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人为何会脚疼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尤其多发于绝经后妇女以及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增强引起骨量丢失所致;原发性II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年龄老化,导致激素自身调节失衡,使骨形成低下。
2、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关节病变,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最突出的症状是关节酸痛。清晨起床时疼痛较剧,稍活动后疼痛即缓解,活动过频疼痛又再起,休息后又再度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腿痛与气候变化有关,寒冷受凉时腿痛加重,温暖时缓解;同时患者膝部步行乏力,上下楼时疼痛明显加重。
3、间接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就是病人在不走路时没有明显不适,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间歇性跛行的原因可以是由于腰部腰椎管内神经受压迫,也可以是由于下肢的血管病变所引起。
4、下肢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
B. 中老年人出现脚底板疼,常有3种病因,医生告诉您如何鉴别及治疗
走路,是平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活动,无论要去哪里,都要靠一双脚,如果脚部出现了疼痛,活动受限,走几步都像是走在刀尖上一样,或是站立着都觉得疼痛不适,那走路这么平常的事情便有如美娘赤了脚,寸步难行。
足底筋膜炎通常发生在40~60岁之间的人群。
发生足底筋膜炎诱因:
① 长跑、长时间行走和爬山等活动 :这些活动容易使足底筋膜(跖腱膜)组织受到多次反复的超负荷牵拉。
② 肥胖或超重者 :多余的体重会给足底筋膜带来较大的压力。
③ 扁平足与高弓足 :扁平足患者足弓低平,没有弓度的缓冲,行走时脚底会比普通人,多承受一倍的压力,足底的筋膜就会受到过大的负荷,长时间这样,就会产生慢性劳损,;而高弓足与扁平足相反,足弓过高,导致筋膜过度紧张这些都会导致引起足底筋膜炎。
④ 鞋子 :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高跟鞋,西式长靴会使足底筋膜发生挛缩从而发生足底筋膜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较为复杂,一般是指在患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发病机制可能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炎症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
长期吸烟、饮酒也会造成糖尿病周围病变,另外糖尿病病史在15年以上者,患病几率也会增加。
此外体重水平和血脂水平等因素也与该病相关。
骨质增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关节逐渐老化,产生退行性改变。凡是活动频率较多,负重较大的关节都容易较早出现骨质增生,如腰椎、颈椎、膝、足跟部等等,而足跟部骨质增生是其中发生最为频繁的,足跟骨质增生又俗称为跟骨刺。
⒈足底筋膜炎 :主要表现为足跟或足底靠近足跟处的疼痛,疼痛在早上起床时最为严重,而行走几步之后疼痛又有所缓解,部分患者行走活动过度时疼痛又将加剧。
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旦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出现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至膝部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蚁走感、触电样及套袜样的特殊感觉异常等,严重者甚至出现糖尿病足,将会产生足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溃疡、间歇性跛行、坏疽等症状。
⒊跟骨刺
走路时脚跟会有石头硌,针刺的感觉,长时间行走后疼痛感觉加重,症状在早晨时最重,尤其是起床后的第一步,下午症状较轻,若足部皮肤出现红肿、灼热时,则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
⒈足底筋膜炎
① 鉴别 :急性期需与跖腱膜断裂、跟骨骨折等相鉴别;慢性期则要与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肌腱损伤等相鉴别,这些疾病的症状都极其相似,但可通过可通过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区分,超声检查可观察到足底筋膜的厚度以及周围的渗液、炎症水肿等情况,MRI可观察到足底筋膜厚度及信号改变,一般 健康 者的筋膜厚度为2-4mm,而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筋膜是增厚的,一般 >4mm 。
② 治疗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可选择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子,高度为1cm最佳,其次足底筋膜炎患者应减少跑、跳登山等大量的足部运动,并且尽量不走凹凸不平的路面,每晚可用温热水泡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肥胖或超重者,应控制自己的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疼痛较严重,两周未缓解者必须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遵从医嘱给药,针灸,红外理疗等,一般预后较好。
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①鉴别 :外伤后足部畸形及坏疽性脓皮病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都有相同症状,但是多数患者无血糖过高的病史,外伤后足部畸形有明确的外伤史,并且患者伤口不会出现愈合困难的情况。
②首先需要 治疗原发病 ,一般情况下需终身长期治疗,若出现严重坏疽、肢体坏死、感染的患者应截肢。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中尤为重要,对于脚部皮肤完整者,选择合适的运动可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如散步、打太极、游泳等。
⒊跟骨刺
饮食方面: 控制总摄入量,选择吃含糖量低的食物,清淡饮食,戒烟酒。
注意保持足部清洁: 选择合适透气性好柔软的鞋袜,避免感染、溃疡加重。
定期复查
⒊跟骨刺
① 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跟骨骨折需与跟骨刺做区分,类风湿关节炎有类风湿病史,疼痛多处于跟骨两侧,而跟骨骨折则有明显外伤史。
