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为什么都这么让人讨厌
看到你的问题我感想很多,可是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啊,总结一句话啊,人为下一代负责人啊,我觉得你很幸运,你没有被感染,有种出于污泥而不染的感觉,不过我觉得你的那两位老人是不是精神上有点不正常啊,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很不理解,有哪家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啊,可是你遇见偏偏不同,真是难为你了,找个医生帮你分析一下吧,看看是不是那个方面出现不正常。我很能理解你,就算他们在怎么折腾怎么脑,我们也只是当时气的不行了,后来想想不管怎样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啊,所以还是要找找问题的根源,或许在他们的人生里有过什么创伤,有过一个抹不去的痕迹。因为人人都有爱,可以爱别人,何况是自己的亲人呢。 最后祝愿你能有个正常的家庭
㈡ 年龄大的老人恶心吐,几天不想吃饭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身体的各个器官开始老化衰退,肠胃功能也随之出现明显下降,很多老年人开始有了不爱吃饭的毛病,吃什么都没胃口,而且吃几口就饱了,如果老年人进食量忽然明显减少,就要看看是不是什么疾患所导致了。关于老年人不爱吃饭是什么原因,我们要看看与下面哪几个因素有关。
1、身体忽然出现明显消瘦
老人如果突然一段时间食欲不振,不爱吃饭,并且体重还明显减轻,身体明显消瘦,就要看看是不是出现了消化系统的疾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便潜血检查,血液检查,上消化道检查,防患于未然。
2、精神突然抑郁并易暴易怒
有的老人精神抑郁,脾气变得古怪孤僻,这类人群往往都存在食欲不振的隐患,他们对身边事物都不感兴趣,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还伴随失眠,焦虑不安,多疑多虑等反应,这往往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
3、体内缺锌影响味蕾
锌元素与口腔唾液蛋白的组成有着密切关系,所以锌元素的确实也会影响到味觉,老年人缺锌会使身体出现各种障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会感到味觉异常,不爱吃东西。
不想吃饭是什么原因
4、其他疾病因素对胃口产生影响
老年人不爱吃饭多会让人联想到肠胃问题,初次之外,肝病的初期症状也会引发老人长期不爱吃饭,并且,因肝病引发的老年人食欲不振经常很极端化,严重时老人会一点食欲都没有,其次想肾病甲状腺技能不足等内分泌疾病以及心脏病,脑肿瘤等疾病也会对胃口有影响。
不想吃饭是什么原因
5、出现消化不好并伴随腹痛呕吐
老年人如果长期不爱吃饭,而且还伴随消化不好现象,大约有超过百分之五十可能与胃癌,胃溃疡,及酒精相关性消化不良有关,其次还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胆结石,食道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如果还伴随腹痛,恶心呕吐现象症状,则有可能是溃疡性疾病,特别要警惕是不是消化道癌症
㈢ 请问谁知道有一种病就是老年人得的病。就是干什么事都特别爱想多,总是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好什么的。
考虑下是不是更年期综合症。人的秉性是不会随便改的,在五十岁左右突然变的疑心病重,脾气不好,除去长期慢性病折磨造成的心情烦躁,多数是更年期综合症了。我爸妈都这样过来的。
㈣ 老人吃饭老吐是怎么回事 做过胃镜没问题。几个月前得过脑梗塞,已出院。嘴里老有粘液,吃饭不香,老爱吐。
此类血管疾病,主要就是血液流通不顺畅。至于身体还有什么毛病,最好还是要查一查。
人只有一次生命,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以下见证一个实例:不是别人而是我妈,69岁,2011年5月5号入武警广西总队医院时诊断:脑梗塞、腰椎骨质增生。是躺着进的医院。
5月25号出院时诊断:脑梗塞、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组、颈椎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症、腰椎退行性变、副鼻窦炎。也是躺着进的医院。
出院带三天药:尼莫同、立普妥片、普罗布考、胞磷胆碱钠片、拜阿司匹林片。
26号转到昆山,当我看到母亲时的情形是躺在轮椅上,憔脆的程度不言而喻,左半身几乎已经全部麻木。我没有把母亲送医院,而是与我同住,当天就开始使用国外无药疗法,带能量物,喝健康水,吃顶级的营养食品,早晚用健康热水泡手脚,然后在左右脚心和腰椎帖去毒帖开始排除体内的寒气和毒素。从不能坐,大小便几乎失控、从左手不能拿东面到今天可以端碗吃饭,还不到十天,已经能坐稳,左手也已经能抓一些小东西,不过还不能自由控制,但已经能和我们一起同桌吃饭。。。
以下就是药物疗法和无药疗法的对比,住院21天,没动任何手术,费用一万三;而十天的无药疗法所需费用还不到2千元,从一万到一千,从躺着不能动到能坐起来自个吃饭,这样的差距难道不值得我们沉思吗?我现在才悟出一些道理:健康不是药物所能给予的,而人体最需要的是好水和好营养,当你长期处于脱水、营养失调和体内毒素无法有效排出体外时,病才因此而至。当然,对病人的关爱也是很重要,从出院到今天,我没给母亲挂过一瓶水和一针药,可她的恢复程度令全家满意!以上不是编造的,病人还在江苏昆山市美华园进行全方位的无药疗法。。。
㈤ 老人不想吃饭的原因
问题一:老年人几天不想吃饭是什么原因 老人厌食症原因
2.疾病影响进食
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可能因为根本无法辨识食物,或者因为想张口却无法张开,常被人认为是拒者陵绝食物。帕金森氏症的老人,因为肢体僵硬,干扰进食,进食速度会变慢,吃一餐饭可能会花上一个小时。中风病人可能因为吞咽困难,进食有无力感,享受不到进食的快乐。进行化疗的病患者,也会因为药物引起的食欲减退、味觉改变而不安,开始拒绝食物。另外还有相当多治疗慢性病的药物,都会引起食欲改变、恶心或呕吐。
子女需要小心分辨,老年人究竟是真的食欲下降,还是进食困难。如果是吞咽进食的问题,就要帮助老年人以慢速度、调整食物质地来配合。比如说,食物掺入剁碎的熟蔬菜、水果捣成泥,添加酱汁、调味酱或奶油,可以让食物容易吞咽。这时候,反倒要避免滑溜、太黏稠的食物,也避免稀薄液体,以免进食控制不当呛着。此外,也可以从进食的环境来制造提高食欲的效果。食物整体色调、香味也可多花点心思。盘子上放着笑前热气腾腾、色泽诱人的食物,或在餐具、桌布上动脑筋搭配,来增加用餐气氛,加上浓浓的食物香味,都可以 *** 脑内啡增加,引起吃东西的欲望。
对由于沮丧、压迫感、厌世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失去进食动机的老人,可以试试多人共同进餐的方式。比如说,家中子女老小一同陪伴吃饭,用餐气氛热闹,会改变老人的心情。另外,可以要求医生开一些食欲促进剂的药物。
【原因】
1.全身性疾病及各种器官系统的疾病,如胃癌、其它肿瘤、慢性心衰、慢性支气管炎、贫血、尿毒症、老年性精神病;
