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工对残疾人的服务内容有哪些
服务内容
1、残疾预防
1)致残的风险因素
残疾给人们带来痛苦,给家庭造成不幸,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社会的负担。估计在世界人口中,至少有25%的人受到残疾带来的不利影响。现代康复技术尽管相当先进,但仍不能解决全部的残疾人问题。因此,了解致残原因,对残疾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降低致残率,减少残疾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关键。
2)主要预防措施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预防残疾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社区中普及致残原因方面的知识,帮助服务对象识别高危的致残因素并及早采取措施,对于已经残疾的服务对象,提供康复信息,帮助他们获得各种运动治疗、作业、语言、心理治疗等康复功能训练,使用辅助用品用具,改善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2、康复
1)康复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世界卫生组织模式,社区服务模式,家庭病床模式,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2)康复类型
康复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服务方法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方法会深入探求个人和家庭整体上的需求,量体裁衣拟订工作方案,并与残疾人及其家庭一道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使残疾人及其家庭能克服障碍,增强能力,发挥潜能。对于一些长期受歧视、受忽视的残疾人来说,个案工作方法所提供的接纳、尊重、温暖、关怀、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尤其具有良好的作用。
2、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也是普遍运用的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小组不仅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而且能给组员带来信息的分享、情绪的疏导、技能的学习、心理上的支持和实际的帮助等。对于那些长期与社会相对疏远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来说,小组工作有助于他们建立起重要的社会支持网络,化解与社会的隔离。小组的方式对于残疾人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参与社会、奉献社会也能起来重要作用。
3、社区工作
同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相比,社区工作方法更注重从较为宏观的层面评估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制订工作方案,解决并消除残疾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使其能有更好的康复和发展机会。在用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时,社区工作方法尤其注重为残疾人营造富于支持性的社会环境。
2. 社工如何为老年痴呆者提供服务
目前,养老机构中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专业社会工作的力量也相对较弱。大家对社会工作存在两种不合理的认识:刚开始是低估甚至否认社会工作的作用,认为“做老人工作不需要专业社工,有爱心、热情和责任感就行了,社工能做的事情其他人也能做好”。在他们看来,个案咨询就是聊天,小组活动无非就是玩游戏。随着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不断深入,有一部分人又过高地估计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把社会工作者看成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不管什么问题、多么严重的个案都认为社工能“搞定”。面对这两种不合理的评价,社工没有必要去辩解,唯一应做的就是用行动证明专业和价值。
帮助新入院的老人适应机构生活是社工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新入住老人入院后,会面临生活环境、生活规律、交往方式等情况的改变。这时,社工要及时地跟进,为他们提供适应情况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老人的不同需求分别予以处理,从而帮助老人尽快地了解和熟悉老人院的生活,为新入住老人提供社会支持。
此外,对有心理、情绪、行为问题的老人,社工要及时进行咨询和辅导。各养老区的工作人员将老人转介给社工后,社工会对老人的问题和需求进行预估分析,通过跟老人建立专业关系,共同制订并实施介入方案,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转介或结案。将个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社工服务中来,通过个案会议的形式,充分调动与个案相关的人员,整合各方资源,为老人提供综合照顾服务。实践证明,社会工作的介入,在解决老人入住适应困难、舍友关系不良、社会交往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上成效显著。
在养老机构中社工还可以为有共同需要和问题的老人开展社交康乐等小组活动。对于有共同需要和问题的老人,通过小组的形式,让老人在游戏和讨论中和谐共处,体验团队精神,分享和交流心得,帮助解决共同问题。如可以针对视障老人开展互助小组;针对有共同爱好的老人开展手工艺小组、读报小组、粤曲小组等社交康乐性小组活动等。同时,社工介入后,还能重视发掘老人的潜能和余热,强调老人活动要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改变了以往养老院工作人员大包大揽的局面,让老人能够充分参与到机构生活中,增进了老人和工作人员间的沟通,促进了良好关系的建立,从而能帮助老人恢复自尊、自信,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
此外,整合社会资源,为老人提供义工服务也是养老机构社工的一项特别工作。社会上有一些团体和个人很热衷于来老人院为老人提供服务,他们是老人院可利用的宝贵资源。社工首先要充当组织者,通过主动联系,同机构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需求和能力评估,为义工和老人进行互助组合。其次,社工可发挥培训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协助老人接纳义工服务,
3. 残疾孤寡老人难自理,疫情期间,他们该怎么办
在疫情期间面对残疾和难以自理的孤寡老人,政府和社区都应该尽他们自己的责任帮助这些人,照顾好这些人。这次武汉爆发的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了,全国各个地方都在为打赢这场攻坚战而努力着。但是对于一些残疾和孤寡老人来讲,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由于疫情的需要,很多地方都已经封闭管理了,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所以当地政府以及老人所在的社区应该为他们排忧解难。所以政府和社区都应该负起责任来,这次武汉疫情非常的严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战胜这次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对那些难以自理的残疾和孤寡老人来说,都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4.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老年人问题
一、完善保障机制——政策倡导者。面对一个“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要在政府的主导及引导下,建立由家庭、个人、政府、社会、单位、市场等方面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障体系,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经济供养保障和医疗保障。就中国目前的国情看,继续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建设老年医疗保健体系,不断深化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在满足老年人需求问题上主要应从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方面介入。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资源的动员者,对监督政策的有效落实,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具体可以包括完善老年人居住、环保、再教育、公共卫生、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方针政策。除了政策支持外,资金支持也很重要。政府应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加大对社区老年人社会服务的资金投入,完善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娱乐、卫生、医疗保健设施;建立老年人便民服务项目,具体包括长者饭堂、高龄老人呼援通、日间照料中心等在门口的惠民服务。
