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如何指导老年人适应角色

如何指导老年人适应角色

发布时间:2022-03-16 10:21:39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指导有哪些技巧

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社会角色的转变:离退休使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和生活规律都发生了变化,对老年人的心理也产生了影响。

据调查,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也大不相同,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退休后的社保和医保,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

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同了,他们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产生悲观心理,情绪低落、不愿见人、急躁易怒、坐卧不安、失眠多梦、产生抑郁,有的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引起其他疾病。

(2)经济状况: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老年人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费用的逐年上升,使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的保障,特别是那些收入少或无收入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怕自己一旦生病,无钱负担医药费,拖累家人,怕家人不管,怕医治不好等,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3)家庭环境:老年人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重要的精神物质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然而,有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在极不愉快的环境之中,从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情绪低落、孤独寂寞、沉默寡言、对生活失去信心。

(4)身心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老化,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但是,对具有价值观念、思想追求和乐观的老年人,他们退而不休,老有所为,渴望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并且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脑力、体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心理和生理上延缓衰老。

然而有许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不理想,他们机体衰老或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方面的衰退也非常明显,使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指导
我们与居委会联合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指导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衰老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从心理上正视这一生命现象,通过学习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通过自我调节延缓心理衰老。

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尽其所能发挥余热,并且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减少孤独,消除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生活:早睡早起、饮食定量、禁烟少酒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度运动: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可延缓衰老。如太极拳、健美操、扭秧歌、散步等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30~40分钟。

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有了良好的兴趣和爱好,使老年人有精神寄托,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每天过得充实,并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减少孤独感。如:书法、绘画、下棋等。

培养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平气和,遇事不慌,老年人受到外界刺激易过喜或过悲,所以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当老年人身体不适时,家人要主动关心问候,积极寻求治疗方法,做好老年人的安抚工作,必要时提供经济援助。

总之,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他们自我调节和心理适应,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安度晚年。

Ⅱ 怎么说服老人去融入养老机构

我觉得可以多和老人描述一下养老机构中老人们的生活,也可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多数老人不回肯去这些机构,无非答是碍于面子,觉得让亲朋好友看起来好像是子女不孝顺
所以建议子女寻找离家较近的养老机构,这样平时看望老人也比较方便。老人进入养老机构最开始都是会不适应的,在这期间最好子女能够多陪同,让老人可以度过这个适应期,像万科怡园光熙长者公寓,就有30天亲情陪住的安排,子女可以在老人身边同吃同住30天,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就像小孩子刚上学时有个适应期一样,老人更需要陪伴,所以这个阶段需要引起子女的重视。

Ⅲ 浅谈如何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

1、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2、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3、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4、暂停用药原则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5、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Ⅳ 如何为痴呆老人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老年痴呆(AD)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全面性、持续性的智能损害综合征,除认知功能障碍外,还伴有精神行为症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在60~90岁的老年人中,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呈指数增长,平均每隔5.1岁增加1倍[1]。在老年痴呆病人的日常护理工作中,照顾者占有重要的地位,我科通过对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其护理知识技能,提高了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能力及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2005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老年痴呆病人64例,男42例,女22例,平均年龄(75.4±8.1)岁。经DSM-IV[2](美国精神病诊断的统计手册第IV版)确诊,血管性痴呆36例,阿尔茨海默病17例,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痴呆11。根据MMSE [3]评分,轻度认知损害40例,中度认知损害24例。均因其他疾病入院,慢支12例,肺气肿14例,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3例,肺部感染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配对选择观察组病人的照顾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88±8.99)岁。关系:配偶8例,子女10例,其他1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0例,高中及以下21例。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行为干预等。对照组未对照顾者进行强化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对照顾者也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包括:
1.2.1.1健康教育评估
首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评估,系统地收集资料和记录患者的健康情况,护理查体系统、完整、准确。了解患者生活质量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社会支持的需要程度、对药物的认识水平及对今后生活的态度,了解照顾者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及对疾病的承受能力。
1.2.1.2健康教育内容
①身体功能教育:向照顾者讲解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行为表现等,教授照顾者对患者实施身体功能知识指导,协同照顾者、患者了解其个性特征,妥善解决各类生活事件,并在今后保持专业的指导与联系。②角色功能教育:根据照顾者的接受能力,宣教老年性痴呆症的相关知识,包括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表现、病因、诱发因素、功能锻炼的作用及措施、有关护理知识等,提高照顾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老年痴呆症的了解,尽快进入角色。强调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随着时间推移而渐进的、有害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身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将呈难以逆转的损害。调整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提高个体角色能力。③情绪功能教育:鼓励照顾者、亲友、同事经常探视患者,给予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及各方面的照顾和关爱,激发其对生活的信心和对亲人的眷恋,逐步提高患者的情绪防御机制。讲解心理、情绪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对照顾者进行心理指导,提供适度的帮助,减少照顾者的应激、焦虑情绪。坚持对照顾者的观察,善于发现并掌握不同照顾者的适应能力和功能行为及情绪变化。④社会功能教育:教授照顾者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行为控制,使之不断适应社会需要。讲解坚持社会活动的意义,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作业,督促患者坚持最大化地接触社会和 自然 界。告诉照顾者适当的有氧锻炼有助于改善器官功能和患者社会功能,让患者有成就感。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功能状态、总体健康感觉和幸福感,从而影响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⑤综合技巧教育:沟通技巧—评估患者沟通的需求、理解能力,教授照顾者对患者实施措施前、中、后的目的、过程、效果及影响进行沟通,及时给予鼓励,并调整下一步的实施项目力度和进度,实施结束后给患者讲评效果;表达技巧—教授照顾者学会如何表达患者的错误行为和纠正方法,以及观察患者情绪、行动、思维等变化,根据患者接受能力,进行衣、食、住、行、排泄锻炼等各方面表达技巧的学习;示范技巧—指导照顾者观察患者手势、表情等,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示范,如双手并拢,头偏向一侧,表示睡觉。
1.2.2教育形式和方法
患者入院后,由专职护士根据评估情况,对患者照顾者小组或个别讲解,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等方式,对其进行AD知识的健康教育,并要求其照顾者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中。并注意循序渐进定期评价教育效果,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 发展 不同时期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和修改教育内容,使患者照顾者能完全掌握AD的有关知识和照顾患者的技能。
1.2.3教育效果的评价
由专职护士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4]在入院时入院后第4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饮食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1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第4周生活质量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第4周各观察指标与入院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4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与入院时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入院时各指标比较
无显著差异(P>0.05)。 入院后第4周,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5或0.01),见表2

