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集安长寿井

集安长寿井

发布时间:2025-04-24 09:23:03

Ⅰ 12306每天几点放票

12306几点放票?大家可以看看网友整理的12306放票时间,仅供参考。
1、提前20天晚上19:00,放20天后的动车组车票和Z字头车票。这个时间,一般不会有什么人抢动车组车票(毕竟动车组不会很抢手)。但一些重点线路(客流量大,车少,车次时间合适)的Z车车票在这个时间已经会被包走相当可观的数量。比如Z37,Z77 ,这两次车是发往武昌、汉口的直达车,夕发朝至,并且挂许多节硬卧车厢,湖北客流量一向较大,所以这两次车的硬卧提前20天就会被包走三分之一(在单位和票贩子手里)。剩余的留在网上,当出行高峰来临时(比如暑运),在开车前15天左右就会被全部卖光(这也就是为什么提前“很多”天依然买不到Z车硬卧票的原因)。
2、提前18天早晨8:00,放18天后的动车异地票以及一小部分Z车异地票。但多是跨局列车票,比如沈阳北-太原D191的动车票[跨沈京两局];管内[一个铁路局之内]的动车票不一定这个时候放,比如济南-青岛的D6001,提前18天有时能在北京买到,有时就买不到。至于具体什么时候放,要看车次所在铁路局的政策。
3、提前12天早晨8:00,放12天后的D[管内部分]、Z车异地票。因为铁路是计划运输,每列车几乎都会给出一些全国范围的“共享票额”,也就是这些票额只供始发站之外的全国各站用,始发站不可以用。这样,比如提前12天的时候,在天津买不到Z41到上海的票,可是这时候在北京(甚至在某些边远的站,如西宁),还是可以调用全国共享票额打出来票。返程票也是同样道理。比如提前12天就可以买12天后的南昌-北京西Z68,但得到的多是上铺。
4、提前10天晚上19:00,放10天后的T、K和普通列车始发票。这是极其重要的放票黄金时间!!基本上除了T17、T47、T69、T41这样的极紧张车次之外,绝大多数车都可以在这个时间打出票来。我们所谓的“提前10天排队买票去”,说的就是在这个时间去窗口趴票。不过晚七点一到,马上前几手票都必定是票贩子的。运气好的排在前面的乘客,可能会在19:15分左右(当然是在票贩子和熟人的票基本搞定之后)抢到几张剩余的自己需要的票(往往是硬卧上铺等残羹冷炙……)。
5、提前3天晚上20:00,这是第二个黄金时间。这时车站会把给各大旅行社和各部委的预留票没有卖出去的部分放出来。一般而言,每趟始发车这时候都会有机会抢到票,但往往只放出来15张左右,而且还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预留票没有被公家买走用掉。如果那次车恰好被公家包走,那么这时候抢也是白抢,就比如T41这类车,内部已经都把预留票买走了,因为不剩,所以就不放出来。
6、提前1天中午12:00,这是第三个黄金时间。这时候车站会把给铁路系统内部预留的票(给路局以及相关部门)没有用的剩余部分放出来。和提前3天抢票类似,如果没能有剩余的,那么也就不会放出来。一般而言,这个时候抢票抢到的几率相对大些(当然只是相对的,和提前10天第一时间抢票抢到的份额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因为铁路内部并没有那么多人要出去。
7、提前1天下午17:00,放某些特定车次的加挂车厢。铁路部门会统计和分析每天各线路的客流情况,在一些线路的重点列车上加挂1-2节硬座或硬卧车厢。比较容易放加挂的车是湘鄂赣桂等地区,比如T5、T189、Z37等车,如果加挂了,那么就意味着有100多张票放出来,这个时候抢票会抢到大份额。但问题是放不放加挂,哪辆车放加挂,哪天放记挂,这是没有固定规律的,如果能够探听到铁路部门的内部消息当然最好,如果完全不知道,就只能*经验推断(比如 T5 Z59 T189等都是放过加挂的车,尤其T5是经常放加挂的车),这时候到了五点死蹲这些车次,就能弄出来票。
8、提前1天下午18:00,放车站“窗口票”“抽屉票”。车站有时会把自己提前打出来的票之中的剩余部分在这个时候放到网上去,还有就是把窗口的退票(平时没有时间放到网上去或是故意留着给内部认识人)统一放回去。再有就是12:00没有放完的部分(有时领导中午决定不了第二天走不走,如果这时候决定了不走,就会把预留票放出来)。但总之这个时候抢到票的概率比较小。
9、提前1天凌晨0:00。这个时间是最绝的,往往在高峰期才会在这个时候放“死票”(又叫“机动预留票”,这种票在网上能查到有多少张,但就是打不出来,是车站不给。
和前文所述“预留票”不同,预留票究竟有多少完全是暗箱操作,售票网上根本查不出来)(也就是没有被任何人订走,但被车站提前锁定的那些‘机动票’,比如Z29等车常常被锁住的硬卧票[上中下各30张左右])。这些票的具体用途,车站也说不很清楚,只是希望票别都散出去买的那么快,万一内部或是机关部门有个什么临时安排需要出行,而内部预留票又不够的时候,再动用这些票。如果这些票在开车前一天晚上还是没有人要,那么就在零点放出去。
10、开车前24小时,打破“区段限售”,也称“松绑”。比如T7在预售期内给石家庄、郑州各预留20张座位(这些座位只卖给去石家庄、郑州的乘客,去郑州以远的乘客不能买),但这些预留座位如果没有卖光,那么在开车前24小时的时候这些票就会变成不限售的公用票(也就是说这些座票也可以卖给去成都等地的乘客了)。松绑相当于一次放票。
11、开车前4个半小时,每辆车各放出最后六张“底牌”。这些“底牌”往往是站长手里攥着的特批票,如果没有用,就会在开车前4个半小时放到网上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临走前直接去车站买票还会很幸运地买到十天前都抢不到的票的原因。

