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在明朝不孝顺老人会怎么样有什么法律条文
明律法律规定:“凡是不孝顺或弃养父母的人,均杖罚八十大板。”“虐待父母者专,处以死属刑。”“诬陷或辱骂父母者,判以死刑或处以绞刑。”
『贰』 男人55是老头吗
如果一个男人已经55岁了的话,我觉得他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是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都比较长,55岁应该还不能称作老头的。
『叁』 中老年人的心理有什么特点
中老年人的“心理更年期”
从医学上说,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一个“生理更年期”。男女皆然。它标志着一个人由中年期向老年期过渡。在“更年期”中,有些人由于不适应生理上的变化,情绪上往往表现为:焦虑、忧郁、烦躁、情绪易波动、多疑。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从工作、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思想、观念、感情、心理到日常生活模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一段时间里,由于心理上适应不了这个大变化,也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也可以称之为“心理更年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异常表现为:
一是失落感。以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把工作视为生命,认为不工作就失去生存的意义,从而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这样年复一年,早已形成了固定的、习惯了的生活模式。一旦离退休了,一切发生了根本变化,感到有些茫然,心情不舒畅,坐卧不宁,无所适从。
二是人生价值贬值感。不少老年人当初工作时都负有一定责任,掌管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工作。那时自我感觉是在一定范围内是“举足轻重”的,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上受领导重视,下受部属(群众)尊敬,说话有人听,一呼百诺。一旦退休后,就感到身价一落千丈,失去了工作,成天无所事事,说话也没人听了,办事也不那么灵了。感到有一种无声压抑。
由于心理上的不适应,情绪易波动,思想沉闷,敏感多疑,察言观色,总感到处处不顺心,在家里往往发无名火,自我价值观、理想、事业心几于崩溃,一旦有了疾病,便有一种末日感。
中医认为,“暴怒伤肝,气郁化火”。人的生理上的疾病,往往起因于心理上的气火。伍子胥过昭关,一夜须发皆白,这有些夸张,但郁闷气火,确是致病的重要原因。离退休的同志在这个“心理更年期”中,如不能尽快适应,往往会导致伤身致病。所以,在这个阶段,应慎重对待之。
学点中老年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学家为了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衰老与消亡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原因,把心理学按人的年龄阶段划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中老年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中老年人因机体老化以及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现象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老年人所特有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疾病,并研究如何维护这些心理活动的卫生与健康。
我国对中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在调摄情志以益寿延年方面就有不少论著。如孔子强调“仁者寿”、“智者寿”(孔子家语)的思想,提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腧距”的论述,指出成年期随着人的成熟发展而发生的适应环境能力的变化。老庄在《道德经》和《庄子》中也明确提出无欲、无知、无为的“归真返朴”思想。
《内经》中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在古代的人就懂得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掌握各种健身的方法,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妄事操劳,所以形体和精神都很健旺,活到了他们应该享受的自然寿限。明代龚应园在《万寿丹书》中载:“如虚子日: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
“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食物无味。寝处不安……”,其中生动地论述了人在衰老过程中的记忆、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性格、情绪状态等的一系列变化。而近代老年心理学则在我国起步较晚。对老年心理学较系统的研究(主要在记忆的年老化研究方面)是80年代才开始的,并日益受到我国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重视,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较大的发展。
年代、生理、社会与心理年龄
科学家们认为,在人的生命进程中,同一个年代,人们可具有下列几种不同的年龄:
年代年龄
指人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如一个小孩降生后成长了一年,他的年代年龄就是一岁,活了80年,他的年代年龄就是80岁。目前我们使用的都是年代年龄。
生理年龄
是指根据个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各种生理活动指标来确定个体年龄。目前生理年龄一般分四个时期:从出生到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也就是说,60岁以上的人就是老年人。但这里的“岁”,同年代年龄的“岁”不同,年代年龄60岁的人,生理年龄可能是55、60或70岁。要注意的是,生理年龄可以由突然患病、受伤而发生变化。总之,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不完全是同步的。