二、整合社区资源——资源链接者。动员和整合社区中蕴藏的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资源,让其在满足老年人需求方面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首先,经过前期走访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对社区老年人的基本信息、人口数量、需求内容、需求程度等进行全面调查,对老年人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水平进行分门别类,然后设计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计划,并根据需求计划调用相应的资源。其次,建立社区资源档案,对社区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建立档案,每个提供服务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所在单位的资源供给,即做到相应的任务细化与分工,如老年人的经济需求由谁负责,文化娱乐由谁来负责,卫生保健由谁负责,应事先一一明确到位。通过协调和整合社区、家庭及个人之间的资源,理清相互之间的责任与义务,构建一个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的社区资源调配与供给体系。
三、壮大社工队伍,提升专业素质。首先,充实社会工作者人员数量,社会工作者人员数量的多少可以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人员数量按照一定比例来配置。其次,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在培训方面要严把质量关,强调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敬老尊老等专业精神的培养,加强社工资格认证,争取人人持证上岗,并定期考核与评估。再次,合理设置社会工作者工作领域。由于老年人服务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所以参加老年人服务的岗位设置也应该根据实际来设置,如条件允许可以采取固定的全职岗位和灵活的兼职岗位相结合的形式,固定的全职岗位可以有医疗护理人员、老年社会工作者等,而灵活的兼职岗位可以有文化娱乐辅导员、老年健身指导员等。
四、实现政府、社区、社工三方联动。社区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单单依靠三方中的一方不能满足,在社会工作领域实现政府、社区和社工三方联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为满足社区老年人需求贡献力量。在三方联动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通过竞标的方式购买有资历的社工机构的社工服务,给予社工资金上的支持,并以此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社区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可是资源处于从属地位,放在那里不会自己发挥作用,需要社工居于主体地位,作为资源链接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整合社区可利用资源,满足社区老年人需求。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帮助个人、家庭、团体解决所感困难的学科,它不同的工作方法使得它能满足社区中老年人多种需求,且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宏观层面而言,社会工作者通过影响社会政策,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提升,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微观层面而言,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具体个案、小组和活动服务,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老年人需求满足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和它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当然,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改善需求满足现状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协助。
5. 独居老人社区应该如何处理
在人口结构高龄化的浪潮下,强调运用社区志愿,提供老人相关社区福利服务的措施,是实践“在地老化”的重点所在。尤其是针对独居老人的照顾,由于独居老人的需求涉及多方面问题,如健康问题、心理问题、社会人际关系、居住问题以及经济问题等等。因此,针对社区独居老人的服务,应该经过综合性评估并提供整合性服务,才能符合其多元需求。
以台湾为例,台湾社区独居老人的照顾,多由民间慈善团体,或地方政府以公私协力的方式,委由民间非营利组织办理。台湾以各地方政府为中心,各自独立发展社区独居老人的关怀方案,不但是为着福利服务的需求能够因地制宜,也与社区发展以及民主化后福利分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的背景,由于政府在人力和经费的差别,造成独居老人关怀方案在实施上有着不同的困难。然而,另一方面来说,台湾在社区独居老人关怀的服务商,在“在地老化”的理念上,独居老人的社区服务方案内容,多是电话问候、送餐服务、关怀访视、家务整理、支持陪伴等等。
社区中的独居老人多数面临生活上的健康风险,例如:跌倒、脱水、低体温症状、感染及外伤等。事实上,相较于生理健康的问题,独居老人更可能面临心理及社交方面的问题。社会支持度较低、亲人朋友较疏离、社交生活贫乏以及个人社会适应等潜在问题,致使独居老人可能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于社区中的老人而言,社会支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因素,影响其健康,社会参与及安全。因此,如何在社区中给独居老人提供适当的资源与支持,有助于他们社会生活的施营和社会参与,也是社会福利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与传统的家庭养老相比,社区养老服务具有专业、便利和成本低廉的独特优势。 从专业化来看,由专业人员来照料老人,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保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 从便利性来看,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大家同在一个社区,彼此熟悉,感觉亲切,服务上门,办事方便。 从成本来看,社区养老服务能够避免机构养老成本过高的弊端,低成本运作,不需要为新建许多养老设施而增加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可以充分整合社区资源。
实行社区管理服务,不仅要考虑到离退休人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还要考虑他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应尽力做到“养、医、乐、学、为”为一体,可以选择如下服务模式。
一是家政服务。将一些原来由家庭负担的事务性工作纳入服务范围,开通服务专线电话,实行上门服务,这一服务体系应包括家庭保姆介绍、代买菜、洗衣、打扫卫生、维修、搬运等内容。
二是社区医疗服务。开展医疗服务“下访”活动,开设家庭病房,上门送医送药,实行巡诊制度、义务查体制度,实现从“有病去医院”到“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转变。
三是文体活动服务。围绕“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积极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如棋类、球类、书法、健身、合唱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四是设立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城区独居老人在老年人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发展社区老年公寓、日间照料室、托老所等老年人服务机构,对家庭抚养照顾有困难的老人、独居老人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服务。
除了社区服务,对独居老人的关怀还有“社区照顾”。社区照顾源自于人们对福利机构照顾的批评。社区照顾模式在我国已经开始构建,基本形成规范化的社区照顾流程,并且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也有了专业性的体现。在实践上, “机构养老、社区照料、义工援助、邻里互助、亲情慰藉、协会维权”六位一体养老模式已开始发挥其养老功能。社区照顾倡导五种双向互动:一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二是老人与家人之间的互动,三是邻里之间的互动,四是老人之间的互动,五是老年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