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睡前心悸心慌,一般怎么回事呢
老人如果出现心悸、心慌、失眠的情况,首先要考虑器质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血压的问题。
需要排除是否血压控制的不好、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血压波动比较大,是不是有心脏的问题,有没有冠心病或者心律不齐。
如果排除躯体疾病之后出现的心悸、心慌、失眠,考虑功能性的失眠症,也要注意是不是伴有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失眠是不是继发症状。
其实老人多半是继发在焦虑、抑郁情绪之上出现的失眠
『贰』 造成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是由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的。比如生活环境的变化,亲人朋友的变故等。经过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变化造成的心理问题根据我国的政策法规,人到老年就会离退休,不再工作,安享晚年。刚刚从干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老年人会感到无所适从,茫然无措。同时,经济收入的降低,工作伙伴的分离,社会角色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都会给老年人心理上出现问题,情绪上也容易产生失望、茫然、沮丧、忧伤、愤怒、多疑等多种消极心态。
2.家庭问题造成的心理障碍离退休后老年人多半是在家里度过晚年时光的,老伴、孩子、家庭代替工作成为了他们的第一关心的对象。如果家庭出现矛盾,成员之间彼此关系紧张,就会使老年人出现严重的失落、伤心、抑郁的感觉。而更加不幸的是,如果老夫老妻一方突然去世,更会使老年人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使其陷入极度悲伤中。
3.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心理问题有的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工作,会有在父母退休后将其接到身边的想法。突然之间改变了生活环境,从农村来到城市或换了新的城市或移居国外,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文化的差异都会让老年人一时间无法适应,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4.经济名誉问题如果各方面的原因造成老年人经济上的拮据,他就会有很重的心理负担,若一旦不慎钱财被骗或被盗就会使其懊恼不堪甚至痛不欲生。而辛苦一辈子的老人,如果在晚年还得不到别人的尊敬或名誉受损,就会有严重的心理不平衡,感到自己白活了这么多年,有严重的被社会、周围人群遗弃的感觉。这些都会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极大伤害。
5.天灾人祸老年人身体机能已经严重减退,不能够像年轻人一样再去经历大的风雨,而应该安享晚年,生活平淡而充实,没有大的波澜。所以他们最害怕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中遇到天灾人祸,社会动荡不安,这些也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
『叁』 老年人心里发慌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吃得太少了,夜间饿了。失眠症是一种持续性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是形成本症的致病心理因素。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可继发于躯体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精神疾病等。本症是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的所谓原发性失眠症。其症状特点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早醒、多梦,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
通常失眠的发病时间为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
为了区分失眠的不同时间阶段,将失眠分为入睡困难、睡态不稳、早醒三种形式。
入睡困难表现为躺在床上后30分钟甚至1-2小时时还难以入睡,翻来覆去、急躁不安、心慌不适,等到入睡时,已是深夜了。睡态不稳表现为睡眠表浅,多梦易醒,醒后也能再入睡,但每晚要醒3-4次以上,睡眠效率低,为此每晚要少睡20%的时间,而正常人一般不超过5%。由于夜间多次惊醒,而影响睡眠的质量,故出现睡眠不足的症状。早醒表现为尚能慢慢入睡,但一觉醒来才睡2-3小时,以后则反复不能入睡,离清晨还有2小时或更早时就醒了,且不能再入睡或似睡非睡、反复做梦。由于夜半醒来,要等到天亮才能起来,如果此时家里人都还在酣睡,失眠者的心情会更加烦躁易怒。
许多失眠情况都是由于身体的某些部位不适造成的,以下介绍几种: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癫痫、偏头痛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3.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睡眠,常常是短而破碎,只有肾透析或肾移植才能有效解决。糖尿病、尿崩症、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尿频,也可以干扰睡眠。
4.过敏性疾病,也常常干扰睡眠,如皮肤瘙痒、鼻阻塞、使睡眠无法进行。
5.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病、肠炎、痢疾等造成腹痛、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也明显干扰睡眠。
6.循环系统疾病,特别是心衰、心绞痛、高血压、动静脉炎等都可引起失眠。
7.骨骼、肌肉、关节的炎症和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也不同程度地引起睡眠障碍。在这些疾病中,失眠多表现为伴发症状,疾病治好了,失眠一般也能康复。
对老年人的健康更为重要。在睡眠的准备、姿势和习惯方面还要注意有以下几种禁忌:
1. 忌临睡前吃东西:如果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来,这样加重了它们的负担,身体其它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于健康。
2. 忌睡前用脑过度: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失眠。
3. 忌睡前情绪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
4. 忌睡前说话:因为说话容易使大脑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
