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铭海抗战经历
在1943年的成都,游铭海加入远征军,被编入成都教导第二团二营七连,受训于成都西校场,团长王化兴、副团长孙成城、连长张天傅在那时指挥。
受训后,他于同年12月远征印度,通过凤凰山机场(成都新津),越过喜马拉雅山,抵达印度汀江机场,再乘坐登陆舰至孟买,后转车至印度兰姆伽河边营房驻扎。在此期间,他成为中国驻印度陆军独立战车第四营三连的一员。在此,他接受了美式装备及教育,并圆满完成了战车和汽车学校的训期,校长是毛世瑞(美)。
1944年,他奉命回国,驾驶美军JMC军用卡车,运载汽油、炮弹等物资,参与了印度新坪场、立多、八莫、密支那、龙陵、芒市、遮放等地的战斗。在车队途中,他遭遇敌军偷袭,先被弹片击中,后被倒塌的汽油桶扎断右腿股骨,负伤严重,被送往重庆江北相国寺陆军医院尉医病房接受治疗。期间,他由重庆国防部部长何应钦批示,由重庆军政部发予粮饷。后部队前往上海(虹口),辗转金门至台湾。因住院,与部队失去联系。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伤愈成残,被定为三等伤残,由三十六陆军医院转送四川省长寿县荣誉军人第九残废院疗养,直至1950年。此后,无人顾及,他离开医院回到家乡。
游铭海老人回忆,当时参加远征军,到印度加尔各达时,他佩戴着刺有鹰臂章的臂章。臂章上面是鹰,下面是中美英同盟字样。新一军军徽、游铭海右臂纹身、游铭海90岁近照、游铭海坦克、游铭海博物馆纪念。