Ⅱ 集安市高句丽遗址具体描述

呃~~~~

高句丽的遗址其实都很小,而且门票挺贵的

开放景点有:将军坟,好太王碑,太王陵,禹山贵族墓地(我们当地叫五盔坟),丸都山城(旁边是洞沟古墓群山城墓区)

网上比我自己说的好,所以就找了几个能说明白的短文

将军坟最有名:

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东北约4公里的龙山脚下,因其造形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推算为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高13.1米。墓顶面积270平方米,墓底面积997平方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每块条石重达几吨。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盖棺石板重50多吨,每面三个护坟石各重10余吨,其势宏伟壮观。

这座方“坛阶梯石质”古墓,采用精琢花岗石砌筑,共七阶,第一阶为四层石条铺砌,其中最大一块长5.7米,宽1.12米,厚1.10米,重约32吨左右。其余六级,每阶皆由三层石条砌成。整个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积997平方米,顶部面积为270平方米。在陵墓的第五阶正中,有早年打开的闲道,可通墓室。墓室呈方体,边长5米,高5.5米,四壁用6层石条砌筑,墓顶覆盖一块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达50余平方米,重约50多吨。墓室内的地面上并排置放着两个石棺床,棺木及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坟的上下到处都是巨大石条,光是坟的外缘石条就用了1100多块。在坟的顶端,四边的石条上留有排列整齐的圆洞,墓顶的积土中有板瓦、莲纹瓦当和铁链一类构件,可以看出是亭阁建筑的遗迹,这与北方其他民族的丧葬习俗极为吻合。将军坟后面原有两至四座陪葬墓,一字等距排列;现仅存一座,建筑样式与主墓相同,规模则小的多,可能是近臣或妃子的墓葬。据考证,将军坟应是一座高句丽王陵,当在4世纪末到5世纪初建筑。高句丽王朝始建于公元前37年,到这时已传到十九代王好太王和二十代王长寿王。好太王已有陵墓。将军坟距好太王陵不远,且墓道朝向太王陵。国内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此应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将军坟”之称是清末当地老百姓叫的,一直流传至今。昔有《别金相登将军坟》一诗曰:“将军坟墓几干秋,坟外年年江水流。桂酒椒浆伤往事,荒烟蔓草赋闲游。三辅霸业今何在,百济名邦早已休。独有英雄埋骨处,峨峨高峙龙山头。”

