》:我国医疗界对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是否存在一些亟需完善的短板?

郑松柏:目前,我国缺乏“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指南和共识”。一方面,要加强老年消化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高诊治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老年消化病诊治共识或指南,规范各级医疗机构老年消化病的诊疗。最近几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消化学组牵头制定并发布了《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等5部专家共识,但还远远不够。

《生命时报》:在消化系统疾病防治方面,老人要注意哪些重要内容?

郑松柏:重视消化系统异常表现。如出现食欲明显减退、恶心、腹泻,2周内不缓解就要看医生。

保持合适的体重。体质指数在20~24为宜。要警惕非计划性的体重减低,这可能是由于疾病造成。

重视年度体检。年度体检是对老年人常见病进行评估,以及早期主动发现某些潜在疾病的重要途径。建议60~80岁老年人每2年做一次胃镜和肠镜,80岁以上可3~5年做一次;若发现癌前病变,应遵医嘱随访复查。

搞清人类衰老机制,还有很长的路

《生命时报》:有研究称,人类寿命的极限最可靠的结论是120岁。您是否认同?在您看来,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类寿命?

郑松柏:上述结论在老年医学界是公认的。人的寿命决定于2个因素:遗传和环境。其中,环境因素可以改变,包括自然环境、 社会 环境、 社会 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和结构、医疗卫生水平等。随着人类 社会 经济状况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据统计,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从1993年到2013年,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6.2年。我国1949年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为35岁,2019年为77.3岁,平均期望寿命持续攀升,并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但人类通过改进环境因素,其寿命到底能延长多久,仍然是一个谜,但肯定是有限的。寿命的最终决定因素是遗传,但很难改变。人类衰老机制是老年基础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数十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离实际应用还相差很远。

《生命时报》:为了 健康 长寿,不少老人热衷购买号称有保健功能的产品,如保健食品、保健仪器、保健日用品等,还喜欢光顾 养生 馆,甚至因此被骗。您如何看待这一 社会 现象?

郑松柏:老年人想要 “ 健康 长寿”,首先要崇尚 健康 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积极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第二,要配合医生做好慢病管理,防止慢病急变、致死致残。第三,每年体检一次,重点筛查早期癌症,包括检测血液肿瘤标志物、肺部CT、胃镜和肠镜等。第四,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功能康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康复、脑功能康复、吞咽功能康复等。

如能坚持做到这些,一般无需购买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如果一定要买,建议咨询相关专业的医生,听取他们的意见。老年人盲目服用补品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使用保健器材也需谨慎,因使用不当导致意外损伤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一些老年人因购买保健品、保健器材、保健日用品、参加 养生 活动等被骗,原因有多种,一是老年人医疗保健知识缺乏,因此,要鼓励医务人员做科普宣教;二是唯利是图的不法商家伤天害理;三是子女亲友对老年人关心不够;四是老年人的 社会 支持不够。

《生命时报》:老人应以怎样的心态看待疾病?如何在追寻长寿的同时,保证生命质量?

郑松柏:衰老是自然规律,老年人要正确认识,坦然接受,积极应对。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与病共存是常态,无需因此悲观、情绪低落。 健康 老年人不是指没有病,而是指精神状态良好、生活自理能力与其年龄相适应、慢病得到有效控制、重要脏器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所谓的长寿老人“无疾而终”是不存在的,大量临床观察表明,即使百岁老人也是“有疾而终”,常见原因是感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健康 长寿,是指在 健康 的基础上追求长寿,也就是延长有质量的生命,而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这通过积极的慢病管理、维护机体残存功能,是可以做到的。当到达生存的终末期,则无需进行“全力以赴”的抢救,舒缓医疗是一种较为人性化的选择。▲

㈡ 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为下降幅度增加,人口增长“拐点”将至。

人口规律指出,只要生育率持续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数量就会出现持续性负增长,由此人口数量负增长也会成为稳定状态。

按照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国家的经验,人口负增长“拐点”是一个时间段,而非一个具体时点,表现为人口围绕零增长徘徊波动,而后转为常态化的人口负增长。从1992年起,我国人口内在增长率即由正转负,开始积蓄人口负增长能量,人口同步进入惯性正增长阶段。