2.脑的弥漫性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淡漠型精神综合征;
3.嗅觉和味觉的紊乱;
4.老年性抑郁并有狐独征象;
5.体力和智力障碍而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治疗】
1.主要治疗其原有的基础疾病;
2.经常变换食物种类,增加食欲,给予易消化、富有热量及蛋白质的食物;
3.必要时应用食欲激剂、抗抑郁剂等;
4.病人实在不能进食,可酌情给予鼻饲养;5.可适量饮酒 *** 食欲
问题二:老年人不想吃饭是什么原因 老人不怎么想吃饭,说明没有胃口。原因有:消化不好(适当散散步,帮助消化)、精神紧张,容易上心事(缺少与人交谈和吐露心事的机会)、天气变化(天气炎热或冷暖交替)等情况。年轻人应该经常陪老人谈谈外面的精彩事情。和老人一齐散散心。重视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对待老人要像对待小孩一样照顾和哄着,老人一定会非常快乐的,也会越活越年轻的。
问题三:老年人不想吃饭怎么办 答:
建议:你好:
老人随着年首升戚龄的增长,味蕾会逐渐失去作用,对饭菜的香味不敏感,你可以用一下方法改善:
首先,要增加微量元素锌的摄取,锌能影响细胞中蛋白质的正常代谢,参与味觉素的合成,并具有增强味蕾机能、营养味蕾的作用。因此要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例如牡蛎、瘦肉、鱼、蛋、豆制品、核桃、花生等,增加体内锌的含量,使味觉灵敏。
其次,要讲究口腔卫生,坚持饭后漱口和早晚刷牙,及时清洗牙缝的食物残渣,防止细菌孳生。
再者,有牙病要早治,脱落要及时镶补,以保持口嚼功能,把菜肴嚼碎,与味蕾充分接触,以增加食欲。
第四,情绪开朗,精神愉快,讲究用餐的心理卫生,吃饭时不想不谈不快之事,戒烟少酒,起居正常,这些都会使味蕾的敏感性增加。还要多进行室外锻炼和力能所及的劳动,促进胃的排空,使饭前饥饿感增强,食欲就可增加。
另外,味蕾对汤类食物比固体食物敏感,所以老年人进餐时可适当喝些菜汤、面汤、蛋羹、馄饨等。最后一点是,饭菜温度要适宜,这对老年人也很重要。实验证明,味蕾敏感的最佳温度为20℃-25℃。
问题四:老年人不想吃饭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不想吃饭一般是脾胃虚弱引起的。
或者是由于没有胃口。原因有:消化不好(适当散散步,帮助消化)、精神紧张,容易上心事(缺少与人交谈和吐露心事的机会)、天气变化(天气炎热或冷暖交替)等情况。年轻人应该经常陪老人谈谈外面的精彩事情。和老人一齐散散心。重视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对待老人要像对待小孩一样照顾和哄着,老人一定会非常快乐的,也会越活越年轻的。
你可以给他吃点健胃消食片和参苓白术散调理,期间多饮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食物,最好是喝小米粥,不要吃辛辣 *** 性的食物,尤其是辣椒烟酒等,祝早日康复。
问题五:老人厌食总是不想吃饭怎么办 味觉退化老化、嗅觉退化老化
人们常说食物讲究色香味俱全,这样的食物才有吸引力。但是如果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味觉和嗅觉都老化下降了,食物的口感他们也感受的不是很强烈。这种情况就会导致食欲下降。
*** 味觉多重方法着手
老年人的味觉退化甚至丧失很可能是人体机能老化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味觉嗅觉紊乱造成的,可以给老人采用味觉 *** 剂来之类,也可以通过食物的口味 *** ,但是要注意辛辣、多盐的食物不要给老年人吃,不要顾此失彼。
“老年病”导致的食欲下降
这里说的老年病指的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肠胃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老年人正常进食的身体反应得不得正常的传达反馈,导致基础疾病性厌食。
对阵下药,治疗好疾病,自然恢复食欲
不管哪种老年病都要比厌食来的凶猛一些,更加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针对这种问题一无所知的小鸟还是建议患者先将基础性疾病治疗之后,待身体恢复较为健康的状态,人自然就想吃饭了。
精神问题导致的食欲下降
老年人独自生活孤独寂寞,甚至很多独居老人自己在家做饭都不想去做,只要当子女回家的时候才会去做一顿像样的饭菜,自己也才会吃一顿饱饭。很多出现精神问题的老年人,不仅仅是厌食这样简单了,有的会产生老年性抑郁症,有的还是成为老年痴呆,就更不知道自主进食了。
做子女的要关系老人饮食问题,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排遣寂寞
人口老龄化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作为子女应该常回家看看,多给老人做做饭陪他们一起吃饭。平时忙回不了家的也应当多通通电话。当老年人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老年痴呆的前兆时子女更应该和父母一道努力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
问题六:老人不想吃饭是什么原因 胃口不好,买点葡萄糖酸辛,要不然就是身体不好不愿意让您们伺候
问题七:老年人不爱吃饭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消化功能和脾胃功能都可能退化,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以饮食不佳。
建议给老人家饮食清淡容易消化的,有营养的食物,可以蒸冷蛋花,熬鸡汤鱼汤等,多吃蔬菜水果,适当的体育运动,散步等,也可以口服一些健脾的药物,如山楂片,或是归脾合剂等,其次还可以挂个中医科,根据老人的症状、体征、舌苔、脉相等使用补气健脾的药物随症加减,这样标本兼治。
问题八:老年人不想吃饭没胃口是什么原因呢 最近生活中发生一些让老人不
满意或者不开心的事吧,或者
去了新环境就些上火,多做些
清淡的食物给他,必要时看医生。
㈥ 老年人最近总爱头晕是怎么回事啊
