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长寿桥的长寿桥历史
德化也有木拱廊桥?前不久,寿宁在线网廊桥专页上,一名叫“野马”的网友发帖称,在德化境内有一座木拱廊桥,叫长寿桥。专家称,此桥堪称木拱廊桥中的“闽南独丁”。昨天,记者就此到德化实地寻访。
德化发现闽南唯一的木拱廊桥,其造桥技术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有关 。
文物价值 一直都不曾知道
廊桥,一般指桥上建有可供行人遮风挡雨、避暑纳凉桥屋的桥梁,木拱廊桥是廊桥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外观似彩虹,全部用木材建成。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认为,宋时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那座横跨汴水的虹桥,其建桥技术早已失传。直到近年来,专家在闽浙两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发现虹桥技术非但未失传,还在当地的木拱廊桥得到了发展。今年9月下旬将于寿宁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廊桥学术研讨会,一项重要议程就是讨论如何整合闽浙资源申报世遗。
德化县文管办孙主任称,德化境内有廊桥数座———登龙桥、赤水桥、广济桥和铭新桥。昨天,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分布各村落的这四座廊桥,均为木平廊桥,而不是木拱廊桥。德化县方志办退休干部周宗禧告诉记者,德化境内的木拱廊桥仅长寿桥一座,此前一直不知它的文物价值。
90岁老伯 一生只建一座桥
桥下是淙淙流淌的溪水,一桥横跨在茶溪上,桥头通往大山外界的路早已荒芜。昨天下午,记者终于在德化县上涌镇曾坂村看到了长寿桥。
登上桥屋,看不到这座桥建于何年,由谁建造的资料。此桥成拱形,全部用木料建成,与通常见到的石桥外观完全不同。桥屋两边的挡风雨板已经脱落十几块,桥屋顶上的瓦片也有三四处破损,橼柱腐烂,许是年久失修。
德化县志记载,长寿桥俗名山茶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后毁,1945年重建,建桥主墨师傅为黄以柱。重建后的长寿木拱廊桥长25.8米,宽4米,离茶溪水面高6.5米。在当地村民的介绍下,记者找到了当年这座桥的建造者、现居住在上涌镇的黄以柱老人。黄老已经90岁了,他说,他这一生只建过这一座桥。
全省60座 它堪称闽南独丁
记者将实地拍摄的长寿桥照片及有关资料传给我省廊桥专家、寿宁县文化馆副馆长龚迪发。他确认,长寿桥确系木拱廊桥,此前未载入我省廊桥目录。他说,我省目前有木拱廊桥60多座,主要集中在宁德的寿宁、屏南等地,德化此次发现的木拱廊桥,堪称“闽南独丁”。
❷ 揭秘长寿古镇旅游攻略,长寿古镇景点介绍、美食推荐、住宿、交通全攻略!
本文将为大家揭秘长寿古镇的旅游攻略,包括长寿古镇景点介绍、美食推荐、住宿、交通全攻略!长寿古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长寿古镇的信息,那么本文将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景点介绍
1、独具特色的古镇:长寿古镇建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古镇中的古街、古井、古峰、古祠及古民居等,都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风采。
2、万年古桥:位于古镇中心的南门外沱江边上,是建于明朝中期的连拱式石桥。它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跨越于三百多年风雨沧桑中,至今人迹被荒草覆盖,旁边有一端极大的巨石,名为“卧虎石”,传说是武侯帐下的一员大将卧于此休息。
3、南镇门:是长寿古镇南面的一座门楼式建筑,被认为是长寿古镇的标志之一。这座城门始建于明朝中期,三进城楼,是一座典型的古建筑,是九连环门楼样式的代表作之一。
二、美食推荐
1、长寿双米粉:是长寿镇的传统特色美食,以吸米粉和糯米粉为主料,加上汤、油、蒜泥、花生米等调料,清香爽滑,味道鲜美。
