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对空巢老人的提问什么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韦小庙村七年内,“空巢老人”所凸显的事件说明解决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刻不容缓。
2005年的初春,韦小庙村处处洋溢着春节的喜气,李老汉盼着两年没回家过年,在外打工的儿子们,可是,李老汉等到的却是一通电话,儿子们在电话中说自己不能回家过年了。放下电话,老人潸然泪下。李老汉觉得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工作,生活的本来就很辛苦,还要照顾自己这没有用的老头儿,心中特别心疼,而自己一个人过得很辛苦,感到没意思了,便喝了农药自杀了。据当地人介绍,这位老人的老伴去世多年,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工作,很少陪在他身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这为老人家里生活还过的去,是村中五家安装电话之一。这样老人平时还能和孩子们通通电话,可是,村里大部分的空巢老人是没有电话的。前些年,老人由孙子在家照料,但半年前,孙子南下打工,老人的饮食起居只能靠自己料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性格日渐孤僻,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吃不喝。本来是喜庆的春节,老人却只能看着空空的房子,情绪越来越低落,于是用喝农药的方式宣泄心中的寂寞和痛苦。
村里还有一位60多岁的孤独老人,因为年轻时过度劳累,老年后惹得一身的病,村中没有医疗机构,大部分是赤脚医生,赤脚医生只能看小病,感冒之类的,药的种类也不全,稍好点的药或者大一点的病只能到县城里看。药费,住院费也没有办法报销。刚开始老人花费了大半的积蓄,病也没看好,而且,每次看病都得去县城,老人腿脚不方便,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后来,毫无收入的老人放弃了救治,慢慢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在寒冷的冬天去世,家中无人知晓,待人们发现时,已成了一堆白骨;当孩子们回到家的时候痛哭不已,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亲却不在!
记者采访中,遇见60岁的崔喜曹因找不到活儿干而发愁。“玉米收了,地里也没活可干,不出去找活儿干就没有收入了”,崔喜曹接着讲述道:“儿子自从打工之后回去过三次,儿子们不是不想回去,只是到他们现在没挣到多少钱,回去看看自己也不能怎么样,日子不会好起来。而且路费昂贵,最后索性不让儿子回来了”。崔西曹的生活过的十分贫苦,由于地区偏远,自己技术不高,只能靠天吃饭。最近自己打工也没有人要,他说道“自己的日子也快过不下去了”。
记者采访发现,农村老人生活费大多由子女给,或者有劳动能力的靠自己的劳动赚,而且生活质量普遍很低,贫困孤独、缺少医药很普遍。当采访到村主任贺建平时,贺建平说道他竭力为那些“空巢老人们”寻找依靠和帮助。去年,他向乡里报了71户申请低保救助,无奈“僧多粥少”,最后县政府只批下了21户。为此,贺建平一直很内疚。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明年,全乡要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的老人们看大病可以报销一部分医药费了。贺建平也高兴的说,村子也要修路了,通车了。他们一直进行准备建立的农村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也马上就要建成了。
1、通过以上案例,联系社会中的事例,我们可以得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哪些问题?
2、结合上述案例,如何从政府、社会、农村社区、子女以及老人等方面改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1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19%。2010年据民政部统计,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其中50%以上是空巢老人,个别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家庭已高达80%,农村人口老龄化呈快速发展趋势。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建设和谐农村,构建新农村的社会焦点,更是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存在弊端
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式养老为主,政府,社区等方式为辅,面临这社会的发展,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所承受的养老责任也越来越重。在农村,“空巢老人”造成的原因是主要是子女们外出打工,而这些农民工群体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缺乏专业技能,大部分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女的在纺织厂做纺织女工,在餐厅做服务员,男的在中型或小型建筑单位做最底层最累的工作。他们的工资基本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水平,所以,他们无力支付老人日常的生活消费。在农村老人大部分都在田间劳动,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所得维持生活,就如案例中的崔喜曹,由于缺乏技术,只能看天吃饭,风调雨顺,才能过个丰年,出去打工也没有人愿意要和敢要。政府的养老保障制度和体系也不健全。农村老人们的正常生活没有办法维持和得到保障。所以,靠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是无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的。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由于农村老人一直都进行繁重的体力活,等老了的时候,还得想案例中的崔喜曹一样打工。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健康状况差的占27.12%,患慢性病的占65.15%,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 - 80% ,很多人还是多病缠身。更严重的是,他们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 57.18%的人享受不到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着病不看的心理,他们一方面们只能用自己的积蓄看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得一些老人,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
3、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农村养老的的保障不健全。据调查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有了保险,却因为办理申请补偿有很多条件限制,如只有住院才可以报销,有的检查项目不能报销,不在规定的地方看病,报销医药费的比例也不一样等,报销程序有复杂。对于农村“空巢老人”大部分没有文化,行动不方便,使得医保如同虚设,不能真正的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政府投入资金在养老保险中的比重小,据2010年数据表明我国医疗卫生支出4804.18亿元,比2009年增长20.3%,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5.3%,而农村医疗支出仅占整体医疗支出的20%。政府政策对于城市的倾斜,也导致了农村养老保障不健全。
4、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农村通讯设施不健全,正如韦小庙村中只有五部电话,老人们不能跟子女进行沟通,终日寂寞孤独,有的农村家庭只剩一个老人,无人照顾其起居生活,出现案例中所出现的老人性格日渐孤僻,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吃不喝的奇怪行为。
二、从政府、社会、农村社区、子女以及老人等方面改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不足之处。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生理等问题,使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需要政府、社区、社会、子女以及老人共同努力协调。
1、政府要加大财政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支出,调整城市与农村医疗支出的比例。一方面,政府应修建一些养老机构和健全完善养老机构的服务。对于孤苦无依、生活困难的特殊空巢老年人,应进行免费救助,通过机构养老的方式,让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对农村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老人有能与外界和子女正常的联系。如:为空巢老人配备的一部“爱心手机”。使得“空巢老人”能通过一键拨号功能拨打社区服务电话和紧急求助电话,在寂寞时与儿女们多沟通,多交流。老人在家得病了,也可马上通知其他人寻求帮助。
2、社会要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子女们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如:表彰敬老养老的子女,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尊老爱幼”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此外,要在各中、小学开展孝敬老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社会还应该鼓励小学生,中学生等志愿者在节假日走进农村孤寡老人家,帮助他们。陪他们聊天,减少他们内心的寂寞。
3、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充实每天的生活内容。比如,培养兴趣爱好,多在村里走动,与其他老人交流,调整生活方式,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
4、儿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在情感上体贴父母,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还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了解父母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5、农村村委会应该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及场所的建设,给老年人提供活动及交流的场所,以增进老年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减少老人孤独无聊的时间。例如,平时在特定的节日可以组织一些关爱老人的活动,如为“空巢老人”过生日,将一个人过节的老人聚集起来一起过节等。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多关心和多探望空巢老人,尤其要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予以帮助。
❷ 面对空巢老人我们该如何尽责
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年轻人选择了去城市打拼,只剩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成了空巢老人。面对空巢老人,我们应该如何尽责呢,以下是我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常与加人打电话报平安
实在回不去的也要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下老人,报告下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只有这样,老人才是幸福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不仅是家庭的宝,更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他们。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