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0后励志说说句子: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烛香。志是用气争来的,气是用力争来的,叫志气。中国男人有志气,中国有志气,男人是家和国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寸土必争,寸海必要,安培是海盗,中国男子汉用铁拳击他粉碎,百年睡狮已醒,中国必胜。
80后励志说说句子
一、志存高远,情理兼修,德才并重,勇于开拓。志:心之所向也。所谓谋而后动,不只是策划,更是想做,一个人的目标远大,那人的命运就不会平庸。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我们志存高远国家才能持续发展。
二、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三、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因为今天是你往后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了。
四、有一天,你辉煌了,一定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你落魄了,还得有个好身体,才能东山再起!
五、你就算是80岁,不开悟、不觉醒,依然不如25岁觉醒的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六、远离闲人,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和你耗,合伙人这块也要找输得起人,温饱不足,何为尊严,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的意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8理论,君子善假于物也,身体也是物,给自己时间事件画块,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做好这个空间和脸色的好演员,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定好初衷演好自己的角色,记住自己的初衷。
七、面对困难、挫折、挑战只要你肯相信自己,不断努力的付出,哪怕你现在的人生是从零开始,你都可以做得到。
八、如果你的个性让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个性是失败的,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能排斥。
九、两岁顽童,与众不同。用筷皆懂,其乐无穷。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瞧这顽童,志高才通~
十、我们会遇上顺境,也是会遇上逆境,在所有的成功的路上折磨你的,背后都隐藏着激励你奋发向上的动机。
十一、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十二、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点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
十四、有时候,一个人大哭,并不是懦弱,而是坚强太久了。泪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用实际行动达到自己的目标。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吧
十五、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认真+坚持+态度+能力+情商=成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坐以待毙,弄巧成拙,必有所失。心有信念,不成功便成仁,将必有所得!你坚持前行,你勇敢奋进!你便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十六、风决定要走,雨怎么挽留。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你可否知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我是否也应该带着梦想踏上完全属于自己的征途。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血淋淋的曲折模糊了我的双眼。是前路太黑,还是眼睛迷离,前面的道路要怎么走下去?百米官道人太多,但无容我之处,不是前方道路不光明,而是修道路的奴仆心眼多。中国农民太可怜,生了一群不争气的儿子。
十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晚年的生活一定要充实,把年轻时的梦想尽量一一实现。
十八、以前不太喜欢和年纪小的接触,总觉得其阅历、经验、心智成熟度都有欠缺,很多三观都尚未建立,做人做事不靠谱,后来,慢慢发现,不能一概而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心智成熟有时与年龄无甚关联,而是如何面对自己和面对世界。
十九、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晚安,愿你有个好梦陪伴。
二十、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目标,只有在自己的目标中前进、奋斗,才能体会到达到目标时一路上的辛酸滋味。
二十一、智慧,是一种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记忆、理解、联想、情感、辨别、分析、判断等多种能力。有时候,智慧并不与年纪相匹配。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就是这个道理。这句老话也是苏州人经常要提及的,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二十三、不是属于自己的有多少,而是那些过往。如果生命可以绽放一次绚烂的耀光,即使生命只有一天也无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勉励自己突然有感而发。
二十四、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二十五、人生目标确定容易实现难,但如果不去行动,那么连实现的可能也不会有。
二十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苟利国家生死以有了经济学上的新解释,只要大众需求的,就不顾生死去做。
二十七、有志不在年高。你若阿斗,我为何扶你。你若有志。扶你为何不可。穷可发家致富,富可抵御强国!无志空长百岁
1、其实两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朋友之上恋人未满。
2、速度,连贯性,敏锐性,灵活性及创造力。
3、如果说犯错是成长付出的代价,那么改错就是成熟的过程。
4、什么都不是爱的对手,除了爱。
5、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
6、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感同身受 能帮你的也只有你自己
7、取是能力,舍是境界。
8、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9、无理由拼了命,即使风雨里奔跑,也要让自己微笑!
