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延禧宫修建由于什么事情半途而废
延禧宫修建由于清王朝覆灭而半途而废。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余宫门。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议复建,但未能实现。
在宣统元年(1909年)端康皇贵太妃(光绪帝的瑾妃)主持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水殿还没有修筑好,清王朝就覆灭了,所以,就留下了这座皇宫中的西洋烂尾楼,俗称“水晶宫”。因国库空虚,水晶宫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冬尚未完工,后被迫停建。
(1)长寿水晶宫时间扩展阅读
历史: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又改称延祺宫。直到清代,才改名为延禧宫,并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初建时,延禧宫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都是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亦有东西配殿各3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一场大火,开启了延禧宫此后多灾多难的百年历史。这次大火烧毁了延禧宫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就剩下宫门。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有人提议复建,但未能实现。宣统元年(1909年),延禧宫原址上开始修建一座西洋式建筑,自此面貌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