2、古镇豆皮:是产于长寿古镇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豆皮为由黄豆制成,用榨菜、肉沫、豆腐和酱油等调味品混合后做成。
3、长寿黄果:是同名地的一种糕点食品,使用新鲜的黄糯米加糖、豆蓉等馅料,制成如鸟巢一样的蒸糕,外皮酥香,内陷甜美,须品尝一口。
三、住宿
1、悠客乡居:位于古镇正街,占地面积3亩,建筑风格为百年古建筑,房型均为阳光客房,风格独特,是一处悠闲、舒适的居住胜地。
2、长寿古镇杏花客栈:这是一家传统的客栈,房间布局优雅、充满大自然原始的气息,房内配备实木家具,让人感受到舒适、自然的住宿体验。
3、蝴蝶谷酒店:蝴蝶谷酒店是长寿区唯一一家集会议、餐饮、垂钓、游泳、康体、酒店及花园美景于一体的度假酒店,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四、交通全攻略
1、火车:从重庆市内搭乘K9058、K9048次列车开往长寿,需时约1-1.5小时,车票价格在15-20元左右。
2、公交:自重庆市江北区乘坐车辆“长寿古镇”客运班车可达,票价大约为10元;自重庆市区内乘坐至长寿川正街汽车站,再转乘长寿古镇专线也可抵达古镇。
3、自驾:自驾车游览长寿古镇比较便捷,从重庆市区到长寿市大约需要1-2小时的车程。
五、总结
长寿古镇,一个自然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独特的美食,欣赏到古镇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如果您计划到长寿古镇旅游,不妨按照上述攻略进行安排和计划,保证您的旅游体验更加完美和难忘。
❸ 重庆到长寿石桥坝,是在红旗河沟汽车站坐车还是龙头寺汽车站
重庆到长寿的客运班车,在重庆汽车北站(红旗河沟)发车,(07:00---20:00 大高一级 ¥31)
龙头寺汽车站没有到长寿的客运班车。你在红旗河沟乘车到长寿下车后,再换乘到石桥坝的专线班车。
❹ 台儿庄古城-长寿桥地址在哪里
台儿庄古城-长寿桥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的华兴路东段,深藏在台儿庄古城之内。这座桥不仅是古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台儿庄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寿桥是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桥,横跨在宽阔的河面上,连接着古城的南北两岸。桥身以青石为主材料,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而美丽。桥面上的石板被行人的脚步打磨得光滑而温润,仿佛在诉说着古城的往事。桥的两旁,是古城的民居和商铺,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在长寿桥上,可以俯瞰到河面上波光粼粼的美景,感受到古城的宁静与祥和。同时,这里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无论是清晨的薄雾还是傍晚的夕阳,都能拍出令人陶醉的照片。
此外,长寿桥还是古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台儿庄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民俗风情,感受到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总之,台儿庄古城-长寿桥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桥,是游客探访古城、感受历史、品味文化的必去之地。
❺ 有关桥的神话故事
1、西夫桥
在九襄老街也就是以前的汉源街庙沟头有栋桥,叫西夫桥。
传说,有一个挑客,从打箭炉(即康定)出来,就从庙沟头的大路上过,那儿有一股泉水。这天,有个女人来这儿挑水,看见一群小白鸡在水中戏耍,她走过去的时候,那群小白鸡就钻进旁边的石洞去了。她知道有宝物,于是就站住没有走。
还有挑客挑起担子走到那儿,也是不走,原来他也看到了。两人就你等我,我等你,都想等别人走了自己去捡。
挑子客说:“大嫂,你咋个挑起水不走?”女人也说:“挑子客,你挑到这里为啥不走?”后来都知道对方也看见了。于是他们两就商量一起去搬开石头看个究竟,如果有什么就对半分。
