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智悲佛网什么是四大持明
简单的说持明有四种,即异熟持明、长寿持明、大手印持明和任运持明。持明者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理事圆融无碍的大成就者之意。
异熟持明 -- 资粮道和加行道中通过修持生、圆二次第,身虽平凡,但心已和本尊融为一体。如果未得法位就离世的话也可以在中阴时成就大手印持明。
长寿持明 -- 究竟胜法位后,获得金刚身而断生死,心得见地。长寿持明者身常处胜法位。其化身功德等同于一地菩萨。
大手印持明 -- 这是二地到十地之修道九地。即身体现为坛城或本尊形相,心已尽除九种垢染具有无相智慧。
任运持明 -- 此持明为佛境界。
❷ 佛学名词阐述:什么是“悉地”
佛学大词典 对“悉地”解释如下:
【悉地】
梵siddhi ,西藏语 grub-pa。意译作成就、妙成就。梵汉并举而称成就悉地、悉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诵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妙果。据大日经疏卷十五载,完成正觉之阶位,称为无上悉地;达于此位之前,尚有信、入地、五通、二乘、成佛等五种悉地。对此,显教诸师认为‘信’是地前之信行,‘入地’是指入于初欢喜地(相当于声闻之入见道),‘五通’是遍知世间五神通之境,至超越五通仙人位而臻第四地,‘二乘’是超越二乘之境界,而至第八地,‘成佛’即是由第九地修菩提道,进而完成如来位。若依密教,则初欢喜地有十心,初心至第四心为五通,第五心至第八心为二乘,第九心至第十心,即得成佛。即初地十心分三品,初四心为下品,次四心为中品,后二心为上品。
尊胜仪轨卷下更分悉地为有相、无相二种,得世间长寿或福德等,称为有相悉地;成就出世间果德,则称无相悉地。二悉地亦各有三品之别。若以此配于前述五种悉地及无上悉地,则有相之下悉地与中悉地相当于五种悉地之最初三种,上悉地相当于第四之二乘悉地;至于无相之下悉地则相当于有相悉地,中悉地相当于第五成佛悉地,上悉地相当于无上悉地。
日僧空海之‘即身成佛义’即是将始觉因位之悉地称作持明悉地(持明意即诵持真言)、本觉果满之悉地称作法佛悉地。同时,据大日经疏卷三,真言行者在观心上所现之境,共分为三品悉地,上品安住于密严佛国,中品安住于十方净土,下品安住于诸天修罗宫。
又‘苏悉地’为梵语su-siddhi 之音译,意译作妙成就,即成就胜妙之义。日本台密基于三部大法之一的苏悉地经,而说苏悉地法,以此表金刚、胎藏两部不二之最深秘法。[大日经卷三悉地出现品、卷五秘密漫荼罗品、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悉地成就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悉地”解释如下:
【悉地】(术语)译曰成就,但成就有所成能成之别,通于世出世之法,三密相应,因而成就之妙果,以梵语谓之悉地,为成就其妙果,使三密相应之因行,以汉语谓之成就。大日经疏十二曰:‘悉地是真言妙果,为此果故而修因行故,此中成就者是作业成就。’大日经供养法疏上曰:‘悉地者成就,亦云成菩提。’大日经义释五曰:‘当得成就一切悉地。’
中华佛教网络全书 对“悉地”解释如下:
【悉地】
(梵siddhi,藏grub-pa)
意译‘成就’或‘妙成就’,梵汉并举则称为‘成就悉地’或‘悉地成就’。此词为密教所常用。通常指修持密法之后所获得之种种妙果。《大日经疏》卷十五曾对成正觉之前的五种悉地,作清晰的诠释。文云(大正39·738b)︰
‘夫言成就悉地者,谓住菩提心也,此菩提心即是第十一地成就最正觉。如是悉地,诸悉地中最在其上。(中略)悉地有几种者,谓此无上悉地以前略有五种悉地︰一者信,二者入地,三者五通,四者二乘,五者成佛。此是五种悉地也。初信者,谓随分能净诸根,深信如来秘藏决定不疑,信佛有如是如是方便,若依行者必成菩提,此是地前信行也。次入地者,谓入初欢喜地也,准望声闻法中犹如见谛人也。
第三,五通者,谓了知世间五通之境,犹如幻梦、水月镜像不可取相。尔时度五通仙人之地,名第三也。第四,二乘者,谓观察二乘境界,心得无著,心不堕实际,尔时得度二乘境界,尔时到第八地也。五,从第九地修菩提行道,转转胜进成如来位也。然诸经论师,大略皆作如此说尔。若秘藏中,义复有异,谓初欢喜地自有十心,从初心至第四心得度五通境界,从第五至第八心得度声闻缘觉境界,从第九心一向行菩萨修道,至第十心名为成佛。佛者觉也,谓觉自心性净本来常寂灭相也。’