10、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11、什么是不简单?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12、有志不在年高,我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
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
15、减肥关键就是饿,运动是最没用的,最多是辅助。但你想靠运动瘦下来,不可能。
1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7、坚强的人,并不是能应付一切,而是能忽视所有的伤害。
18、Let bygones be bygones.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19、何谓说服力:就是走出来话说出来钱收回来。
20、坦白面对自己的感受,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21、自信是你成功的基石,沉着是你飞翔的翅膀。
22、其他女人都能瘦下来你为啥不行!你是白痴吗?你天生就该当肥猪吗?
23、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
24、一个一味沉沦于旧事的人,是不能张开双臂去拥抱 的。
25、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戏剧集》
26、淡泊人生,不是不为名利,而是分清利弊,近利避弊。
27、浸于腐世十数载,谈何速清自身浊?
28、山河在,不愁草木不生;壮志在,不愁事业不成!
29、爱情里所谓的生不逢时,就是:君恨我生晚,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1、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2、有些人往往因为担心误入迷途而误入了迷路。——莱辛
3、男人失眠有三种可能:1.想念女朋友;2.想念暗恋的女生;3.精虫上了脑。
4、其实在你想放弃的那个瞬间,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也就过去了。
5、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
7、如果你想拥有完美无瑕的友谊,可能是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8、快乐就像香水,洒在别人身上的同时,自己也会沾上一点。
9、希望:我喜欢的人不要滚滚而来;更希望:我不喜欢的人滚滚而去。
10、惜光阴百犹短,看众志成城拼搏第一;细安排一刻也长,比龙争虎斗谁为争锋?!
11、bend the rules at times网开一面
12、笑口常开,好运自然来!
13、看一个人的心术,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
14、不景气淘汰那些人不争气的人。
15、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16、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靠缘分。
17、Like teacher, like pupil什么样的老师教什么样的学生。
18、一辈子有多少的来不及和差一点。
19、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
20、一旦立下目标,不达目标绝不罢手,方可成功。
1、人一生下就会哭,笑是后来才学会的。所以忧伤是一种低级的本能,而快乐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
2、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3、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长立志。
4、没有礁石,就没有美丽的浪花;没有挫折,就没有壮丽的人生。
5、落叶很在乎自己的舞姿;流星很注重那最后一刻的光芒;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人生的全过程。
6、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若都像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对待,人生定会更精彩。
7、流星之所以美丽在于燃烧的过程,人生之所以美丽在于奋斗的过程。
8、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9、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0、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1、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2、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4、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8、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4、大部分人都不满足于我们既得的,就如每匹马都认为自己背上的担子最重。其实我们只有两条路:要么快乐的活着,要么快点死。
25、别人可以给你做一双超级好穿的鞋子,但路必须我们自己走,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要自己承受。
26、有的时候,几个馒头就可以过好长时间;有的时候,一堆金条反而会把日子过的乱七八糟。
27、鱼在温水里会很容易的煮死,毛毛雨会很容易的打湿衣服,因为这些看似没有杀伤力的东西最容易让人丧失警惕。
28、机会需要自己去找,并努力把握;但诱惑我们躲也躲不开,他却会轻易的找上门来。
29、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他就是不知道,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3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1、不要说是别人对你不好,让你感到生气,只是你自己的修养还不够,还不能超脱。
32、如果人生是一次赌局的话,洗牌的是上帝,但是打牌的却是我们自己,打的好坏全在于我们。
33、过错是偶尔的失误,但错过却是永远的遗憾。
34、快乐像飞舞的蝴蝶,当你想伸手抓它时,它却飞远了,再也看不见;当你暂时放过它时,它却会停在你的肩膀上。
35、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让人开心的乐园,只有相对的能自己找乐的人。
36、我们的烦恼都是由无尽的欲望引起的,所求的越多,越会烦恼;当我们无欲无求的时候,快乐会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㈡ 佛陀多少岁成佛,多少岁涅槃