头晕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1、贫血 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盆血。健康状态下,老年人体内造血组织的存在量以及造血质和量 已经有所下降,红细胞本身的老化,使其对铁的利用率大不如前。因此,老年人如果不注重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素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患者大量吃高脂肪、胆固醇的食物,而又不爱运动。目前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3、脑动脉硬化病 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4、颈椎病 常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头晕的主要原因。 5、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除头昏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心脏病 冠心病早期,症状尚轻,有人可能没有胸闷、心悸、气短等显著不适,只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耳鸣或健忘等。此时发生头晕的原因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变细变窄,使心脏缺血缺氧。而心脏供血不足,可以造成供血不足,引起头晕。 中医认为,老人头晕大体有以下诸种原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膏梁厚味,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根据具体病情,常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滋阴潜阳;健脾补血;化湿通络法治疗。 对于头晕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预防。老人定期作血压、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规、血脂、血粘度、脑电图、脑血流图、颈部X线等检查,防患于未然,是极必要的。此外,建议老年朋友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 1、戒烟酒,忌生、冷、油腻以及过咸过辣过酸的食物。尤其动物肝、肾、肠等肉食和蛋清、鱼子要少吃。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芽、瓜类、黑木耳、芹菜、荸荠、豆、奶、鱼、虾等。向冠心病患者特别推荐草莓汁,有调查表明此种果汁有益于预防冠心病。 3、经常练太极拳有助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而且太极拳作为一种动作舒缓的体育运动,有活血舒筋的作用。可祛病强身。
采纳哦
㈦ 老年人疑神疑鬼,爱墨迹,爱生气,不讲理,怎么回事
疑神疑鬼他只是开始有点害怕担心,爱墨迹爱生气,你想想你小时候什么东西得不到闹脾气就是这个道理,你还在长大他们在包容你,你长大了他们变老了,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对自己没有自信,换个说法是他们很依赖你。
㈧ 老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老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人心理健康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年心理学及研究内容
老年心理学,又称为老人心理学和衰老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变化、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老年人要使自己身心健康,延缓衰老,首先要认识和掌握本身生理上、心理上的特点,进行自我调节,提高生活质量。帮助老年朋友们做到这一点,也正是我们老年大学开设老年心理保健知识课的目的。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走过人生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退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影响较小。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和恐惧等心理。(案例略)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趋向保守,固执已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案例略)
(4)感觉敏锐,判断准确
大部分老年人都感觉敏锐,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欢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 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案例略)
(6)希望健康长寿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是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些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大致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角色转换阶段、适应阶段、重新计划人生阶段和稳定阶段。老年人在经历这四个阶段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难以适应和逐渐老化,便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首先,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心理的不适。老年人退休后一般需要四个阶段才能稳定下来。
第一个阶段是期待期(也就是退休前期,大概半年的时间)。自愿退休或是急切盼望退休的老人常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等待退休,他们大多已经在工作中充分获得了满足,实现了自我价值或是厌倦了工作因而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退休;而对那些不愿意退休者的心理则十分矛盾了,他们往往担心因丧失工作导致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失去现有的一切。(案例略)
第二个阶段是退休期。(也就是正式退休那一天)。有的老人想到退休后的生活十分可怕,“天天无所事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啊”;有的老人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想着“终于可以出门转转了,是先去云南还是先去内蒙?”开始筹划旅游线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个阶段是适应期。(大概一年左右)。从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中退到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里,生活内容和生活的节律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时,老年人就会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产生了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适应期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有人容易调整,有人难以调整,对于那些事业心强,兴趣爱好比较窄,退休后又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和人沟通联系的人,适应性就差些。对那些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爱活动坐不住的人就很容易适应了,所以在适应期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接受现实,敢于面对,敢于承认,平稳地“软着陆”,要适当地降低期望值,要走出去,多交朋友,了解社会,把注意力放在社会层面上。总之,快乐和开心没有人送给你,只能靠自己去找。