此系以正觉成满位为‘无上悉地’,而在此之前有地前信行、入地、五通、二乘及成佛五位悉地。对此,显教诸师以‘入地’为入初欢喜地,并以之比拟于声闻入见道人;‘五通’是了知世间五通之境,越五通仙人之地至第四地;‘二乘’是越二乘境界到第八地;‘成佛’是从第九地修菩提道,转进成如来位。但若依秘密藏义,初欢喜地有十心。其中,初心到第四心度五通,称为‘五通’;第五心到第八心度二乘,称为‘二乘’;第九心到第十心成佛,称为‘成佛’。此即将初地中之十心分为三品,初四心为下品,次四心为中品,后二心为上品。
悉地有‘有相悉地’、‘无相悉地’之分,且各有三品。如《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卷下云(大正19·380a)︰
‘悉地有三种,下悉地者长生不死,地仙中为王,或世间一切胜事巧妙合练赤白,种种胜事多闻智慧福德无不具足,住寿万万岁。中悉地者隐形,悉地中为转轮圣王,住寿一劫。上悉地者,所加持药物器杖等三相具现,得证五地已上八地已来菩萨之身。(中略)随众生趣化度众生,如是说者名为有相悉地之法。(中略)其无相悉地者,前三种悉地为下悉地。若无相中悉地者,或得本尊身,若得应化身乃至十地位菩萨之身,号曰中悉地。其上悉地者,三业即是三密,三密即是三身,三身即是大毗卢遮那如来智。’
此中,世间之住寿福德等成就称为有相,出世之果德成就名为无相。有相中之下悉地及中悉地可以配列于前述《大日经疏》五种悉地中之前三种,上悉地证五地以上八地以来之菩萨身,则相当于其中之第四种‘二乘’;无相中之中悉地得应化身乃至十地菩萨身,相当于其中之第五种‘成佛’。上悉地之三身至极之果也就相当于前述之‘无上悉地’。
◎附︰〈三品悉地〉(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等)
三品悉地,指真言行者所得的悉地有上中下三品。梵语‘悉地’(siddhi),译为成就或成菩提。行者能求的心行有上中下三品,因此所得的悉地也有三种,即︰上品生于大日的密严国土;中品生于十方净土;下品生于诸天阿修罗宫。《大日经疏》卷三云(大正39·608a)︰
‘此中言悉地宫,有上中下。上谓密严佛国,出过三界,非二乘所得见闻。中谓十方净严。下谓诸天修罗宫等,若行者成三品持明仙时,安住如是悉地宫中。’
空海《即身成佛义》解释‘悉地’云(大正77·381c)︰‘此经所说悉地者,明持明悉地及法佛悉地。’盖悉地虽于世间、出世间等有无量差别,但终归于持明与法佛二者。‘持明悉地’亦称有相悉地。三品之悉地皆可名为持明。‘明’是真言的异名;诵持真言者总称持明者,即《大日经疏》所说之持明仙。行者之根机有上中下,故诵持真言也有不同,因而所得之悉地也有上中下之分。
其次,‘法佛悉地’又称无相悉地。意谓证法身法尔之佛体。三品之中,上中二品之悉地皆摄于此一悉地。三品二种悉地,虽大体上有胜劣之异,但以深秘解释时,持明悉地即法佛悉地,更无别者。
三品悉地中,(1)上品密严国土为自受用土,修生智法身之土。《辨显密二教论》云(大正77·380b)︰‘密者金刚三密,华者开敷觉华,严者具种种德。言以恒沙佛德、尘数三密,庄严身土,是名曼荼罗。’(2)中品十方净严,指清净严饰庄严的净土,有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之方位,有广狭远近等之分齐,故称为十方净严。如西方阿弥陀佛之报身报土、兜率天上弥勒菩萨之应身应土,皆属于此类。即是他受用之身土。(3)下品诸天修罗宫,是天上界之修罗宫、夜叉宫、紧那罗宫等。如释迦如来升忉利天说《地藏经》,又入海龙王宫中说《请雨经》,于楞伽山顶罗婆那夜叉王宫殿说《楞伽经》,是变化等流二身之土。
[参考资料]《大日经》卷三〈悉地出现品〉、卷五〈秘密曼荼罗品〉;《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苏悉地羯啰经略疏》卷五;《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悉地成就品〉。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对“悉地”解释如下:
【悉地】三密相应而成就妙果,梵语叫做悉地,故悉地是成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