社会年龄
根据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年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就越成熟。它也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17岁是未成熟期,18~59岁是成熟期,60岁以上是衰退期,社会年龄60岁以上为老年人。这里的“岁”与其他年龄中的“岁”含义也不相同,特别是与年代年龄的“岁”相差很大。有的人游手好闲,终日无所事事,在与他人交往中无足轻重,其年代年龄虽进入壮年期,但社会年龄仍处于未成熟期,并将直接进入衰退期。
心理年龄
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程度确定的年龄。它以意识和个性为主要测量内容。心理年龄一般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是成熟期,60岁以上是衰退期。一般认为心理年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心理年龄的“岁”与年代年龄、生理年龄的“岁”含义不相同,往往也不是同步的。
采用心理年龄来确定老年人的优点是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也有人认为心理年龄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寿命。如国外有人指出,老年人的智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的衰退似乎与年龄本身无关,而与接近死亡的期限有关。
确定一个人是不是老年人,不仅是以年代年龄为标准,还要看他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年代年龄的增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却是可以通过增进身心健康而延缓增龄的。所以老年人应该了解一些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防止早衰,使自己的寿命达到自然赋予的正常年限。
中老年人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指对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又分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现代科学又扩展了人类感觉种类的概念,增加了本体感觉、磁觉等。知觉是指对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人的感觉一经发生便转化为知觉。如一看到桔色,或尝到橘子的甜,或闻到橘子的清香等,便知道这是橘子。有时橘子放在包里,只要把手伸进包里一摸,便知道是橘子,并不需要取出来看、闻、尝,就是这个道理。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又高一级的心理活动。知觉与感觉是同时产生的,统称为“感知”。
人的感觉能力各有不同,老年人的感觉能力可因机体老化或病理原因而有所降低。
视觉
老年人视觉的衰退很明显。1.2以上的视力,39岁以下的占80%,而40~50岁减到60%,50~60岁减到50%。在60岁以前,远距离视力,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60岁之后便急剧衰退。而近距离视力(指在一般阅读距离上能辨认多大的字)变化却很大,这是老年人的视力特征,即出现看近不清楚,看远清楚的现象。俗话说:“四十四,眼生刺”。也就是说,40岁以后,焦点调节功能急剧衰退,老视现象(俗称老花眼)就逐渐出现了。一般平均在47岁左右就要使用老花眼镜。人到老年,眼的晶状体变成黄褐色,因此把物体看成是偏黄色的(犹如戴上黄色的滤色镜)。老年人对蓝色、绿色辨认最困难,而黄、红色则降低很少。另外在辨别同一物体时,成年人与老年人所需要的照明度也是不同的。到老年期,失明人致也急剧增加。
视力下降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由于视觉器官的退化,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动脉硬化症、视网膜变性症、视神经萎缩等各种眼病,都会造成老年人视力下降。
听觉
在各种感觉中,受老化影响最明显的是听觉。听力以20岁为顶点,以后缓慢下降。一般50岁以后,听力就显著下降。因年龄变化,有的人听不见手表秒针的声响;有的人在人声嘈杂的环境中,听不清对方的讲话。据调查,美国65~74岁的老年人中,13%听觉迟钝,我国是48.7%。男性老人听力减退比女性明显。另外,老年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不断下降。对语言的理解在20~50岁时是相对稳定的,到80岁则下降25%,或更多,特别是对较复杂和速度快的语言的理解男性比女性减退得更明显。许多老年人不知道自己的听觉已在下降,总认为别人说话不清楚。因此,同老年人谈话最好是面对面,这样可以观察对方的口形。
味觉和嗅觉
味觉器就是分布在舌面上的味蕾。味蕾的数量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蕾数从舌前部开始向舌后部逐渐减少,这一减少过程相当缓慢,一直要持续到老年期。另外也有从舌中心向四周减少的。到了老年期,舌前方三分之二的地方,几乎不存在味蕾了,只有舌后部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和咽部还有少数味蕾。因此,味觉的敏感程度也就随着年老而减低。味觉的基本要素分为甜、酸、苦、咸。一般50岁之后反应明显迟钝,特别是对甜和咸两种。嗅觉一般与味觉同步老化。60岁后衰弱现象更加显著。这就是老年人往往感到食物淡而无味的原因。
触觉和本体感觉
触觉在、50~55岁之间几乎不受年龄增长的影响,而到55岁之后就会骤然变得迟钝。本体感觉包括对疼痛、振动、温度、压力、倾斜、加速度等的感觉。痛觉随着年龄增长而趋于迟钝,一般从45岁开始下降。
同时,老年人的平衡觉、运动觉也相应下降,所以老年人往往走路不稳,失去平衡而跌倒。摔跤是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年人因感觉能力衰减,知觉能力也就相应衰减。但知觉有既往经验参考,所以比感觉衰退得晚和轻。一般来说,老年人比年轻人观察事物迟钝一些,但只要仔细地观察,其效果与青年人往往差别不大。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反应慢,青年人可以边观察边动作,老年人必须观察清楚再动作,所以老年人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上骑车、走路要格外小心。
老年人的性心理特征