3讨论

由于老年AD是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在 治疗 上无根本性突破,护理是延缓病情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我国绝大多数老年AD病人都以家庭照料为主,对病人的照料,仅有亲情是不够的,必须讲究 科学 化和专业化,必须具有照顾的知识和技巧。本研究通过强化照顾者的健康 教育 ,使照顾者了解和掌握了治疗和护理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患者不能进入角色或角色行为得不到其照顾者理解和支持的现象。研究结果示: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数较入院时显著提高,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入院后第4周,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5或0.01)。提示:加强照顾者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Ⅳ 如何应对老年人人际交往出现的问题

你是说在和老年人的交往中的一些问题吗,那还是以尊重对方为主,加以适当的自己的看法。老年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价值观,等等,还是尊重他们为主吧!

Ⅵ 怎样让老人开心 让老人开心有10个方法

1、多陪伴老年人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子女们平时应该多陪伴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让老年人独守空巢。
2、鼓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老人要快乐,就要调整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如何让老人开心?快乐的老人善于适应困境,能在黑暗中寻求光明。老年人要使自己快乐,必须心胸开阔,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一切。不封闭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能自知、自信、知足,顺应自然,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不去强求。
3、鼓励老人发展自己的兴趣
鼓励老年人发展自己的兴趣,把梦想变成现实。为培养兴趣,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例如爬山,或是从事一些志愿者活动,或是学术研究,这些都可以填补因不上班所造成的精神空虚。在退休之前,就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真正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就不会因没事情做而闲着无聊。
4、多与老人沟通
子女们平时不仅要多与老年人沟通,还要与父母达成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要清晰、具体,在共同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但是往往有许多人在处理问题时语言表达不明确,就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许多问题和误解就是因为模糊不清的沟通而产生的。因此,交流彼此的想法,学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也是让老年人快乐起来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5、常和老人一起吃饭
有空就去陪陪她们吃顿饭,不需要很丰富的菜,只需要清淡,简单,家常就好。跟她们一起吃饭你还会很幸福。因为她们会怕我们吃不饱,时常往我们碗里夹菜,看到她们开心的样子,你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6、主动邀老人出去走走
主动邀请她们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有时候她们老了,人也懒散了,也不愿意经常走动了。我们要主动邀请她们,其实只要我们一提出来,她们是很乐意跟我们一起出去,因为她们心里总想着我们。
7、常给老人买礼物
如果碰到有适合她们的东西就给她们买吧,因为她是舍不得给自己添置东西的。她们总说你们喜欢什么就去买吧,我们老人家了不用,往往她们才是最最需要的。她们也需要爱,那作为子女有碰到适合她们的就给她们买吧。
8、带老人一起运动
对老年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坚持下去最重要,推荐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经络拍打操等慢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
9、鼓励老人交朋友
人是社会性角色,需要有朋友、圈子做支持。研究发现,与5个以上亲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触的老人,死亡率降低22%,平均延寿7年。
10、帮助老年人摆脱退休综合症
许多人还没退休时盼退休,真正退休后却又怀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退休人士如果不正视退休造成的困扰,不只会患上心理疾病,还可能患上多种生理疾病,这些疾病统称为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这种心理障碍往往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如何让老人开心?老年人想要快乐起来也要做到的是摆脱退休综合症,找到退休后快乐生活的方式。