第四个阶段是稳定期。“即退之,则安之”,老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心理挣扎后,认识到了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目前的状况已不可能改变了,于是渐渐习惯下来把注意力移到家庭圈子里,或是寻找人生的第二个别样的春天。
其次,家庭和家庭关系导致的心理不适。
家庭是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场所。老年人的生活及其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及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影响。
一是夫妻关系。老年人夫妇间的恩爱程度如何、丧偶老人能否再婚及再婚后的夫妻关系是否融洽等都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与子女间的关系。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老年人与其子女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值得关注。很多老年人为子女操心劳神,直至心疲力竭;晚年丧子或子女患病,或是子女为争财产而不顾骨肉手足之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还有就是子女不孝或是婆媳关系紧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是与孙辈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老年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但由于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差异,在思想观念上很容易与孙辈们发生分歧。有些老人看不惯孙辈们的娇生惯养,看不惯孙辈们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第三,衰老、疾病及其心理反应
首先,衰老与老年人的心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听觉迟钝、动作反应缓慢、与社会接触减少。所有这些衰老变化都可能引起老年人情绪上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
二是,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有的疾病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如患脑动脉硬化症,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能引起老年人记忆力减退,严重的甚至造成痴呆。有些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常出现心情急躁不安。有些老人由于长期患病,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便觉得成为家人的累赘,感觉到前途无望、心情焦虑、抑郁等。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老年人的心理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据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生衰老感。
我们经常听见一些老年朋友发这样的感慨:“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啊!”这是老年人主观上产生的衰老感,即自己意识到自己老了。老年人产生衰老感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由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
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
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便在他人的“老同志”、“ 老师傅”、“老先生”的叫声中产生。
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2)孤独寂寞。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案例略)
(3)空虚无聊。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以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撞撞,他们经常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可能使老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案例略)
(4)情绪多变。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事物,怀念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的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5)人老健忘。
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现。老年人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的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那些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6)人老话多。