时至今日,我国已在低生育率状态下持续运行近30年之久,人口正增长惯性即将消耗殆尽,人口规模负增长在“十四五”期间到来成为大势所趋。

其他趋势:

中度老龄社会“拐点”即将来临。少子化(低生育率)和长寿化(低死亡率)是导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的直接原因,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如影相随。少子化、长寿化与人口惯性作用叠加,我国人口数量负增长的早期阶段恰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周期相交织。

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的局面已经出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2.53亿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人,老年人口数量超过了少年儿童人口数量。

少儿抚养比为28.3(将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设为基数100),老年抚养比为29.5,这标志着我国社会养“老”的负担反超养“幼”的负担。

㈢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如下:

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尽管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已经很少,但由于育龄夫妇的数量依然庞大,未来30多年时间里,人口总量仍将增长到15亿左右才能静止下来。

根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结果,到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中国将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仍将长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5.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

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

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5.21‰。

2015年11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等5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2021年3月2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12%以上,比日本、欧洲低得多,美国应该是16%左右,按照专家分析,用不了多少年,我国可能会超过美国。

所以,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趋势预测

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8亿,占比例为17.5%。

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15%。而2025年中国经济仅仅是2014年智利、波兰的水平,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16.2%。

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30%,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4.34亿,比例达到31%,65岁以上老人比例会达到四分之一,达到日本的水平。而那时候日本60岁以上的老人会占全国一半。

2010-2040年,是我国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因为从2010年开始,建国之后婴儿潮出生的婴儿相继步入老年,直到2040年。

因为198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幅减少了出生人口的数量,所以自2040年开始,我国老龄化速度会有所减缓。但是2040年之后我国老年人比例却仍然居高不下,长期徘徊在30%左右。

中国是人口第一的大国,而且人口仍在持续膨胀,增速为每年570万。一方面是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且愈演愈烈的社会难题。

安联集团上一期《人口结构变化报告》的中国专题中显示,中国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59岁之间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

按照中国现行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劳动力拐点将会突显,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届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显得任重道远。专家表示,作为第一支柱,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养老体制改革是关键。

㈣ 未来十年健康养老产业前景及趋势分析

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养老产业步入黄金时代

201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经有2.1个亿,按照老龄化办公室的数字,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可能要达到2.48亿,也就是老龄化的水平会达到7%。对于老龄化直接的后果就是人均医药支出会比较高,现在会达到人均三千元左右。从整个市场养老产业的规模来看,估算在2025年要增加到五万亿规模。在这个市场中,按照金额的大小,主要是分布在三个产业,一个是在护理产业,第二个是在医疗产业,第三个是在养老服务领域。

在整个养老模式的分布上,目前是分了三种。一种就是居家养老,第二种是社区养老,第三种是机构养老。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三种模式的占比是居家养老占到了96%,社区大概占了1%,机构养老占了3%。在中国可能未来有一段时间从绝对规模上来看,居家养老还是在中国的主要的模式。在居家养老要解决老龄化的一些问题,就必不可少要借助一些智慧的手段。所以也就是智慧养老,借助于互联网和一些科技的服务,再加上社会服务,这三方面结合形成整个家庭的养老体系。

从发展总趋势来说,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正在成为全球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朝阳行业。当然,我国的健康养老产业肯定是一种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也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形式,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可以有旅游养老、养生养老、居家养老等等形式。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的拐点将会出现在多少年前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清蒸长寿鱼的做法大全 浏览:969
长寿房价还降吗 浏览:498
老人肥胖怎么办 浏览:758
老年人的保健品有那些 浏览:609
护士的体检标准有哪些 浏览:681
江阴哪个体检比较简单 浏览:534
退休人员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浏览:929
孝顺父母的8字成语 浏览:105
养老院边上的房子 浏览:873
退休金1241元 浏览:271
最近孝敬父母的正能量视频 浏览:218
不吃肉吃什么最养生 浏览:238
长寿区高速公路规划 浏览:977
延吉市养老保险怎么交 浏览:920
吵架和父母闹矛盾怎么解决 浏览:81
30岁会不会老年痴呆 浏览:497
重阳节班会的感受 浏览:45
年轻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责任心 浏览:662
庆三八养老院献爱心 浏览:239
安徽2018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细则 浏览: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