Ⅶ 如何转变老年人的社会角色

离退休是人生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之一,从正式离退休那天开始,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繁忙紧张的工作第一线退下来,生活节奏、工作节奏都突然变得松弛缓慢起来,本来天天见面的朋友、同事突然疏远不见了;本来天天经过的街道马路也不常经过了;一种极度悠闲沉寂、无所适从和难以排解的孤独感的心理情绪会强烈地冲击每一个从生命的前台退居后台的老年人,使他们感到难以适应。这实际上是一个老年干部职工社会角色类型转变的适应问题。这种角色的转换,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表现:
(1)从肩负社会公职的角色类型向不负社会公职的社会角色类型转换。
(2)从紧张、固定、繁忙、有规律的工作(劳动)的竞争型,向自由、消闲的休息型过渡。
(3)从交往范围宽、活动频率较高的动态型向交往圈子狭窄、活动减少、趋于近似静态型的转变。
(4)对于一部分原先是领导干部的老人来说,由权威型的社会角色变成“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总的来说,离退休以后的角色转换,是一种衰退型的转换,它不像壮年以前各时期(由幼年——青年——壮年)的角色转换,那是一种发展型的转换,比较容易适应。如果不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角色转换,就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障碍,譬如:孤独、寂寞、狭隘多疑、抑郁烦躁,等等。有的老人不能正确对待衰老的现实,在一人独处的时候常常胡思乱想,情绪紧张,心情忧郁,结果则是下坡路走得更快。
其实,这种社会角色类型转变中的消极因素是不难克服的。其消除和克服的措施是:
(1)要更新观念。首先,应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老年价值观,就如叶剑英元帅的《八十抒怀》诗所写:“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长寿的老人大多是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尽力为社会多作贡献。离退休以后,奉献余热的天地是很广阔的,完全不必自暴自弃。
(2)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事做。比如主动找些有益社会公益事业,有益于教育下一代的事情做做,则是完全可能的。在老人当中,有不少离退休后不甘心家居,仍在外边做点工作,他们并非都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有个说说话的人或地方,排除家居的无所适从和孤独感。
(3)要培养起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写字作画,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于忘却孤独寂寞。种花养鸟,须投入时间与精力,花要肥,鸟要食,须去购买,去置备;种花养鸟有一套技术、方法,钻进去,很要一番忙碌;花香宜人,鸟鸣解闷,可以帮助你摆脱烦恼,驱除孤寂。其他如参加集体文娱活动、跳舞、打太极拳、下棋、打球等,都能使你在群体内交流思想情感,消除孤独感。
总的来说,老人离退休了还应该做到"心宽、气宽、趣宽",乐观一些,大度一些,爱好兴趣要广泛一些.