有关老年期的性问题,社会上普遍持消极和否定的态度。这里有一个心理因素,就是一般人往往狭隘地认为性仅是性器官的结合,这是不正确的。性本身并不仅意味着性交,观看异性的容姿、裸体、握手、抚摸、接吻、手淫、阅读色情小说、只同异性交谈等等,都属于性行为。
性功能随着年老而有衰退的倾向,但不会完全消失。老年人对性的欲望与兴趣能维持到相当高的年龄,是老年期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人认为性激素的枯竭等于性功能的终结,这是一种误解。即使摘除了成人的睾丸、卵巢后(即不再分泌性激素),仍完全能够进行性活动。有些青年人,激素分泌旺盛,也会出现阳萎。也就是说,性激素确实是左右人的性活动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唯一的因素。对于人的性活动来说,大脑(精神刺激)更为重要。最新科学发现,性激素的枯竭,会导致女性闭经、男性精液分泌量和精于产生量的减少,但不会便性活动完全停止下来。
另外,伴随着衰老而产生的性器官的形态变化会给性生活带来某种影响,但不会构成性活动停止。
老年人的性行为,除了受增龄的影响外,还强烈地受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凡夫妻感情和美、家庭生活安逸、子女孝顺、心理健康的,性生活能维持到70~80岁,乃至90岁。老年人只要身体健康,一个月可过一次性生活。近来有人报告,60~94岁的老年人中,有15%的人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年之久的性活动增强阶段。
许多老年学家认为,正是老年人才最需要给于和接受性生活的能力。因为很多人的老年期是忧郁的,特别是老年鳏夫的忧郁症发病率特别高。他们失去了工作、朋友、健康,失去了“性魅力”,这时候特别需要证实自己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有价值的、重要的人物。当然,也有的老年人丧失性能力后感到轻松宽慰,把精力寄托于社会、家庭和亲友。
心病要用心药治
老年人了解心理学,目的在于使自己能主动地去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使之长期地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从而健康地、有所作为地度过晚年。
只有身心都健康的老年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健康的。如果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健康而身体不健康,都称不上是真正健康的老年人。在生活中,有的老年人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这是不科学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健身首先要健心。早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就有“神形相即”、“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等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晋朝有个人叫乐广。有一天,他的一个好朋友去看望他。乐广拿出酒来招待他,两人边喝边谈。可客人好像有什么心事,酒喝得很少,话也谈得不多,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了。这个朋友回到家里,顿时生起病来,请医服药也不见效。乐广得知这个消息,立刻去他家探视,询问病因。病人吞吞吐吐地说。“那天到你家喝酒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酒杯里有条小蛇在游动,心里很不自在。喝了那酒,回来就病倒了。”乐广想了想,便热情地邀他再去他家饮几杯,并保证能治好他的病。此次,俩人仍坐原位,酒杯也放在原处。主人给客人斟上酒,笑问道:“今天杯里有无小蛇?”客人看着酒杯,叫道:“有!好像还有。”乐广转身取下挂在墒上的一张弓,再问道:“现在,蛇影还有吗?”原来酒杯里并没有什么小蛇,而是弓影!病人恍然大恬,疑惧尽消,病也就全好了。
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据有关资料报导:曾对200多人进行将近40年的情况调查,其中心情舒畅的59人中,仅有两个得慢性病或死亡,精神压力大的48人中,有18人得重病或死亡。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肺结核、哮喘等发病,确与情绪有关。
对已患病的老人来说,在对待疾病和治疗方面,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心病要用心药医”,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医生密切配合,可使重病减轻,使绝症得到缓解。因此,必须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肆』 现在多少岁才是老人
最近有热门歌曲《当你老啦》。听之令人唏嘘不已。
现在多少岁才是老人?难说!看按什么标准。
第一、按传统习惯,五十岁就进入老年。最近我看到《北京日报》等一众正规报纸。往往有"五十多岁的老同志"一类文字。证明人们对跨入五十岁门槛为老年人的认知。
第二、如按以干部的退休年龄看,女干部为五十五岁。也是老龄的标准。自然人都退出工作领域了,就进入了老人的队伍。
第三、最严格的是法律规定。不分男女,以六十岁为界。界定中老年人以六十岁为分界点。
第四、按联合国分类标准,人生自七十岁方进入真正老年人行列。
第五、按 健康 标准。开个玩笑,必须一手拉住车门扶手,方能上下公交车门的,就是下肢已无力的老人啦。
总之,是否老人,看你按什么 社会 标准。也看别人从什么角度。只要老人 健康 ,能够自理。多少岁都不是问题。
我来简单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 毫无疑问的是,在我国只有年满60周岁以上的人,才是老年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看法律的规定 。1996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之后又经过三次正式修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在 总则 部分的 第二条 明确地规定:“ 本法所称 老年人 是指 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简单地看,这是一句只下了—个定义、极为简单的话。如果你这么看法律规定,那就彻底错了。这个规定的意思十分丰富: 1、法律的正式措辞是“老年人”,而不是老人 。也就是说,老年人,是一个有明确含义、内涵和外延特定、严谨的法律术语。这是很多、很多人经常忽视了的问题。 