好太王碑:

集安市区城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通沟平原上,坐落着一个外形宏伟的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这就是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陵墓。陵东北200米处,有一座高大、端庄、通体黝黑的石碑,这便是被誉为“东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

据史料记载,好太王碑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迄今已有1590年的历史。它是用一块完整巨大的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凿而成。碑高6.39米,四面幅宽不等,在1.34至2米之间。碑体重约37吨,碑身略呈方柱形,无碑额。整座石碑未借助任何外力,直接矗立在一块不规则的花岗岩石板上。

“好太王”名谈德,于公元391年18岁时即位,39岁死亡,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专家研究表明,好太王在位的22年间是高句丽历史上的空前繁荣发展时期,他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东讨西征,占辽东、驱倭寇,侵汉江、降扶余,使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

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为纪念其父的功业而树立的。碑的四面刻有碑文,为汉字隶书,方严厚重。四面碑文竖行共44行,行间以界格,每行41个字,原有文字1775字。上千年的岁月磨蚀,以及晚清、民国时火焚除苔和不当拓字,使碑体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可识之字目前仅为1600字左右。碑文文意大体明了,惟断句、考证所涉及历史、考古诸多问题争议不少,中外学者因此著书立说,各陈己见。

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市区2.5公里处,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是我国地方民主政权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为世界古代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城墙高低起伏。东、西、北三面城垣所在山脊最高海拔676米,外临陡峭的绝壁,内抱较为平缓的坡地,北高南低,形如簸萁状,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城周长为6395米,目前,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高处可达4-5米,由20余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形石条构筑,结构严谨。石材一般长40—90厘米,宽20—50厘米,厚10—30厘米。自下而上,逐层内收,上部筑有1米高左右的女墙,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相距2米左右。全城有城门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址,西城墙上至今未发现门址。山城内有泉水两处,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经瓮门下涵洞注入通沟河。城内有地面遗址3处,蓄水池1处,墓葬37座。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南北长96.5米,东西宽80米,进深作三层阶地,每层阶地设排列有序的础石,地面上有大量的红色瓦砾。这种因地制宜的创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是高句丽民族建筑才华、筑城理念的充分展示,高句丽在丸都山城营造方面的奇思妙想,使其成为中世纪都城建筑的杰出范例。

太王陵:

太王陵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陵墓,始建于公元391年。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

好太王陵是一座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早年被盗,几经兵燹战乱,阶坛倾颓。光绪年间,墓上出土大量的莲花纹瓦当和文字砖。砖的侧面有模压阳文“愿好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罗振玉先生著《好大王陵砖跋》收入《唐风楼金石文字跋尾》一书(1908年)。池内宏著《通沟》中著录及照片。I984年,集安市博物馆清理太王陵环境时,出土一批莲花坟瓦当和文字砖。

根据墓上出土多件□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文字砖,以及莲花瓦当的年代,陵墓的建造年代,断定此墓为好太王的陵墓。墓东北200米为好太王碑。

好太王名安,亦称谈德,公元391年即位,公元412年弃世,在位22年。好太王统治时期是高句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重要发展时期,好太王碑记载:□恩泽洽于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扫除不佞,庶宁其业,国富民殷,五谷丰熟。口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开拓疆土,是高句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好太王陵的方坛构筑前曾下挖80厘米的基槽,奠基90厘米,由于一千六百多年的地层变化,方坛基部变动较大,边长66米左右,近于正方形,残高14.8米,方向近于正西(263度-265度)。