5. 忌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浓茶、咖啡属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处于亢奋状态的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6.忌久卧不起: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太多会出现头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7.忌当风而睡: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从毛细管侵入,引起感冒风寒等疾病。
常用安眠药不仅会引起抗药性,而且容易造成肝损伤。科学家们发现,食物与睡眠有一定的关系。美国的一位医学博士认为,若在睡前稍吃一点催眠食物,更容易入睡。现推荐几种仅供参考:
1. 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睡前喝一杯牛奶,其中的色氨酸量足以起到安眠作用。饮用牛奶的温饱感也增加了催眠效果。
2. 核桃:核桃是一种滋养强壮品,可治神经袁弱、健忘、失眠、多梦和饮食不振。每日早晚各吃些核桃仁,有利睡眠。
3. 桂圆:性味甘温,无毒。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医失眠健忘、神经震弱等。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等梦的方剂“归脾丸”就有桂圆肉。
4. 莲子:莲子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心烦梦多而失眠者,则可用莲子心加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
5. 食醋:劳累难眠时,可取食醋1汤匙,放入温开水内慢服。饮用时静心闭目,片刻即可安然入睡。
失眠者皆有夜晚睡不着而白天却感到精神不振的体会。这样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很不利于健康。因此,失眠者切不可依赖于安眠药物,而应加强自我调理。
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睡眠周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睡眠周期,选择最合适的睡眠时间及方式,以养成规律性的生理时钟。
其次,每天做中等量的运动,但勿在晚上做。适度的运动可以缓和交感神经系统,是改善睡眠障碍的良方。
再次,选择合适的晚餐食物。晚餐应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性食物。睡前喝杯加蜂蜜的牛奶,也有助于安眠。
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每晚临睡前洗个热水澡,以帮助自己建立规律的睡眠周期。也可以促进睡眠。失眠者可躺在床上,放松身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失眠患者越来越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失眠有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几种如下:
1. 保健疗法:每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2. 饮食疗法: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3. 药粥疗法:取大枣,元肉,大米,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4. 填脐疗法:取酸枣仁,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5. 敷足疗法:取朱砂,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6. 足浴疗法: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失眠一般与情绪有直接关系,可以采用心理治疗或催眠治疗效果很好。我曾经去海理中心通过催眠治疗过焦虑失眠效果很好。
每天晚上睡觉前去体育场快走10圈。再慢跑10圈。回家冲热水澡。包你睡的不想起床。别说失眠了
『肆』 老年人焦虑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
这种患者的身体本无疾病,或所患疾病并不严重,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辗转于各处求医问药;或者对某种治疗或药物过度依赖;或者过分担忧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种种表现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表现。老年人易患焦虑症的主要原因如下。
遗传因素:其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的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人群;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单卵双生子为50%。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普遍亢进,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躯体变化的表现形式取决于患者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的特征。
病前性格特征:如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等。
精神刺激因素: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诱发因素:退休后心态失常。从忙碌的工作环境中转变到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很多老年人会伴有无用感、自卑、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过度担忧健康。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并常年为此担忧紧张,身边如有老朋友去世,则更会引发他们的焦虑。疑虑太多太重。对社会、周围环境或者家人的不信任,也会加剧老年人的焦虑程度。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儿女经常不在身边或者独居的老年人身上。
注意预防和发现老年人的焦虑症:儿女常回家看看,一家人一起聊聊家常、吃顿饭,真正从身心上去关心体贴老人,鼓励老人参加练书法、打太极、唱歌、跳舞等活动。家人要帮助老人学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脑,上网看看新闻,玩玩游戏。老年人要有几个好朋友,有高兴地事情一起分享,有不开心的事情唠叨唠叨、分忧解愁。家人要多留意老人是否有焦虑症状,如长期失眠、易倦、无法安静、易发脾气和肌肉紧绷,若出现其中3项或以上病症便有可能已患上焦虑症。必要时,应该及时就医,寻找心理支持并加以一定的药物治疗。