35岁成佛。传法45年。
据《增一阿含经》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涅槃。
(2)80岁开悟扩展阅读:
1、出家到摩揭陀国
佛陀29岁出家(或19岁、25岁)。他在某天中夜离城,行至阿那玛河畔,剃去须发并去除饰物。然后南行至当时印度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国,这里群集众多新型思想家。据载他在首都王舍城托钵时引起了频婆娑罗王的注意,国王劝他放弃出家并交给他一支军队,他拒绝了。剃发和托钵是当时出家沙门的风尚,表示与婆罗门的对立。
2、证觉成道
他通过正常饮食恢复了体力,来到距苦行处不远的伽耶城,不久后开悟成为“佛陀”。此时他35岁(或31岁)。据上座部所说,成道前,当他努力调伏自心,七年来围困他的“魔”在此时“现形”。
3、舍卫城教化
舍卫城神变 拉合尔中央博物馆 巴基斯坦释迦牟尼前期以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为中心传教,较晚才涉足北方憍萨罗国的舍卫城。皈依于王舍城的须达多长者,是舍卫城的首位佛徒;由于他的活动,佛教才在舍卫城奠定了基础。他买下太子祇陀的一块地,修建祗园精舍赠送给教团,释迦牟尼后半生才得以在舍卫城传教。
4、入灭前后
“我已老、衰耄矣。我之旅路将尽、年寿将满,年龄已八十矣。阿难,犹如旧车辆之整修,尚依革纽相助,勉强而行。”生命的最后一年,释迦牟尼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住了一段时间。从灵鹫山回故国迦毗罗卫,是最后的旅途。然而他在返回故乡的途中逝世了。
㈢ 释迦牟尼佛多少岁悟道成佛的,说法有多少年
据佛经记载,佛陀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遂开启佛教,弘法45年。年80岁左右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另一说为30成道,弘法49年。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释迦摩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是佛教的开启者。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一说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之人,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了知,刹那之间,世间万物,时时相应,遍照无余,普照十方三世一切人和事物,无有一毫谬误,故世尊所说法皆契合真理,一方面解说宇宙法理,另一方面又是测查闻法者是何等根器,何等机感。
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小佛如来或释迦佛等。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的教祖释迦牟佛诞辰日。
(3)80岁开悟扩展阅读:
释迦牟尼,名字叫做悉达多,是古印度释迦族人。当时印度这个领土上有二十多个小的国家,释迦族就是其中的一族。传说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是他母亲站着将他生下来的,他出生的第七天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当时就有人预言释迦牟尼最后一定会成佛。
释迦牟尼在年少时期过了一段非常荒唐的生活,还娶了一位妃子,生下了一个儿子。有一次,释迦牟尼出城时,在路上看到老人、死人和病人,之后回到王宫的他一直被生与死的问题所困扰,最后终于选择出家去寻求结果。
释迦牟尼出家问道,到了摩揭陀国,被当地的国王挽留,并允诺给他一支军队,后来又多次挽留。但是释迦牟尼一直坚持禅修和苦行,到了伽椰城的释迦牟尼已经成为了佛陀。
后来释迦牟尼在深山修行,在一棵菩提树下参悟佛道,经过许多天的苦修,终于释迦牟尼从阳光透过菩提树叶透下来的光,成功悟道,成就了金身。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究竟悟出了什么。用今天话来说就是释迦牟尼感悟到了微观世界。他说一粒沙里与三千世界,一粒尘里亦有三千世界,所以世界上无论任何渺小的事物,都是自成三千世界的,而且他们是独立且独特的。
就像德国的一个哲学家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事物是独立且不同的。释迦牟尼在两千年前就发现了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而且认为他们是独立的,那么就是每个微尘里的世界可以是平行的,而且是不会相互影响的。
那么人类的灵魂也是一个独立的微观世界,即使有一天肉体不在,那么他也会形成一个独立的三千小世界。那么人就实现了永生。悟到了永生法门的释迦牟尼终于顿悟,开始成立 了佛教,四处传道。
两千年前释迦牟尼说到的一粒沙里三千世界,在今天用科学的眼光看来就是微观世界的粒子,这些粒子是独立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平行世界的存在。那么对于灵魂的是否存在,在现代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两千年前,释迦牟尼用心感悟,发现了一粒沙三千世界的微观物质,到了多年后我们才能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出来。今天我们的意识也可以感受时间的流失,更可以感受微观世界的美妙。
㈣ 和尚坐禅悟什么
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坐,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约‘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行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智小根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生。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开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需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们,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善知识,吾有一无向颂,各须颂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法性 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生不见道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