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人探索”长生不老药”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许多古籍中都有探求长寿的记载,传说中有长生不老的神仙。
历代的帝王将相都相信有“长生不老草”,为求长生不老以尽享荣华富贵,经常派人四处寻仙草。公元1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便开始有记载。虽然仙草一直寻不到,但并没有使古人放弃对长寿药的寻求,从草木到金石,以至到炼丹。我国古代首位著名的炼丹家是公元4世纪晋代的葛洪,为了炼制“仙丹”,他曾做过许多化学实验,虽然并未能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但对近代化学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古人在寻求和使用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事与愿违的经历。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盛行服石,用钟乳石、朱砂、赤石脂、紫石、硫黄等制成的“五石散”,不但不能延年,长期服用反而中毒,包括当时的一些帝王也都因服石而丧生。
魏晋时被称为“竹林七贤”的嵇康在《养生论》中指出“齿居晋而黄”,并记载地理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汉武帝刘彻在汉章宫建大铜盆接甘露拌美玉粉食用希望能延年益寿,结果证明是有害无益。
唐代的宫廷宫女为保青春容颜,竟用砷作内服药,唐太宗李世民服食西域僧人炼的“金丹”,因汞中毒,使消化器官腐烂而死,年仅53岁。
虽然寻找“仙草”和“仙丹”以失败告终。但这些探索对中医和中草药的发展有借鉴和促进作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中药之大成,其中记述有217种金属矿药物,可见我国对金属所含微量元素与健康的作用认识是很早的。
古代医家对延缓衰老,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精辟的论述,可以为现代人所借鉴。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曾记载,黄帝问岐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答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段话,除因当时科学技术所限,未涉及遗传因素外,将人与生活环境和方式、形与神的关系及遵循自然规则的养生之道讲的相当透彻,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是延年益寿的千金良方。
同时,我国的医家在长期的、大量的防病、保健实践中,也总结了丰富的延缓衰老的经验。除了生活方式的保健外,发现茯苓、人参、何首乌、枸杞子等一些药物有促进健康和延年的功效。
其次,应用灸法养生保健,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另外,为长寿,古人还创制导引之法,导引自身精、气、神的蓄养,通过意念导引、呼吸导引、吐纳导引和综合导引使之进入气功态,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功防病健身术。
以上内容,都反映在汗牛充栋的有关养生(养性、道生、卫生、保生)方面的论著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面提到的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另外,汉晋六朝时期有《养生论》《养性延命录》《太上老君养生诀》,唐代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代有《保生要录》《养老奉亲书》,元代有《摄生消息论》《饮膳正要》,明代有《修龄要旨》《养生四要》《摄生集览》《延年却病笺》,清代有《老老恒言》《保生篇》等。据不完全统计,这类专著有150种以上。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有华佗、王充、嵇康、葛洪、陶弘景、孙思邈、邱处机、颜元等。
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对老年保健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有些长寿论点很有参考价值,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现代,我国先后组织一些科研机构进行延缓衰老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
全国各地许多大医院都有老年医学研究所或研究室。1964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术会议。
1982年我国成立了“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中国委员会”之后,各省市相继成立了这类“老龄问题委员会”和老年学学会等机构,这些机构的研究工作,都从古代的养生论中吸取有益的精华,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医学遗产,加上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对增强人民体质、延年益寿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有力地推动老年医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民性的保健热潮正在我国掀起。
⑵ 孙思邈是如何养生长寿的呢
在中国历史上的神医貌似不少,有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不过放在五千年历史来言,神医其实还是太少。因为能配得上神医称号的,除医术精湛,医德无双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长寿。(华佗是被曹操所杀,属例外)
这一条就把许多有潜质的神医,挡在门外了。孙思邈号称药王,主要事迹都出自《新唐书》、《旧唐书》等,至于具体活了多大?没有定论,但公认的却是一百岁以上。这在古代时期已经称为奇迹了。
总的来说,这五难关,都是在讲究一个“节制”,要求不可走极端。其实这便是养生长寿的关键吧,等于又绕回到咱的“中庸之道”上了。
天下事,即人事,养生长寿也是如此,其实从孙思邈谈养生长寿来看,还是一个做人的问题。
⑶ 华佗通络片说明书
华佗通络片是一款适用于三高、血管不通、头晕无力、失眠多梦等人群的保健产品,其改善效果广受好评。该产品通过纯植物提取,安全无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然而,华佗通络片主要用于预防而非治疗。对于已经存在严重血管堵塞症状的人群,建议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此外,对于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敏感人群,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总的来说,华佗通络片是一款针对特定健康问题的有效保健产品,但消费者在使用前需了解其作用和限制,并遵循产品说明和医生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⑷ 长寿的因素有哪些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百岁以上老人有一种共同的基因突变薯差,科学家表示这一发现有助于找到减缓人类老化的方法。长寿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跟着我来了解一下吧。
长寿的四大因素
长寿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也是一直所探寻的问题,如何长寿?有以下四种因素能让人长寿,下面一一介绍一下这四种因素。
第一因素、低温
因为环境温度低,生命能量释放较慢。若能将人的体温降低2°C~3°C,人的寿命可由70岁延长到150岁,生活在寒带的人寿命会长10~30年。因此,延长人的寿命,可用降低体温的方法。
第二因素、微饿
细胞死亡伍冲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轻微饥饿会激发体内的潜能,使之拯救细胞不死。做到“轻微饥饿”则不是简单、盲目地节食,而是食少而精,如吃低热量、高营养,特别是高维生素的食物。
第三因素、多病
体弱多病者往往长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体弱多病者长寿已成不争的事实。据医学研究:人体患某些疾病痊愈后,反而增强了对该病的抵御能力。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年轻时体弱多病,年老后却老当益壮。
第四因素、职业
乐队指挥、僧侣、画家、牧人等寿命较长。从医学和生理方面讲,写字、作画有利于改善皮质和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精神紧张和神经功能紊乱,排除忧愁和烦恼,消除疲劳和七情劳损。坚持练习书画,对培养审美趣味、陶冶情操、休养脑筋、增进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健康长寿的八个中医理论
一、说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有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软,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
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八、服药饵
人腔手歼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