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风瘫痪的病人,在家应该怎么护理
顾瘫痪老人是辛苦活,每隔两小时给老翻身一次,常给老人按摩,避免褥疮的发生,老人长时间躺在不活动身体各机能都开始退化,容易产生便秘,所以要给老人吃流食,不能吃干硬的东西,照顾老人大小便这方面会更辛苦,不能及时清理的大小便,老人会非常难受,护理起来又脏又累,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干的活。
幸好现在有了全品源卧床大小便护理仪,不仅可以自动清理病人的大小便,还配送专业的多功能护理床和护理床专用的床垫,多功能护理床可以辅助病人翻身、起背、抬腿、曲腿等功能,专用床垫可以预防和减少褥疮的发生。
全品源卧床大小便工作原理:当患者排出大/小便后,感应器自动感知,便立即抽取大小便并粉碎存储在污物桶内,大小便结束后,干净的温水通过各处喷嘴自动喷出,冲洗患着的隐私部位及集便器内部,最后每一处喷嘴还设有干燥臀部和隐私部位的功能,即时进行暖风干燥。全自动智能化完成感应、抽吸、清洗、干燥所有过程。能使患者保持洁净干爽,轻松解决大小便护理问题。
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其他方面的需求,也可以整体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不必再为清理病人的大小便而苦恼。
㈡ 脑中风前兆 脑中风的症状
很多人对脑中风不太了解,其实脑中风,发病突然,死亡迅速。大部分发生在老年人生上,因此我们应当提早防御脑中风。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脑中风的危害、预防和保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2、眼睛突然发黑——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是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又一信号,反复发作的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3、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4、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5、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6、精神改变——如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精神状态发生变化 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7、流鼻血——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包括:
突然麻木,软弱无力,面部、上肢或者下肢麻痹,尤其是症状出现在身体的一侧
突然意识模糊,不能讲话或听不懂讲话
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视觉障碍
突然行走困难,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一会儿然后就消失。当在24小时以内消失时,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中风是亚洲第二号杀手,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它的发病率为185~219例/10万/年。发病随年龄增长,约72%的首次中风发作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在每10万人口约有429~620例。以我国总人口12亿计算,则脑中风病人约有515万~744万人,数字相当惊人。脑中风的死亡率为116~142例/10万/年,在不少地区为第一死因。脑中风后存活的病人,约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而且有脑中风病史的病人,有1/4~3/4可能在2~5年内复发。
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 动脉瘤破裂引起:(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细菌性动脉瘤。
2.血管畸形。
3.动脉硬化。
4.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5.其他。
6.原因不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2.继发于梗塞的出血。
3.肿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
5.动脉炎引起。
6.药物引起(抗凝剂,血栓溶解剂如尿激酶等)。
7.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
8.其他。
9.原因未明。
三、硬膜外出血。
四、硬膜下出血。
脑梗塞(颈动脉系统及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一、脑血栓形成。
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2.各类动脉炎引起。
3.外伤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4.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
5.药物。
6.其他原因。
二、脑梗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其它(脂肪栓、气栓、瘤栓、寄生虫栓、静脉炎栓等)。
三、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颈动脉系统。
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脑供血不足 高血压脑病 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三、细菌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五、其他。
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
二、海绵状血管瘤。
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四、Galen静脉瘤。
五、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六、毛细血管瘤病。
七、脑一面血管瘤病。
八、颅内一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九、其他。
脑动脉炎一、感染性动脉炎。
二、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三、弥散性红斑狼疮。
四、结节性多动脉炎。
五、颞动脉炎。
六、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七、钩端螺旋体动脉炎。
八、其他。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一、海绵窦血栓形成。
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三、直窦血栓形成。
四、横窦血栓形成。
五、其他。
脑动脉硬化症这个症状是脑中风患者需要重点防治的,不然的话就会导致患者失去感知能力。偏身感觉障碍指患者半侧的痛觉、温度觉和本体觉障碍。
传导痛温觉的神经纤维从皮肤感受器到神经末梢到传入脊髓后角,交叉到对侧侧索上行,经内囊后支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中枢。感觉中枢对传入的刺激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是热、冷,还是痛刺激的判断。如内囊部位受损,则中断了对侧偏身痛温觉传导,故痛温觉障碍。
偏瘫这个危害会导致患者的半边身体不能自如的活动,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造成的精神打击特别大。支配随意运动的神经纤维叫锥体束。
该束是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中央前回的大脑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下行经过内囊到延髓下端交叉,到对侧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再从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骨骼肌。专家表示,如内囊出血时,受损的锥体束是在交叉平面以上,故瘫痪发生在病变的对侧,出现对侧面、舌瘫及肢体瘫。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对主要的脑中风的危害有了具体的认识。总之,脑中风的发病是会给患者造成多处神经功能障碍的,会导致患者失去很多身体机能,因此大家要在平时重视防治这种可怕的疾病,让自己远离其侵害。
预防脑中风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脑中风危害如此大,那么减少中风风险,我们能做什么?
隋轶告诉记者,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是一级预防,即是防发病,从未发生过中风或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应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控制。二级预防,即是已发生过中风/TIA的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避免复发。三级预防,防进展,发生过中风或TIA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及康复,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及减轻残疾。
同时,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首先,控制血压,血压应维持在140/90mmHg,有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
其次,控制血糖,做到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有效药物控制,达到糖化血红蛋白6.5%。
第三,控制高血脂,降脂目标应达到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有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LDL-C2.07mmol/L。也可进行药物治疗,服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
隋轶提醒,脑中风是可防可控的,没有患病的人群要提高警惕,预防患病的可能。
而患过疾病的患者,更应该时刻监测、观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脑中风复发的几率。
左右开弓空抓手
研究发现,脑溢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方式有关,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破裂,因此患者应多活动左手。空抓手可以预防脑中风。
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次。
早晚都要耸耸肩
耸肩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人工驱动力。
做法是: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动作,每次做4~8分钟。
规律转动头部
专家从油漆工人很少发生中风的事实分析认为,这与工人劳动时摇头晃脑的工作特点有关。头部前后左右旋转,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预防中风。
做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压患者平卧做。
双手巧妙按摩颈部
按摩颈部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
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按摩颈部可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
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脑中风的一些急救的方法 ,具体如下:
一旦出现上述中风预兆,提示中风即将在近期内发生,尤其是原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离开施工现场、公路上、火炉旁、深水边等危险境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防中风跌倒后,发生其他意外伤害。完全卧床休息,改善心境、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坚持按医嘱服用相应药物,定时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中风时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轻者可见一侧口角向下,偏斜止并不断流出口水;重得则可突然倒地、大小便失禁,旋即进入昏迷状态。因中风病人多有偏瘫,为防从椅子上或床上跌下,救助者若在跟前,要立即上前将其扶住,对于清醒的患者,要设法消除他的紧张情绪,以免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颅内出血。若病人此时坐着,或躺着则无须改变其体位,原先坐着的病人,由于心脏到脑的水平高度差,还可相对保证血液冲入,脑内的压力不致太高。所以,任何不必要的体位改变,或搬动都会增加脑内的出血量,从而加重病情。只要病人坐得不勉强,就无需使其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