人到了一定岁数之后,就会变得喜欢唠叨,总爱怀旧,而且还更加“立场坚定”。老年人由于精力有限,对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只好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听他人之言;老人们岁数大了,能做的事情少了,子女很少在身边,为了排除寂寞,也只能借助于唠叨;老年人总是喜欢谈论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辉煌,也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以填补现实生活的空虚;还有就是老年人虽然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们还是在不停地唠叨以向死神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老年人的这种唠叨、言语混乱是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混乱的表现。作为老年人应尽量控制自己,当然年轻人更应该予以谅解。
(7)睡眠不调。
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我们经常听到老年朋友们说:“我总是夜里两点就起床看书”、“我一晚上得醒好几次,不能有一点动静”、“我晚上总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着”、“睡眠不好干什么都没精神”、“年轻的时候就没觉得困过,现在可好,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是发困”……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不调的状况:睡眠少,睡眠浅,易惊醒,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没精神,或者是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又嗜睡等,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当然老年人睡眠不调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以下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如今,老年人一半以上是处于空巢的生活状态。孤独、无助、无望、自卑、自责,是空巢老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来看一下。
1、老年抑郁症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80后从小就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甚至成人、工作后还享受着父母的照料。不少父母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养老积蓄“奉献”出来,为孩子买房、买车,然而,对孩子如此的关爱,换来的却是“独守空房”,老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很大,尤其是在生病或出意外时,由于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会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自悲、自怜等。
“家里静悄悄,没有一点生气,空巢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感到孤独、精神寂寞、觉得生活没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悲观厌世。有的老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朱建忠提醒,空巢老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老年抑郁症。
2、患病率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容易患病。而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空巢综合症
空巢综合症不是单一的焦虑、抑郁强迫、疑病,而是焦虑、抑郁、孤独、寂寞、行为退缩等多组症状。空巢综合症的核心原因是缺乏爱。爱是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缺乏爱,使空巢老人心身健康受到了影响,生命质量低下 。空巢综合征表现出抑郁、惆怅、及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欲、无望、无助、无趣的状态,严重的会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甚至会引发老年痴呆。
二、关注老年抑郁症的危险“信号”
老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烦躁、焦虑不安、精神不振、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总觉得睡眠不够、反应迟缓、敏感多疑、老觉得身体不舒服等等。
由于老年抑郁症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从而错失了治疗时机。要想发现老年抑郁症的“蛛丝马迹”,就要留意以下“危险信号”。
1、性情突变、常常自责
如果一个平常性格开朗的老人,突然变得回避人群、懒言少语,并且常常独自哭泣,甚至说自己犯了大罪,对不起众人。如果他所说的“大罪”其实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陈年旧事,那么家人就要对此引起注意,及时带老人到专科医院就诊。
2、老觉得身体这里或那里不舒服
老觉得身体有不适感,如胃肠道系统不适:腹胀腹泻,厌食恶心;心血管系统不适:心慌、憋气、胸闷、压迫、难受感等;运动系统不适:腰背痛、头颈痛、全身肌肉痛等;植物神经系统不适:全身忽冷忽热、出汗等。而经过各种检查,往往查不出有什么大问题。
3、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担心
莫名其妙地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担心,例如担心自己的钱不够花、子女不能照顾自己、自己做不了家务、家人会出意外等。这些在旁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事,患者却因此整日坐卧不安、茶饭不思,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杀倾向。
4、觉得自己脑力减退、精力下降
患者会觉得记忆力减退、智能下降,感觉脑子变慢了,什么都记不住。与老年痴呆症不同的是,抑郁症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记忆力、智能方面的问题,而且随着抑郁症症状的缓解,他们的记忆力、智能能够逐渐恢复。