结果搬开一看,原来是一坛银子。于是两人就开始将坛子里的银子往外检,快到底的时候,看到这坛子底下一张纸,纸上写着:“夫妻二人埋,夫妻两人捡”
原来他们两个前世是夫妻,这世来各人投生一方,这坛子银子又走到一起来了。这下子两个就你舍不得我,我舍不得你。但是大家都已有家室了,一个是有丈夫的,一个是有妻子的了。
这又怎么办呢?于是两人就说:“干脆这样子,我们把这坛银子拿来修栋桥。”这桥修成后,就叫夫妻桥,后来大家说错了,就说成西夫桥。
2、朽木桥
朽木桥在崆峒山北峰,东、西、北三面都是壁立的悬崖,南面只有两米宽的一条道通往中台。古时候住在中台的出家人,曾架起一座独木桥,供僧道和游人上供、叩头烧香。可时间长了,独木桥因常年累月被风吹雨打,渐斩变成了朽木桥。
传说,凡是正人君子、忠臣良将、孝子节妇,过此桥时都安然无恙;不孝双亲、伤天害理、不义之人过此桥时,就过不去。
很早以前,住在平凉城内有个贩盐商名叫范三界,他从陕西盐池县把盐运回来,又给平凉、固原、陇西一带高价卖出去。使他一下财源滚滚,成了平凉城内数一数二的富豪。这范三界有了钱,便财大气粗,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强占民女、无恶不做,害得平凉城内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老子恶霸,儿横行。一天,他的三儿子范强在逛柳湖,发现一位姑娘长得十分美貌,便欲行无礼。谁知这姑娘是个烈性子,强行反抗、宁死不从,这范强一看到不了手,一下恼羞成怒,把姑娘活活捏死,扔进柳湖中扬长而去。
姑娘的父亲蒋治才得知女儿被恶棍害死,他气愤难平,当即告到了知府。谁知这位知府手下的办案人员自已被范三界用金钱收买,给姑娘判了个自投湖水的冤案。可蒋治才岂能罢休,他天天到知府,击鼓鸣冤吵得知府坐卧不宁,没有办法,最后只得让蒋治才上堂。
知府说:“此案已经了结,你还有什么冤可讲?”蒋治才心想:此时想以法治人是不行的,我得让范强这个狗杂种自己去送死。于是他想到了朽木桥,便对知府说道:“崆峒山有座朽木桥,让范强和我一道去过朽木桥,若他能过去,那我便不告他了,若过不去,那我女儿定是他所害。
我若过不去,那就是我冤枉他了。”知府一听,心想:那朽木桥年代已久,蒋治才年纪已大,眼花脚软,肯定过不去,岂能与一个年轻小伙子比高低呢?又一想:人家原告要求这样做,我何不答应他呢?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范强一听要过朽木桥,心里一下害怕了,心想:这人是我害死的,怎么能过得去呢?唉,试试看吧。便强打精神装模作样。
过桥那天,知府带着文武官员坐阵观看,到底谁死谁生,把这一案早早了结,省得蒋治才天天闹事。他问下官:“准备好了没有,开始过桥断案。”下官回答说:大人,一切就绪,请下令吧。”
“好!现在过桥开始,你们俩谁先过?”
蒋治才抢先说:“老爷,我先过。”
“好!那就让蒋治才先过,若你摔下悬崖,可别后悔。”
蒋治才“哼”了一声,昂首阔步来到朽木桥边,一步一步慢慢地往过走,当他走到桥的中央,只见那桥上下呼闪了几下,朽木粉乱飞,当时观看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可蒋治才面不改色心不跳,稳稳当当地走了过去。
范强见他过了桥,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本来他就做贼心虚,见蒋治才过了桥就更加害怕了,心里一害怕,在过桥时就更加小心,一小心就有些心慌意乱。
正当他走到桥心。只觉桥向下堕,一时他慌了,想跑过去,可一跑,桥上下一闪一步踏空,从万丈悬崖摔了下去。一时群众中议论四起:“罪有应得,天有报应啊!”
知府一看,心里一惊,没想到朽木桥真灵,于是当场作诗道:正人君子忠良将,过桥安然心无恙。不孝父母伤天理,必做桥下死鬼魂。从此朽木桥的美名也就传了下来。
3、奈何桥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和中国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的地点,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4、长寿桥
泰山黑龙潭上,有一桥飞架东西,似龙潭横生一道浓眉,与游人传情;如山涧跃出一条彩虹,为龙潭增姿加色。桥身朱红,与两岸青山相映成趣;人行其上,鸟瞰龙潭胜景,纵观西溪豁达之秀色,确是美不胜收。这便是引人注目的长寿桥。
长寿桥,是一九二四年张宗昌督鲁时,兖州镇守张培荣所建,不过不是为了方便百姓。据说张培荣怕老婆怕得出了名,尽管在兵士面前威风凛凛,在老婆面前却是俯首贴耳,百依百顺,对他来说,老婆的言语就是圣旨,就是军令。