经过调查清理发现,太王陵的内外结构与将军坟略有不同,太王陵目前可见16级阶梯,第一级阶坛由5重修琢工整的石条垒砌,顶部修筑墓室,东西2.95米,南北3.25米,藻井上部石条稍内收,盖顶石系一整块长园形石板头长径8.4米,短径5米,厚0.8米,墓室高3米,墓道长5.3米,宽1.85米。

墓室内置一座两坡水硬山式石椁,经修复,石椁长2.4米,宽2.7米,高2.05米。石椁内并排两座石棺床,长2.2米、宽1.2米,中间无空隙,四周边缘突起。石椁用沉积页岩精磨而成,呈绿、兰、紫三色,各部由榫卯结构结合,西侧椁山墙开门,两扇石门,通向墓道墓门。

好太王陵是高句丽王陵丧葬制度的综合载体,在考证王陵的史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对于研究高句丽王陵结构、丧葬制度,建筑理念等信息具有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了解好太王统治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五盔坟五号墓(这个墓区只有这个壁画墓开放):

五盔坟五号墓为石室壁画墓。覆斗形封丘,周长120米,高5米。

抗日战争时期,此墓曾被掘开。日本学者有著录,称之为“通沟17号墓”或“四叶冢”。1962年春,吉林省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清理。

五号墓的墓室低于地平面3~4米,由墓道、甬道、墓室构成。方向158度(东南)。

墓室由修琢工整的石条砌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37米,南北3.56米。四壁高2.18米。梁枋以上作两重抹角叠涩藻井,上覆盖顶石,墓室举高3.94米。

墓室内置三座石棺床,东西并列,中间为一整块花岗岩石材修凿而成,两边石棺床紧靠东西两壁,各由一大一小两块石材构成。

墓室四壁、藻井、棺床及甬道两壁绘有精美的壁画。壁画直接绘在平整的石壁上。先以纤细的墨线或红线起稿,然后设色,有红、褐、绿、黄、白、粉红等颜色,最后以浓重的墨线勾勒定稿。颜色均为矿物颜料,以动植物胶调合而成。至今仍很鲜艳。

甬道两壁各绘一力士,面向墓室,手持弓箭和綮戟,足踏莲台,护卫墓室及主人棺椁。

南壁被甬道分为两部分,各绘一朱雀,红胜如火,展翅修尾,相对而立于莲台之上。

北壁玄武,一条大蛇缠在一只大龟上,两首相对。蛇身有黄、绿及红褐色格纹,龟背为红褐色,无甲纹。

东壁青龙,南向腾飞,龙身为黄、绿、红褐色,以黑色斜方格勾勒鳞纹,四肢饰白羽。墓室壁画中共有龙39条,形体、颜色大体相同。

西壁白虎,身着白色,墨线勾出虎皮纹,亦南向作飞扑姿势,与青龙相对称。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并称四神,亦称四灵。是远古时潮,人们对天上28颗星宿构成四组图象的称谓。战国至秦汉墓葬及建筑中常有四种形象的砖、石、瓦当等。人们以为是上天为正四方而派出的神灵。因此有南朱雀、北玄武、东苍龙、西白虎之说。

藻井部分以神仙、羽人、飞天、伎乐仙人为主。最典型的是第一重抹角石的四幅画。从东北角开始,为伏羲女娲,皆人首龙身,一为男相,手捧日轮;一为女相,手捧月轮。是人类起源传说中的始祖。东南角为一牛首人,手执禾穗在前。据文献记载,神农氏牛首人身,教人以五谷。后随一羽人,手持火把,或为燧人氏,教人用火。南方正中一人扶车轮,手持槌子敲打,旁边一人在树下锻铁,同为传说中人物,应该是造车的羲仲父子形象。西北角绘一乘龙仙人,头戴平天冠,衣着袍服,后面有一人乘飞廉,手持灬ξ