2、 “老年人”之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定语,就意味着: 在我国国土范围之内,凡是达到老年人年龄标准的人,都应该而是必须享受《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保障措施,任何人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 3、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就是年龄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公民 。其他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也要与之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你如果细心的体会:刚刚出台的、被称为 社会 生活的网络全书、民事领域的基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也没有对老年人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因此,“ 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这个规定,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唯一的法律规定,具有一锤定音的法律作用和法律地位。如果不这样看问题,那显然属于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深刻。
其次,年龄即是一个人生理特征的标志,又具有十分重要的 社会 作用 。毫无疑问的是:一方面,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特定的,都有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每一个人又是独特的,唯一的,根本没有两个人的人生之路是完全一样的。另一方面,从全 社会 的角度看,所有人的生命过程都遵循自然规律。到了老年人阶段,人体自然衰老,精力跟不上,只能不再参加劳动,或者退休养老。这从1978年《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和《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的这两个法律文件中,分别规定的 干部退休的条件 是: 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的 ; 工人退休的条件 是: 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规定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法律源头和法律根据。在此之后制定的法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对退休条件的界定,都使用了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这个法律术语,都没有对老年人、不同人员类别的具体退休年龄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 目前在我国,达到老年人年龄标准的在职工作人员,都必须退休,否则就是违法行为;但己经退休了的,并不一定都是老年人 。因此,在涉及老年人年龄标准、涉及退休年龄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时,实际上,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就是《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的规定和国务院的上述两个《暂行规定》,虽然已经暂行42年了,但其法律地位至今稳如泰山(这里重申一下:这两个暂行规定,当时都经过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原则批准,按照现行的立法程序,肯定都是法律)。
另外,按照现行法律,除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种类型的企业职工以及部分灵活就业人员,都必须依法参加了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可以办理 退休手续 之外,其他的 社会 群体,主要是农村的农民、城市的无业居民,一般只能参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在年满60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都能依法领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根本就不存在退休的问题。年满60周岁,只代表了从此可以正式地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这一起点。
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现在多少岁才是老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之内,只有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才是老年人 。
毫无疑问:法律就是法律,政策就是政策,任何国家机关、任何 社会 团体和单位、任何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没有任何自由发挥的空间。
什么叫多少岁才是老人?,那我这样吧!,身体 健康 的,不管多少岁,他都是不叫老人,因为它 健康 心态,年轻,所以不像个老人样子,所以还是根据个人身体来定夺吧!那目前这些三高来说,只要没有这些症状的人,他们都属于年轻的,个人的身体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而老化,但有一些人确实老化的慢,我又说我们这个阿婆,97岁了,他脸上还没有比他小20多岁的人的皱纹多,她的女儿好像听他也有七八十岁了,他的女儿特别年轻,最多看上去60岁,没有皱纹,现在从上海回来,来照顾他的母亲,实际上阿婆也不需要照顾,只是有一个伴更好,他女儿也是我们二级厂的工人,真的好年轻啊!好了,回答完毕,谢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年满60周岁的人为老年人,这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比如干部工人退休,男人必须满60周岁才能退休,女人则满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就可以退休,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退休啦领养老金就是老人啦!