Ⅷ 老年人如何适应老年期在家庭中的角色转变

老年人年龄大了,一切事情都有年轻人来做决定,老年人就应该过老年人的生活,不要太多的去干预别的事情。

Ⅸ 如何让老年人生活态度积极些

离退休是人生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之一,从正式离退休那天开始,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繁忙紧张的工作第一线退下来,生活节奏、工作节奏都突然变得松弛缓慢起来,本来天天见面的朋友、同事突然疏远不见了;本来天天经过的街道马路也不常经过了;一种极度悠闲沉寂、无所适从和难以排解的孤独感的心理情绪会强烈地冲击每一个从生命的前台退居后台的老年人,使他们感到难以适应。这实际上是一个老年干部职工社会角色类型转变的适应问题。这种角色的转换,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表现:
(1)从肩负社会公职的角色类型向不负社会公职的社会角色类型转换。
(2)从紧张、固定、繁忙、有规律的工作(劳动)的竞争型,向自由、消闲的休息型过渡。
(3)从交往范围宽、活动频率较高的动态型向交往圈子狭窄、活动减少、趋于近似静态型的转变。
(4)对于一部分原先是领导干部的老人来说,由权威型的社会角色变成“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总的来说,离退休以后的角色转换,是一种衰退型的转换,它不像壮年以前各时期(由幼年——青年——壮年)的角色转换,那是一种发展型的转换,比较容易适应。如果不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角色转换,就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障碍,譬如:孤独、寂寞、狭隘多疑、抑郁烦躁,等等。有的老人不能正确对待衰老的现实,在一人独处的时候常常胡思乱想,情绪紧张,心情忧郁,结果则是下坡路走得更快。
其实,这种社会角色类型转变中的消极因素是不难克服的。其消除和克服的措施是:
(1)要更新观念。首先,应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老年价值观,就如叶剑英元帅的《八十抒怀》诗所写:“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长寿的老人大多是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尽力为社会多作贡献。离退休以后,奉献余热的天地是很广阔的,完全不必自暴自弃。
(2)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事做。比如主动找些有益社会公益事业,有益于教育下一代的事情做做,则是完全可能的。在老人当中,有不少离退休后不甘心家居,仍在外边做点工作,他们并非都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有个说说话的人或地方,排除家居的无所适从和孤独感。
(3)要培养起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写字作画,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于忘却孤独寂寞。种花养鸟,须投入时间与精力,花要肥,鸟要食,须去购买,去置备;种花养鸟有一套技术、方法,钻进去,很要一番忙碌;花香宜人,鸟鸣解闷,可以帮助你摆脱烦恼,驱除孤寂。其他如参加集体文娱活动、跳舞、打太极拳、下棋、打球等,都能使你在群体内交流思想情感,消除孤独感。
总的来说,老人离退休了还应该做到"心宽、气宽、趣宽",乐观一些,大度一些,爱好兴趣要广泛一些.

Ⅹ 老年角色的变化主要表现分几方面

(1)主要角色转变为次要角色

主要角色表现为具有独立思想和行动力,能对自己思想和行为负责,且能够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种角色。次要角色则为上述能力减弱或缺失的一种角色。转变为次要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现精神沮丧,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出现失落感等精神症状。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则可能出现病理上的变化,如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等。因此,老年人应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使心理得以放松,并善于适应角色的变化。

(2)工作角色转变为休闲角色

工作角色指人在社会或单位内从事—份工作,担任一个或几个职务并因此而拥有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一种角色。休闲角色则指老年人因离退休而使工作、职务发生变化,使拥有的权利丧失。转变为休闲角色的老年人可能出现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等症状。如长期处于这种精神心理状态下,可渐出现病理生理上的变化如患精神、心理疾病;或沉湎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或嗜好中。所以老年人应善于转变思维方式,把从工作角色转变为休闲角色视为职业生涯的结束。不妨多做一些在职期间无闲顾及的事情,如看书、写作、绘画和旅游等;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间接为社会作贡献。

(3)配偶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

配偶角色是指一个人作为他人的丈夫或妻子,并享有作为丈夫或妻子的特定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角色。单身角色则为丈夫或妻子因衰老、意外或疾病等原因死亡而自然成立的一种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现心情悲伤,以泪洗面,睹物思人等症状,并产生消极心理。所以老年人应勇敢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将配偶的不幸去世作为一种考验,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否照顾好自己;能否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使配偶在九泉之下安心。也可以适当考虑再婚。

(4)居家角色转变为集体角色

居家角色是居住在家中与家庭成员朝夕相处,相互依存,并享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角色。集体角色则为丧失居家角色而住进养老院或其它老年集体机构,过上集体生活的一种角色。转变为集体角色的老年人,性格内向者可出现自闭、郁郁寡欢等症状;性格外向者可因与他人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产生冲突,并萌发“别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等极端想法。长期处于消极心理状态下,可能患上自闭症和心身疾病等。为此,出现上述症状的老年人应随遇而安,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性格内向者应广开心胸,主动和他人交朋友;性格外向者应主动接触和帮助他人,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

总之,老年人对自我角色以及出现的心理矛盾应有良好的认知,这样才有助于解决心理和生理上出现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如何指导老年人适应角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劫难来临 浏览:493
如何选择老人女式胸罩 浏览:363
智能养老有哪些优势 浏览:414
霸州养老保险电话 浏览:498
重阳节爱心感受 浏览:641
吉林2015企业退休工资咋算 浏览:442
50岁生三胞胎试管 浏览:336
企业职工退休后医保全退不退6 浏览:546
剩下两年的养老保险怎么交 浏览:558
秋天注意哪些事项养生图片 浏览:209
父母撒的谎言是什么 浏览:922
网红小贝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 浏览:986
异地退休人员到厦门就医规定 浏览:796
关于感恩孝敬父母计划方案 浏览:330
青岛老年公寓院长 浏览:222
养老院3个美少女 浏览:671
长春养老保险网 浏览:229
南充请人照看老人工资多少 浏览:952
平安退休金投连 浏览:712
海口出售农村养老小院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