② 治疗 :
选择软底宽松的鞋子,减少以足部为主的运动,并且控制体重,可用骑车、游泳代替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效果,也不会使足部症状加重。
饮食:可多食用新鲜蔬菜、牛奶、虾米、豆制品等富含钙及维生素的食物 ,勿吃任何柳橙类水果如橘子、橙子,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这些物质会延缓疾病的治愈。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急性发作期时可适当卧床休息,可用冷敷减轻疼痛,疼痛加重时,可遵医嘱服用消炎镇痛药物,慢性轻微疼痛可每晚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还可通过针灸、针刀治疗、必要时需采用手术治疗。
C. 老人为何会脚疼
老年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尤其是脚部更不好使,有的时候还容易出现脚疼,脚肿等症状。老年人脚疼是怎么回事呢?脚疼时候应该怎么护理?我们不妨来看看这篇文章。
脚痛,便是退行性变化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平时走路较少,脚底板的皮肤肌肉变软,再加上皮下脂肪变薄,走路时地面挨着脚部的骨头,更是硌得疼痛。
一、跖底痛: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
二、趾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指端明显向小指倾斜,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这种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三、腱膜炎:老年人的跖腱膜弹性较差,功能降低,如果剧烈跑跳、长时间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容易发生炎症。
四、跟腱周围炎:跟腱及其周围的组织,因外伤、过度摩擦或长期劳损易发生无菌性炎症,尤其是穿着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后跟反复摩擦跟腱时,更容易发病。
五、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
D. 老年人过敏脚又痒又痛怎么办
过敏是指人抄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本身袭无害的物质发生异常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患者常有过敏体质,发病与接触物、食物、吸入物等生活中常见的致敏原有关,药物治疗目前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但是往往再次接触后会有复发,建议患者在平时生活中注意1、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海鲜;2、避免太烫的水洗澡;3、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皮损面积扩大,或引起继发感染;4、不要自行用药治疗,某些药物中可能含有激素而对皮肤副作用较大。 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合理治疗。
E. 老人经常出现腿脚疼痛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平常应该怎么保养
老年人经常出现腿脚酸痛的情况,是预示着身体某些方面有疾病的存在。存在因素为:1、风湿疾病。2、静脉曲张。3、钙质不吸收。4、运动过量。
1、风湿疾病。
对于风湿疾病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身体的疼痛感。而这样的疼痛,多见于手脚关节部位的疼痛。有时也会伴随腰背痛,和肩膀痛。想要区别风湿疾病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有风湿的时候关节会有肿大的情形。
4、运动过量。
很多老年人都会在早上去公园里进行走路,或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有一些老年人身体营养不良,再加上过度的运动,从而导致腿脚酸麻的情形。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减少活动的量,以帮助减轻腿部的酸麻感。
建议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身体,情况而做出改善。就像上面所讲的,如果是运动缺乏的话,那就要多多的走到室外参与一些体育锻炼。或者是多走路,来让自己适当的运动。
对于运动过多的人,就要改善自己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F. 家里老人的脚踝痛,是怎么回事
引言:家里面的老人总是感觉脚踝很疼痛,脚踝很疼痛,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家里面老人不进行检查,出现了一系列的疾病,就没有办法进行恢复。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家里老人的脚踝痛是怎么回事?
G. 老年人脚疼是怎么回事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有酸胀疼痛感,严重时呈针刺样痛,难以举步。引起足跟痛的主要原因是体胖、劳累、寒湿或外伤、骨刺等,导致足跟软组织损伤和跟骨退行性病变,或继发无菌性炎症。治疗老年足跟痛可选用下列简便有效的方法。
▲指压掌根穴:根据祖国医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上病取下、下病取上”和“依右对左,依左对右”的理论,对老年足跟痛运用指压“掌根穴”的方法可获良效。掌根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中央的掌长肌腱与桡侧肌腱之间,即大陵穴下1厘米处。如左脚跟痛按压右“掌根穴”,反之亦然。按压时,令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医者用拇指按压于该穴位上,并轻加掐揉,使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觉,反复操作数次,约3~5分钟。每日早晚各做1次。
▲中药、食醋泡脚:取五加皮10克,芒硝20克,川椒10克,老葱3根,煎熏泡足,每日1~2次,每次浸泡30分钟;或取陈醋2斤,加热至足部能耐受为度,每日浸泡一次,约40~60分钟,一般连续泡脚10~15天,痛感会逐渐减轻。
▲药物内服外搽:足跟痛患者可服用消炎痛、复方丹参片及六味地黄丸等药物;外搽可选正红花油或正骨水,也可外贴麝香壮骨膏等,均有止痛效果。
此外,还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或中医针灸治疗。也有学者认为,足跟痛与跟骨静脉血瘀引起压力升高有关。如果足跟痛患者采用上述疗法效果欠佳且病情较重时,可由医生考虑施行局部减压手术,则疼痛症状可能会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