『伍』 老人总是心理敏感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很容易出现心理敏感、多疑的症状,那么老人为何总是心理敏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老人总是心理敏感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1、当老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衰退的时候,他们最先产生的是心理恐慌,担心身体每况愈下,担心生活在孤独之中,等等。所有的这些担心最终会表现在对周围人的依赖上,他们越来越依赖于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照顾,也会对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十分敏感。
2、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圈子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的主题也会随之而产生偏移。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禁锢在家庭小环境中,于是,日常的思维、行动都仅仅是围绕着家庭展开。这种孤单状态造成老年人对外界事务的感受性降低,家庭之外的生活对他们是陌生的,所以,常常会出现无法对外界作出有效判断的情况。一旦这种与外界之间连接的能力降低,老年人就需要提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过度的自我保护常常是猜疑心理的开始。
3、过于自我的个性往往是实现个体心理健康的严重障碍,它使得我们容易固执于某一点,造成过早的心理老化。当衰老势不可当的时候,老人更加需要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这种维护有些时候甚至会显得不可理喻。如果老人本身就过度地自我关注,一旦遭遇来自生理、心理方面轻微的冲击,他们就容易走向心理失调甚至是精神障碍的边缘。
1、关爱。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交往、老伴的体贴,从而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不会感到孤独寂寞。
2、和睦。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生活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邻里关系融洽,彼此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3、坦诚。老年人容易多疑、多忧、多虚、受唠叨。喜欢别人征求他的意见,愿意出谋献计。针对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应当对他们以诚相待,说话切忌拐弯抹角,遇事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
4、求偶。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更会感到寂寞。子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完全依靠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而且在某些意义上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关心和照顾,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5、建议子女,如果发现老人变敏感了,首先要鼓励他们丰富自己的生活,出去动动:钓鱼、遛鸟、旅游,别管做什么,宗旨就是让他们把心思分散到别处。其次,多对父母说一些鼓励的话,告诉他们这个家离了他们真是不行,让他们从家庭中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6、多疑者一般与外界接触较少,常处于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因此,要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乐于交际。
1、抑郁症
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老年人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日常生活没有快乐,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记忆减退,甚至持续产生死亡念头。老年人患上抑郁症是十分危险的,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老年人自杀。
2、焦虑症
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他们身体本无疾病,或仅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辗转于各处求医问药,做各种化验检查,遍尝各种偏秘祖传方;过分担忧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等;对某种治疗或药物过度依赖,甚至觉得离了它们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种种表现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是其临床特点。
3、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怀疑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或是断定自己已经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患有疑病症的老年人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化过度关注,以及过分自恋等。
4、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控制不住,精力不足,情绪性疲劳,失眠,头痛,心悸等,病程可达数十年,症状可有间歇,病情容易反复。一般而言,老年人睡眠时间多在5~7小时之间,并常常有睡眠浅、早醒、多梦的现象。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神经衰弱最主要的表现。
5、老年痴呆症
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存在智力障碍,其中1/2可发生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和多种形式的认知功能减退,比如记忆力减退、语言功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推理判断思维减退等。
6、老年性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