张夫人驾驭着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丈夫,便挥霍无度,肆意玩乐。一天,她听说泰山风景优美,许多人都在那里修炼神仙,她也心血来潮,想修道成仙,立地成佛。于是就让丈夫到泰山来征地造庙。
张培荣"领旨"来到泰山,他见黑龙潭附近,青山四围,绿树成荫,翠竹亭亭,银杏参天,清流夹道,步移影换,上有傲徕、芙蓉两峰拔地通天之雄伟,下有龙潭飞瀑、细流淙淙之清幽,真乃绝胜佳处,正是修道成仙的好地方。
于是决定在此建庙,尊其夫人为"无极真人",所修之庙便取名"无极庙"。无极庙修成,张夫人便身穿道装,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中,张培荣率所属各县的大小官绅和附近的百姓,对"无极真人"叩首作揖,顶礼膜拜,并刊印无极真经,散布各县,开卷便是无极真人的道装神象。
张培荣尊其夫人为神女仙子,自愧不如,便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石碑立于无极庙门外。庙在溪西,出入下山都要过河涉涧,实在不方便,张培荣又在百丈崖上修了一座长桥,为了取悦张夫人,让她道成仙,长生不老,便将此桥取名为"长寿桥"。
再说无极真人,十天半月坐在莲花宝座上还觉得新鲜,时间长了那莲花宝座也感到不怎么好坐,实在受不了庙里生活的清苦,便不声不响地"隐退"了。
5、神仙桥
神仙桥由于丰隆村背靠南泉河,因而地下水质十分优良,用现在喝过丰隆村水的外地人的话说,就是清爽甘甜。即使寒冬腊月,村里人也敢喝从井里刚打上来的水。
因此,丰隆会造酒的人特别多。那时,著名的酒坊有两家,一是前街的史家,一是后街的刘家。刘家酿酒时间较长,大多销往济南等地;史家酿酒稍晚,主要销往中都市。甭看史家后起,由于使用的是村南古井里的水酿造的,因而入口很爽,咂之香味弥久不去。
当时丰隆村西有一条排泄南泉河水用的泄洪沟,沟上原建有一座木桥,但因年久失修,早已颓坏不堪.好在泄洪沟已几年没用,所以人们去中都时,都要从沟底爬上爬下,十分吃力。史家酒坊主人老史有四十多岁,因为起步晚,没敢雇工。
老史两口子负责酿酒,往中都市送酒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大儿子和大女儿身上。那时进城不像现在有许多交通工具,靠的就是一双脚。史家有一辆独轮小车,俗称红车。纯木器制作,连车轱辘都是木头做的,推起来很费劲。
史家兄妹往县城送酒只能靠这辆红车。每隔三五天,鸡刚叫过三遍,兄妹俩便一个在后推,一个在前拉,将酿好的酒送往中都市。兄妹俩最头疼的就是过那条沟,每次过都得折腾出一身臭汗。
有一次,兄妹俩又要过沟时,来了一位倒骑毛驴的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问兄妹俩要不要帮忙?兄妹俩当然巴不能得。于是没用兄妹俩动手,那辆装有两大篓酒的红车便在白胡子老爷爷的推扶下轻飘飘地过了沟。
兄妹俩既惊讶又感激,妹妹见白胡子老爷爷身上有个酒葫芦,便说:“老爷爷,俺给你盛点酒吧!俺家的酒可好喝了。”白胡子老爷爷一脸馋像地解下葫芦递过来。妹妹灌满酒刚递过去,他就情不自禁地咂着嘴喝开了。
从此,只要兄妹俩过沟,白胡子老爷爷准在那里帮忙。兄妹俩每次都给老爷爷灌满酒葫芦。三个月后,老史去中都市结账,发现酒钱比往常少些,回来细诘儿女,方知兄妹俩遇到白胡子老爷爷的事。
老史想,哪能这么巧?说不定这个白胡子是个老神仙!于是对兄妹俩说:“再遇见白胡子老爷爷时,就把车上的酒都给他,让他在沟上给咱建座桥。”
隔了没几天,兄妹俩又往中都送酒时,白胡子老爷爷又和他们不期而遇了。妹妹没等白胡子开口,便甜甜地说:“老爷爷,这次俺把车上的酒都给您,求您在沟上给俺建座桥行不行?”老爷爷抚着白胡子笑眯眯地问:“谁让你这样说的?”“俺爹呗!”妹妹笑嘻嘻地答道。
“好!”白胡子老爷爷点点头,然后解下酒葫芦递给了妹妹。奇怪,以前往葫芦里灌酒,只几下就灌满了,这一次装了快一篓也不满。
兄妹俩又继续装下去,两篓酒光了,酒葫芦也满了。白胡子老爷爷用手一指,那葫芦轻飘飘地就到了他手里。他一边咂嘴弄舌地喝着,一边对兄妹俩说:“回去告诉恁爹,下次再来时,桥就修好了。”
到了兄妹俩再次送酒,来到泄洪沟前时,一座造型俭朴,结实耐用的小石桥果然横亘在沟上。左右望望,白胡子老爷爷却不见了。
老史和村里的乡亲们白天来到桥上,看到桥是用石碑建的。下到桥底朝上看,看到张果老几个字,方才明白,张果老喝了人家的酒,自觉理亏,于是用自己庙里的石碑搭建了这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