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忘老则老不到,好乐则乐常来什么意思
忘记自己的年龄会延缓衰老,喜爱乐、爱好乐,并善于追求适宜之乐,乐就会常来。
忘老则老不至好乐则乐常来
这是享年102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1900-2001)晚年为武汉老龄科学研究院的题词。
唐代著名长寿诗人白居易曾言:“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自觉二首》之一)意思是说,人的心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特别是进入老年,肌体的功能渐趋衰弱,情绪的忧乐与人的寿夭、容颜的衰盛更是密切相关。怕老老得更快,愁病反而病魔缠身。“忘老”,忘记年龄,“不知老之将至”,则会延缓衰老。上联即是对“畏老老转迫”一语的反其意而用。诚然,生长壮老是人的自然规律,无论是贫是富,是伟人还是平民,无一例外。但是,年老并不等于衰老;如果豁达乐观,摄生得法,同样可以使“老不至”而延年益寿。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曲;老年,好比夜鹰,应该有它的夜曲。”法国大作家雨果也说:“60岁是老年的少年,70岁是老年的青年。”作为老人,应该让自己过好所剩不多的每一天。
同样,好乐则乐常来。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曾言:“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和邵尧夫安东窝中职事吟》)灵台,指心灵;休休,即安闲貌。意谓安乐是一种心境,一种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主观性,无需外求,心里无事就欢乐安闲。如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诺基所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古人云:“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一个人,只要喜爱乐、爱好乐,并善于追求适宜之乐,乐就会常来。享寿110岁的长寿书法家苏局仙有一副联语写得好:
乐事可寻,游山玩水,访道求贤,消除无穷岁月;
长生有术,种竹栽花,读书写字,涵养有用精神。
2. 陈立夫的养生之道
陈立夫一生历经风风雨雨,却身体安康长寿,享年102岁,其中确实有些养生之道。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
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在宴会上,陈立夫的致辞如下:
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 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因为它常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流通,增进健康,其理易明。人都了解自己身体方面的缺点何在,就得在这方面多做运动。我每天清早5时半一起身,就要淋浴,淋浴时当水冲到哪里,就按摩到哪里,从头顶到脚心,每处用两手按摩100下,一共需要40分钟,连洗脸拭牙等约需1小时。早饭后,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来,已有28年,决没有一天间断。持之以恒为最重要,此之所谓“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我随蒋公服务25年,从未向他做任何要求,故心常快乐。他要我做这事做那事,我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学(我是学采矿工程的),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厌不游,此之谓“养心在静”。 老本者,指老而有储蓄也,亦即经济方面有独立能力,而无须求于人(包括儿女在内)也。于此我亦有八字奉献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点,仅述以往之经验,仅供诸位之参考,仍请指教。
据采访过陈立夫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描述,陈立夫“身体虚弱,面色清秀”。百岁寿诞时,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在《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中,他谈了自己独到的体会: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则具有四种 一、能熟睡。二、不发脾气。三、记忆力强。四、有恒心。 长寿关键在于后天的保养,有七点为要。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在上海进入中学受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其他如赛跑、游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参与。年岁越老越不中断。 养心在静,要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决不愿见其出现。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他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贫乏。因其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故饮食终归贫乏之,其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其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做到。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断。祖母茹素,固然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适合,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通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他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未破例破例。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在于:“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
知足常乐,无求乃安。昔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减少俗务,寻求安宁。陈于80岁生日之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
陈坦言,他的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100岁,不亦乐乎。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 1949年冬,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为保住政权,先拿陈立夫开刀。陈立夫的原则是“不生气”。他去了美国,隐居在新泽西州湖林镇,埋头研究起《易经》来。 为了维持生计,他找孔祥熙等故人借了近2万美金,买了一个养鸡场。没有帮手,他就自己动手,喂食、捡蛋、买饲料、卖鸡蛋、清理鸡粪,肩挑背扛。他自学养殖专业知识,很快就学会了给鸡喂药、打针。 养鸡不仅让陈立夫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还让他的精神得到了振奋。更令他高兴的是,他因多年伏案工作,背部肌肉劳损,常年背部疼痛,从事体力劳动竟然治好了这个病。陈立夫还在家中制作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为唐人街的中餐馆供货。 闲下来的时间,陈立夫和夫人读书、写字、绘画,还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隔几天就去大学讲课,进入了无忧、无辱、常乐的人生境界。
3. 长寿老人日常应该如何保健
老年人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也在慢慢的下降,所以最好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工作是重中之重,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健康的身体必不可少,那么长寿老人日常应该如何保健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目前,全世界人均寿命为60岁,中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1岁,美国人均77岁。专家认为,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人们完全可能实现活到100岁的目标。纵观每个人的养生方法不尽相同,但分析一下,也可以找出百岁老人的养生共性。
养德德是指道德、品德及修养。长寿者无不品德高尚,对社会、工作、家庭等有责任感,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义务。人类生存方式既然为组织社会,形成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心理上趋于平静稳定,就能够做到心胸开阔,乐观豁达,不计贫富,不怀恩怨,甘于淡泊,修身养性。百岁老人池越琦说:“做事无愧于心,就心安理得,就可以活得长。”
养性就是培养良好的性格、性情。百岁老人大多性格开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极少与人发生争执,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计较。《内经·素问》中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养性之理。”有调查数据显示,90%长寿老人的秘诀就是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不计较一时一事的荣辱得失,这的确是养生长寿的真谛。
亲情妻贤子孝、亲情浓浓,特别是夫妻和睦,使老人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许多事实证明,家庭内部由血缘建立起来的代际关系,亲情关系越来越重要,使老人感到物质上有依靠,生活上有关照,精神上有寄托,由亲情关系促成老人心理、生理、精神上的愉悦、幸福和满足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夫妻关系是人生中最直接的关系,最能影响人的情感,如102岁的张群先生是国民党元老,他们夫妇的恩爱和睦在国民党政要大员中是令人敬慕的,夫人马育英娴雅端庄,从不过问政事,张群说:“婚后相励于艰苦之际,相慰于忧患之时,如随在任所,除操作家务,暨努力于宗教事务之外,对用人行政,从不过问……不徒为贤妻,实亦为诤友。”在晚年,张夫人身体欠佳,常卧床,虽然张群公务繁忙,却总是推掉晚间应酬,陪伴夫人。有朋友请教他们夫妻相处的秘诀,张群总结出了四条:“敬、爱、谅、助”。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长寿老人日常应该如何保健的内容,另外本网老人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养生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以便让老人都能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