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我的婆婆去世我要带什么样的孝,要带多长时间,是穿孝衣还是带黑纱
这个应该是按地方风俗来吧。
我们地方上是:
老人上山后,也就是入土之后,就不用穿孝衣了,一般这个时间是三天。黑纱一般是带七天,或者“七”的倍数,如三七——二十一天后,称为“洗孝”,即可脱去黑纱,也有地方是七七——四十九天方能洗孝。
㈡ 老人去世火化后过头七要穿孝衣吗
这个按照您当地习俗来就好,没有必须的规定,中国的文化非常多元化的,地区间的差异特别多,要以当地习俗为准,习俗就是当地风水需要参考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没有这个习俗,那就随意即可,只要有恭敬心,穿着并不是最主要的。
㈢ 老人去世后为什么孝子要在棺材面前穿孝衣
因为老人去世以后,他的小辈们都会在他的跟前穿校衣,因为那是他熬的,这帮人也是面对的。
㈣ 老人去世后要过几天戴孝
中国传统礼仪当中在有人去世之后,其亲人要为去世的人披麻戴孝,而且关系越亲密,所服的孝服就越重。披麻戴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便开始规定了五服制度的大致框架。
五服制度是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所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中国人特别忌讳在丧礼上穿着华丽颜色鲜艳的服装。去世人的亲人们都要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一般是白、黑、蓝和绿。作为孝子孝女孝媳,他们必须还穿白质的棉裤。
那么披麻戴孝的丧服制度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常见的有三种说法。
①老婆婆与两个儿子相传在上古时代,太行山脚下有一个早年丧夫的老婆婆,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可这两个儿子对他们的母亲非常的不孝顺。长大成人之后,各自成家都不愿意负担老婆婆的抚养任务。
两个儿子对老婆婆说:“娘啊,你死了之后我们一定会用金丝楠木的棺材,还有丰盛的理财进行厚葬。”老婆婆笑了笑,她知道自己这两个儿子的心思。生前对自己的母亲不好好孝顺,死了再进行厚葬又有什么用呢?
有一天,老婆婆将他的两个儿子叫到自己的身边,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我死后不要求你们厚葬,我只要你们用一片草席裹着我的尸体,然后把我扔到黄河中去喂鱼就可以了。”
老人的儿子一听非常高兴,本来也没打算厚葬,如此简陋的葬法,还省去了不少钱。老婆婆接着又说:“但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以后每天休息之后就去看看乌鸦和猫头鹰。”于是老人的两个儿子在每天上山工作完之后就会去看一下乌鸦和猫头鹰。
他们惊讶的发现,乌鸦在长大之后就会含着食物回去抚养自己已经年迈的母亲,这就是著名的乌鸦反哺。而猫头鹰的儿子长大之后,就把他们的母亲吃掉。猫头鹰就是这样一代吃了一代地繁衍下去。
他们看到如此震惊的场面,顿时明白母亲的心意。回去之后痛改前非,对母亲非常的好,可老人还只享受了一年的时光就去世了。老人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就模仿乌鸦的皮毛做了丧服,在自己的母亲坟前守灵,披麻戴孝的习俗就从这里传开了。
㈤ 老人过世晚辈戴孝有哪些讲究
据传统,来服丧孝服有辈份之分自,不应弄错:
白布——死者同辈、外亲
麻布——子女儿媳;
萱布——孙侄甥
浅布——曾孙辈
黄布——玄孙辈
红布——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子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义)
成年人头配丧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状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为男配左腕孝球,女结於发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蓝、青、黄四色,待除灵后依次换色,古时称为「换孝」。及至现今,一切已从简。主要看各地风俗不同,一般分为三天,七天,百天.
孝服尺寸规则每个地方风俗不大相同:
儿子儿媳的孝是一样的,闺女的孝是一样的,其余的亲人是一样的
儿子儿媳的孝:头戴孝冒,头系着6尺白布包头,包头从后边向前绕,把扣子系在脑门上,两边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闺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头也是六尺,直接系在头上活扣系在右边,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其余亲人的孝:男的头戴孝冒,白布包头六尺活扣系在左边,身上一样,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头,和闺女一样,但是裤腿不系白布。
㈥ 老人过世,十月一上坟百日没到要穿孝服吗
老人过世,十月一没有超过百日,上坟时,按风俗来讲要服孝但不穿孝。所谓的服孝,比如穿白色的鞋子、黑色或深色的衣服。穿孝,是指穿白色孝衣,只有在老人过世之时和五期之内上坟时才穿。过了老人去世的五期,就不再穿孝衣了。当然各地风俗并不是完全一样,按照当地风俗办就好了。
㈦ 一般老人过世后戴孝几天
按习俗是49天,古人守孝是三年。
披麻戴孝是一方面,最重要是让亡灵投生到好地方,去寺庙请出家人超度,这样最好。
㈧ 死了亲人女人什么年龄才能穿孝衣
只要是直系亲属的长辈死了,送葬的直系亲属小辈不分年令都要穿孝服!如父母、爷爷奶奶、太公太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