除了感觉脑力减退外,患者常常还会觉得精力不足、疲乏无力,严重者终日卧床不起,事事都要人服侍。他们不仅将自身的情况想像得严重化,还会出现旁人无法理解的荒谬想法,例如认为自己的肠子腐烂了,已经病入膏肓了,或者自己变成了穷光蛋等。
其实,空巢老人最渴望的就是子女的关心和陪伴,我建议,不妨多抽空回家陪陪自己的老父母亲,没有父母亲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独居老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1.1、较重的失落感
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有的人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1.2、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
1.3、“怀旧心理”
他们往往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常常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继而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日久便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1.4、变得孤僻
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怪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
1.5、多疑和敏感
多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相信自己患的病;另一种则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的更严重。此状态多在疾病发作缓解后出现,别人低声说话,会认为在议论自己或隐瞒自己的病情等。这种情况约占30%。
1.6、心理行为偏离
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性格随和的发展成任性粗野等。
2、独居老人心理问题易引发哪些疾病
2.1、引发慢性疾病
独居中老年群体缺乏与人甚至是与子女的沟通,易与他人或者子女产生矛盾,进而导致生理机能丧失,更让老人觉得无助、无力,容易产生对自己和生活厌倦的情绪,不能及时调节排解,就容易导致抑郁,进入恶性循环。
2.2、行为退化或角色过度
往往由于疾病发作、病情危重、生死难测,患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见和信心,要求更多的关心和同情,并且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约占60%。
2.3、讳疾忌医
老年人心理、身体健康问题被忽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人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也排斥“看病”。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严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
3、如何调节独居老人心理问题
3.11、培养新的爱好
丰富的退休生活能让老人增寿7.5年。老人不妨重拾以前的爱好,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培养新的爱好。健康的爱好能延缓智力衰退,增强人际交往。
3.2、养小动物
独居老人可以养宠物,可爱的小花猫、通人性的小狗,一举一动,使人唤起生机,宠物的陪伴让人不感到寂寞。但应注意宠物的卫生,要防“猫抓热”“狂犬病”等传染病。
3.3、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
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看你怎样对待。有些事只要想得开,就能放得下,不要钻牛角尖,应该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豁达大度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独居老人怎样预防心理疾病
1、独居老人要多结交朋友
社会角色在退休后逐渐隐退,朋友和亲人对老人至关重要。老人在退休前就要多交朋友,让人际关系存折满满的。平时多跟邻居交流,参加社区活动,笑一笑或简单的问候都能拉近关系。
2、独居老人要学会情感转向
儿女在外老年人应该及时地将情感转向老伴,二人一起重温过去的美好,多出去走走。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给自己制定任务,使自己得到寄托。
3、独居老人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衣食住行,爱好习惯,人们虽各有不同,但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则是一致的目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多地嗜好烟酒,鏖战玩牌,不讲究卫生,生活无序等等必须克服。
子女怎样照顾独居老人
1、做子女的应多尽赡养义务
“常回家看看”就是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多与老人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不让其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一旦老人身体某一部位有不适,应尽早动员其到正规医院检查。有些老人会通过干预孩子的生活找回自我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支配的需要是人本能和固有的欲望。因此,一旦父母有类似情况,子女首先要多忍让,找机会跟父母聊聊。
2、子女尽孝首先做到顺
“孝顺”的落脚点是“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谁听了顺心话都会高兴。起冲突要赶紧说好话,化解矛盾。老人自己也要做到放宽心,记住“儿孙自有儿孙福”。非原则性的小事不妨由他们去吧。
3、子女要理解支持和照料独居老年人
作为子女应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作为老人不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或大摆长辈尊严,应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和老伴、子女协商,切不可自寻烦恼和伤感。如果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是单身的,子女一方面要抛弃害怕家产外流等狭隘的顾虑,和老人认真谈谈,并帮着介绍。另一方面要陪陪父母,因为相伴也要子女尽一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