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此本缘起
《无量寿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佛教经典,它涵盖了如来称性的极谈,众生本具的化仪,一乘的了义,万善的总门。这部经不仅融合了事理因果,还融汇了显密性相,详尽地阐述了苦乐和真达俗的意义。因此,我佛多次宣讲,诸师竞相翻译,这部经在东方的传播始于姚秦,后经过刘宋时期逐渐传入中国。在唐宋以前,净土宗的盛行都离不开对这部经的尊崇。然而,宋元时期,古本散失,十二译中仅存五本,文辞详略不同,义谛也有所异同,初学者遍读为艰。在这种情况下,夏莲居法师发心会集《大经》,他历经十载,刻苦钻研,广阅各本,洞悉其得失,最终成稿。他的会集本具有六种特点,使读者能够易记易持,领悟到净土法门的真谛。
莲公的学识渊博,他的著作除了会集《大经》之外,还有《校经随笔》、《会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译引证记》、《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净修简课》、《一翁幻语》、《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叙》、《听佛轩自警录》、《邵康节安乐集钞》、《白玉蟾诗禅道影录》、《二溪学粹》、《欢喜念佛斋诗钞》、《渠园诗文集》等,共计十余种。莲公的宏愿热诚,苦口婆心,感人至深,信向者众多。此次应黄甥念祖之请,重印《大经》,闻者欢跃,争相随喜,光羲侨渝养疴,额首遥庆。往年曾为作序,未及付印,此次略摘莲公所着《校经随笔》中语,增入前序,节录《大经合赞》附于卷末。并遣一甥两女就学其门,听受此经要义,以此序代为之贽。有智之士,幸勿忽诸!民纪三十五年夏历丙戌南昌梅光羲和南序于重庆。
2. 无量寿经和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是不是同一部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汇集本”,是民国时期一位在家居士根据《佛说无量寿经》五种翻译版本汇集在一起的,它并非是释迦牟尼佛曾说过一部名字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佛经。
想要修学《佛说无量寿经》,最好以曹魏康僧凯翻译的版本为准。
《无量寿经》自汉到宋,共十二原译译。现仅存五种为:
一、《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月氏沙门支娄迦忏译于洛阳。(简称《汉译》)。二、《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吴月氏优婆塞支谦字恭明译。(简称《吴译》)。三、《无量寿经》 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于洛阳白马寺。(以下简称《魏译》)。四、《无量寿如来会》 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此本出《宝积经》。(简称《唐译》)。五、《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宋西域沙门法贤译。(简称《宋译》)
四种校会本为:
一、《大阿弥陀经》 宋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二、《无量寿经》 清菩萨戒弟子彭际清节校。三、《摩诃阿弥陀经》 清菩萨戒弟子承贯邵阳魏源会译。(原名《无量寿经》,后经正定王荫福居士校订,并改今名)四、《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现代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
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有两种含义
一是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愿众生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无量大的福报。
但要往生极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要发愿往生,2要修诸善根福德具足。也就是说
年轻人要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大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以佛菩萨的心行准则为榜样,
反省,修正自我的不足,舍掉旧日的贪,嗔,痴等习气,提高思想境界。老年人要在念佛
的同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传播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慈悲精神。这样才能达到福德具足。
3还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说难很难,说易也易,如果善根福德具足,内心清净,自然也就一心不乱了。关键是很多人不愿修善根,所以现在往生者少。
二是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心中无我,化导众生。关于这一点有很多人不敢承担,其实是误区,
《无量寿经》中世间自在王如来说: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我说:人人皆有本觉佛性,我的佛性与阿弥陀佛佛性本同。何愿不敢承担?
回答第二个问题:众生平等,人人皆可学佛,人人皆可拥有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