根据人的平均寿命,我觉得60岁应该不能称之为老人。农村70岁以上为老人。城市75以上为老人。老人的界定不应该以年龄为主要标准,而应以劳动能力为标准。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体质和长相。身体好 健康 ,人就有精神,精神好,心态好,人会变得年轻。所以说,不管50岁,60岁,70岁,只要心态好,身体 健康 比什么都好![微笑][微笑][微笑]
多少岁才是老人,在我国已年龄而论六十岁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正式步入了老年人行列,但是我们现在公认的老人年龄为六十五周岁,也有专家学者认定为七十岁为老人,我个人认为老年人年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心态、身体都是主要因素,人们常说,七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心态身体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我说年龄固然是老年人认定主要因素,但心态,身体 健康 也是认定老年人的重要因素。
多少岁算老人各个国家的定义不同。
世界上种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水不一样,医疗卫生水平不一样,有高有低,特别是非洲群体,生活水平有些低下。
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高的是日本,已达到85.3岁,第二的是新加坡达到85.2岁。我国现在的平均寿命达到已达到近75岁。
但就是在我国平均寿命,一个地区一个差别,发达地区平均寿最高,上海,北京平均寿命最高,已达到八十多岁以上。欠发达地区的人均寿命最低,青海69.96岁,云南69.54岁,西藏地区68.17岁。
国外的欠发达国家平均寿命也最低, 几内亚比绍平均寿命51岁,阿富汗平均寿命51.7岁,咋得平均寿命50.6岁。你说多少岁是老人?
在联合国,对老人的标准也有好几个版本。
一岁为婴儿,1-7岁为幼儿,7-13岁为儿童,13-18岁为青少年,18-25岁为青年人,25-65为成年人,65岁以后为老年人。
另一个版本,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老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我认为中国的男女在60岁以上就算老年人,因为中国的退休年龄是60岁,但这里说明一下,女性55岁就退休了,这是中国党和政府对妇女的关怀和照顾。
感谢提问,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记得曾经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今天不妨再回答一次,按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
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人的范畴。比起黄帝内经“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古代男女平均45岁的老年标准,如今我国60岁的老年标准还是比较合理的。比起国外60到74岁称为年轻老年人,到75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我们的60岁称为老人那就不能是绝对的了。
于是老渔想到了“心理岁数”,所谓“心理岁数”指的是心理作用对岁数的影响,决定了“心理态度”促成的“心理年龄”。说白了就是心理年轻,岁数就年轻,心理老化可能导致未老先衰。老渔的理解是,多少岁是老人的标准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豁达的态度年轻的心。
根据当下官宣的我国平均寿命为76岁左右,还有就是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医疗和经济条件较普遍好情况下,多少岁才是或算老年人?一是较普遍认为年龄在75岁后才能或才是称得上为老年人,或为老年人起步的年龄!二是当下年龄段划分或称重新划分为,儿童14岁前,少年18岁前,青年45岁前,壮年60岁前,中年75岁前,以76岁开始才是老年人的开始!不知这样回答满意否?!
『伍』 四五十岁的男人是老头吗
四五十岁的男人是老头吗?随着现在社会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四五十岁的男人正是。中年时期最好的时候不属于老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