Ⅲ 集安市高句丽遗址具体描述

高句丽遗址具体描述如下:
1. 将军坟: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东北约4公里的龙山脚下。这座古墓因其造型类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推算为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整座陵墓采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呈方坛阶梯式,高13.1米,墓顶面积270平方米,墓底面积997平方米。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墓室呈方体,边长5米,高5.5米,四壁用6层石条砌筑,墓顶覆盖一块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墓室内的地面上并排置放着两个石棺床,棺木及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坟的上下到处都是巨大石条,光是坟的外缘石条就用了1100多块。在坟的顶端,四边的石条上留有排列整齐的圆洞,墓顶的积土中有板瓦、莲纹瓦当和铁链一类构件,可以看出是亭阁建筑的遗迹。
2. 好太王碑:位于集安市区城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通沟平原上。这座碑被誉为“东方第一碑”,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已有1590年的历史。碑高6.39米,四面幅宽不等,在1.34至2米之间。碑体重约37吨,碑身略呈方柱形,无碑额。整座石碑未借助任何外力,直接矗立在一块不规则的花岗岩石板上。碑文为汉字隶书,共有44行,每行41个字,原有文字1775字。经过岁月磨蚀,现仅存1600字左右。
3. 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市区2.5公里处,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丸都山城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山城东、西、北三面城垣所在山脊最高海拔676米,外临陡峭的绝壁,内抱较为平缓的坡地,北高南低,形如簸萁状,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城周长为6395米。山城内有泉水两处,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经瓮门下涵洞注入通沟河。
4. 太王陵:位于集安市东北方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陵墓,始建于公元391年。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好太王陵是一座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早年被盗,几经兵燹战乱,阶坛倾颓。光绪年间,墓上出土大量的莲花纹瓦当和文字砖。砖的侧面有模压阳文“愿好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1984年,集安市博物馆清理太王陵环境时,出土一批莲花坟瓦当和文字砖。根据墓上出土的多件“愿好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文字砖,以及莲花瓦当的年代,断定此墓为好太王的陵墓。
5. 五盔坟五号墓:位于集安市,为石室壁画墓。墓室低于地平面3~4米,由墓道、甬道、墓室构成,方向158度(东南)。墓室由修琢工整的石条砌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37米,南北3.56米。四壁高2.18米。梁枋以上作两重抹角叠涩藻井,上覆盖顶石,墓室举高3.94米。墓室内置三座石棺床,东西并列,中间为一整块花岗岩石材修凿而成,两边石棺床紧靠东西两壁,各由一大一小两块石材构成。墓室四壁、藻井、棺床及甬道两壁绘有精美的壁画。壁画直接绘在平整的石壁上,先以纤细的墨线或红线起稿,然后设色,有红、褐、绿、黄、白、粉红等颜色,最后以浓重的墨线勾勒定稿。颜色均为矿物颜料,以动植物胶调合而成。至今仍很鲜艳。
以上是对高句丽遗址的简要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集安长寿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年元月退休人员什么时候涨工资 浏览:743
老年痴呆科出科总结 浏览:122
中国人均退休金 浏览:765
老年人牙齿出血不饿怎么回事 浏览:327
保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浏览:319
老年人渝康码 浏览:422
防止老年痴呆的穴位 浏览:914
重阳节大班粘贴菊花教案 浏览:412
上海养老金未交满15年 浏览:511
重阳节洗脚感受 浏览:650
中国养老金管理系统 浏览:334
父母想找什么样的女婿 浏览:943
室友家里养老鼠怎么办 浏览:893
抱怨父母的孩子最后成了什么样子 浏览:898
为什么女孩不养老 浏览:259
长寿路好吃的白切鸡 浏览:568
重庆高考体检检查哪些项目 浏览:347
朝阳区恭和老年公寓 浏览:769
50岁熟女露脸迅雷 浏览:100
长寿命永磁铁 浏览: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